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鱼我所欲也教案

2017-09-25 7页 doc 47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 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 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 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纲导学 1、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现了孟子什 么样的道德主张。 2、出示导纲中的“简要提示” ?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 3、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知识性问题”1、2。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1 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二、合作互动 三、导学归纳 1、教师指导 朗读:A.认准字音、字形。 B.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2、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四、反馈训练: 1、注音 恶 ( ) 箪( ) 羹( ) 屑( )蹴 ( ) 乡 ( ) 苟( ) 乡为 ( )身死而不受,今为(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 )之 2、熟读课文,注意下列长句子的节奏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老师指导:学生互相批改,教师强调易错之处。 五、布置作业:就重、难点问题,归纳整理笔记。 第二课时 一、自学导纲 1、直接导入 2、出示导纲中的“知识性问题”3、4。 3、学生自学——————翻译课文 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欲( ) 苟得 ( )辟( )如使( )是故(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 )是( )丧( )豆 ( ) 尔( )蹴( )不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则( )辩( )何加( )穷乏( ) 得我( ) 得( ) 与( )乡( )已( )本心( ) 翻译下列句子。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0)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合作互动 1、同桌讨论 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解决不了的可以参考资料。分小组质疑自己认为的疑难 词句。 2、展示 3、评价 4、质疑问难 3 三、导学归纳 1、教师指导 (1)朗读要求 A.认准字音、字形。 B.注意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语调。 (2)课文重点文言知识讲析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古今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6、词类或用; 7、特殊句式 2、学生归纳: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四、反馈训练: 1、反馈练习:重点句子翻译 2、老师指导: 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老师重点指导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就重难点问题,归纳整理笔记,完成课后练习二; 六、板设计: 鱼我所欲也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古今字); 4、一词多义; 5、古今异义; 6、词类或用; 7、特殊句式 第三课时 一、提纲导学 4、直接导入 2、检查学生笔记整理情况 3、检查重点文言知识(依据:导纲3、4题) 4、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再次翻译课文。 5、出示导纲中的“探究性问题”。 二、合作互动 1、学生自主解决“探究性问题”。 2、小组讨论下列“探究性问题”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探讨下面这些问题,梳理文章写作思路: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 (2)文章开头部分拿“鱼”比喻“生”,拿“熊掌”比喻“义”,这是 论证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4 (3)文中所指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 比死亡更可贵的东西是: (4)文章第一段运用了哪些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 (5)第二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举了某人面对有着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一箪食,一豆羹,却弗受、不屑,此人过去能做到_______ )第三段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论证,举第二段中的那(6 个人过去面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这一重要作用的一箪食,一豆羹时宁愿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接受了只是起到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万钟,从而说明了,这个人失去了 ______________ , 即__________________ 。 (7)读了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些舍生取义的人物, 结合现实生活为本文补充两个事实论据。 3、展示 4、评价 三、导学归纳 1、教师指导 2、学生归纳: 四、反馈指导: 1、反馈练习 见导纲“反馈训练” 2、老师指导: 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老师重点指导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5 6
/
本文档为【鱼我所欲也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