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2018-01-07 4页 doc 15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内容摘要】: 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从传媒暴力与实际的行为暴力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媒介暴力对与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传媒的暴力宣传所产生的“小既是大的效应”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的负面 影响的对策。 效应,以及控制传媒暴力对行为产生 【关键字】: 媒介暴力、行为暴力、反暴力策略 【正文】: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所传递的暴力...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内容摘要】: 在全球信息化的过程中,传媒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从传媒暴力与实际的行为暴力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研究媒介暴力对与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传媒的暴力宣传所产生的“小既是大的效应”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的负面 影响的对策。 效应,以及控制传媒暴力对行为产生 【关键字】: 媒介暴力、行为暴力、反暴力策略 【正文】: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所传递的暴力信息,我们称之为传媒暴力。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人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学习社会、掌握生存技能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大众传媒中的暴力信息也不可避免地介入到受众的日常生活中,并影响着人生的行为和态度。 一、传媒暴力如何影响行为暴力 根据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研究结果明,观众的暴力行为与媒体暴力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最早的媒体暴力影响行为的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布鲁默和社会学家豪赛对电影与儿童犯罪行为的研究。其结论为:电影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犯罪倾向和行为【1】。1982年美国全国精神健康研究所提供了这样的结论:在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后,大部分研究团体认为,电视暴力的确导致了青少年儿童的侵犯行为。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65%以上的工读学生,50%以上青少年犯罪,其违法犯罪行为均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主要媒介是录像、书刊、电影、电视、广播、游戏机和多媒体等【2】。显然,传媒暴力影响受众的行为,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体。 1992年,美国心理学会发表其经历6年研究媒介暴力内容的成果中认为:暴力内容,增长对他人的暴力和攻击,会引发模仿的行为,以为暴力能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认为模仿暴力行为,还不是最致命的。如今,暴力新闻对犯罪暴力行为的细节化“曝光”有一种强示范作用。有的媒体为了追求传播的煽情效果,对暴力团伙的作案细节、犯罪手段、行凶现场等大肆炒作,从而从反面传播犯罪技巧。媒介人物或事件示范作用的大小是由其细节描述的充分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决定的。媒介报道越具体,受众的反映越强烈,模仿行为也就越普遍【3】。 电视中大量暴力镜头的出现,成为有一些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诱发青少年走向犯罪。据北京市少管所有关人员介绍,该所关押的97名犯抢劫罪、伤害罪、盗窃罪的未成年犯人中,有63%喜欢看电视暴力节目,喜欢看凶杀打斗的书刊录像。管理人员深有感触地说:青少年精力旺盛,模仿能力强,但辨别是非能力差,遇事容易冲动,不计后果。因此在不良环境及电视暴力的影响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另外,暴力现象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反社会倾向的。媒介在呈现暴力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其中的价 1 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 值观,即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媒介效果理论之一“免除抑制说”认为,电视暴力降低了人们对侵犯他人行为的抑制,也就是说,电视暴力可能树立了一种普遍的规范:暴力是一种与他人交往时可以被接受的方式。这就直接导致了人们暴力行为的产生。 二、限制传媒暴力阻力重重 媒介不仅是大众社会的英雄和大众文化的偶像,而且也是商品和市场经济的宠儿。因此可以说,媒介的“权力”即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商场的营销和运作的权力。大众传播既是商业,又是工业。较确切地说,“它是一种信息产业,知识产业,不断把各种信息加工成成品,并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精神商品‘推销出去’”【4】。所谓面向受众、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各种文化生活的需要,只不过是面向市场、面向经济效益的代名词。由于市场法则的无情支配,职业传播者在传播信息之前,首先要对信息进行市场估价,甚至根据市场需求制造出有市场价值的信息来。不少媒体,只注意到传媒暴力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传媒暴力的“社会效益”。众多媒体在激烈的“眼球争夺战”中,什么能吸引受众,什么能带来商业利润就传播什么。传媒暴力正好符合传媒追逐利润的要求。 三、控制传媒暴力对行为产生影响的对策 1.政府的宏观调控 我国政府积极运用政策、法律和技术手段来加大对传媒暴力的控制力度。运用技术,借鉴国外的成熟方法(如美国将各类电影分成六个等级,所有电视屏幕的左上角都显示正在播放节目的级别,其中M级节目中有明显的暴力、色情问题,只适合不易被暴力宣传影响的成年人观看,那些容易受影响的青少年儿童则应被告知远离。 2.媒体自律 媒体自律具有直接约束效果,也是最传统的。可以说,传媒暴力控制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自身的态度和努力。对于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是媒体的根本义务。大众传媒有义务也有可能加强自律,提高传播者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严格节目审查,减少含有暴力内容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媒暴力是行为暴力的极大诱因在信息化越来越深人、大众传媒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传媒暴力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认识,采取有效将其遏制在最小范围内。只有这样,受众,特别是处于花季的青少年才不会受其诱导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的精神世界才会更趋于健康,社会才会更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刘晓红,卜卫.大众传播心理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25.。 【2】徐建,肖健.21世纪中国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走向〔J〕.当代青年研究, 1996,(3). 【3】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39. 2
/
本文档为【浅析媒介暴力与行为暴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