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

2017-09-26 5页 doc 16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 兔死狗烹悲韩信 汪荣祖 ?桐城派大师方苞在《望溪集》里有文说,刘邦、项羽谁兴谁亡,实取决于韩信。这也是太史公书所记,齐国说客蒯通向韩信分析过的情势:「天下权在韩信」,也就是说,韩信的实力像秤锤一样,放在刘、项任何一边都会使另一边失衡。蒯通因而建议韩信维持刘、项之间的平衡,以便「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不仅与刘、项分庭抗礼,而且唯此才能保全身家性命,因为此时的韩信已经「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若依附任何一方,都难以受到信任,除非以天下相让,又如何来奖赏那天大的功劳呢, 然而韩信以为刘邦待他很好,不忍...
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
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 兔死狗烹悲韩信 汪荣祖 ?桐城派大师方苞在《望溪集》里有文说,刘邦、项羽谁兴谁亡,实取决于韩信。这也是太史公所记,齐国说客蒯通向韩信分析过的情势:「天下权在韩信」,也就是说,韩信的实力像秤锤一样,放在刘、项任何一边都会使另一边失衡。蒯通因而建议韩信维持刘、项之间的平衡,以便「三分天下,鼎足而居」,不仅与刘、项分庭抗礼,而且唯此才能保全身家性命,因为此时的韩信已经「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若依附任何一方,都难以受到信任,除非以天下相让,又如何来奖赏那天大的功劳呢, 然而韩信以为刘邦待他很好,不忍心背叛,又认为自己功劳很大,应可保住齐王的封爵,享受富贵;孰知项羽一破,刘邦就袭夺了齐王的军队,将韩信送往下邳当楚王,然不久就有人密告楚王要谋反。韩信虽杀了投靠他的项羽亡将钟离眛,并亲自献给刘邦,仍被当了皇帝的刘邦捆绑带回,至此才觉悟政治无信义可言,才想到法家的名言:「狡兔死,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被缚回朝后,降为毫无实权的淮阴侯,自然心生怨怼,称病不朝。将军樊哙虽极尊礼,仍羞与为伍,东观《汉纪》有云,「淮阴侯拊胸而叹曰,信乎~信乎~碌碌乃与哙等为伍乎,」其心境已呼之欲出矣。二千年后,钱牧斋过淮上,有诗感其事曰: 鸟尽弓藏事茫然,英雄终不受人怜; 生平跨下能蒲伏,只是羞随哙等肩~ 韩信之死 韩信帮刘邦打下天下,落到这个下场,心中当然怨忿不服,遂乘陈豨出任钜鹿守时,与豨密谋造反。公元前一九七年,陈豨果然起兵,汉帝刘邦亲征,韩信密谋袭击吕后与太子,不幸为人告发。吕后得到萧何相国的帮助,诈称陈豨已死,骗韩信来贺时,命武士把韩信抓住,立即斩之于长乐宫的钟室里,并夷其三族。太史公描述高祖闻韩信已死,「且喜且怜之」,真是传神之笔。韩信于斩前才悔恨不用蒯通之计,已经太晚太晚了。宋代张耒的诗句说得好:「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道出当年萧何月夜追韩信,并说动刘邦登坛拜为大将,而今则设计诱杀韩信于钟室,真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不胜感慨之至。韩信初无造反之意,若及时造反,极有可能成功。然而被贬之后,因郁气难消,始铤而走险,难怪司马迁感叹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钱大昕也感慨说:「生惭哙等伍,那至结陈豨」,既然羞与樊哙等人为伍,却要与陈豨勾结谋反,则又何故,我则曰当老天给他机会,他不掌握;机会既失,却要一试,反受其咎,不亦冤乎蚓千载以后,元朝的傅若金访淮阴侯庙,曾写下极为沉痛的一首长律: 淮阴千古英雄恨,楚树荒荒夕照残; 水夹废城春草合,云昏遗庙野花寒; 封齐安用真王印,兴汉空余大将坛; 高帝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韩信惨死,并非才能不如刘邦;其军事才能更是刘望尘莫及。韩信谓刘邦能将兵十万,而他自己则多多益善,足见他在皇帝面前说话仍然自负如此。然而刘邦反问,多多益善何以为我所擒,韩信以陛下善于将将作答。其实,能将将先要能将兵,显然是不得已而言之;真确的答案应该是:玩真刀真枪的军事,刘远不如韩;搞阴谋诡计的政治,则韩远不如刘。韩信具有一些真诚高贵的品质,遂为奸诈的政治家所乘,落得一生好象就是为刘邦做走狗似的,注定是兔死狗烹的,令后人胡布不胜唏嘘: 恢宏汉业孤坟在,覆载齐王尺土功; 回首五陵斜日远,行云万点乱秋空。 韩信少年时受到胯下之辱,大家以为他是懦夫,但事实证明他实不愿与淮阴少年争胜负,而要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争雄,即王荆公咏韩信诗句所说:「但以怯名终得羽。」更难能可贵的是,韩信当了楚王回乡,报答昔日有恩于他的漂母与亭长,做到有恩报恩,但却不计较当年侮辱他的少年,而且还给他官做,反而以德报怨。他并非有仇不报,而是此仇不值得报,正见其胸怀。他又曾下令不杀敌方有谋略的广武君李左车,并且让其坐尊贵的东向位,自己坐西向位,以师相事,引起宋代王安石的赞叹:「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于此又可见其胸怀。遗憾的是,他为了自保逼死了钟离眛,引得「君非长者」的骂名;虽如此,仍不免为更非长者的汉高祖所擒杀。 刘邦多疑 汉高祖刘邦多疑,宁我负人,人勿负我,当然容不得才大气傲的韩信。南宋诗人华子西读汉史,做了一首很俏皮而又颇具深意的七言绝句: 汉将假帝为真帝,齐乞真王作假王; 大抵纪韩皆是信,不知谁短又谁长, 在灭项羽、兴刘汉的大业中,纪信与韩信都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荥阳之围,纪信自愿冒充刘邦出降,让刘邦得以逃脱,而纪信自己则被项羽活活烧死,结果假帝舍身救了真帝。当韩信攻下齐国,想当齐王,却以「假王」(代理王位)为请,刘邦此时为了合力攻破项羽,仍须利用韩信,直接授与真王,一直等到天下既定,才设计去其真王。韩信的王位与夺由人,真王其名,假王其实耳。一个假 帝与一个假王都名叫信,假帝为君而死,可称忠信;假王成真王,遂为君所用,可称信义。 兔死狗烹悲韩信 ?两「信」皆以信事君,就君而言,纪信所为自然高于韩信,然而诗人竟谓不知谁短谁长,正要说明纪信为君诈降死在敌人手里,君未必萦怀,而韩信为君戎马一生争夺天下,只为乞齐王一事耿耿于怀,终被置于死地,都是因君而死。虽以两信互作比较,实暗喻汉高祖眼中无信,有惭于两信。纪信没没无闻,而韩信虽以叛逆终,然历代颇多同情的声音,如大唐诗人罗隐有〈书淮阴侯传〉一首曰: 寒灯挑尽见遗尘, 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 灭秦谋项是何人, 罗隐感情丰富,洞察机微,擅长作咏史诗。此篇不复述史事,而以寒夜勤读起笔,道出被韩信的史事所吸引,看出「遗尘」的真相,低回不已。他甚佩服韩信的才智与功业,哀悼其惨死,故试以花椒浸酒祭奠古人,以示尊崇;正因其诚,若见古人的神灵,如诉衷曲。诗人读史的情景与心态遂流露于字里行间,仿佛听到不平之鸣。他似乎要亡灵不要责怪汉高祖有始无终,实欲曲达因功高而被逼惨死之可恨。何以知之,有本领灭亡嬴秦与项羽的人,岂不就是韩信吗,而他助刘汉建立如此丰功伟绩,竟遭杀戮,岂不可恨,汉高祖知韩信有取而代之的能耐,故非借故杀之,难以自安,亦可恨也。 汉高祖平定天下后,有平城之败,受困于匈奴。史家钱晓征有句曰:「钟室谋何极,平城计已穷;暮年思猛士,太息掷良弓。」刘邦的〈大风歌〉不云乎:「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猛士不是没有,而是像韩信这样一位「猛士」被谋杀于钟室,平城之围岂不是有点自食寡恩的后果,不免会想到已死的猛士,也许会悔恨毁弃了能够射雕的良弓。 白居易的史识 法家认为一个伟大的独裁者要能「御众智」,但这多半是独裁者的理想,很难做到,尤其是出众的才智之士,更令独裁者感到威胁,非除之不快。所以出众的才智之士要么学项羽、刘邦干脆取而代之,不然则应学范蠡、张良功成身退,隐姓埋名。白居易咏史,目光如炬,发现一旦进入政治圈,浮沉名利权势,恋栈难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而能毅然退出者方可逍遥于罗网之外,安乐以终,始知一个人的祸福根本是自己找的。白诗云: 秦磨利刀斩李斯, 齐烧沸鼎烹郦其; 可怜黄绮入商洛, 闲卧白云歌紫芝。 彼为俎醢机上尽, 此作鸾凤天外飞; 去者逍遥来者死, 乃知祸福非天为。 白居易写这首诗后,又是千余载,不知有多少「来者」络绎于道,不要做天外鸾凤,宁作刀下肉酱。韩信就是不能像张良一样逍遥而去,因而招祸,钱大昕不禁要问他:「试问真王贵,何如守钓矶。」不过,一个热中者是难以守钓矶的。 (作者为美国维吉尼亚州立〔柏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汪荣祖)
/
本文档为【兔死狗烹悲韩信[精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