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文言文翻译方法

2017-09-27 5页 doc 17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方法 技法之一:以形断意。 1.楚人有涉江者 2.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宫。 3.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上两例中的“粜”和“籴”都是会意字。会者,合也。将“粜”“籴”各自的上下部分合起来就可推知它们的意思分别为“卖出粮食”和“买入粮食”。又如“王怒曰:„劓之。?”只要知道“刂 ”表示 ”的意思是“割鼻子”。根据会意字的字形来推求其义是比较容易的,只是这刀,就可断定“劓 类字数量较少,而且其形只与本义有关。 4.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觐,形符为“见”,释为“...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技法之一:以形断意。 1.楚人有涉江者 2.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宫。 3.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上两例中的“粜”和“籴”都是会意字。会者,合也。将“粜”“籴”各自的上下部分合起来就可推知它们的意思分别为“卖出粮食”和“买入粮食”。又如“王怒曰:„劓之。?”只要知道“刂 ”表示 ”的意思是“割鼻子”。根据会意字的字形来推求其义是比较容易的,只是这刀,就可断定“劓 类字数量较少,而且其形只与本义有关。 4.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觐,形符为“见”,释为“拜见”,正确。 5.今君后则欲逮臣。 逮, 形符为“辶”,与行走有关,在上句中可解释为“赶上”。 技法之二:由音推意(通假字)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 2.“屈原既嫉之,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屈原列传》)中的“反”,分别与“背”、“返”的读音相同,它们是通假关系,由本字“背”、“返”可推断“倍”、“反”分别为背叛、返回的意思。 (一)音同或音近的字可能通。 3.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2004?全国?卷?译句题) .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2004?全国?卷•译句题) 4 例5中的“裁”通“才”,例6中的“飨”通“享”;作为通假字的“裁” 和“飨”与作为本字的“才”和“享”在字形上无关,只是音同而已。将这两个本字放入各自的句子中完全能讲通,那么推断就是正确的。 (二)同声符的字可能通。 5.军士吏被甲,锐兵刃。(1982?全国卷?释词题) 6.或至涂而反。(2001?上海春招卷?释词题) 例7中的“被”通“披”,是同声符而不同音的通假字。例8中的“涂”通“途”,是同声符又同音的通假字。当然,这里的“不同音”和“同音”是按今天的语音而言。 (三)形声字同其声符字可能通,反之亦然。 7.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1988?上海卷?译句题) 8.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空闲。(2004?湖北卷?释词正误选择题) 例9中的“钜”通“巨”,是形声字通其声符字。例10中的“闲”通“娴”,“熟悉”义,是可作声符的字通以其为声符的形声字。 技法之三:从结构揆意。词语的语法功能各有不同,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怀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信张仪”为动宾结构,“信”当为动词,“相信”的意思;“信臣精卒”为并列的偏正结构,“信”当为形容词,“诚实可靠”的意思;“信难求”为副词作状语,“信”当为“确实”的意思。 技法之四:对称句式互解。汉语句式大都比较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格,而前后句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推断词义。例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六国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族”可根据其对应的同义词“灭”推断为“族灭”的意思,“逸豫”可根据其对应的反义词“忧劳”推断为“安逸享乐”的意思。 一种是单句内对文。 10.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2001?全国卷?释词正误选择题) “追”与“逐”,“亡”与“北”都是同义对文;“北”即“亡”,在上句中作“逐”的宾语,释为名词“败逃者”完全正确。 11.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2001?上海卷?译句题) “迁”与“远”,“善”与“罪”都是反义对文;“远”为“远离”,据此可推断“迁”的意思为“靠近”“接近”“走向”等。 另一种是偶句内对文。 12.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1997?上海卷?释词题) 其前句“我,国士也,为天下人惜死也”,“爱”与“惜”同义对文,是“吝惜”“珍惜”的意思。 在一些对偶句的对应位置上,同义词的交替使用或者反义词的照应使用更为常见。如下面两例。 13.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全国?卷?译句题) 上句的“损”一不小心很可能译成“损害”;如果能结合下句与之相对应的“益”(增加)字来考虑,那么“损”是“益”之反,应该译成“削减”“削弱”。 技法之五:根据语境度意。判定多义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的特定含义,就要根据该词语上下文的意思来考虑。例如“伐”字,有“攻打”“打败”“砍伐”“夸耀”“功业”等义项,要确定“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中的“伐”为何意,既要分析这句话,又要把它放到原文中去看,原来这是上官大夫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居功自傲,“伐”应是“夸耀,自夸”的意思。 技法之六:双音词互解。文言中的某些单音词在演进的过程中加上一个同义语素就变成了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这为我们推断文言词义提供了一个依据。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题目中的“报”和“书”,在现代汉语构成了“回报”“书信”的同义语素合成词,根据其互解关系,可推断“报”就是“回”的意思,“书”就是“信”的意思。 技法七词语连用 其一是同义词的连用。 1.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惴恐:恐惧。(2001?北京春招卷?释词正误选择题) “惴”与“恐” 同义连用,释为“恐惧”,正确。 2.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全国?卷?译句题) “身”与“自”同义连用,译为“亲自”。 同义词连用常常是为了加强气势、调整句式或和谐音节。 其二是反义词的连用。 1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前赤壁赋》) 据“盈”(月满)可推知“虚”为“月缺”,据“长”(增长)可推知“消”为“消减”。 19.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据“乱”(不太平)可推知“理”为“太平”,据“黜”(贬官)可推知“陟”为“升官”。 反义词连用主要是为了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表现力。。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连用的反义词,要注意其是否为偏义复词。 20.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2003?上海卷?译句题) “开合”为偏义复词(如看作反义词连用,则无法讲通),偏在“开”,所以只能译为“睁开(眼)”。 技法之八:成语比照。成语大都与古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我们可以借助熟悉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词的含义。例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势拔五岳掩赤诚。”(《梦游天姆吟留别》),两句中的“速”和“拔”,就可以根据成语“不速之客”和“出类拔萃”的“速”和“拔”推断,分别为“招致”和“超出”的意思。 技法之九:旧文联系。例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要求判定“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汉书•疏广传》)一句中“敏”解释为“敏感”的正误,如果我们联系到中学时所学习的孔子的《论语》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一句的“敏”字,就会推断出“敏”当为“聪敏,机智”的意思。
/
本文档为【文言文翻译方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