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2017-11-21 9页 doc 23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在美国,教育环境是这样的,让“你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 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社会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 中国学生“学多悟少”,中国的学习是在练“基本功”。美国学生“学少悟多”,美国学生是在练“创造力”。 美国的教育观点也有争论。争论一:课程设置标准是否应该统一? 争论二:家庭作业是否应该被取消? 争论三:电脑对学生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教育有一个特点,从1到12年,要把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好,但没有要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这是我们与美国两个教育系...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把孩子教到没问提了,好吗? 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 在美国,教育环境是这样的,让“你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 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社会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 中国学生“学多悟少”,中国的学习是在练“基本功”。美国学生“学少悟多”,美国学生是在练“创造力”。 美国的教育观点也有争论。争论一:课程设置标准是否应该统一? 争论二:家庭作业是否应该被取消? 争论三:电脑对学生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教育有一个特点,从1到12年,要把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好,但没有要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这是我们与美国两个教育系统差别比较大的地方。 学习是自己的事 不是老师的事 我是在中国长大,当时读书仅仅是为了生活。在中国考试是一种真正的竞争,有时候有很多压力,这是我上大学感受得到的。中国曾经有个调查,读书到底有多重要,在2004、2005年还是比较重要的,但到2008、2009年读书变得不重要了。所以,在这里我有点担心。 第一次出国时,我觉得自己是学外语的,就要出去见识一下,但当时感觉很不好。我在美国呆了两年就想回国了,因为文化差异大,很多东西接受不了。我当时对美国社会的认识也很肤浅,没有意识到读书对美国人来说其实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在上课时也很不习惯,老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一次是三个小时,而且有一半时间是讨论,老师讲的内容很少,当时我觉得老师多给我讲点东西比较好,后来习惯了,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痛苦的。从那个时候起我注意到该学什么东西,该看什么东西,我对什么有兴趣?所以在美国教育环境是这样的,让“你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 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社会的事,也不是老师的事。 前年我带小孩回中国,小儿子11岁,我刚好有休假,就把他带回来,我把他放在一个学校中让他体验中国的课堂,有一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说老师对学生很“rude”,不让他提问题,即使他举手老师也不看他,课后老师跟他说“你不要举手,老师叫举才举”,但他觉得想提问题时就应该立即提,“问题在脑海里,我要立即提”。小孩子有时候是比较天真的,我觉得从教育理念来说,老师应该让孩子真正去学习,学好他们想去了解的东西。这是中美教育的一个小小差异。 这两个故事,也是我今天的开场白。我今天的题目是《中美教育的比较》。我想和大家谈谈中美教育差异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美国的优势。 我们的教育 还有私塾的痕迹 17、18、19世纪,中国教育在做什么? 1、1636年:努尔哈赤第四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科举制沿用明代旧制。 2、1663年:康熙二年“明史案”。利用“文字狱”对有思想的文人残酷镇压。 3、以私塾为主体的教育加上府州县学及国子监等官方机构,以满足科举取士制度的需要。学生所习学科主要有四书、五经、性理、习字等。 中国教育体制几百年来都是以私塾为主,没有公立教育。私塾实际就是家庭教师,那时主要是满足科举制度的需要,因为古代做官是要考科举。当时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说起来比较单一。 而同一个时期,美国教育在做什么? 1、1636年:哈佛大学成立。 2、1776年:新国家已拥有14所大学。1800年大学增加至35所。 3、南北战争结束后,从到大学,人人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公立学校成了一个塑造 美国文化,传授职业技能和科学知识的机构。学生所学学科包括文、史、地、数、理、化等。 我们公立教育说起来有100多年,但至今还有深刻的私塾教育痕迹。家长付出很多,我们家长可以不顾一切代价把自己所有的所有都献给下一代,这也是我们私塾系统的痕迹。就是说,家庭是一个核心。 应该“学多悟少” 还是“学少悟多” 我们30年前曾经有错误的一个预言。1979年中美教育刚刚开展交流相互派了两个代表团,当时中国代表团回来写了一个报告,其中有两句“美国学生无论品德好坏,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因我而不同凡响”、“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在奢谈发明创造。”他们是重音、体、美,数、理、化比较弱。我们代表团说“美国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并预言20年后,中国的教育就可以超过美国。 当时美国人也参观了北京、上海、西安几所学校,回去后也写了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里也有一段文字:“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举起右手,否则轻易不改变,幼儿园的学生则喜欢把胳膊放在身后,室外活动除外。中国的学生喜欢早起,7点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学生,并且他们喜欢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教师解释,它是学校作业在家庭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学期结束时,一般会得到一张证书,其他人则没有。”他们就有一个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美国人比我们要谦虚,他们在看我们的长处,而我们在看他们的短处。但以上两个预言都不对。30年过去了,在“病入膏肓”的体制下他们培养出多个诺贝尔奖获奖者,而我们一个也没有。在科学技术上,创造力方面其实是美国学生在打基本功呢!这是美国看到的。我们在看美国人的时候没有看到他们在培养创造力,看起来像在玩。所以,这是我们的认识上的差异。 “中国学生学多悟少”,中国的学习是在练“基本功”。美国学生是“学少悟多”,美国学生是在练“创造力”。这一般来说是正确的。我们从小学开始学数学,到五年级已经开始算比较复杂的数学运算了。所以中国学生的基本功确实很扎实,但基本功好不好,与有没有创造力是两回事。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美国人有一些思考是我们没有的。他们觉得年龄小的时候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因为思维能力强,学起来就会有劲。所以,这个“基本功”和我们中国人看起来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报告中说他们重视音、体、美是对的,这个可以体现人的个性。但我们当时是在嘲笑他们,觉得他们不学数理化。 老师不总是权威 权威不一定是对的 班级人数上的比较:中国学校的班级人数平均50多人,而在美国,很多州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一个班的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这确实有好处,这样老师就和学生有比较好的接触。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东西。希望经济发展后,我们学生和老师的接触也多一点。 时间上的比较:一个美国同事帮我统计了美国学生学习时间多少,我们中国学生学习时间是多少,结果出来了,让人非常惊奇。在一年中,中国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2个小时学习时间。美国学生比我们低很多,只是1000个小时左右。我们和美国比是要看看这些方面,到底他们这些做法好不好。我们小孩子一天12小时,最后是为了高考。我离开中国前后20年,现在考试和我1977年高考考试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是一次性的淘汰。所以,在学习时间上比较,在经济学角度上说我们是亏本。 在成绩单公布方面:在中国不属于隐私,但在美国是隐私。在美国,老师给家长看成绩 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反之在中国,每年年末成绩公布的时候都要公布全班的成绩。老师现在评优秀教师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教育部门的专家应该好好商量怎样进行改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2年过去,心理压力肯定很大。 教材上的比较:我们基础阶段没有他们深,没有他们难,这是我们一个打基本功方面的好事。在培养基本功时不要忘掉创造性的培养,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基本功把创造力去掉就不好,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在选择教材时,同一个学区里可能教材不一样,每个学校选择教材不一样,在选择教材尺度上教师可以进行参与和探讨,而我们这里是一个地区统一的教材。 师生关系比较:在中国,小时候就知道老师总是权威。但在美国社会,我去了之后就发现教授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我在读研究生和博士时,如果要问一个教授这里的权威是谁,他会说权威的不是你面前的我。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不承认权威。所以,我们在观念上觉得老师总是权威总是对的,但在美国,发现权威不总是对的,小孩回来会说老师说的不对,他们会质疑。老师和学生关系上,我们差别也是很大的。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聊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课外生活的比较:课外活动我们都有,但有一些区别。最大区别是我们现在社会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美国,在小学就开始真正参与了。比如,课外活动去卖糖,就是练他们接触社会的能力,为一些活动集资。美国的课外活动经费很少,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的。比如,他们会帮人家洗车,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这个参与的意识,我们现在还不够。小孩不一定是为了挣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好,这样小孩会找到他们想做什么的一些理念。 美国的教育观点也有争论 争论一:课程设置标准是否应该统一? 美国人在布什时代提出不让一个小孩掉队,于是设置了统一的课程,这在美国引起激烈争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没有反对,坚持了布什的观点。 支持派这样说:公立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没有统一标准就无法衡量。学校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地方,必须有统一课程来完成这项任务。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必须要用统一课程来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反对派这样说: 学生应该有权利自由选择学习科目和学习内容。学生个性差异很大,统一课程标准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自然发展。统一课程标准会给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带来许多负面压力。比如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买电脑,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买。 争论二:家庭作业是否应该被取消? 大家知道,在30年前,美国人发现在中国有一个家庭作业,它是学校作业的延伸。美国也在学,20多年就有了类似中国的家庭作业,但不像我们这么多。现在就在考虑该不该取消布置家庭作业。 支持派这样说: 家庭作业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及学生社会交往。 家庭作业会受家长水平、家庭经济等状况影响,是社会不公平待遇的体现。 家庭作业抹杀个性,使学生成为统一的学习机器。 反对派这样说: 家庭作业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强调动手能力的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家庭作业可以增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增进家长和学生的理解。 争论三:电脑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不管哪一个小孩,从中国到欧洲,用手机、随身听等电子产品,或者在家制作一些电脑课件,这在小孩子中都是非常普遍的,这就在美国形成一个激烈的讨论。克林顿在任时就拨了很多款,要学校的孩子上互联网,要所有小孩享受互联网教育资源,这个理念很好。但是现在美国政府也在考虑是不是取消这个理念? 支持派这样说: 电脑会使人际关系淡薄,并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互联网是一个危险的地方。 电脑技术稳定性尚有问题,教学产品有待开发。 反对派这样说: 电脑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在学习中学会运用。 电脑所带来的现代电子技术能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只有不称职的教师才会让电脑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要把学生教到 能不断提出新问题 我们教育有一个特点,从1到12年级,要把学生教到没有问题就好,但没有要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这是我们与美国两个教育系统差别比较大的地方。 美国学生有时候会花很多时间去发现问题、提问题,但中国不是,就是让老师把学生教好就可以,学生不必有问题。我们小孩缺乏创造性思维,与这样的培养很有关系,我们要好好考虑怎样去改进,所以我们的教育也要借鉴一下西方。 我的结束语就是: 公立教育一百多年过去,我们如何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 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观、知识观及社会文化内涵。中国教育的传统必然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如何探索出既能适应中国国情又能汲取世界教育精华的教育模式,是中国教育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链 接 中美教育比较专家谈 北京市社科院上官子木: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精神。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和阻碍创造 性思维的障碍。严谨的特点可以带来周全的思考,也可以成为跳跃性思维的大敌。 美国迈阿密大学黄全愈教授:为什么每年没有大批的欧美学生来中国留学,反而是大量的中国学生到欧美去呢,诸如此类简单的比较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有两点却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科技发达的国家,教育一定发达。第二,教育落后的国家,科技一定落后。美国有人说他们是“科技发达,教育落后”,那是人家在鞭策自己,我们国内有人说我们是“科技落后,教育发达”,这是没有自知之明。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徐冠林:中国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在很多亚洲国家都存在,那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听话”文化,日本、韩国和新加坡都有这样的成分。这种文化氛围要求你听上面的话,听老板的话,听年长者、老资历者的话。只要听话,即使没什么创新能力,也没什么大问题。在这种文化氛围束缚下,人的创新能力被局限了。 《学语文》杂志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李平:中国近年的高校改革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却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泛数字化现象”,在表面繁荣的“数字”背后,中国高校未来的理念、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理想目标,则日益淡化。中国高校发展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专家治校、学术至上,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
本文档为【把孩子教到没问题提了,好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