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长江大学院(系)

2017-11-23 28页 doc 52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长江大学院(系)长江大学院(系) 学科建设规划 名称:植物学 学科 代码:18051 ΟΟ 1 长江大学学科建设规划表 一、学科建设现状 (本学科的作用意义;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本学科的需求情况;本学科的学术水平,在省(国)内外相同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其比较优势及 差距;学科发展前沿的领域及动态;对学校相关学科的支撑或促进作用等。) 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门类 众多、覆盖面广的分支学科(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资源学、 植物生态学等)。这些分...
长江大学院(系)
长江大学院(系) 学科建设规划 名称:植物学 学科 代码:18051 ΟΟ 1 长江大学学科建设规划表 一、学科建设现状 (本学科的作用意义;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本学科的需求情况;本学科的学术水平,在省(国)内外相同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其比较优势及 差距;学科发展前沿的领域及动态;对学校相关学科的支撑或促进作用等。) 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了门类 众多、覆盖面广的分支学科(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资源学、 植物生态学等)。这些分支学科与整个国家的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在生物质能源开发、 主要栽培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生态安全、退化生态系统回复和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 面出现了新的问题,给植物学研究提出了新的需求,也促进了该学科的蓬勃发展。 我院该学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依托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的研究平台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逐渐形成了两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即资 源植物开发与利用和植物生态学。目前本学科在草坪草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植物入侵生态 与对策和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已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涌现出一 批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论文和成果。在以裸露岩质及土质边坡为对象的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修复方面已形成新的生长点,虽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依托我省西部丰富的 野生植物资源优势和本学科的人才优势,可望在未来几年有较快的发展。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优先 发展的前沿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随着化石燃 料能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生物质能源,特别是能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 视,如何在众多的植物当中筛选出能值高、易栽培管理、生长周期短的植物类型是该领域的 一个基础性工作。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给本学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地方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形成为数众多的退化生态系统,利用植物修复这些受损生态系统给植物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 题。(3)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重点研究主要林草优良种质资源发 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4)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重点研究开发农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林草生态系统综合调控技术,外来植物入侵等生 态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技术,开发环保型竹木基复合材料技术。(5)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药资源。 本学科的发展可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的新品种开发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直接促进省 级重点学科的发展;在野生果树及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方面可为园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 在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研究和外来种入侵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可促进森林保护学科的 发展;也可为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学科提供相关的植物修复。 2 (含学科主要方向、省级重点学科、学位点数量、本科专业、学科队伍、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本学科现有两个主要方向: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植物生态学。这两个方向都与本院省 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密切相关。 本学科生态学硕士点为在建项目。本院的三个本科专业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致。 本学科目前共有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3人,实验师1人。13人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8人,含有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4人,学士学位1人。 2003-2006年,本学科共承担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10项,总经费60万元。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共计8人次。 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验室4个,总面积576m2,仪器设备总价值342万元。 缺乏独立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量不足,与国内外的学 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不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力度不够。另外,学科队伍有待进一步加 强,特别是植物化学专业的博士急需引进。 3 二、“十一五”学科建设目标与任务 (理念、原则、建设方式、预期达到的水平等) 立足于我国中南部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开展资源植物开发与 利用及植物生态学的综合研究,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寻找突破口,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在科研方面,除了争取纵向科研经费外,还要与地 方政府和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多方位筹措资金。积极引进相关专业的高层次人 才,推动学科向纵深发展,使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研究方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说明经过“十一五”期间及更长时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凝炼、学 科队伍汇聚和学科基地建设等方面拟取得哪些进展与突破。) 通过5年及更长时间的研究、探索,结合国家、区域社会经济建 设的需求,凝练出2-3个在省内有较强实力的研究方向,1个在国内具先进水平的方向。 通过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加强本学科的人才建 设,力争5年或更长时间内产生1-2个在国内相关领域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并形 成20人左右的结构合理的研究梯队,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及助教7人。 充分挖掘中南地区植物资源,建设1个在省内甚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在省内选择1个具有代表性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 统开展长期的生态学定位研究,并通过10-20年的建设,力争使之列入国家野外 观测台站。 4 (指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研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内容。) 依托楚天学者特聘岗位,引进资源植物研究领域高水平、高层次 人才1名,引进植物学和生态学博士3名,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的研究型学术队伍。 定向培养3名本学科的博士,结合长江大学出国培训,派出 3名博士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1年,派出实验员国内进修1年,学习植物化学实验技术。 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争取 横向课题,在应用研究及现有成果转化方面加大力度,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 切实的贡献。 在校内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扩大本学科的知名度,每年派出教 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3人次,聘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专家指导工作 1-2人次,主持召开全国性或区域性学术会议1-2次。 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华中地区特色植物资源保护基地,筹建植物化 学实验室,力争将植物学综合实验室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 5 三、2006-2010年学科建设规划指标 拟增列的国家重点学科(名称、时间) 否 拟增列的省级重点学科(名称、时间) 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 是否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时间) 否 拟增列的博士点(名称、时间) 否 是否增列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时间) 是 拟增列的硕士点(名称、时间) 植物资源学硕士点,2009年 拟新设或调整、改造的本科专业(名称、资源植物专业,2008年 时间) 拟建设国家或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名资源植物学省级本科品牌专业,2009年 称、时间) 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 20 院士或联聘院士人数 湖北省资源植物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人数 1 创新团队(名称、时间) 与生态研究团队, 2008年 5 博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1 硕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8 教授人数 5 副教授人数 10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 8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人数 湖北省资源植物与生态研究创新团队(费永 创新团队(见备注A,列出名单) 俊,陈中义,周存宇,杨朝东,郭永兵,刘 志雄,姚振) 湖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费永俊,陈中义) 学术机构任职数(见备注B,列出名单) 获国家级三大奖数(注C) 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 2 SCI、EI、ISTP 3 发明专利 1 收录数 发表学术论SSCI、AHCI 专利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 文数,其中: 收录数 数 CSSCI收录数 外观设计专利 出版专著数 2 举办全国及全省性学术会议次数 2 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数(注D) 1 项目经费(万元) 30 承担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数(注E) 3 项目经费(万元) 18 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数 1 各类项目经费总金额(万元) 60 6 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数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 1 授予博士学位数 招收博士生数 15 授予硕士学位数 招收硕士生数 15 90 授予学士学位数 招收本科生数 88 在校研究生人均发表论文数 1 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 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 2 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 5 出版数 2 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数 1 拟增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文科基拟增建国家/省级工程中心(名 地)(名称、时间) 称、时间) 拟增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文科基拟增建省级工程中心(名称、时 地)(名称、时间) 间) 拟增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拟增建省部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名称、时间) (名称、时间) 大型仪器设备数(含共享) 3-5 仪器设备总资产数(万元) 300 (>10万元) (含特色学科方向、重大科研成果、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 产业化、优秀人才梯队建设、学位点建设等) 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方向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岩质边坡植被修复方面取得国内领先的 科研成果,形成以国内相关领域知名学者为带头人的人才梯队,力争获得生态学硕士点,申请植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并申请植物资源学硕士点立项建设,力争获得植物资源学硕士点。 (在“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学科发展的展望性目标,并按学科要素简论实现目 标的依据) 通过15年的建设,力争获得植物学博士授予权,使本学科成为国内知名的资源植物开 发与利用及退化边坡植被修复方面的科研及教学基地。该学科方向在国内属于较新的领域,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利用后发优势在这一领域跻身国内前列。目前本学科的队伍结构基础 较好,再用3-5年的时间,产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使本学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本学 科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加上新建植物化学实验室基本可满足科研的需要。 7 按照学科要素体系(方向、人才、平台、成果、制度等),针对本学科实际,采取缺什 么补什么,措施要求尽可能写实、具体。可附页。 内容包括:学科方向的凝炼(科学研究方向与问题)、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建设、本科专 业建设、平台建设、经费支持;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团队建设)、学生队 伍(创新性人才培养等)、创新成果等。 在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方面,进一步加强现有的草坪草资源及药用植 物资源研究,同时积极扩展植物种类,利用植物化学的有关技术,争取在资源植物利用方面 有所突破。在植物生态学方面,针对生物入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与生态安全有关的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争取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 按照在建生态学硕士点建设规划的要求,在学术队伍、科学研究、教学和 人才培养、研究平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达到硕士点的要求。根据资源植物开发与 利用方向的发展情况,在适当时机申报植物资源学硕士点立项建设。 在学院现有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植物资源与生态”专业,使学生在植 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植物生态学方面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为相关专业硕士点申报打下基 础。 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成立植物化学实验室,加强现有的植物生理生态学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实验室,为科研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与地方政府和企 业的合作,争取多渠道的研究经费。 积极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派出专业教师出国访问及培训,鼓励教师攻 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全方位加强学科队伍的力量。 在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在参与教师相关科研项目 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另外,采取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 养硕士研究生的方式,进一步扩展学生视野,提高科研水平。 8 六、论证意见 植物学学科建设规划客观分析了我院该学科的现状及其在国内相同学科中的地位,找出 了比较优势和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按学科要素对该学科进行了合理的中长期规划。规划指 导思想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建设内容翔实,措施切实可行。经会议讨论,一致通过该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签字 姓 名 职务和职称 姓 名 职务和职称 费永俊 院长,教授 郭永兵 讲师 陈中义 副处长,教授 明军 副教授 周存宇 副教授 惠俊爱 讲师 杨朝东 讲师 植物学学科能客观分析现状,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学 科建设中长期规划基本合理,具有较高的可实现性。学科建设措施得力,能保障该学科稳步建设与发展。学院党政密切配合,将集中人、财、物共同推进该学科建设。 同意上述学科规划。 院(系)负责人签字: 盖 章 年 月 日 备注:A、含教育部、湖北省创新团队等; B、含国际学术机构成员,国家一、二级学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等; C、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D、指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 E、指国务院各部、委、局直接下达的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科技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基金项 目等。 9 附件2:长江大学学科建设状况调查表 一、该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0 (本学科在全国、全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科专业 在全国、全省高校的设置情况。) 植物学或相关课程在国内所有综合性高校、农业高校以及师范类高校均有开设。中科院生物大类中设 为二级学科进行科研和硕士、博士培养工作。主要设置的有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园林观赏植物学、 植物分类学、植物营养学等专业方向。根据2005年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统计资料,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8所高校的植物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 (该学科发展水平在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中的分层状 况;分述每个层级最有代表性的单位名称,体现水平的标志性指标---特色学科方向、 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级文科基地、博后科研 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重大科技成果[奖项、高水平论文等]、著名的领衔科学家名 单及标志性成果等。) 植物学学科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中科院系统的两所三园,其学术水平和研究手段以 及研究条件都属于国内最高水平,有博士授予权;二是具有国家级别重点学科建设点的8所高校,由于学校的重视以及国家的支持,其学术水平以及科研条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博士授予权;三是具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的高校,如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等近百所高校,一般具有硕士授予权,部分有博士授予权。前面两个层次均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后面部分 单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系统目前在植物分类方面的权威主要有吴征镒院士(植物区系划分)、王文采院士(中国蕨类植 物分类);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主要有周俊院士(药用植物学)、孙汉董院士(植物化学活性成分研究); 植物生态学方面主要有傅声雷(恢复生态学)、彭少麟(环境生态学)、周国逸(森林生态学)。 具有植物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8所高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山大学。 80年代以来,在张宏达、王伯荪、傅家瑞、李宝健带领下,本学科在系统学、区系学、生态学、种子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均处于国内 领先水平,形成了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群体。中山大学植物学课程是教育部名牌建设课程,现有教授 19人(博导12人)、副教授22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人。张宏达创造性地提出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 华夏植物区系学说和种子植物新系统;施苏华等率先在国内开展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主编《中 国植物志》4卷,参加编写中国苔藓志、藻类志及其它地方植物志,发表20多个新属、600多个新种。应用数量分析、3S技术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建立了适用于热带 亚热带植物群落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先后出版了《植物群落学》等多部有重要影响的专著。有关受损生态 系统退化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创“黑麦草-水稻”草田轮作技术,先后在华南、西南等地推 广应用600万亩,取得了显著效益,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南药开发与利用、标准化种植技 术的研究等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为地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山大学植物学学科的特色是:(1) 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方向齐全,从宏观到微观,从低等到高等;(2) 原创性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的研究技术,使研究处在前沿领域,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具重要影响的专著与教材;(3)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地缘优势;(4) 配套设施完善,拥有国内高校馆藏最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以及两个生态系统定位站。 具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点的高校,最有代表性的有南京林业大学。其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系统与进化、树木学、森林地理学、资源植物学、结构与发育植物学、植物抗性生理生化等。特色是 以重要森林资源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重要森林资源植物的系统分类和进化,揭示他们生长发育的生物学 基本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森林资源植物科学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资源植物学研究领域, 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珍稀树木和花卉植物,并开展快速繁育技术的研究。选育了一批樱花、桂花和观赏 竹新品种。向其柏教授主持的桂花研究,成功获得桂花国际登录权。这是我国继获得梅花国际登录权以来 国内第二位获得此项资格的中国专家。它同时也标志着南京林业大学在桂花研究领域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 11 (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最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标志性成果等。) 目前我国植物学学科主要分为植物系统与进化、植物遗传与育种、植物生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这几个方向。目前在植物系统与进化方面仍然是以中科院系统为领先地位,国家 植物系统与进化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葛颂在植物分子系统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植物遗传与育种方面,华中农业大学以张启发院士为带头人的课题组在植物基因测序方面取得了 令人瞩目的成绩。植物生态方面由于近些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学科。 目前在森林生态方面做得很出色的有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等科学家;而彭少麟等科学家在环境生态学方面做的工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方向,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在能源植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以周俊院士、孙汉董院士为领头人的昆明植物研 究所在药用植物以及植物活性成分方面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2 二、本校该学科现所处的地位 (详见长江大学学科建设基础数据表所列内容) 见附件3:植物学学科建设基础数据表。 依据前面分层状况,找准本学科所处的实际位置。) 由于历史原因,我校的植物学学科的建设投入不足,起步较晚,目前正努力向前述第3 层次——省级重点学科迈进。经过学院领导积极引进人才,努力为学院学科建设作准备,学 院在植物生态学和植物资源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人才。目前,本学科的学历结构实力是本学 院最强大的,学科领头人和学科骨干都具有相关方向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具有建设校级重 点学科的实力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潜力。 由于我校植物学学科基础薄,缺乏该学科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所以该学科目前与重点高校以及国家级科研机构比较,尚有较大差距。虽然如此,目前本学科的成员都能奋发图 强,精诚团结,努力为本学科建设进行工作。经过近5年的科学研究、学科队伍、人才引进 等方面的建设,本学科在草坪草资源、植被砼护坡、植物入侵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等方面的 研究已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相对于本校其他学科而言,本学科组成成员的学历结构比较有 优势,13人中,5位博士,3位在读博士,4位硕士,1位学士。学科成员能够与国内外同 行保持紧密联系并进行交流。我们的建设还得到了园艺园林学院省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 赏园艺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的支持。 13 三、本校该学科的未来发展定位 (根据长江大学用20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定位,即全 国高校100强的学校战略目标,确定本学科相应的发展定位,即达到相同学科全国百强的等 同水平。以此为基准,根据学科实际状况,可适当升降目标。) 通过植物学学科的建设,巩固和提高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把本学科点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在植物发育生物学和植物解剖学方面,争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加强资源植物学的研究,特别是珍稀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利用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植物学学科的设立主要涉及植物学、植物资源与利用、植物生理学、植物分子生物学 和植物基因工程等专业,是生物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点始终以江汉平原地区特色植物为研究对象,逐步形成植物结构与发育、植物资源与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植物分 子生物学等研究方向。 植物发育生物学是在植物形态解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分子生 物学等众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将是生物学中继分子生物学后的下一个 热点。由于不同类群植物既有统一性,也有特殊性,所以,模式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是其它类群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但不能取代其它类群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不同 类群的植物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立足于我国中南部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各类自然保护区,开 展资源植物开发与利用及植物生态学的综合研究,已在植物生理、遗传育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及种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必将形成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 植物分子遗传学是近几年来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这一学科的发展,将为进一步揭示植物的遗传奥秘、构建植物基 因图谱、探索基因与植物的性状及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等领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适 应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将作物的遗传与育种由常规的遗传育种研究步入细胞水平和分子 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基因表达调控和高等植物发育、信号传导与 基因表达调控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实验条件先进、 研究领域前沿的具有典型特色的方向。 14 (分几个步骤实施,“十一五”期间应达 到的目标,中长期应应达到的目标[2011—2020年]。)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力争获得生态学硕士点授予权,申请植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拓展专业口径,发表SCI论文5篇以上,权威期刊20篇以上;科研总经费达到80万。 第二步,2011-2015年,力争获得生态学博士点和植物学硕士点立项建设,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实现零突破,科研经费达到100万,发表SCI论文8篇以上。 第三步,2015-2020年,力争获得生态学博士点和植物学硕士点授予权,在植物结构与发育、植物资源与利用的某个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科研经费达到200万。 15 附件3:长江大学学科建设基础数据表 一、学科简介及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沿革、发展现状、主要成就等)。 1977年湖北农学院成立后,作为农科类重要的基础学科,植物学学科也开始组建。1996年以前,挂靠湖北农学院基础课部,1996年挂靠湖北农学院园艺系,现挂靠长江大学园艺 园林学院。近30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植物学学科发展现状和主要成就表现如 下: (1)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学科建设队伍。植物学学科人员队伍基本稳定在10人左右,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学科队伍人员现均为研究 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3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3人。 (2)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层次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上,由为本专科生讲授单一的 《植物学》课程,发展到为本专科生讲授《植物学》系列课程,如《植物生态学》、《保护生 物学》等,并为研究生讲授《植物分类学》、《园林植物研究进展》、《生态学基础》等课程。 承担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编写实验实习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8部。《植物学》作为校级精品课程于2006年立项建设。 (3)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结构基本合理。早期的学科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 物资源开发利用上,如大麦品种选育、莼菜开发利用等,其后开展了珍稀濒危植物红豆杉、 长喙毛茛泽泻、长穗桑等野生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近来在砼护坡植物资源和草坪植物资源 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在资源植物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另外, 近15年来,学科研究人员先后在湿地生态学、生物入侵生态学和全球变化等生态学研究的 前沿领域开展了研究,从而形成了植物生态学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选育大麦新品种2个,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编(译)著5部。 (4)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一定成绩。2002年植物学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组织 的双基评估,被评为“合格实验室”,2005年依托植物学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的 支持下,组建了“植物资源与环境基础实验室”,拥有本科教学仪器设备约500台(套),其中1万元以上的仪器46台(套),总价值260余万元。另外还建有配套的植物标本室和植物 种质资源圃,标本室共存放蜡叶标本、浸制标本、种子标本、图片等近2500份,约1000余种植物;植物种质资源圃现有面积42亩,收集保育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园艺作物种质 资源近3200余份。近年来,正积极开辟校外植物学实习基地。 (5)人才培养规模、层次、质量不断提高。近30年来,为农学、林学、生物学等学 科大类的相关专业,例如:农学、植保、园艺、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茶学、生物技 术等10余个专业,开设学科基础课《植物学》,培养了大量本专科人才。2004年挂靠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点,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将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点上招 收植物资源、植物生态方向的研究生,2006年依托植物学学科获批“生态学”省级立项硕 士点建设。目前在读研究生8名。作为基础性学科,还参与了省级重点学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建设。 16 出生年学位及时职称及时主要研究方向 姓 名 优势和特色 月 间 间 硕士教授费永俊 1965.12 1992.07 2004.09 博士讲师,杨朝东 1971.9 2006.7 2006.10 博士讲师,惠俊爱 1978.3 2006.7 2006.10 博士副教授草坪草资源开发与应资源植物开发与明军 1967.10 用,退化土质及岩质坡利用 2001.07 2003.09 面的植被修复 硕士,助教王盈峰 1977.9 2004.6 2004.07 硕士,助教胡贤春 1981.2 2005.6 2004.07 本科实验师吴广宇 1967.9 1991.7 2004.09 博士教授陈中义 1965.09 2004.07 2005.09 博士副教授周存宇 1968.11 2006.01 2005.09 硕士讲师郭永兵 1972.11 2000.07 2000.09 硕士讲师刘志雄 1977.02 生物入侵的生态学机2004.07 2006.09 制及控制技术,森林生植物生态学 态系统关键生态学过学士讲师朱元恩 1971.10 程研究 1996.06 2003.09 硕士助教姚振 1980.09 2005.07 2005.09 17 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姓 名 周存宇 出生年月1968.11 定 职 时 间2005.09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毕业时间、学博士学位,2006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学专业 校、 系科) 单位(填至系、所) 园艺园林学院植物教研室 主要研究方向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 本人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底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0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 获奖成果共 1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1 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 2 项;其中:国家项目 0 项,省部项目 1 项。 近三年(2003.8-2006.8)支配科研经费共 18 万元,年均 6 万元。(注:多人合作的项 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分配,不重复计算。) 序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本人署 号 称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名次序 CO efflux from different forest soils 2最 1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and impact factors in Dinghu 1 有 2005Mountain代 鼎湖山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地表NO2表 2中国环境科学,20041 通量性 的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地表温室气体3生态学报,20041 成 排放的日变化初探 果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系列地下4中国科学D辑,20051 部分碳平衡及累积速率 5 获学位入学年月—毕业年月 研究方向 人数 数 指导博 士、硕士 研究生情 况 授课对时 间 课程名称 学时 象 近三年主 讲的课程 植物学 80 2006.3-2006.11 本科生 保护生物学 40 18 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姓 名 陈中义 出生年月1965.09 定 职 时 间2005.12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 (包括毕业时间、学200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校、 系科) 单位(填至系、所) 园艺园林学院植物学教研室(长江大学教务处) 主要研究方向 植物生态学 本人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底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9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1 部。 获奖成果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0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项目 0 项,省部项目 3 项。 近三年(2003.8-2006.8)支配科研经费共 18 万元,年均 6 万元。(注:多人合作的项 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分配,不重复计算。) 序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本人署名 号 称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次序 Local competitive effects of introduced Spartina alterniflora on Scirpus mariqueter 最 1Hydrobiologia,2004,528 at Dongtan of Chongming Island ,the 1有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their potential 代 ecological consequences表 互花米草与海三棱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相对2生物多样性,2005,13(2)性 1竞争能力的 成 3米草属植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及管理对策生物多样性,2004,12(2)1果 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4湿地科学,2005, 3(1)1动物群落的影响 5 入学年月—毕业年月 研究方向 人数 获学位数 指导博 士、硕士2004.09 园林植物生态学 1 研究生情2004.09 湿地生态学 1 况 2005.09 生物入侵生态学 1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近三年主农业生态学,药用植物生2004.9~2005.1 60 讲的课程 态学 2005.2~2005.12 160 本科生 植物学,植物生态学 2006.9~2006.12 48 植物生态学 19 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姓 名 费永俊 出生年月1965,11 定 职 时 间2004.09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硕士,1992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 (包括毕业时间、学 博士研究生,2006年9月至今,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 校、 系科) 单位(填至系、所)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 园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创新 本人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底科研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26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 部。 获奖成果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4 项。 目前承担项目共 5 项;其中:国家项目 0 项,省部项目 5 项。 近三年(2003.8-2006.8)支配科研经费共 19.75 万元,年均 4.9 万元。(注:多人合作的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分配,不重复计算。) 序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本人署名 号 称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次序 植被砼对两个早熟禾品种叶表皮细最 1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3) 1 胞的影响 有 南方红豆杉响应不同传粉式样的结代 2西北植物学报,2005,(3) 1 实表现表 性 南方红豆杉扦插苗木生长量及与气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 1 的 象因子的灰色关联 成 采叶型南方红豆杉扦插苗优良株型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3) 1 果 选择及生长动态 提高银杏叶黄酮合成的技术措施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3 示范 2004J-240-1-029-001-R03 入学年月—毕业年月 研究方向 人数 获学位数 指导博 士、硕士园林(药用)植物种质研究生情2004年9月至今 资源的研究与创新 7 0 况 时 间 课程名称 学时 授课对象 植物学 近三年主药用植物学 讲的课程 本科及硕2003年---2006年 药用植物栽培学 180 士研究生 植物分类学 园林植物研究进展 20 二、学科现有基础 是否省级重点学科 否 批准时间 是否博士点 否 批准时间 是否硕士点 生态学在建硕士点 批准时间 2006.09 现有本科专业(省级本科品园艺 1989年 批准时间 牌专业在其后标注?) 茶学 1987年 35岁以36-4546-5556-6061岁专业技术职务 合计 年 下 岁 岁 岁 以上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2 2 龄 职务者)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结 2 2 术职务者)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构 5 5 职务者) 专职教师及研究人员总数 13 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人数 博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硕士生指导教师人数 3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 5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人数 4 创新团队(见备注A,列出名单)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费永俊) 学术机构任职数(见备注B,列出名单)湖北省植物学会理事(费永俊,陈中义) 类别已完成的科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前承担的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 级别 研项目数 目经费(万元) 科研项目数 经费(万元) 国家级 2 10 省部级 5 9 12 39 科研 情况 其他纵向 4 8 9 26 横向课题 合计 11 27 21 65 21 等级种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类 国家级奖 省部级奖 1 3 获奖 情况 获发明专利数 获使用新型专利数 湖北省自然科学 获外观设计专利数 其他奖项 优秀论文二等奖 1项 发表论文总核心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 41 3 篇数 学术论文篇数 篇数 EI收录论文ISTP收录SSCI收录论发表2 1 篇数 论文篇数 文篇数 的学 术论CSSCI收录论AHCI收录 文专文篇数 论文篇数 著等出版教材承办国际学出版专著数 1 2 情况 数 术会议数 举办全国性举办全省性 学术会议数 学术会议数 是否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是否建有国家工程中心或研否 否 培育基地(文科基地) 究基地 是否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否 是否建有省级工程中心 否 (文科基地) 科研仪器设备总资产数(万大型仪器设备数(>10万元) 3 342 元) 等级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获优种 类 秀教国家级奖 学成 果奖省部级奖 2 国家或省级精品课程(名称、批准时间) 人才培养硕士生培养博士生人数 10 培养本科生人数 600 培养 人数 专用实验室个数 2 实验室总面积M 2 576 万元以上仪器台数 46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342 拥有图书册数 0.8万 拥有学术期刊种类 56 22 三、签字、盖章 学科带头人签字: 学科所在院(系)盖章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备注:A、含教育部、湖北省创新团队等; B、含国际学术机构成员,国家一、二级学会正副理事长、秘书长等; 23
/
本文档为【长江大学院(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