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7-09-20 5页 doc 17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是青少年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为特征性病理及免疫组化表现,基因学检查可发现染色体存在特征性的t(11,22)(p13,p)易位及EWS和WT基因融合“〖1“〗 。由于此病少见,容易误诊,本文着重讨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及复习文献,旨在提高此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 【关键词】 组织芯片;免疫组化;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诊断 促...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是青少年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为特征性病理及免疫组化现,基因学检查可发现染色体存在特征性的t(11,22)(p13,p)易位及EWS和WT基因融合“〖1“〗 。由于此病少见,容易误诊,本文着重讨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及复习文献,旨在提高此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临床诊治水平。 【关键词】 组织芯片;免疫组化;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诊断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为临床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最早由Gerald〖2〗 和Ordonez〖3〗 等先后于1989年报道,早期症状报道DSRCT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近期文献报道仍以青少年为主。最近收集了我科以及外院的病例,现将有关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对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讨论如下。 1 材料与 1.1 临床病理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及外院从2001,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9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 1.2 组织芯片的制作 用人工打孔技术在目标蜡块上多次钻取组织进行列阵,组织片的直径为0.6mm,一张芯片上的样本数量在50个左右。 1.3 免疫组化染色 在组织芯片基础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所有抗体购自MaIXin—Bio的产品,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染色(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另选淋巴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例、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作为对照。光镜下CK、Vimentin、CgA、CD56、Desmin阳性颗粒分布于胞浆,EMA、CD99阳性信号分布于胞膜。 病例1:患者,男,18岁,腹部肿块3个月伴左上腹胀痛不适6天于2001年9月就诊。B超和核磁共振显示腹腔内有多数大小不等团块结节占位,术中见腹膜、盆腔、左上腹、肠管旁和肠系膜有多个直径为 1.0,10cm不等的肿块,呈灰白色,质硬。术中冰冻送检组织一块,巨检示灰白灰红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3.5cm×3cm×2cm,切面灰白,质均,偏硬。术中冰冻诊断为恶性肿瘤,未做扩大手术,术后未做化疗,术后2个月死亡。 病例2:患者,男,38岁,右下腹迅速生长肿块,伴大便次数及形状改变3个月余,腹胀,腹痛,食欲下降1个月于2002 年3月入院。B超和钡剂灌肠检查提示升结肠癌。术中见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肿块,回盲部肠系膜有一约 10cm×8cm×7cm大小的肿块,固定,质硬,与腹膜后粘连,升结肠缩短。肝膈面和脏面有多个直径为0.5,2.0cm大小不等的肿块。大体为肠系膜肿块一个,大小为:10cm×9cm×8cm,切面灰白色,质均,有出血和坏死区。治疗仅行回盲部肠系膜肿块切除,未经化疗,术后3个月死亡。 病例3:患者,男,35岁,发现右侧睾丸肿块5年,肿块长大8个月伴贫血而于2002年8月入院。CT示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膜种植。术中见内环口上方触及一质韧淋巴结,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可见多个小包块,大小:5cm×4cm×3cm,睾丸及精索周围粘连少。巨检见睾丸及肿块组织,睾丸体积:9cm×4cm×4cm,睾丸旁肿块大小:5cm×4cm×4cm,表面有部分包膜。睾丸旁见灰白色结节样组织5枚。患者行睾丸及周围肿块切除术,未做淋巴结清扫,手术后进行了2个月的化疗,随访6个月后死亡。 病例4:患者,男,29岁,发现左下腹包块半年,扪及约“拳头”大小包块,可推动,无局部红肿疼痛,无寒颤发热,同时患者出现排尿困难而于2003年10月入院。X线片显示盆腔内见一不规则巨大的软组织块影,伴腹腔内及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肿大,腹膜种植,脾内转移。术中行右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巨检示不整形组织一块,体积:3.5cm×2.5cm×1.5cm,灰白灰红,切面灰白,灰黄,略呈编织状,质中。患者拒绝扩大手术治疗,而只行化疗,5个月后死亡。 病例5:患者,男,35岁,发现盆腔包块3个月,尿频,进行性大小便困难3年,加重不能排便、排尿5天而于2004年4月入院。CT示盆腔蚕豆大占位性病变,膀胱及前列腺移位。术中见盆腔包块大小约10cm×5cm×4cm,并累及膀胱、前列腺,术中取盆腔包块送活检。巨检示不规则组织多个,总体积:6cm×4cm×4cm,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质中。术中未行扩大手术,术后也未行化疗。随访7个月后死亡。 病例6:患者,男,40岁,发现腹部包块半年,伴腹痛,纳差,消瘦而于2004年8月入院,CT示腹腔内可见直径6.0cm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边缘呈浅分叶状,其内见不规则斑点状钙化,肝右叶多发软组织肿块影,门腔间隙淋巴结明显肿大,考虑转移可能。术中见腹腔内多个肿块,直径最小者0.8cm,最大者8cm。 术中送冰冻检查,冰冻巨检示灰白结节状组织一个,大小:3cm×2cm×1cm,切面灰白色,质中,部分呈半透明状,部分质韧。术中只取活检送冰冻,诊断为小细胞恶性肿瘤,未做扩大手术,术后行化疗。随访8个月,一般情况尚可。 病例7:患儿,男,3岁,患儿因饭后诉腹痛于2004年月入院,腹痛每天约3,4次。CT示腹腔及盆腔内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混杂密度的占位病变,边界欠清。腹部平片示:左侧中腹部肿块影,伴左肾、输尿管上段推移,胃向下移位。术中见腹部多发包块,似圆形,大小不等,直径1.0,8.0cm,质硬,与胃大弯处、横结肠紧密粘连,并侵及脾门,将左肾向上推移,向后挤压门静脉。巨检示灰白灰红结节状组织多个,总体积:14cm×cm×7cm,直径1.5,11cm,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切面灰白,实性,中间见坏死。术中行扩大手术,术后行化疗,3个月后死亡。 病例8:患儿,男,9岁,感染水痘后1个月,出现双肩持续性关节痛,伴有局部皮肤皮疹并出现腹部持续性隐痛,无诱发因素、无放射伴食欲下降,出现双侧下肢局部皮肤紫癜而于2005年2月入院。腹部MRI示肝右叶多发占位,腹腔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门静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胆总管被部分包绕,受压推挤,中量腹水,左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术中在CT引导下行盆腔包块穿刺活检。巨检示灰白色穿刺组织二条,呈索状,长均为1.2cm,直径均有0.1cm。患者家属拒绝扩大手术,只行化疗,3个月后死亡。 病例9:患者,男,28岁,发现左上腹膜后包块6个月伴疼痛,身体消瘦而于2005年4月入院。CT示腹腔内多发占位性病变,术中见左上腹见一约cm×10cm×9.5cm不规则菜花样包块,包膜基本完整,与胰体、尾部及肠系膜紧密粘连,术中切除肿瘤连同胰腺体、尾部。巨检示肿块一个,体积:10cm×10cm×6cm,表面凹凸不平,结节状,切开见多个结节融合,可见部分胰腺组织与肿瘤粘连,切面灰白灰褐色。扩大手术后行化疗,随访个月,一般情况良好。 1.4 病理诊断 以上9例均经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最后病理诊断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2 讨论 2.1 临床特点 DSRCT好发于青少年,年龄最小3岁,最大60岁,平均18.6,26.1岁不等,男女之比为2:1,5:1不等〖4〗 。本文收集的全是男性患者,年 龄最小3岁,最大45岁。北京大学医学部病与病理科曾报道过发生在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50岁女性患者1例〖5〗 DSRCT大多发生在腹腔内,可广泛累及多个器官,临床上常出现以下症状:(1)消化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水、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厌食、乏力、便秘及大便性状改变;(2)侵犯泌尿道症状:泌尿道压迫症状,排空障碍,尿频,尿急,输尿管、肾积水,肾区叩痛;(3)侵犯生殖系统症状:肿块累及睾丸,表现睾丸渐进性肿大伴疼痛;(4)伴有皮肤受损的症状:本文例9出现水痘、皮疹、紫瘢等;(5)邻近脏器的侵犯:伴有肝脏、脾脏、胰腺、门静脉、胆管等的侵犯。 2.2 病理特点 2.2.1 巨检 大体标本示肿瘤较大,多数为多结节,大小不一,直径0.5,40.0cm,大多表面光滑,附着或借蒂附着于腹膜,睾丸鞘膜、精索等。肿瘤切面呈实性,灰白色,质实,质中偏韧,可有黏液感、出血或坏死。 2.2.2 镜检 本文9例肿瘤石蜡切片后镜下观察多为小细胞型上皮性肿瘤,瘤细胞呈大小不等团巢状结构,巢之间有十分丰富的硬化性纤维结缔组织间质,部分间质有黏液变。有的瘤细胞巢内可见中央坏死,大部分肿瘤呈实性无特殊结构,部分巢团内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腺泡状及菊形团样,但无明显腺腔及乳头形成。瘤细胞形态为小圆形—短梭形,胞质稀少,界限不清,嗜酸性或多染性,部分呈空泡状。核小、圆形—短梭形,核染色质深,核仁不明显。 2.3 免疫组化 绝大多数或几乎全部病例瘤细胞多向分化,低分子量Cytokeratin,Desmin,Viment,EMA,NSE阳性。Cytokeratin呈胞浆弥漫弱阳性,EMA呈胞膜阳性,Desmin多为核旁小球棒子点状阳性,Vimentin呈弥漫强阳性,NSE呈灶性弥漫胞浆型弱阳性。Charlos等报道的4例瘤细胞WT抗体呈强阳性表达〖6〗
/
本文档为【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