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2017-12-26 5页 doc 16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37177

暂无简介

举报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 作者:金末淑,陈思宇,徐杉,何丽丽,黄建军 【关键词】 背俞穴;针灸疗法;综述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1994,2007年13年间“中国知网”(cnki)有关背俞穴的文献资料100多篇进行检索汇总,从背俞穴的概念、位置、诊断、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 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 作者:金末淑,陈思宇,徐杉,何丽丽,黄建军 【关键词】 背俞穴;针灸疗法;综述 背俞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共12穴,即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背俞穴在临床上的应用很广泛,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对1994,2007年13年间“中国知网”(cnki)有关背俞穴的文献资料100多篇进行检索汇总,从背俞穴的概念、位置、诊断、治疗机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1 背俞穴的沿革 徐氏[1]对背俞穴的沿革进行了整理:在《灵枢?背腧》中,记载了五脏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其曰:“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背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但未提及六腑背俞穴所在。《素问?气府论》则见:“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直到《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十个背俞穴的名称和位置。l,2%利多卡因1 ml)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2例,痰热型治愈21例,好转5例;肺虚型治愈10例,好转5例,无效1例。李氏等[29]采用背俞穴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2例,总控制率达96.1%。李氏等[30]采用背俞穴点刺放血配合大椎隔姜灸治疗感冒52例,总有效率96.1%。 3.2.7 郁证 赵氏等[31]采用背俞穴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郁证80例,总有效率为100%。郑氏等[32]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焦虑症患者58例,总有效率为91.4%。 3.2.8 慢性疲劳综合征 郭氏等[33]采用隔八珍饼灸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为93.33%。王氏等[34]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40例,治疗后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王氏等[35]采用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4例,总有效率为91.2%。 3.2.9 头面躯体痛证 张氏等[36]采用背俞穴药物注射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腰腿痛44例,总有效率为93.18%。张氏[37]以背俞穴为主,化脓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0例,治愈4例,显效12例,好转19例,无效5例。舒氏[38]采用针刺腰部背俞穴和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腰肌劳损156例,总有效率92.95%。陈氏[39]采用针刺相应背俞穴和起止穴的方法治疗指趾 痛患者35例,总有效率为93%。李氏等[40]采用百会穴长时间留针配合速刺背俞穴治疗以腰背痛伴转侧活动受限、不能坐位或站立为主症患者101例,总有效率为88.12%。赵氏等[41]点刺加走罐治疗肩胛背肌筋膜炎患者80例,有效率为100%。王氏等[42]针刺背俞穴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5例(治疗组),且与钙尔奇-d连续服用6个月治疗15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腰椎骨密度(p,0.05),而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 3.2.10 皮肤科病症 钟氏[43]采用背俞穴叩刺拔罐加耳尖放血治疗痤疮102例,总有效率100%。冯氏[44]采用耳穴贴压配合背俞穴点刺放血治疗痤疮20例,其中痊愈15例,显效5例。沈氏等[45]采用三棱针点刺背俞穴加拔真空罐治疗面部痤疮218例,总有效率100%。吕氏[46]运用消痤方合背俞穴埋线治疗痤疮100例,总有效率98%。余氏[47]采用艾炷灸背俞穴治疗肋间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76例,总有效率100%。王氏等[48]采用背俞穴刺血拔罐法治疗黄褐斑80例,有效率95%。张氏[49]于背俞穴药物注射治疗黄褐斑92例,治愈59例,好转29例,未愈4例。尚氏等[50]采用背俞穴注射治疗黄褐斑85例,有效率96.4%。尚氏[51]采用面针及相应背俞穴穴位注射治疗黧黑斑100例,有效率99.0%。杨氏[52]采用半刺背俞穴与电针体穴和耳穴按压治疗荨麻疹65例,总有效率为98.5%。许氏等[53]采用背俞穴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20例,总有效率90.0%。 3.2.11 五官科病症 邢氏[54]采用背俞穴刺血拔罐疗法治疗咽喉肿痛56例,总有效率100%。石氏等[55]采用背俞穴点刺放血为主治疗复发性麦粒肿45例,1次治愈26例,2次治愈12例,3次治愈3例,4例无效。杨氏等[56]采用隔姜灸背俞穴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总有效率为91.7%。彭氏[57]采用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40例,总有效率为85%。 总之,背俞穴被后世医家不断加以补充、发挥,并应用于临床各科病症,在防治疾病中发挥十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于脏腑疾病以及与之相关的疾患,应用脏腑背俞穴为主,配伍其他穴位,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 4 背俞穴的作用机理 4.1 经典理论方面的依据 背俞穴治疗疾病,其经典理论依据是: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转输于背腰部并流注于全身的枢纽区域。《灵枢?背腧》:“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藏之腧,出于背者。岐伯曰:胸中大腧出于背者。”《素问?长刺节论》说:“迫脏刺背,背俞也。”《灵枢?卫气》:“气在腹者,止之背俞。”张介宾谓“五脏居于腹中,其脉气俱出于足太阳经,是为五 脏之俞”、“十二腧皆通于脏气”。可见,背俞穴与脏腑有直接的联系,针刺之能直接调整脏腑功能的盛衰。 4.2 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探讨 目前研究认为,背俞穴的分布规律与脊神经阶段性分布特点大致吻合,内脏疾病的体表反应区常是相应穴位所在[2,4,58]。对体表的各种良性刺激不仅缓解了肌肉痉挛,改善了局部组织代谢,缓解了神经血管的受压,消除或减轻了躯体因素对内脏神经的影响,同时治疗的良性刺激作用于躯体感觉神经末稍及交感神经末梢,通过神经的轴突反射、节段反射途径作用于脊髓相应阶段的植物神经中枢,调整了内脏功能。良性的刺激可激发高级神经中枢的整合、调整功能,产生一系列神经体液的调节,调动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协同达到恢复生理平衡、消除病理过程、抵御疾病的目的。 崔氏[2]认为,人体的每一个全息元都包含了整体的信息,如脉诊、舌诊、眼诊、耳诊等都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体现着全息的思想,其中背俞全息和夹脊全息就蕴含了人体重要的生命信息,都能诊治相应内脏的疾病。 5 小结 目前,以下几个方面尚待研究。?对于背俞穴的概念,目前还存在着背俞穴与背部腧穴概念相混淆的现象,这将影响并干扰对特定穴的研究。?从背俞穴的发展源流来看,由阿是取穴法发展而来,临床上取穴时皆用压痛法在穴区周围寻找阿是点,且杨上善认为临床取背俞穴要适病为用的原则,更进一步说明临床取穴不可固守死穴,而要灵活变通,根据患者实际的反应穴点去诊治,由此,崔氏[2]所提倡的背俞功能带的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背俞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那么,背俞穴在反映病候及治疗脏腑疾病的疗效方面与其他背部的腧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需要临床进行对照观察和实验以进一步研究。?应用背俞穴治疗的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同一种疾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临床观察报道很少,而且对于应用背俞穴和非背俞穴治疗的比较亦很少,这就需要在今后的临床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比较研究。?背俞穴通过整体集合的联系方式,应有更广泛的功能和主治作用,并针刺、灸或拔罐治疗亦参与此整体集合的调节机理,但有关这种整体集合的本质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在所查阅的100余篇有关背俞穴文献当中,临床研究居多,实验研究偏少,临床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水平,缺少深入的探讨性研究,且临床与实验研究未能很好结合。 【
/
本文档为【背俞穴研究进展的论文.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