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

2017-10-26 11页 doc 26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 三国志关张马黄 关张赵马黄是五个人,全名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是刘备集团打天下所能依赖的“五虎上将”,是刘备的掌上明珠,与刘备有着主仆、君臣加同志的关系,特别是关羽、张飞辈和刘备还有着一层哥们儿关系,都是刘备集团地位显赫、战功卓著的人物。 下面,就让我们首先从关羽开始,逐次欣赏一下“五虎上将”的人格风采。 关羽者,即关云长也。三国时期河东解良人士,生来就是个看不惯有钱有势人的主儿,很有点现代‘愤青’的意思,所以当看到家乡“势豪”仗势凌人时,便结果了人家性命,在遇到刘备之前,逃亡于江...
[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
[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 三国志关张马黄 关张赵马黄是五个人,全名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是刘备集团打天下所能依赖的“五虎上将”,是刘备的掌上明珠,与刘备有着主仆、君臣加同志的关系,特别是关羽、张飞辈和刘备还有着一层哥们儿关系,都是刘备集团地位显赫、战功卓著的人物。 下面,就让我们首先从关羽开始,逐次欣赏一下“五虎上将”的人格风采。 关羽者,即关云长也。三国时期河东解良人士,生来就是个看不惯有钱有势人的主儿,很有点现代‘愤青’的意思,所以当看到家乡“势豪”仗势凌人时,便结果了人家性命,在遇到刘备之前,逃亡于江湖已经有六年之久了。 不用说,关羽是张飞、刘备这哥三个当中最漂泊、最无产的一个,他不像刘备那样一面因为家贫而不得不做着织席贩履的小生意,一面却又有着汉室宗亲的幌子可资炫耀,更不像张飞那样广有田产和店铺,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CEO兼总经理室,可以说关羽发迹前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流氓无产者。 我们从关羽开篇说的“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关羽其人是一个绝对自大的家伙,他的事情都是要紧的,别人要依他才可以,老子天下第一——有着很浓的老大情节。这种性格的人,在《水浒传》里随处都可以找到。 有老大情节的人,并不一定非要做老大,主要的是那种情节可以支撑着这种人内心的某种傲气,去让他有理由和胆气藐视一切,看不起别人。 我们到任何时候都要承认,有着老大情节的人都是有手段、有本事的人。同时,这种人往往讲原则、重义气、忠诚度高。 关羽一生一直印证着一个光明磊落的自己,他义降曹营也好、斩颜良诛文丑也好、挂印封金也好、千里走单骑也好、过五关斩六将也好、华容道捉放曹也好、威震荆州也好、义释黄汉生也好、单刀赴会也好、水淹七军也好、刮骨疗毒也好、败走麦城也好,无一不是伟人 伟事,件件干得漂亮、出彩。总结关羽一生的失误实在不多,我想来想去其实只有一件,那就是在刘备认干儿子刘封的时候,关羽说了一句性情中的实话,却不想因为这句话的缘故,竟弄丢了关羽这旷世英雄人物的性命。事情的前后经过是这样的:刘备用徐庶计策袭取了樊城以后,县令刘泌有个名叫寇封的外甥因其‘器宇轩昂‘入了刘备的法眼,便认作义子,改名刘封,从此收在了身边。就在刘备认刘封为义子的这件事情上,关羽以“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意思是哥哥既然自己有儿子,干吗还要任别人家的孩子当儿子呢)”的理由保持了“不悦(就是不高兴)”的态度。关羽说的这本是大实话,如果这件事情没成,寇封没有做成刘备的义子也就罢了,关键是这件事情被刘备做成了,寇封成功蜕变成了刘封。由此开始,关羽在集团内部为自己亲手种下了一颗刺,因为关羽对刘封的不欢迎态度,刘封肯定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刘封对关羽的态度在内心肯定也是“不悦”,因此这就有了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后,向刘封求救,刘封不发兵的事情。 关羽在刘封事件上面错判了形势,时间点把握的不对不说,关键是犯了忌讳。俗话说疏不间亲。关羽在表明自己态度的时候,刘备已经认寇封做义子了,这时候,刘备和寇封之间有了父子之义,刘备与寇封是异性父子,但关羽忘却了自己和刘备之间也是异性兄弟的事实。同样的范畴和情形下之下,父子情肯定排在兄弟情前面,所以刘封认为自己有侵犯关羽的资本,因此刘封也敢于让关羽为自己种下的不悦的种子生根发芽。 其次,我们来研究一下张飞。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张飞在刘关张这个三角组合当中,是最初的资本提供者,也就是说,刘备集团的启蒙资本是张飞注入的。长期以来,大家都知道猛张飞的称谓,好像张飞除了猛剩下的还是猛似的,这无疑是对张飞的一种亵渎、误解。张飞的猛实际上更多的应该解读为是一种勇气、一种胆略。张飞本身的财商是远远高于刘备、关羽的,为什么,在刘关张结义之前,刘备卖席、关羽推车,都不如万贯家私的张飞过的舒服,这便反应了张飞的财商绝对非同一般,至于智慧,我认为也一定不差。你想一想,能把生意做到集团型的人,智慧该是何等的高明呢。所以说张飞是有 大智慧的人。他能够献出万贯家财投身腥风血雨的胆略,甚至是刘备、关羽都不可比拟的,因为刘备如果拥有万贯家财不一定还会忧国忧民,这点儿从刘备掉进东吴孙小妹的温柔乡表现就可以窥见一二;至于关羽如果有了万贯家财根本就不会再去从军,关羽为什么仇视势豪,就因为他自己不是呀。一无所有的人不论下定什么决心,从来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 刘关张相聚之初,刘备见了朝廷招募义兵的榜文,其表现为“慨然长叹”,关羽也只是知道“推着一辆车子”去投军,只有张飞旗帜鲜明,敢于说出大丈夫应为国家出力的状语。桃园三结义不仅是张飞出的主意,结义时候用的桃园、杀的黑牛白马、烧的高香、喝的小酒,哪一样不是张飞供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张飞为刘备集团提供了第一桶金,若是没有这桶金,还会有后面的剧集吗,我看很难说。结拜后,张飞又因为年齿的关系当了小三,张飞说过一句怨言、发过半句牢骚吗,一个字恐怕也没有吧。刘备集团的开山之战也是张飞率先打响的,并且只是一矛就干净利索的治敌将于死地。之后,张飞鞭督邮、战吕布(喝醉了酒还能和吕布大战一百回合并不分胜负的,三国演义里面,恐怕也只有张飞一个人可以吧)、据古城、大闹长坂坡、取夺武陵城、救阿斗、攻巴郡、义释严颜、先入雒城、智取瓦口隘,无一战不是智勇双全,奇谋频现。说张飞少智,基本上就是睁着两眼说瞎话。 张飞最糗的事儿,就是只身守徐州那回。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刘备占了徐州之后,献帝让他讨伐袁术,刘备虽然明知道“又是曹操之计”,“但虽是计,王命不可违也”。权衡之下,决定留张飞守徐州,张飞信誓旦旦,但毕竟一时里秉性难改,酗酒误事,终是得罪了寄居在小沛的吕布的老丈人,于是人家翁婿联手,撬了张飞的差事,占了刘备屁股还没有暖热的徐州。我每次读到这里就窃想,徐州丢城陷嫂事件一定给了张飞刻骨铭心的教训,张飞也从该事件当中进一步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至此就未见张飞张将军再犯过什么可以圈点的错误了(至于因伐东吴被杀,则是小说家的附会,太不足为凭)。 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首次正面交锋败北之际,在关羽假降寄身曹 营、刘备也不得不只身到袁绍处打工的严峻局面严峻形势下,又是张飞占据了古城一县,为日后刘备重整旗鼓提供了落脚点。 还有就是张飞的明智高于关羽。比如在刘封的问题上,张飞就能够做到不发言、不表态,坦然处之,一点儿也不干涉刘备的私生活。刘备好像没有怎么批评过关羽,但经常责吵张飞,这就充分说明了刘备对张飞不设防,认为是第一自己人。为什么,因为不怕领导吵、不怕领导骂,就怕领导不说话。吵吵骂骂都是因为领导爱护你相信你的表现,如果领导连话都懒得跟你说说了,那就是你彻底凉的是时候了。当然呢,这是现代职场语言,这里拿来套用一下而已。也许那时的张飞将军已经悟到了这层意思,也许那时的关羽将军没有悟到这层意思,关羽在刘备集团一直是放大着做的(不论是为人还是为人之性格均如此)。“藐视”是关将军人生从不修补的短板,所以在继刘封事件出现错判之后,关羽又在东吴事件上出现了错判,最终导致身败名损,断送了借宿在刘备名下的一片大好河山不说,还不折不扣的给刘氏集团带来了致命打击。相对于关羽做人时的不总结不提高和刚愎自用而言,张飞总是在不断的进步当中。 赵云是刘备集团栋梁一柱。赵云在旧主公孙瓒化作一道青烟沧海飘零以后,因缘际会,加入了刘备集团。我们首先要承认赵云是睿智而有洞察力的一个人,赵云加入刘备集团是其本人经过认真分析之后做出的理智决定,赵云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过比对,认准并购买了刘备这只潜力股,所以获得丰厚收益自是在意料之中。 赵云在投入刘备怀抱当时,有一段这样的话,赵云说“云自别使君,不想公孙瓒不听人言,以致兵败自焚。袁绍屡次招云,云想绍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后欲至徐州投使君,又闻徐州失守,云长已归曹操,使君又在袁绍处。云几番欲来投,又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近闻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实。今幸得遇使君~”这是一段匝一读起来给人比较平淡印象的话,但细细思之,却有多重奥妙。一是赵云主动道明了自己对刘备的仰望,话头从“自别使君” 始,至“今幸得遇使君”终,说明我赵云一直对刘使君您有着眷恋想从之意;二是说明赵云我是当今英雄,公孙瓒既然败绩,马上袁绍就屡屡请我(话外音,曹操是还不知道我赵某,要不然,曹操也得来请我),要知道袁绍在当时可是第一实力集团呀,但是我赵云竟然不去,说明我赵云投靠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个势力不是为了吃饭睡觉那么简单,我赵云要想找个落脚地儿还不容易,比如裴元绍这里,人马山寨不是说归我赵云就归我赵云了吗,所以我赵云要的是充分展现自己价值的空间,由此看来,我赵云去袁绍那里干嘛,袁绍那里多我赵云一个不多,少我赵云一个不少,因此上袁绍不可能给我赵云显赫的位子,没有地位空间,我赵云怎么施展才华呀,所以不去;三是不让别人龌龊玷污自己英名。赵云这段话的第三层含义就是公孙瓒战败就战败了,我赵云虽然是他手下战将,但这屈辱不要加给我赵云一星半点儿,这是他公孙瓒自个“不听人言”造成的,公孙瓒之成败荣辱与我赵云无关,我赵云不替人受过,我赵云绝不与之担;四是言外之意,刘使君你这里需要我赵云,我也愿意来,就看你怎么对待我赵云了。赵云明明白白知道此时的刘备兵微将寡,是原始股中的原始股,潜力无限,前景也无限,现在加入之,如果将来成了,自己则是开国元勋、班底人马,刘备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是公孙瓒、袁绍甚至曹操等辈永远不会给的也不能给的;如果不成,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自家凭一身武功,照样可以游戏天下群雄(至少占个山头,吃香喝辣是没有问题的——其实不是已经这样干了吗)。 事实,赵云的选择是何其正确。刘备集团几经风雨终于见彩虹,以蜀汉名号鼎立于天下,赵云的官家收益自不用去盘点,更不用说那七进七出长坂坡,孤舟独剑夺阿斗、荡南扫北的盖世伟功,只说在刘家班,刘备虽然没有为赵云组织桃园四结义,但刘备也好、关羽也好都是明确了赵云‘四弟’地位殊荣的,仅此一点,就已经大足矣。 赵云的择业成功,有两点成功经验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一是在于掌握住了介入一个组织的恰当时机;二是自身的本事确实过硬。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黄忠。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大范围而论应该是诸葛亮的老乡。平常情况下,一提到黄忠之时,人们都会说‘忠义老黄忠、忠义老黄忠’,其实黄忠先后跟随过至少三任主公,是刘备集团当中伺候过主公最多的人物。黄忠的第一位主公是荆州刘表,黄忠是刘表帐下的中郎将,刘表对黄忠也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派黄忠和侄子刘磐一起守卫长沙城,荆州事故发生之后,长沙城主人易手,韩玄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这是政治的悲哀,不是武将的过错。因此,黄忠改侍韩玄,不属于变节,也不属于背叛,是前任主公命令他黄忠这样做的,老将军虽然郁闷,但也没有办法。所以黄忠和韩玄搭档(应该说是搭档恰当一些,因为韩玄领导下的长沙城,武功方面还是主要仰仗黄忠的,只不过这对搭档间的信任基础不甚牢固而已)以后,虽然名义上互为臣主,不用说,两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再加上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想必黄忠内心里多少也会有点‘恶’韩玄的意识,估计韩玄心里也会有点那个,因为黄忠毕竟是‘过来人’吗,但长沙城毕竟是韩玄做太守,黄忠治武功,所以当关云长带着五百名校刀手不可一世的来到长沙城下的时候,韩玄第一个还是召来了黄忠商议,黄忠对于韩玄太守关键时刻首先想到自己的做法还是欣然接受的,并且黄忠从心里面也愿意担负起护卫长沙城的重任,于是就责无旁贷的对韩玄说“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韩玄听了黄忠的决心后,肯定会多少放心一些,但还是有疑虑,所以当管军校尉杨龄请战时,韩玄方才大喜。但杨龄无名末将毕竟不是关羽的对手,出城战不三合就被关羽手起刀落砍于马下,可怜的韩太守只得请黄忠出马,黄忠果然宝刀不老,大战关云长‘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看到了希望,但心魔升起,危机很快就来了。 为什么, 自古英雄惺惺相惜,关云长摆谱托大不斩杀马失前蹄的黄忠以后,黄忠投桃报李,也只是拿他百步穿杨的功夫射了关羽的帽缨根。你想韩玄是做到太守的人,肯定不是傻子,自然而然就看出了关羽和黄忠之间的这点暧昧。因此,在黄忠第三次和关羽交战(也就是设关羽帽缨根这一战)结束归来之后,韩玄就毫不犹豫地捉下了黄忠,理 由是“我看了三日,汝敢欺我~汝前日不力战,必有私心,昨日马失,他不杀汝,必有关通;今日两番虚拽弓弦,第三箭却只射他盔缨,如何不是外通内连,若不斩汝,必为后患~”可以说,韩玄太守的“必为后患”四字判断是百分百正确的,因为黄忠和关羽已经有了心灵的沟通,指望黄忠杀死关羽肯定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区区一长沙怎么能够抵挡住刘氏集团滚滚向前的车轮呢,韩玄对黄忠的判决只不过是加速了结果的出现而已。但是,我们来看下黄忠的内心至始至终是没有动过要出卖长沙的心思的,黄忠忠于长沙的信念是坚定的,不曾动摇的。韩玄本来可以藉此在一定时间内与刘备展开周旋,从而乱中求变,是否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不说,至少也不会这么快就身首异处吧。但韩玄毕竟不是智者,不懂得维持长久和总是要继续下去才一切皆有可能的玄理。所以,韩太守那道把黄忠推下城门斩之的命令实际上是给自己的额头贴上了一张撕之不去的催命符。 黄忠事件的启迪其实很是直接和简单,那就是对于人一定要保持高度的信任,对于他们,除了嘉许、鼓励、赞誉、表彰,其他一切皆是不可说、不可说。作为领导者也好、作为朋友同事也好,千万不要把本来是跟随(谈不上忠于)你的部下、欣赏你的友人、和睦相处的同事或者因利益而和你站在一个阵营的同伴推到对立面去。因为那种自我树敌、唯恐自己敌人不多的想法是天底下最愚蠢的想法,也是最危险的。心里再不济也要做到彼此给面子,因为面子和谐在当今职场中实在是非常非常重要。 到这里,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肯定会提出异议,说韩玄不是黄忠杀的呀、长沙城也不是黄忠献的呀。是的,韩玄是魏延杀的、长沙城是魏延献的。为什么都是魏延,哎,对了。魏延对刘备那是早就仰慕得一塌糊涂了。黄忠之于魏延,初时都是刘表部下,只不过一个在襄阳、一个长沙,今天话说属于集团同事,又加上大家同属于武行序列,或者开个会、或者考个察、或者出个差、或者搞个交流,相互之间搭讪认识的机会也就太多了。魏延在襄阳城下做的那点事想必黄忠是知道的,魏延到长沙后韩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想必这点黄忠也是心知肚明的,三国演义说魏延在长沙时用了从没有再用过第二遍的词汇——“屈沉”。什么意思,就是很委屈(或者说是很受委屈) 很不情愿很无奈的落脚(沉)在长沙城的意思,关于这点,想必黄忠也是知道的。而眼下来取长沙的正是魏延渴慕已久的刘备。所以,根据黄忠的智慧,恐怕已经猜到了魏延会故伎重演,要献长沙城给刘备的心思。所以,韩玄捉黄忠也好、杀黄忠也好,黄忠都不反抗,恐怕是在激魏延出反而已。果然,魏延一反,就杀了韩玄,“黄忠挡当不住”——其实以黄忠的武功怎么可能挡不住魏延呢,只不过是彼此‘顺坡下驴’,各取所需罢了。黄忠用自己的不作为把“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土而献其地”的“不忠不义”罪名都嫁祸给了魏延,魏延还得感谢黄忠给自己创造的机会,可见黄忠借刀杀人手法运用的高明。 为了做好看一个“忠”字,黄忠不向魏延那样上杆子,一直矜持到刘备亲自相请为止,不仅自家抬足了面子,还急忙推荐昔日主公刘磐官复原职,真是忠诚可许。怎能不招人褒扬呢。黄忠跟随刘备之后,一直效力到生命的最后,所以世人说“忠义老黄忠”并不为过。 黄忠,第一次易帜,是奉命行事;第二次易帜,是主公消逝后的水到渠成事。 黄忠,一个活得集智慧、体面、忠义于一身的老头。 纵观蜀汉的高层,核心集团几乎都是草根英雄,五虎上将中间,关羽是杀人逃犯,张飞是宰猪屠夫,赵云、黄忠虽然身世不详,估计也都不是出身在显宦家庭,唯有马上是世家子弟,身出名门。 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马腾之子。是刘备集团中唯一一个和曹操有过单挑经历的将军。马超的人生灿烂篇章主要是写在加入刘备集团之前,具体说也就是为了报杀父之仇,和曹操大战于潼关那次得以使马超扬名立万。 马超,可以说是一个活下来的韩玄,二人在性格方面有相似之处,韩玄因为怀疑同战壕的人伴过早的断送了性命,马超也是因为体察不明,在真伪不变(或者说不具备辨别特殊条件下真伪的能力)的情况下疑心自己的同营垒战友,导致对方心寒反水投入到了曹操的怀抱 里,不仅断送了为父亲马腾报仇的机会还是得自己失去了身家地位,过了一段狼狈日子。 在曹操假借征讨孙权的名义把马腾诱到许昌杀害以后(马腾之殒命于曹操,其实是他们之间的互谋结果,马腾在前往许昌前不是也已经计议好怎么杀曹操了吗,只不过在杀曹这件事情上,马腾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愿意与他合作的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所以马腾栽在曹操的手里顺理成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马腾水平不如曹操的实情),马超高举报仇雪恨的大旗从西凉起兵,一路破西安、夺潼关,还真有点势如破竹的意思。不仅把钟繇(长安郡守)杀的落荒而逃,把钟进(钟繇弟)辈命落黄泉,把曹洪徐晃辈杀的丢盔卸甲,刚照面的时候把曹操本人也杀的又是急忙割胡子又是急忙脱衣服又是急忙拿战旗包脖子的不知所措,甚至连攥在手里的马鞭子都弄丢了。但曹操就是奇怪,每次大战,曹操只要先败,必定后赢,而且是败得越惨赢得越彻底。擒吕布如是、败袁绍如是,这一次战马超亦是。 马超和曹操两强相遇,马超初胜靠的是勇智,勇智不仅不能持久,关键时候还好掉链子,比如马超用枪刺曹操就会刺到大树的身上,看似一个意外,实际上从心理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来看就是马超心理素质不过硬的缘故。曹操翻盘靠的是心智,心智这东西就像一杯酒,愈酝酿愈醇厚,其中能量也会越积越多,水准也就越来越高,发挥起来虽然变幻莫测,但却是得心应手,心智没有最高的界限描述,以总能够置对手于一败涂地而收官。 曹操初战败于马超之后,作战手法适时从武战转向了智战。先是深沟高垒,不许出战来挫马超的锐气,然后分军势以乱马超心关,再然后使出反间计,先是故意在两军阵前和马超军方面的关键人物韩遂(这是马超的父亲马腾的拜把子的弟兄,被马超尊为叔父的人物)叙旧,说了些“吾与将军(即韩遂)之父,同举孝廉,吾常以叔事之。吾亦与公同登仕路,不觉有年矣。将军今年妙龄几何,”以及“往日在京师,皆青春年少,何期又中旬矣~安得天下清平共乐耶~”等等扯淡话,然后又弄了一封涂改得让马超看了上火的狗屁离间信,很轻松就把马超搞得失去了辨别能力,整日里东怀疑西怀疑,看见啥都怀 疑,从而把本来和他一心一意的韩遂逼到了曹操那里。 怀疑,是人之天性,这一点无论是谁都不能免俗。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疑,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疑。这疑心在三国时候也是和今天一样,韩玄有、马超有,曹操自然也有(而且曹操的疑心重在三国时期还是出了名的呢),但为什么如韩玄、马超辈因疑心而败,曹操却因疑心而成呢,这就在于他们对待被‘疑’的对象的态度和手法不同所致。‘疑’本身是一个心理活动,‘疑’在心理活动层面的时候是没有实际害处的,但无风不起浪,‘疑’总是会有原因的,哪怕是空穴来风呢,不也是也有一个空穴的吗,对于‘疑’因真伪的辨别及辨别以后采取行动的当否,决定‘疑’的最终结果是产生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疑’,不可说,不可说。
/
本文档为【[新版]三国志关张马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