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

2017-12-02 16页 doc 37KB 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 铭文及龛像 2005年第1期 (总第89期) 敦煌研究 DUNHUANGRESEARCH N0.1.2005 ToTAL89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 造像铭文及龛像 张林堂 (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 许培兰 河北邯郸056200) 内容摘要:本文以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的河清二年造像为中心,详细考察记录了l9号摩崖龛 像的状况,并对北齐时 期南响堂山造像情况进行探索. 关键词:南响堂山石窟;造像铭;龛...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 铭文及龛像 2005年第1期 (总第89期) 敦煌研究 DUNHUANGRESEARCH N0.1.2005 ToTAL89 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 造像铭文及龛像 张林堂 (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 许培兰 河北邯郸056200) 摘要:本文以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的河清二年造像为中心,详细考察记录了l9号摩崖龛 像的状况,并对北齐时 期南响堂山造像情况进行探索. 关键词:南响堂山石窟;造像铭;龛像 中图分类号:K87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05)01—0061—06 南晌堂石窟概况 南响堂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西纸 坊北侧鼓山南麓.因山脚有自西向东而去的滏阳 河,古时又被称为滏山石窟,其南隔河与元宝山山 脚的老爷山摩崖石刻造像群相望.石窟始凿于北 齐,现存北齐时期主要洞窟七个. 2004年3月,在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和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三方 联合考察中,在南响堂石窟范围内的第19号摩 崖?(图版14)上发现了一方”河清二年(563)”的 记,因此处摩崖为一处低矮崖面,开龛造像规模小, 风化剥落严重.以往对该处崖面上龛像的材料未 做过全面报道,因此现将结果公布于众,希望引起 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供方家研究之便. 二”河清二年”题记内容及位置 该处题记位于南响堂石窟群东南一处东西走 向的低矮崖面,该崖面全长9.8米,高3.5米,分 布着大小造像龛32个,由东向西(自上而下)编为 l9—1.2.3……32号(图1).通过我们的重新调 查,在该崖面上有五处题记(A—E),”河清二年” 题记就位于崖面编号为19—5,l9—6之间的小碑 上,编号为C.碑为长方形,顶端为圆拱形,下有 长方形碑座,碑身高25厘米,宽14厘米,碑座宽 l5厘米,高5厘米,碑上刻有界状格,字迹虽风化 不清但仍可辨出,共6行46字,现着录如下:”大 齐河清二年六月廿/一日邑主魏口口邑主/ 口口口口敬造口像两/区仰为皇帝陛口口口/一口 法界众生俱成口/道.”(图2,30,图版15)从题记 中可知”敬造佛像两区”,那么位于此碑即该题记 ?1936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来响堂调查时将此摩崖命名 为”东方摩崖”.1988,2001~2002年,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与北 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先后两次对南响堂石窟进行全面的调查与测 绘,将此处摩崖重新编为第l9号摩崖. 0采自北京大学唐仲明博士学位论文’晋聋及以东地区北 朝晚期石窟寺研究——以响堂山石窟为中心》图36. 收稿日期:2004-08-31 作者简介:张林堂(1964一),男,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所长,馆员. 许培兰(1972一),女,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助理馆员. ? 61? 两侧的19—5与19—6龛内造像就应该是题记中 所指的两像. 图119号摩崖小龛分布示意图 ??.’tII一 图219—5,6小龛及题记示意图 图3南晌堂19号厣崖题记C 示意图(鲁大东临摹) 19—5尖楣圆拱形龛,龛高2O厘米,宽14.5 厘米,进深4厘米,两侧龛柱为方形,柱上有摩尼 宝珠柱头,下有覆莲柱础.龛内雕一身像,像通高 13厘米,头高3厘米,肩宽4.5厘米.肉髻低平, 面方圆,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 趺坐于圆台座上. 19—6尖楣圆拱形龛,龛高2O.5厘米,宽15 厘米,进深4厘米,两侧龛柱为方形,柱上有摩尼 宝珠柱头,下有覆莲柱础.龛内雕一身像,像通高 12厘米,肩宽4.5厘米.佛头左侧上部残,面方 ?62? 圆,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 圆台座上. 三其他遗迹及龛像 19—1尖楣圆拱塔形龛(图4,图版16),龛高 57厘米,宽28.5厘米,进深4厘米,尖楣上方为 四重相轮和单刹尖,两侧龛柱为方形,柱头与柱础 不清.龛内雕一铺二身像,左侧佛像通高14.5厘 米,头高3.5厘米,肩宽4.5厘米,面及胸残;右侧 佛像通高14.5厘米,头高3.5厘米,肩宽4.5厘 米,面及胸残,模糊不清.两佛均手施禅定印结跏 趺坐于圆形台座上,从形制及造像样式看应该为 释迦多宝并坐. 图419—1,2小塞及墨记示意图 此龛右侧有一浅浮雕的碑形,编为题记A, 碑身长方形,上为圆拱形,碑高19厘米,宽9.5厘 米.碑面残泐过甚,字迹无法辨认. 19—2尖楣圆拱形龛,龛高31.5厘米,宽23 厘米,进深3厘米,两侧龛柱为方形,柱头与柱础 不清.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14.5厘米,头高 4厘米,肩宽4厘米,面及身残,模糊不清,手施禅 定印结跏跌坐于圆形台座上. 其右侧有一浅浮雕的碑形,编为题记B,形制 同题记A,碑高25厘米,宽17.5厘米,因风化严 重,字迹已经无法辨认. 19—3尖拱形龛,龛高21.5厘米,宽21.5厘 米,进深5.8厘米,龛尖突起,龛内雕一铺三身像. 主尊佛通高15厘米,肩宽5厘米肉髻低平,面方 圆,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圆形台座上;左右菩萨 立于圆形台座上,像因风化模糊不清.左菩萨通 高14.5厘米,右菩萨通高15厘米. 19—4尖楣圆拱形龛,龛高25.5厘米,宽18 厘米,深4厘米,左右龛柱不清.龛内雕一身像, 佛像通高12.5厘米,头高4厘米,肩宽5.5厘米. 肉髻低平,面残不清,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施 禅定印,结跏趺坐于龛底. 19—7尖楣圆拱形龛,龛底被19—32尖楣上 沿打破,龛高24厘米,宽17厘米,深3.5厘米,两 侧龛柱为方形素面.龛内雕一铺三身像.主尊像 通高15厘米,肩宽4厘米,肉髻低平,面方圆,身 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圆形 台座上;左右菩萨因造像保存不好,模糊不清.左 菩萨通高9厘米,肩宽2厘米,右菩萨通高1O厘 米,肩宽2.5厘米,均立于圆形台座上. 19—8尖楣圆拱形龛,龛高39厘米,宽27.5 厘米,进深2厘米,两侧龛柱为方形,左侧龛柱与 19—7右龛柱相连,右侧龛柱被19—9打破.龛 内雕一铺二身像.左侧佛像高11厘米,肩宽4厘 米,肉髻低平,面方圆,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手施 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右侧佛像高9.5厘 米,肩宽4厘米,与左侧佛姿相同,两佛像同坐一 方形台座上,座高4厘米,从造像样式上看应为释 迦多宝并坐. 19—9方形龛,龛高15厘米,宽12.5厘米, 进深1.5厘米,龛内雕一只蹲踞狮,狮头向左,高 14厘米,身体残缺. 19—1O拱形龛,龛高19厘米,宽16.5厘米, 深3厘米,无龛柱.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14 厘米,头高4厘米,肩宽4.5厘米,肉髻低平,面方 圆,五官模糊不清,脑后有桃形头光,身着双领下 垂式袈裟,身后有圆形背光,手势不清,结跏趺坐 圆形束腰台座上. 19—11尖拱形龛,龛高19厘米,宽18厘米, 深4厘米,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13厘米,头 高4厘米,肩宽4.5厘米,面残不清,脑后有桃形 头光,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身后有圆形背光.佛 右手抚右膝,左手及左腿残缺不清. 19—12尖拱形龛,龛高16厘米,宽16.5厘 米,进深4厘米.龛内雕一铺二身像.左侧佛通 高11厘米,头高3厘米,肩宽3.5厘米,头部风化 严重,模糊不清,脑后有桃形头光,身体有残缺,手 势不清,结跏趺坐于圆形台座上;右侧佛与之相 同,佛像通高9.5厘米,头高3厘米,肩宽4厘米. 从造像样式上看为释迦多宝并坐. 19—13尖拱形龛,龛高8厘米,宽8厘米,进 深1.5厘米.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7厘米,肩 宽2厘米,因风化严重,像模糊不清. 19—14圆拱形龛,龛高6.5厘米,宽5.5厘 米,进深0.7厘米.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5.5 厘米,肩宽2.5厘米.因风化严重,像模糊不清. 19—15尖楣圆拱形龛,尖楣上沿打破19—13 龛底沿,龛高7厘米,宽6厘米,进深0.5厘米,龛 柱不清,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4.5厘米,肩宽 2厘米.佛像结跏趺坐于龛底,其余风化不清. 19—16尖楣圆拱形龛,龛柱不清,龛高8.1. 厘米,宽5.5厘米,进深0.8厘米.龛内雕一身 像,佛像通高4.8厘米,肩宽2厘米,佛像结跏趺 坐于龛底,其余不清. 19—17圆拱形龛,龛高8.5厘米,宽8厘米, 深0.9厘米,龛底被19—26上龛边沿打破.龛内 雕一身像,佛像为坐姿,通高6厘米,肩宽3厘米, 其余不清. 19—18龛形同19—17,龛高6厘米,宽5.2 厘米,深0.9厘米.佛通高4厘米,肩宽2厘米, 佛像模糊不清. 19—19尖楣圆拱形龛,龛高11.3厘米,宽 7.7厘米,进深1.7厘米.两侧龛柱为方形,不清. 龛内雕一身像,佛像通高6.6厘米,肩宽3厘米, 像模糊不清,结跏趺坐于龛底. 19—2O尖楣圆拱形龛,两侧龛柱不清,龛高 11厘米,宽7.2厘米,进深1.9厘米.龛内雕一 身像,佛像通高6.5厘米,面残不清,右手举于胸 前,左手及双腿不清. 19--21方形龛,龛高8厘米,宽5厘米,进深 0.2厘米.龛内雕一跪像,面向左,像通高6厘 米,左手前伸,从造像特点看似为供养人像. 19--22尖拱形龛(图5,图版17),位置靠崖 面西侧边缘.龛高82厘米,宽65厘米,进深21 厘米.龛内雕一铺三身像,龛右边及右侧菩萨损 坏,只残留高台座.主尊佛像高24.5厘米,肩宽 18厘米,座高37.5厘米,面残,脑后有两层翻形 头光,身后有两层背光,外层为舟形火焰纹,里层 为三层长形叠涩(竖式).佛着双领下垂式袈裟, 右手衣摆搭于左小臂,胸前衣纹呈阶梯状,结跏趺 坐于方形须弥座上,袈裟下摆垂搭台前,略呈三瓣 状,有莲茎从座底向左右伸出并形成高台莲座. 左菩萨跣足立于莲台座上,像高3O厘米,肩宽5.5 厘米,座高18厘米,有圆形头光,发髻及冠残不 ? 63? 清,有宝缯垂于肩侧.左手置于腹侧,右手放于胯 上,手拿物,有披帛,因风化严重,模糊不清;右菩 萨残缺,仅留双足与台座,座高18厘米. 在其左上方有一方题记,编为题记D,因字迹 漫漶不清,只辨认出部分笔画. 圈519—22龛及题记D 19—23尖楣圆拱形龛,龛高33厘米,宽29 厘米,进深5厘米,龛柱为方形,上窄下宽,柱头与 柱础不清.龛内雕一铺三身像.佛像通高16厘 米,肩宽5厘米,结跏趺坐,像及座不清,右手举于 胸前;左右菩萨通高12厘米,均为立像,不清. 19—24尖拱形龛,龛高24厘米,宽18厘米, 进深4厘米.龛内雕一铺三赫.佛像结跏趺坐 于长圆形台座上,像高8厘米,肩宽4厘米;左右 菩萨立于台座上,左菩萨像高1O厘米,右菩萨像 高1O厘米.三身像均为同一台座,座高5厘米, 且像因风化严重,无法辨认. 19—25圆拱形龛(图6,图版18),龛高36厘 米,宽23厘米,深3.5厘米.龛内雕一身像.佛 像高27厘米,肩宽9厘米,面残缺,身着双领下垂 式袈裟,左手抚于膝,右手举于胸前,手残,右腿下 垂踏于从座下伸出的莲台上,部分残,半跏于方形 须弥座上,悬裳于座前. 在龛下方有造像铭文,字迹漫漶不清,编为题 记E,现存8行仅分辨出39字:”吉药师琉璃光佛 口口匠口口/悲夫逝川口口过口生死之流/ 口口口口口口口川之苦口口/口口口士口口者 …… /沙口人口仙公口口口没都/口之口子母同到 彼岸……/口口口口当往等口口口山口/ ? 64? 口口口口口……”从铭记中可知该造像为药师佛, 铭文长69厘米,宽42厘米. 圈6l9—25龛及题记E示意图 19—26拱形龛,现龛内无像.龛高37厘米, 宽32厘米,深13厘米,龛底有一方形凹槽. 19—27拱形龛,龛高22厘米,宽17厘米,深 2.5厘米.龛内雕一身像,像通高18厘米,像残 模糊不清. 19--28尖拱形龛,位于19--22龛下方,龛高 43厘米,宽43厘米,进深8厘米.龛内雕一铺三 身像.佛像通高33厘米,肩宽12厘米,面残,脑 后有桃形头光,倚座于束莲台座上,身残不清,左 手抚膝,右手举于胸前.左右为两身弟子像,左弟 子通高23厘米,肩宽7.5厘米,像风化严重,不 清;右弟子通高21厘米,肩宽7厘米,身着僧袍, 双手于胸前,不清,足及座残. 19—29圆拱形龛,阴线刻出,在龛左侧浅凿 一 些,龛高7O厘米,宽56厘米.在其左侧还有两 个阴线刻出的方形,第一个高44.5厘米,宽32.5 厘米,第二个上部残,宽3O厘米. 19—3O圆拱形,龛阴线刻出,龛左侧深凿,进 深18厘米,龛高8O厘米,宽67厘米.在龛右方 有”大空壬佛”四字(图版19),为双钩隶书体,局 部深刻笔画,宽度在14,20厘米之间,”佛”字末 竖长度达53厘米. 19—31尖拱形龛,龛右侧边沿及龛底残缺, 龛残高52厘米,宽65厘米,进深12厘米.龛内 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主尊佛像通高4l 厘米,肩宽1O厘米,像残缺仅留须弥座,座底残留 向左右伸出的莲茎;左弟子像通高3l厘米,肩宽 7.5厘米,面残,双手捧物于胸前,身着僧袍立于 台座上,足及座残;右弟子像通高31厘米,肩宽 7.5厘米,面残,双手握于胸前,身着僧袍立于台 座上,足及座残;左菩萨像通高39.5厘米,肩宽 8.5厘米,头戴冠,面及颈部残,有宝缯垂于肩外, 胯向右斜,右手外举于肩外,手指捻莲花宝珠,体 前有两道披帛,一道自左肩下垂于腹前经右肘下 垂飘于体外侧,一道自右肩下垂贴体侧经膝前握 于左手垂于台座外,手戴镯;右菩萨同左菩萨姿势 相反,残高3O厘米,肩宽9厘米,膝以下残缺. 19—32尖拱形龛(图7,图版20),龛尖边沿 图719—32龛示意图 打破19—7龛底沿,龛左侧边沿及龛底残缺,龛残 高129厘米,宽58厘米,进深13厘米.龛内为一 身菩萨立像.像通高104厘米,头高26厘米,肩 宽22厘米.束发髻,面残,颈下有二道肉纹,有三 层宝缯垂于上臂外侧,有带飘于胸前,风化不清. 胯向右斜,左腿微点,重心放于右腿之上,上裸下 着裙,腰翻裙边,有带于下腹前打花结贴两腿之间 垂于莲台边.有两道披帛,披帛上有两道阴刻线, 一 道披帛自左肩经腹前搭于臂弯后垂体侧贴于莲 台边,另一道披帛经腿前搭于左腕处垂于体外. 左手戴镯,手心向外,提一瓶状物,瓶残破,仅留口 部.右手举于胸前残不清,双足不清.台座为仰 莲台座,莲瓣肥厚. 在龛右侧边沿崖面磨平,宽27厘米,在其上 方有隶书体”大空王佛”四字,字径9厘米,字迹深 刻,面积23×23厘米. 四结语 从发现的题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北齐小龛反映 了典型的北齐摩崖龛像的特征,即:尖楣圆拱形 龛,楣尾卷起,两侧有龛柱,上有摩尼宝珠柱头,下 有覆莲柱础;龛内雕一结跏趺坐佛,手施禅定印, 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根据这些北齐龛像的形 制,造像特点和崖面上其他各龛分布位置的比较, 我们推断出19—1,2,4,8龛应该也是北齐小龛, 19—3龛的位置紧挨着19—5龛,但它的龛形为 尖拱形龛,无龛楣,两侧也没有龛柱,且龛内为一 铺三身像,由于造像保存模糊,无法判断其造像形 式,故存疑.l9—7龛龛形基本同l9—5,6龛,但 它也为一铺三身像,且与19—8龛有打破关系,离 19—6龛略远些,显然没有经过整体安排,列为存 疑小龛.此外19—23龛也是尖楣圆拱龛,但它的 尖楣上沿打破了19—5龛的龛底,龛内为一铺三 身像,位置偏下,我们亦列为后代小龛. 通过上面新发现的题记与小龛形制,造像组 合,造像特征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我们认定19 号摩崖的19—1,2,4,5,6,8龛是南响堂石窟中最 早开凿的龛像?,这一点恰恰与南响堂石窟第2 窟前室后壁所刻隋碑记载的开窟时间,内容相互 印证,《滏山石窟之碑》上说:”有灵化/寺比丘慧 义,仰惟至德,俯念巅危,于齐国/天统元年乙酉之 岁,斩此石山,兴建图庙.时/有国大丞相淮阴王 高阿那肱,翼帝出京,憩/驾于此,因观草创,遂发 大心,广舍珍爱之财,/开此口口之窟……,,[1]隋碑 记载了南响堂诸窟的始凿时间与供养人等的情 ?水野,长广亦认为”东方摩崖”,即第l9号摩崖要早于南 响堂七座大窟.但他们认为l9—22龛是最早的龛像.通过这次 新发现的.河清二年”题记,我们基本可以确定此处最早的龛像应 是l9一l…245,6,8诸龛. ‘ ? 65? 况.然而慧义为什么要选择在这里”兴建图庙” 呢? 北朝晚期,东西魏分立后,高欢在晋阳(今太 原)总揽军政大权,东魏皇帝则居邺城(今临漳), 于是在晋阳与邺城间就形成了东魏政治和宗教的 活动中心.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立 北齐,定邺为上都,晋阳为其陪都.北齐皇帝十分 崇信佛教,他们礼敬僧人,奖励译经,建立寺塔,使 邺城地区寺院达四千余所,僧尼近万人,齐境”上 至皇室贵族,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争相事佛”[2],在 崇佛之风极盛的环境里,皇室贵族在他们经常往 来的邺城与晋阳两都必经之路上开窟造像,兴建 寺庙,礼佛供养.而由皇家经营的北响堂更是香 火旺盛,开窟造像活动达到鼎盛.在这种背景下, 南响堂处于邺城与晋阳两都间的交通要道,古太 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入口处,会不会也有开窟 造像,礼佛供养的活动呢?新发现的”河清二年” 的题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即河清年间在鼓 山地区出现了许多可供佛教善男信女结邑聚众, 树碑造像的地方,即19号摩崖龛所在地.他们在 崖面上开凿了一些小龛,在河清末年也就是天统 初年时,灵化寺比丘慧义来到南响堂这个地方,发 现此地”山空避喧,承风觉道,海谛难论,水流可 闻”?,同时山脚下又有邺城与晋阳的交通要道, 以经具备了开窟造像,传播佛法的条件,但19号 摩崖所处的岩壁面积较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开窟 造像,于是慧义就往山上退了一步即现在南响堂 ? 66? 1—7窟所在的位置开窟造像.不久,当时的宠臣 高阿那肱陪皇帝出游,路过此地,看到南响堂石窟 有了一定的规模,寺院香火又十分的兴旺,高阿那 肱就主动出资做了南响堂石窟的大施主,并把此 地变为皇亲国戚的行宫,形成了继北响堂皇家开 凿的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三大窟之后又一处由 北齐显贵投资兴建的石窟寺,形成了我们现在所 看到的南北响堂山石窟的规模. 后记:此简报在整理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熠老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 院唐仲明博士,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鲁大东,尤丽莎夫妇的热情帮助,峰峰矿区文保所 领导及其他同志对本次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 助,在此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南响堂 石窟新发现窟檐遗迹及龛像FJ].文物.1995,(5). [2]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卷2J-A1.北京:人民出版社, l978. (责任编辑赵声良) ?现存北响堂南洞,为唐邕捌经碑.录文见’响堂山石窟的 刻经及其书法艺术》,《文物春秋’1992年第1期.
/
本文档为【南响堂山石窟新发现“大齐河清二年”造像铭文及龛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