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2018-04-12 6页 doc 18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3097

暂无简介

举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自贡富顺城关中学 熊 静 关键词:解读 可使 知之 摘要:对孔子《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传统的、普遍的一种理解是:可以让老百姓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传达的是一种愚民思想。本文把它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民有“可使”之民和“不可使”之民之分。对“不可使”之民,要“知之”,即教育他们,开发其才智,使其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更符合儒家的仁爱思想,更符合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 自贡富顺城关中学 熊 静 关键词:解读 可使 知之 摘要:对孔子《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历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传统的、普遍的一种理解是:可以让老百姓去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传达的是一种愚民思想。本文把它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民有“可使”之民和“不可使”之民之分。对“不可使”之民,要“知之”,即教育他们,开发其才智,使其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更符合儒家的仁爱思想,更符合孔子作为教育家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样,它就是“民主性的精华”,而不是“封建性的糟粕”。 一些著名大学办起了国学班,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了讲述先秦诸子的节目,书店里摆出了琳琅满目的解读百家经典的著作„„,一股国学热正在勃然兴起。这一文化现象说明,人们在经济大潮中,已对物欲横流、精神荒漠的现实感到有些失落,急切地呼唤着精神文明的复归。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积淀深厚,有丰富的宝藏,挖掘出来,从中吸取智慧,自然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重建已趋荒芜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文明传承的问题。 传承文明,就必须解读经典,而解读经典却绝非易事。教课之余,浏览网页,看到很多解读经典的文章。有的解读精妙,给人启发不小;有的解读不甚确切;有的甚至使人产生迷惑。就以儒家经典《论语》来说,相距两千多年,沧海桑田,社会已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再加上语言文字的障碍,对其中一些语句的解读,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今亦无定论。对《论语?泰伯》篇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读,就是一例。下面,我们看看对这句话的几种解读。 第一种:百姓可以指点他们去走哪条路~不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 第二种:读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译为:百姓认可~就让他们照着去做,百姓不认可~就给他们说明道理。 第三种: 1. 老百姓~可以使他们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做~却不容易使他们懂得为什么 要这样做。 2. 你可以,有可能,做到让别人,人民,跟随你~却不可能做到让他们了 解你的内心。 第四种: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然也。”与此类似的解读就很多了,如: 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百姓可以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 民众可以使他服从~不可使他知道。 等等。 以上几种解读都有不妥之处。 第一种解读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这句话有歧义,可作两种理解。一是“百姓”是主语,那么老百姓就成了指路人,这显然不是孔子的原意,而且近乎荒唐。若理解为只要老百姓跟着走,不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则是行不通的。陈涉起义,为什么“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是在反抗暴秦。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宣传群众,使群众知道为什么,行吗, 第二种解读是把干什么都以百姓是否“认可”为前提,这在封建专制社会是不可能的,孔子也没有这么“民主”的思想。 第三种解读语气舒缓些,态度要好些。主观上没有不让老百姓知道为什么的意思,只是“不容易”“不可能做到”。也即是人人都难免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孔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呢,这恐怕也不是孔子的本意。 第四种则是千百年来传统的、主流的解读,从“不能”、“不可”、“不必”这些包藏险恶用心、凶狠而又斩钉截铁的词语,可以看出这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施行愚民政策,宣扬愚民思想,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以上种种解读,都难令人满意。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呢,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如下解读,以就正于方家: 断句: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注释: “民可使”~即可使之民~听话的老百姓。“由之”~即任由他们~不多加干预。“知之”~“知”~同智~使动用法~使之智~即教育他们~开发其聪明才智。 这样~全句的意思就是: 孔子说:对听话的老百姓~任由他们去做什么~不多加干预,对不听话的老百姓~就要教育他们~开发其才智~使他们明白道理~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理由如下: 第一,符合《泰伯》篇的中心思想。 这句话在《泰伯》篇中,一直认为有些突兀。仔细研读,并非如此。南怀谨先生认为,《论语》不是单纯的无次序的语录集,而是经过精心选编,用语录编成的一本条理清晰意思连贯的书。书中的每一章节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章节中每一句话都与此章节中的中心思想有关。这是很有见地的,有助于我们对《论语》的研究。以《泰伯》篇来说,全篇共二十一章,开头第一章和最后的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章,赞颂泰伯、尧、舜、禹、周武王的“至德”,这就是君子,也是君子的榜样。其余十六章就是讲君子的方方面面,如君子该如何修身,为学,做人,为政等等。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章就是讲君子该如何待“民”的。即“民”有“可使之民”和“不可使之民”两种,分别应采取 “由之”和“知之”的态度。 第二,符合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儒家的鼻祖,是大思想家,是主张“仁者爱人”的。他自己首先, “少也贱”,是“民”;他三千弟子中的大多数弟子也都是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之类的“民”。他站在“民”的立场上,是爱护老百姓的。他没有一句疾言厉色苛责老百姓的话,而是要“养民”(《公冶长》篇)、“足民”(《先进》篇)、要“薄施于民”、要“济众”(《雍也》篇)。相反,对在上位者的国君、公卿、君子之流,则要求甚高、甚严。他赞颂禹“非饮食”、“恶衣服”、“卑宫室”(吃、穿、住都不讲究),要求他们要有“至德”(《泰伯》),要“身正”、“修己”、“好礼”、“爱人”等等。甚至对老百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从这些在上位者的身上找原因,把板子打在他们身上。如《颜渊》篇:“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意思是说,如果你不是那么贪婪,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财物,就是奖励他们去偷抢,他们也不会干。这就是俗话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又如《泰伯》篇:“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也把老百姓的“未兴于仁”、对人淡漠无情,归咎于君子对亲友的无情无义。 其次,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不仅认为可以“使民”,更认为应该“教民”。 关于“使民”,乍听起来似乎很不好听。其实,这是所有人类社会都有的问题。今天,不是也要使老百姓交纳赋税,遵纪守法,服从政令么,下级能不服从上级、战士能不服从军令、船员能不服从船长指挥么,所以,不必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看怎么“使”。孔子认为不应随便“使民”,更不能胡乱“使民”,而应抱着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即“使民也义”(《公冶长》),“使民也时”(《学 而》)、“使民敬忠以劝”(《为政》)。在《颜渊》篇中,他说“使民如承大祭”,意思是说,“使民”好像去承担重大祭祀活动那么严肃认真、小心谨慎。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主张“教民”。《子路》篇中说“教民七年”,“教民战”。所以他大办教育,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他的“教民”不论贫富亲疏、贤与不肖。他的弟子中,有的贫,有的富,有德行好的,能办理政事的,也有愚笨的、迟钝的、偏激的、卤莽的、不谦逊的(《先进》篇)、能力差的(《为政》篇“举善而教不能”),什么样的人,他都“教”,这正是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的表现。那么,对于“不可使之民”,主张“知之”,也就是自然的了。 孔子不仅主张“有教无类”,还主张“因材施教”。《先进》篇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孔子的两个弟子问同一个问题,孔子却有不同的回答。为什么呢?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说,冉求胆小怯懦,做事往往退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给他壮胆;仲由的胆量有两个人的大,很勇敢,所以我要压压他,劝阻他。还有《颜渊》篇的问仁、问政,都是如此。施行教育,因人而异。那么,对“可使之民”,“由之”;对“不可使之民”,“智之”,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上所述,《论语?泰伯》篇是讲如何做君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章是具体讲君子如何对待老百姓的。孔子认为君子应该“爱民”、“教民”,而不是“愚民”。对于“可使之民”和“不可使之民”都要爱,都要教,而又分别采取“由之”、“知之”的不同态度。这符合儒家“仁”、“恕”的思想,也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这样的解读也许才是这句话的本意。这样,才不是以今人的观点、今人的思想感情、今人的需要去解读古人。 这样的解读对我们今天也是很有启发教育意义的。它使我们懂得,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如何对待人民大众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天下兴亡,皆系于此。孔子的这个思想为其后的儒家又一宗师——亚圣孟子所继承,并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民主性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光芒四射,辉耀着千秋万代。至今,仍使那些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的为民爱民者名垂史册,千古流芳。也使那些视民如草芥、如蝼蚁,把老百姓视为供其随意摆布、驱使、压榨、奴役的草民、顺民、愚民的民贼、蠹虫无所遁其恶形,为千夫所指,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参考资料: 1. 朱熹《论语集注》 2. 王天恨:《四书白话句解》成都古籍书店 1988年12月第一版 3.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12月第二版 4. 傅佩荣:《孔子的生活智慧:有一种事业叫人生》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5. 南怀瑾:《论语别裁》
/
本文档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新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