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培训班重点

2018-02-02 15页 doc 32K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3593

暂无简介

举报
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培训班重点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培训班重点 2012嘉应学院-基础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理解写作 1、 高考作文与大学作文有什么区别, 答:高考写作是习练,是不成熟的,是模式化的,考核不出学生的基本思想,大学写作要写成熟的作文,突破模式,要创新,是一种理性的审视,要写真实情感,要进行思考。 2、 写作的原点是什么, 答: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是从感受开始的,内心有情感的发酵,从情感出发进而展开思考。 3、 如何理解写作, 答: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4、写...
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培训班重点
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班重点 2012嘉应学院-基础写作提纲 第一部分:理解写作 1、 高考作文与大学作文有什么区别, 答:高考写作是习练,是不成熟的,是模式化的,考核不出学生的基本思想,大学写作要写成熟的作文,突破模式,要创新,是一种理性的审视,要写真实情感,要进行思考。 2、 写作的原点是什么, 答: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是从感受开始的,内心有情感的发酵,从情感出发进而展开思考。 3、 如何理解写作, 答: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4、写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个体性(写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作者的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以及写作的个性特点等发面,这些贯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反映在写出的文章里);综合性(从写作过程来考察,它涉及到采集、构思、表述等一系列的问题,作者又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感受、调查、阅读、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驾驭语言、运用技法、修改润色、处理门面等等能力,这些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系统);实践性(写作实践又是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学习写作的人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创新性(文章写作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事物) 5、 作者应该具备哪四种基本能力, 答: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 第二部分(重点)写作基础知识 、什么是文章, 6 答: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 7、 如何对文章进行科学的分类, 答:用功能来分类,在生活中找到依据,如交流,审美,情感,教育(获取信息-新闻类,审美-文学类,思考-理论类,工作欲,应用类文体) 8、 从文章的形体组织看,文章由哪五个要素组成, 答: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其中表达分方式和技巧。 9、 什么是主题, 答: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出得基本思想。 10、立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正确、鲜明;集中、单纯;深刻、新颖。 11、 如何立意(提炼主题的一种模式), 答:现象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角度(找准一个问题)是什么,态度是什么, 12、 什么是材料, 答:材料是在选取的基础之上,围绕主题所使用的基本资料。 13、 选材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围绕主题选择材料;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新颖的材料;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14、 如何理解材料的典型性, 答:典型材料是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 15、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答:构成一篇文章的形式要素;内在形式要素与外在形式要素的同意(文章构成有三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结构组织,三是遣词造句) 16、 文章的内外结构各包括哪些要素, 答:外(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自然段) 内,即不能一眼直接看到(线索、逻辑结构、意识结构-心理结构) 17、 写作的表达方式包括哪五种, 答: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18、 叙述和什么有关,(when who where why what how)时间, 过程。 19、 为什么描写要有强烈的目的,(重点) 答:一是描写的目的—形象传神;二是设定目的;三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征候需求。 抒情的有哪几个层次, 20、 答:情绪—个人心理的感受;情感—个人与他人;情怀—个人与环境背景 21、 议论为什么要具有关联性和逻辑性, 答:形式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22、 汉语表达具有哪些具体的优势, 答:象形而境深;抑扬而音美;言简而义丰。 23、 读者对文章写作语言的三级要求是什么, 答:看得懂;生动形象;写作语言的风格化。 24、 什么是传统写作的技法, 答:相对写实,相对理性(讲究秩序),相对具象。 25、 常用传统写作技法有哪些, 答:赋比兴—映衬;悬念;巧合(强调时间的截点);励补那辗 聚焦和误会。 26、 什么是聚焦和误会, 答:聚焦是写作中通过对事物各方面进行的描述达到一个集中呈现的效果;误会是事件发展过程中产生 的奇巧的结果。 27、什么是现代写作技巧, 答:一是打破时光界限,二是非理性,即打破传统秩序,建立新秩序,三是突出抽象。 28、 什么是意识流, 答:时空交错,大量的内心独白,做白日梦(突出梦境) 29、 什么是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 答:用曲写直,达到和。 第三部分:写作文体知识 30、 什么是新闻, 答: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价值性。 31、 判定新闻价值的是什么, 答:真实性、时新性(这两个必须具备)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 32、 消息可以分为几类, 答:动态消息;经验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性消息 33、 怎么写有规范体式的消息, 答:首先是肩题(引题)--介绍背景,环境;二是正标题即新闻点,三是副标题即是相应结果或, 四是本报讯,五是导语,六是主题,七是结语。 34、 通讯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闻性;生动性;评论性 35、 报告文学的特点, 答: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36、 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方法, 答:立意出神;联想出形;造境出情;笔调出彩。 37、 什么是思想评论, 答:以思想现象为写作对象的一种评论文体。 38、 什么是文艺评论, 答:是对文艺作品、文学艺术家以及与之相关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和各种文艺流派进行分析、的 一种文章体裁。 39、 杂文有哪些特点, 答:时评性;论辩性;形象性;灵活性 40、 学术论文有什么特点, 答:学术性;理论性;科学性;创新性 第四部分:写作实践 一、 如何理解“感受与审美”(以《回家的诱惑》为例,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考察) 二、 如何理解“分析与综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考察) 基础知识即第一至第三部分。60分 写作实践 40分 《躲不起,惹得起—提高你的媒体素质》 媒体无处不在,躲不起/媒体为我所用,惹得起 张志安 汪凯 主编南方日报出版社 第十章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P202 判断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 1、重要性:一件事涉及到的人群或资源越多,造成的影响越大,这样的事就越重要,关注它的读者也就越多。比如,同样是地震或者矿难,理论上,伤亡越多、损失越惨重的灾难,越具有重要性。 2、显著性:它与“重要性”不属于同一个含义,而主要和“名望”有关。一件事,如果与著名的人物、机构、地点以及其他任何有名的东西关联在一起,那么它所受到的关注程度就可能越大。某国总统的自杀,肯定比普通老百姓的自杀更有显著性,因为关注他的人可不只是亲朋好友,而是全国公众乃至全世界。 3、接近性:一件事如果与读者比较“接近”,那么它受到关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它既可以是“地理上”的接近,如本地发生的重大犯罪案件,比异国他乡发生的类似案件更引人瞩目;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接近性,当事件和读者在心理上有比较密切的关联的时候,那么它也容易受到关注。比如,尽管冬奥会在加拿大比赛,离你的地理距离很远,但因为你关心和热爱体育,你心理上与它的距离就很近。 4、反常性:当一件事情违反常态时,它通常具有很告的新闻价值。虽然不少人批评媒体的猎奇做法,但这种行为长盛不衰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反常的事,确实对读者具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比如,一位妇女生了四胞胎,某个地方夏季下了场雪,有人在地震后埋在废墟里20多天竟然能够存活---这些都是令人称奇的事情,自然能够吸引不少人的关注。 5、负面性:这个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有点“中外有别”。中国媒体由于长期的体质原因和宣传传统,过去更强调正面宣传为主,多报道正面事实。而西方新闻界有句名言:“Bad news is good news.(坏消息是好新闻。)”实际上,人们对破坏性的负面事实和现象,有着普遍关注的心理特征。为什么人们热衷于寻求反常的和负面的消息呢,一种心理学的解释是,这是人类保存在无意识中的寻求安全感的天性使然。 6、趣味性以及人情味:人们阅读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也会从中寻找“软性”的东西,以获得放松和调节身心,比如有趣的见闻、人情冷暖、名人逸事等。 草庐村夫:对于有志于想通过媒体把自己或者所在单位的信息传播出去,想做更多的“宣传”,非常 需要考虑这些“新闻价值”,可以考虑拿这些标准来衡量下媒体的报道兴趣有多大。如果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满足新闻价值的要素越多,显然它吸引媒体来报道的可能性就越大。 现在娱乐圈里的“炒作”,无非就是把以上6个标准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材料不仅要真实,有生活气息,而且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足以表达中心思想。为此,写一个人,要写他做的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事;写很多人参加的事,要写最突出的一个人;记一件事,要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东西。 有一句话叫做“窥一斑而见全豹”,说的就是借典型来反映一般。当代作家魏巍在谈他写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体会时说:“在朝鲜时,我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写了二十多个我认为生动的例子。带回来给同志们看了看,感到不好,就没有拿出去发表。因为例子堆得太多了,好像记账,哪一个也说得不清楚,不充分。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只选择了几个例子,在写完后又删掉了两个。事实告诉我: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这就是材料以少胜多、以质胜量的典型例子。 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呢, 首先,必须克服面面俱到的毛病,要学会“剥笋”,从纷繁的材料中,选取典型的材料,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其次,采用比较法。可以选择一组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加以分析、比较,看哪一个材料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够说明问题。 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典型,意思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指的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那么,怎样的材料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呢,概括地讲有两点:一是这个材料能表现、突出中心思想;二是这个材料能代表其它的材料——选取其它任何材料而不选这个材料不行。可见,选取典型的材料作文,可以节省笔墨,使文章短小而精悍、有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忆铁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先概括地写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接着,便具体记叙有一天他去托儿所查看这件事。他听到孩子的哭声,便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去,并且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阿姨;在回去的车上,当得知批评错了,身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的王进喜,立即让车调头回去,当面向那位阿姨赔礼道歉;这还不算完,晚上他还为此事万分不安、自责不已,夜都很深了,还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出铁人王进喜“关心群众、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无需再举他例。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短文,想想文章写得怎么样,所选的材料是否典型: 我的二婶儿 我的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是出了名的。可是凭心而论,在孝敬奶奶这一点儿上,妈妈比起我的二婶儿来,还差得远呢~ 做好了饭菜,二婶儿总是先把奶奶扶到桌前,把好吃的菜拉到奶奶一边。新买来席梦思床垫,二婶儿让二叔先给奶奶铺上,好让奶奶躺在床上能舒服一些,换下来的木板床他们自己用。为了让奶奶的皮肤保持清洁,二婶儿每周给奶奶擦一次身,从里到外换洗一次衣服。 有一天,我去二婶儿家,见二婶儿正背着奶奶走下楼来。我问这是要去哪儿,二婶儿说:“前几天天气不好,今天好不容易晴天了,我背奶奶到楼下晒晒太阳。”二婶儿把奶奶背到楼下,轻轻放在小凳上,让奶奶坐稳。随后,二婶儿又上楼拿来梳子,端来一盆温水,坐在奶奶身旁,一边和奶奶谈着家常,一边为奶奶梳头、洗脚。梳洗完毕,二婶儿又把奶奶的腿托起来,平放在自己的怀里,认真地给奶奶剪起趾甲。看着二婶儿的动作、神态,真像是在雕刻一件十分精细的物品。我说:“二婶儿,我来给奶奶剪吧~”二婶儿抬起头,笑着说:“我来吧~等我的眼睛花了,再由你来为奶奶剪。” 多好的二婶儿啊,我真为奶奶有这样的好儿媳自豪、高兴。 本文太感人了,所选材料太典型了。仅二婶儿背奶奶晒太阳,为奶奶梳头、洗脚、剪趾甲这一件事,就足以表现二婶儿无微不至地孝敬奶奶的高尚品质。它比选取其它十个、二十个材料更能说明问题;除这个材料之外,再多选取哪怕只是一个材料,都是多余的。 这再次提示我们:在选取作文材料时,务必要增强“典型”意识,无论是选取真实的、熟悉的、新颖的材料,还是选取独有的、感受深的、藏匿心底的材料,都要与“典型”挂钩,都必须是典型的材料。 【思考练习】 (1)什么是典型的材料,作文时为什么要注意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 (2)写一位自己最尊敬的人,要求选取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人物,自拟题目。 2(选材要典型 典型的材料,是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这样的材料能以一当十,具有典型意义。 典型的材料,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该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要选出典型的材料,就要学会在比较中挑挑拣拣。人们常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比较时,要强调一个“严”字,也就是要将我们想到的符合题意的那些材料,一个个地从各个角度比一比,权衡一下,看看哪个材料最有说服力。这样,我们就不怕选不到典型的材料了。 例文43: 世上不只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又听见那首歌了,我再次想对《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作词者提出“抗议”,因为我认为世上不只妈妈好。 我的爸爸、妈妈工作忙,很少抽出时间来陪我,家里常常只剩我一人。每当这时候,邻居王大妈就来到我家,陪我睡觉,给我做饭,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次我生病了,王大妈一直守在我床前喂药、喂饭。连在幼儿园的小孙子也忘了去接。结果,她的小孙子还是被幼儿园阿姨送回来的。在家里,王大妈是最关心我的人。 期中考试那天,爸妈又不在家,恰巧王大妈去住院了。我只好饿着肚子去考试。在教室门口,王老师看见我散乱的头发和一副似乎没有精神的样子,把我带到办公室问:“你怎么了,”我哭着说:“妈爸他们不在家,没人做饭。”王老师从抽屉里拿出面包、冲了杯麦乳精递给我说:“别哭,快吃吧,吃饱了好去考试,有为难事找我啊。”她又帮我梳头、洗脸,送我进考场。学校里,王老师对我的关怀胜过妈妈。 一天,我去姑姑家,走上公共汽车,人都坐满了。售票员阿姨拉着我到她的位置上,和我说说笑笑。到了站,她又对我说:“路上小心,别乱跑。”我第一次去姑姑家,路不熟,是一位叔叔带我找到地址,而他不留姓名便走了。 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要让《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作词者改词,应该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没妈的孩子照样像块宝,到处都有人关怀,幸福享不了„„”你说改得好吗,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材料,写出了“王大妈”、“王老师”、“售票员”、“一位叔叔”„„对自己的帮助。这几个典型材料,充分地叙述了“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从而认识到“世上不只妈妈好”。从小作者叙述的几件典型的事例中看出新的社会风貌,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呼应独具特色,改动的歌词非常切合叙事的内容,小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的巧妙。 《世上不只妈妈好》这篇文章,看来小作者是精心地选择典型材料:有邻居王大妈,有班主任王老师,有售票员阿姨,还有不相识的一位叔叔。这些材料代表的面很宽,足以说明全社会的人都非常关心青少年。事情虽小,含义却很深刻,使主题更具积极的意义。 例文44: 风趣的叔叔 傍晚,落日的余辉撒满了大地,给杭州城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马路上,行人们都匆勿地赶回家。我却独自在马路上徘徊。我迷路了。后悔刚才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好音出来,还向老师逞能,说自己会回家。我强忍着眼泪,鼓了鼓勇气,去向一个叔叔问路。 他转过头来,向我投来一束惊讶的目光。他头上戴一顶建筑工人的防护帽,身上穿着建筑工人的工作服,肩上搭着毛巾。一看便知道他刚下班。 “请问,这里到延安新村乘几路车,”我问。 “怎么,成了迷路的羔羊了,”他眨了眨眼,巴掌一伸,说,“乘51路~” 我感激地谢了谢他,刚要走,他拉住了我,说:“让我这叔叔来送送你吧~”他把我领上车,又送我下了车,还要送我到家里呢。我说不用了,从这里回家,我闭着眼睛也能回去~他拗不过我,便风趣地说:“闭着眼睛,可别撞在汽车上。”说着,他作了一个倒下的动作,逗得我哈哈大笑。他摘下帽子,向我一挥手,说:“拜拜——~”回头走了。 我才走了两步,他忽然又追了上来,拍了拍我的肩说:“小兄弟,我得送你回家,要是你再迷了路,我可对不起你爸爸妈妈呀~”说着,不容我推辞,把我送到了家。我返身要谢他,他又调皮地挤了挤眼,学着我们在作文里常写的“套话”,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匆匆走了,但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依然萦绕在我耳际„„ 这篇文章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像这种为问路人指路的小事,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出现,为他人做好事更是举不胜举。在众多的材料中,小作者选取这个典型事例,这位工人叔叔不仅指路,而且还送作者回家。这种帮人帮到底的精神,不正像雷锋叔叔大雨夜送婆孙俩回家的情景吗,小作者写得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风趣,使文章更加感人,这感人的材料就是典型的材料。你在一篇文章里写几件平淡的事例,也顶不上这一个典型的事例,可见典型的材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有多大的作用。 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我要让《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作词者改词,应该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没妈的孩子照样像块宝,到处都有人关怀,幸福享不了„„”你说改得好吗,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材料,写出了“王大妈”、“王老师”、“售票员”、“一位叔叔”„„对自己的帮助。这几个典型材料,充分地叙述了“我到处都得到别人的帮助、关怀。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从而认识到“世上不只妈妈好”。从小作者叙述的几件典型的事例中看出新的社会风貌,赞美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呼应独具特色,改动的歌词非常切合叙事的内容,小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的巧妙。 《世上不只妈妈好》这篇文章,看来小作者是精心地选择典型材料:有邻居王大妈,有班主任王老师,有售票员阿姨,还有不相识的一位叔叔。这些材料代表的面很宽,足以说明全社会的人都非常关心青少年。事情虽小,含义却很深刻,使主题更具积极的意义。 例文44: 风趣的叔叔 傍晚,落日的余辉撒满了大地,给杭州城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马路上,行人们都匆勿地赶回家。我却独自在马路上徘徊。我迷路了。后悔刚才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好音出来,还向老师逞能,说自己会回家。我强忍着眼泪,鼓了鼓勇气,去向一个叔叔问路。 他转过头来,向我投来一束惊讶的目光。他头上戴一顶建筑工人的防护帽,身上穿着建筑工人的工作服,肩上搭着毛巾。一看便知道他刚下班。 “请问,这里到延安新村乘几路车,”我问。 “怎么,成了迷路的羔羊了,”他眨了眨眼,巴掌一伸,说,“乘51路~” 我感激地谢了谢他,刚要走,他拉住了我,说:“让我这叔叔来送送你吧~”他把我领上车,又送我下了车,还要送我到家里呢。我说不用了,从这里回家,我闭着眼睛也能回去~他拗不过我,便风趣地说:“闭着眼睛,可别撞在汽车上。”说着,他作了一个倒下的动作,逗得我哈哈大笑。他摘下帽子,向我一挥手,说:“拜拜——~”回头走了。 我才走了两步,他忽然又追了上来,拍了拍我的肩说:“小兄弟,我得送你回家,要是你再迷了路,我可对不起你爸爸妈妈呀~”说着,不容我推辞,把我送到了家。我返身要谢他,他又调皮地挤了挤眼,学着我们在作文里常写的“套话”,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他匆匆走了,但那风趣、幽默的声音依然萦绕在我耳际„„ 这篇文章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像这种为问路人指路的小事,在自己的身边时时出现,为他人做好事更是举不胜举。在众多的材料中,小作者选取这个典型事例,这位工人叔叔不仅指路,而且还送作者回家。这种帮人帮到底的精神,不正像雷锋叔叔大雨夜送婆孙俩回家的情景吗,小作者写得是那样的逼真,那样的风趣,使文章更加感人,这感人的材料就是典型的材料。你在一篇文章里写几件平淡的事例,也顶不上这一个典型的事例,可见典型的材料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有多大的作用。 (1)打好选材基础。注意选取紧扣时代脉搏的材料,注意选取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 与众不同的材料,就可以使立意直通“新”的彼岸。因为这些材料中往往就包含着有新意的中心。 大家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立意特点: 拜神 一天,姨妈去“高庙”拜神。出于好奇,我也跟随着姨妈去了。 步入大门,里面乌烟瘴气,你拥我挤。透过浓浓的烟雾,我看到一批批善男信女焚香、烧纸钱。有的三拜九叩,求神保佑富贵平安;有的祈求自己前程无量;有的向主持求签,他们各自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脸上流露出或懊丧,或高兴,或愤恨,或恐惧的表情。我想:就这小小的纸条,不知坑骗了人们多少钱财。听说,这个庙里的正堂有关羽的神像。我使劲地擦亮眼睛,想看清楚这个流芳百世的义胆英雄。但,我看到关羽那原本红色的脸膛儿被烟熏黑了,他身上落满了农民的血汗钱,跟前摆着丰富的贡品。他昔日的英姿仿佛被钱财掩盖了。 突然,门外有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扑通”一声跪在神像面前,哭诉道:“关老爷,救救我孙子吧,他现在卧床不起了。呜„„”。这时,主持从人群中走出来了,对老婆婆说:“不用怕,关老爷会救你孙子的。你带我去你家,让我给你孙子施法。”接着,老婆婆带着主持向门外走去。我本想拦住他们,告诉老婆婆这是骗人的,但是一句话能动摇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吗, 我走出高庙,发现烟雾悄悄罩上了小乡村,村庄好似睡着了。是的,村庄睡着了,人们睡着了,他们何时才会醒来呢, 本文立意既深刻又新颖,反映了有些人“被迷信侵浸了大半生的心”至今还未醒悟的现象。文章立意如此深刻、新颖,这主要得益于小作者选取了好的材料。 (2)学会从多侧面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材料新的侧面去立意。多个材料可以表现同一个 中心,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往往又会得出不同的中心思想。这就提示我们:遇到或选取一个材料后,要注意从多侧面去分析材料的意义,从正面想想,从反面想想,尤其要重视联系当前实际,从新的侧面去开掘材料的意义,然后通过反复比较、选择,进而确立出富有新意的中心思想。 例如,有这样一个材料:“我”和小妹在家里画画玩,为了争用一支颜色笔吵了起来,妈妈回来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打了“我”一顿。从正面想想,“我”很气愤,恨妈妈;从反面想想,“我”又很惭愧,应该谦让小妹。显然,从后者立意,要比前者新颖,文章的教育意义也更大一些,这也正体现了“要学作文,先学做人”的道理。 又如:一位老爷爷退休之后,仍坚持为邻居做事。从这个材料中提炼为“助人为乐”当然可以;如果从“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或“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角度去提炼,就显得很有新意。
/
本文档为【嘉应学院-12年插本汉语言-基础写作培训班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