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2017-12-27 7页 doc 21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808

暂无简介

举报
【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今这类音乐听多了,还真有些审美疲 劳——难怪后来的古尔德,要坚决和 浪漫大师们划清界限.不过,大师的 人生和求道之途在今天仍然值得一 读.20世纪的欧洲,有盛世和乱世(比 如MariaHess,GeorgesCziffra等 等,人生都贯穿了幸福,战争与逃亡). 巡演而已),但神童的损耗率还是很 高的,所以很多大师对神童并不"感 冒"."神童太多了,多数什么都成不 了".这是俄国钢琴家帕赫曼的原 话.他后来勉强同意来听舒拉,立刻 被征服,这是后话(类似的故事在成 年后的...
【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 今这类音乐听多了,还真有些审美疲 劳——难怪后来的古尔德,要坚决和 浪漫大师们划清界限.不过,大师的 人生和求道之途在今天仍然值得一 读.20世纪的欧洲,有盛世和乱世(比 如MariaHess,GeorgesCziffra等 等,人生都贯穿了幸福,战争与逃亡). 巡演而已),但神童的损耗率还是很 高的,所以很多大师对神童并不"感 冒"."神童太多了,多数什么都成不 了".这是俄国钢琴家帕赫曼的原 话.他后来勉强同意来听舒拉,立刻 被征服,这是后话(类似的故事在成 年后的舒拉身上上演,他也拒绝去听 名家名曲IGreatMusicians&MasterPieces21 ?家曲IGreatMusicians&MasterPieces, "神童"弹琴,但破例听了巴伦博依姆, "他开始弹第,个音符的时候,我就 被深深打动了.").总之,前辈教导舒 拉要少演出.喜欢他的帕德雷夫斯基 说可以收他当学生,条件是每月上台 不超过两场.拉赫玛尼诺夫干脆要 求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完全退出舞台生 活,专心学习,尤其是学语言. 最后舒拉和父母移民美国,并选 择了生于波兰而移居美国的霍夫曼 当老师.霍夫曼不仅曾经是5岁登台 的神童,对语言,数学甚至机械都有 很高天赋,终生获得了6O多种发明专 利,从汽车部件到钢琴部件.特别值 得一提的是,12岁左右霍夫曼到处 演出,一年多之内排了8O场,累得发 烧,一位富有的慈善家克拉克(Alfred Clark)匿名提供给他父母五万美元 (其中一万美元作为结束音乐会合同 的赔偿),条件是让他退出舞台,直到 18岁!这件慷慨之举,多年之后才被 人们知道.而霍夫曼听话地退出了舞 台——虽然长大后咕咕哝哝,说小时 候明明可以多开些音乐会的. 22钢琴艺术JPIANOARTISTRY120"1o5 我读到这里不由十分感动.富人 赞助艺术家,并不太稀罕,但只有少数 赞助是从长远考虑,真正为艺术着想 的,其中尤其罕见的是这一桩,以"希 望你不再演出"的方式,保护天才的 成长.我一时好奇,搜索这位克拉克 先生的资料,原来他善举很多,一向 不喜张扬.他因继承遗产而富有,后 半生则致力于赞助艺术,据认识他的 人说,"他几乎是为别人而活的". 话说舒拉l6岁时进入柯蒂斯音 乐学院,接着随霍夫曼学习.当时 柯蒂斯的赞助人主要是波克(MarYCurtiSBok)夫人,她的父亲是柯蒂 斯学校的创始人.当初柯蒂斯只是 一 所帮助移民安顿的小学校,教音乐 是为了"帮助外国移民的孩子接受美 国理念,成为好公民",但在波克看来 实践得不理想,因为很多有音乐天分 的移民孩子无力深造.她索性投入了 更多的钱,买下大楼,请霍夫曼来当 钢琴系主任. 波克夫人长期供给舒拉奖学金和 巡演欧洲的费用.不过舒拉一直抱怨 钱不够花(因为父母没工作,靠他一 人的奖学金),要求涨钱,提供旅费,说 "我穷得连鞋都买不起".据传记作者 分析,当时他拿的奖学金,相当于现在 的年收入近四万美元,三个人不至于 活不了.而留下的信件,都是舒拉坚 持要钱的,波克夫人则有时拒绝. 还有,波克夫人似乎从未建议或 催促他想办法自己去挣钱,比如教学 生.舒拉一直不喜欢教学生,只靠巡 演来挣钱,一开始并不顺利,至少没有 在美国获得迅速的成功,又不会理财. 同样受到大萧条干扰,收入下降的波 克夫人也没有勉强他,总是尽力支持. 看上去,舒拉当时真像个受宠的孩子, 而波克夫人对他充满赞扬,满口都是 "我们丝毫不怀疑你有个伟大的前程. 我们为你而自豪."这样无条件的慷慨 和善意,在当时似乎形成了传统和责 任.当年,波克夫人的母亲把钱留给 丈夫,丈夫认为自己不需要,于是留给 唯一的女儿,期待她继续慈善事业,柯 蒂斯音乐学院至今大名鼎鼎. 1935年,舒拉离开了霍夫曼,开 始了独立的演奏生涯.此时他已经开 始在美国获得声誉,也开始了旅行演 不 出,被邀到俄国,法国甚至中国——过他在美国的全面成功,是在50年之 后.在这段时间,挫折并不少,一场音 乐会后的恶评就能让他痛苦得失去信 心.钢琴演奏尽管是一种相对单纯的 事业,但钢琴家是人,总难免和他人打 交道,而公众的反应,并非天才可以控 制.天才一旦进入生活,往往也要委 曲求全.许多当年霍夫曼的学生都退 出了舞台,钢琴家的浮沉就是如此. 为什么成功如此之慢?部分原因 是当时霍洛维兹,鲁宾斯坦,阿劳都在 美国演出,尤其是霍洛维兹和鲁宾斯 坦,压得他喘不过气.而和他同样级别 的天才也很多,比如博列,怀尔德,克莱 本,_人家争夺着有限的资源和演出经 纪人.有趣的是,一生谦逊低调,严于 自律的舒拉,对霍洛维兹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后者是被许多评论者责为虚荣, ,大师之间龙虎相 卖弄和肤浅的.你看 克,和评论家的逻辑并不一致. 1940至1945年,舒拉陷入困境. 因战争故,音乐会约不到,钱又不够 花.此时,连恩师霍夫曼也有很多问 题,不时染病,自顾不暇.波克夫人 在给舒拉的信中说,"现在任何事情 都是赌博,没有人能随时正确地预测. 你只能做可以做的事情."她后来在给 霍夫曼的信中说,"我简直要被舒拉 这种(指要钱)信淹没了." 毕竟还是坚持下来了.在美国, 法国,波兰这种地方没有机会,他在 挪威,丹麦等国开了不少音乐会.其 间还有这类事情:急需钱的他,却拒 绝了鲍德温钢琴公司的约请,一定用 斯坦威.渐渐,经纪人们对他更头疼 了,虽然大家都承认他的演奏是超群 的,但他的不通世故让人无可奈何. 1941年左右,他沦落到只能给有钱人 在客厅里弹琴来挣房租了.还是波克 夫人送来2O美元供他租斯坦威.后 来斯坦威慷慨地让他免费用琴,波 克夫人让他把这一./J,笔钱留用.然 而他仍处在困境中,常常抱怨"我们 下顿的饭钱不知在哪里."有时舒拉 说,"你去年明明许诺过我……"然后 波克夫人拒绝,舒拉坚持,再写,最后 波克夫人大概叹了口气,给了他要的 700多美元.此时霍夫曼老师也开始 资助他,他母亲也开始教钢琴补贴家 用.而他仍然保持着一项奢侈的美 德:不肯跟经纪人圆通,也不肯宣传自 己.波克夫人始终没有强求他. 日子就这样过去.在艰难维持 中,可以坚持的仍然是不休的严格练 习.舒拉已经30多岁了,这个小个头, 害羞,早早谢顶的家伙,有时生病,有 时酗酒,但仍坚持每天练习四小时. 这是和霍夫曼学习的时候定下的规 矩,他简直当做宗教仪式来坚持.后 来,他回忆起那段时光,对自己并不满 意,包括在艰难中的表现,但好歹坚 持下来了."这样的经历对我是很大的 好处.我目睹很多人在艰难中自暴自 弃,但我很自豪,有个批评家曾经这样 说,切尔卡斯基是幸存者之一." 战后,一切都在改善,包括获得 越来越多的经纪人"人脉".舒拉渐 渐靠广泛的曲目以及不取消音乐会 的美德和随时处在备战状态,能顶替 突然取消音乐会的人,才重新获得 成功.他以强大的体力活跃下去,弹 到80多岁.虽然因为不喜欢录音,他 的CD不多(基本都是现场演奏),但 其中确实有很多惊人的声音,比如巴 赫一布索尼的《恰空》,他弹得比别人 慢,但因格外沉静,紧实而不凡,闪耀 着钻石般的光芒.我在其中并没察觉 明显的即兴和随意性,倒是深感他精 雕细刻,只有其中tranquilo的一小 段,有种繁华轻落的飘逸.在我个人 看来,即使他在这类大师中并不显得 十分独特,但至少这首《恰空》会让他 流芳百世——而这并不是他最好状态 时期的录音.音乐总是遗憾的艺术. 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他 同样慢得让人惊讶,好像仔细剥开了 一 些段落,让人看清内部的纹理和伤 痕.这曲子他当然上台多次了,事实 上,他自己也曾担心太慢,不过斯特拉 文斯基曾经说,"是鲁宾斯坦弹得太 快了".而如今的演奏家,大多弹得飞 快,舒拉几乎成了异数.据我手中这 张CD,是1991年他在卡内基大厅的现 场.82岁的人,在音乐中融化于毕生唯 一 的情^,——钢琴. 舒拉是同性恋,终生对感情讳莫 如深. (二) 上文说过,舒拉的练琴方式颇值 一 谈. 名家名曲lGreatMusicians&MasterPieces23 _名家名曲GreatMusicians&MasterPieces 他的秘诀,包括铁打不动的练琴 纪律,除了"每天四小时"原则,他还 坚持每天都从极慢和中强开始,有清 楚的计划.每天都有确定的时间花 在某些段落上,而且每天坚持同样的 方式,每个音都要把手指摆在琴键中 央.他说过,这样不变的练习,是为 保证不出错音:即使手指偶然从习惯 的位置偏离,也不会碰到别的音."我 练琴的时候,总是好像第一次读到乐 谱.我每次都在音乐中发现新东西, 哪怕已经弹了70年.我总是寻找探 索音乐的新方式,比如不同的踏板,指 法或音色.很可能有些曲子我弹了12 年,突然发现,'天啊,这样的指法更 好'.或者我常常在和声中发现新东 西,永远有无限的东西可以学."他 还说,有个方法可以觉察钢琴家的衰 退——听他的和弦.有人无法准确地 把手指放在琴键中间,所以和弦不够 干净.这一点在听他自己的演奏时很 明显,确实很少有人能把和弦弹得这 么深透(即使在快速进行的时候),并 时时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 和声板块的移动和挤压,为音乐生成 深渊和天空. 舒拉练琴的时候一般不让人听. "有人在一旁听的话,我会很尴尬,因 为他们可能以为我压根不会弹琴." 调律师摩尔有一次恳求舒拉允许他旁 听,舒拉说,"听我练琴可是世上最枯 燥的事".后来摩尔回忆,舒拉在练习 中弹得极慢,音阶都让人听不出,每 次集中练习一个手指,而管弦乐手们 也有类似的回忆.晚上要上台,而在 上午的排练中,舒拉还在用"一半音 24钢琴艺术IPIANOARTISTRY1201o5 量"来排练,不了解他的乐手看着这 个个子小小,触键轻轻的家伙,简直 哭笑不得,不知道他会不会弹琴!而 晚上的演出中,舒拉突然神采飞扬,爆 发出电闪雷鸣的声音. 像很多浪漫派钢琴家一样,他不 屑讨论音高,和声感觉对音乐的细腻 影响,更看重演出中的灵感;他不喜欢 分析,说为f1么那么多音乐能力远不 如他的人,试图分析他的演奏.似乎, 他的精神是从底层操作和倾听之下 的矫正直接抵达的,越过了对音乐的 抽象思辨.这一类演奏者,从大师到 天才青少年都有不少,他们依靠对旋 律,和声趋势的自然感知来歌唱.钢 琴这件强韧,洪亮的乐器以及多彩的 浪漫派音乐,为这类人提供了表达的 空间. 谈及音乐,他总是强调自由表达 以及抵达"自由"的手段.他最喜欢 的状态就是,开始弹的那一刻,还不 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可预测"和 "没有两次演出弹得完全一样"是他Ifl 豪的品质,但这并不意味他刻意追求 奇特的表达.事实上,技术的全面控 制和条理分明得近于僵化的练习给了 他表达的自由.说到充斥热情的演 奏,这也许是浪漫派音乐的宿命—— 它们令隔世的记忆爆发其间.深入音 乐的钢琴家,必然会在这种激发之下 唤起个人休验,在音乐中填充想象和 野性.而在舒拉身上,激情澎湃的演 奏背后,是耐心观察并粉碎乐句的漫 长积累.这样刻板的练习,他人未必 要躬行,但不断寻求有效方式同时获 得音乐性和准确性的练琴思想,也许 对今人不无启发. 此外,这一批浪漫派钢琴家中, 如霍夫曼,帕德雷夫斯基,拉赫玛尼 诺夫等等,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 调个性而不是对音乐的考古能力和 分析成果,所以他们的曲目中极少有 古典音乐家如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 因为这类作曲家没有提供足够的动 态,发挥不出他们的长处.而舒拉也 很少弹古典作品,但却比较少有地弹 了巴赫,拉莫和吕利,尽管相当多时 候是弹这些作品的改编曲.当然,在 舒拉的时代,由于音乐学和对早期作 品的挖掘成果还相当有限,他的演 绎并未在现存录音中夺得非常重要 的位置,但他的曲目之广可见,斑, 根本原因是舒拉自己说,"我爱的是 音乐,我没有特别喜欢的某个作曲 家."他说自己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 德彪两. 后记 不止一位钢琴大师被冠以"最 后一位浪漫音乐家"的称号,舒拉是 其中之一,和他难分高下的钢琴家名 字还有很多."最后"一词也许并不 合适,因为毕竟浪漫派音乐如今仍 被演奏.但他们的盛年,无疑是"前 录音时代","前钢琴比赛时代",调 性音乐仍然为鲜活的个人精神欢呼, 而那个时代的古典音乐既激励心灵, 又和财富,荣耀,上流社会的势利紧 紧相连. 我不敢说更喜欢哪个时代,只有 感激钢琴家们的饱满心灵记录了浪漫 时代的"遗嘱".日
/
本文档为【【doc】舒拉·切尔卡斯基轶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