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

2017-09-19 5页 doc 72KB 7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662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   学校: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丰润校区           部门:工程教育部           年级:13级机械五班           组员:白荣泽 常路路 房伯宁 付维东 高国庆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成就 我国建国以来不断地摸索外交政策,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中国的外交方针不仅维护了中国的主...
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
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   学校: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丰润校区           部门:工程教育部           :13级机械五班           组员:白荣泽 常路路 房伯宁 付维东 高国庆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关键词】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外交成就 我国建国以来不断地摸索外交政策,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中国的外交方针不仅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也为世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世界的共同发展,维护了世界和平。的得了国外友好支持,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一、建国初期 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了在执行和平外交政策中的三大基本方针: 一是“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自动继承同旧中国的一切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 二是“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一个最不寻常、最具震动性的方针。在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新中国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之内,将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早在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就明确指出:“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要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新中国政府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1949年8月,毛泽东提醒全党,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使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站到了一起,大大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外交发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经过仔细观 察,冷静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重新作了科学估计。和平和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通要求。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关系到世界的稳定与繁荣,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也关系到世界人民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因此,保卫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是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工作的主要。 (二)更加突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原则。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 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持这一原 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独立自主原则达得更为完整与明确。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本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决定,反对任何外来干涉,对待国际问题,完全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我们的态度和立场,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的问题上,中国决不届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中国永远不称霸,永不搞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中国反对军备竞赛,主张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我国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 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我们主张在互相遵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三)对外开放是长期的基本国策。1982年12月,中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正式规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世界经济的发展,打破了闭关锁国的封闭式经济,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中华要 腾飞,必须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也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普遍适用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以及其它有益文化。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且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我们就同他们进行合作。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层次、有重点,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格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家合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是邓小平提出的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参众两院所作的演讲中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方针,其中包括“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1982年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第一次把解决台湾问题的上述方针概括为“一国两制”,他指出,九条方针“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那个制度。不只是台湾,还有香港问题大体也是这九条。”“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首先用于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在实践过程中,这一思想不断发展,更加完善。“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3、“两制”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由宪法规定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除在外交、国防、宣战、媾和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都受法律保护。 4、“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要部分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一国两制”思想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既洗雪了中华民族的屈辱维护了香港、澳门的稳定与繁荣,为争取中国完全统一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运用“一国两制”思想分别与英国、葡萄牙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践,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对世界和平事业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 响。 1、“一国两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史无前例。在社会主义探索阶段,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中国人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的春风吹拂下,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用新思想、新制度、新手段,填补了这个时期决解新矛盾原则的缺失。 2、“一国两制”表现了尊重人权,保障人民利益,是实现了“人性化”原则的典范。 “一国两制”保证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不变,符合港澳台同胞的要求,是尊重人权的典范。 3、“一国两制”实现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维护了祖国的和平与稳定。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台湾问题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目前,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呈现良好的趋势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为期不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饱受战争创伤的华夏子孙的强烈要求,也顺应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要求。 4、“一国两制”是解决部族矛盾和党派纠纷的典范,也是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典范。 5、“一国两制”的实施和发展,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而充分的说明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背景: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1、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影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3、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通过了《上海共识》。影响: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11月,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影响: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的成员。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善了我国的外交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使我国以一个独立、和平、友好、互助的良好形象稳立世界。并借鉴外国经验,找到与我国相契合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先进理念,打破惯性思维施行新政策,推进了世界的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百度文库。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史料梳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