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

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

2018-01-07 4页 doc 16KB 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82336

暂无简介

举报
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 上海便利店之争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以好德为主,全家和罗森为辅,记录了2004年冬天,几家便利店品牌某几个具体门店之间的争夺,视角够客观,但是也反映出当时好德经营较为粗放,员工态度消极,缺乏调查数据以及定位不清的弊端。另外,好德的CIS要重新设计,店面的氛围尤其是光线的营造可能还需要继续研究吧,便利店靠细节取胜,民族品牌需要学的还有很多。 中国加入WTO后整三年,零售业在去年全面向外资开放。吸引外资企业,正在变成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上海正是个巨大的试验场。以上海为舞台,外资超市与迎战的国有超市的激烈攻防战开...
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
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 上海便利店之争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以好德为主,全家和罗森为辅,了2004年冬天,几家便利店品牌某几个具体门店之间的争夺,视角够客观,但是也反映出当时好德经营较为粗放,员工态度消极,缺乏调查数据以及定位不清的弊端。另外,好德的CIS要重新设计,店面的氛围尤其是光线的营造可能还需要继续研究吧,便利店靠细节取胜,民族品牌需要学的还有很多。 中国加入WTO后整三年,零售业在去年全面向外资开放。吸引外资企业,正在变成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上海正是个巨大的试验场。以上海为舞台,外资超市与迎战的国有超市的激烈攻防战开始了。捕捉13亿人的欲望——中国超市之战~ 便利店作为一种追求便捷、优质服务的商业形态,在世界零售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便利店的经营需根据自身特点在选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等方面进行营销定位以获得竞争优势 上海的国营便利店好德在上海已经拥有1000多家分店,牢牢占据着上海便利店的霸主地位,但日资与台资的FamilyMart的策略性插入,如围棋般的对好德的门店进行分割,一场残酷的便利店战争就此展开。 全片首先阐述了当时上海便利店的大环境——已经逐渐进入上海便利店的战国时代,接着回顾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后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重点介绍了好德与全家在一家子弟学校校门外的战争。 全家进入后,子弟学校外的好德的日营业额从原来的一万多直线下降到了两千多,有时甚至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可见竞争的残酷性。虽然这家子弟学校外的好德进行了一定程度反击,但国营企业的一些固有特性,以及对年轻人消费观念的把握度不够,使得好德在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 全片还记录了另外的一些残酷的竞争,很多场面相当令人震撼,当全家便利店的销售营运主管听着员工介绍对好德的竞争策略的优异现时,他似乎轻松的声音:“最近有消息说7-11的人有来上海市调,他们可能每天来来去去进去来过多少趟你们不晓得。”背后是便利店竞争的常态性。 记录片中罗森便利店的便当加工厂及全家合作的台资便当工厂加工便当及销售便当的 过程,罗森第一天推出新便当时日籍老总亲自到门店视察便利店的销售情况也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纪录片的末尾在一场上海经营便利店业者座谈会上,好德、全家、罗森等便利店的老总济济一堂,座谈间谈笑生风,但竞争却也是白热化中~ 便利店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早期便利店的定义是:运用超级市场的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级市场步入大型化与郊区化后,给购物带来了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由此,促成了便利店的出现。 上海市场孕育的商机促使上海市各大商业集团纷纷进入便利店这一新兴业态。便利店的遍地开花也使得便利公司之间“抢点大战”日趋白热化,很多繁华路段几乎是10米一店甚至店与店之间仅一墙之隔。 其实,商家在便利店选址方面进入了许多误区。首先,便利店的选址不强求一定要开在人流多的地方,即便开设在居民区也需要一定流量的流动性顾客群支持。便利店单体规模小,可采取灵活的选址策略,除居民区、居民商业区外,办公区、文教区、医院以及车站、码头等都适合便利店而不适合超市进行选址开店。 其次,便利店的营运能力所能覆盖的区域即所谓商圈比较小。有调查显示:便利店的商圈为250米,这就使便利店较为准确地把握这一范围内消费者的特征及需求成为可能。 就现阶段而言,诸如联华便利、华联罗森便利、可的便利等老牌便利店公司较早地进入了便利店市场,抢先占据了好的商业市口,为后来的便利店新军选点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发展便利店属于长期投资,回收期较长,同时便利店做为一种新兴业态,必须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有效益。 1997年11月28日,联华等8家便利店同时开张,拉开了上海便利店发展浪潮的序幕;1999年以来,平均每2至3天就有一家便利店开张;2001年新开张的便利店比数年来累计的便利店的总数增长了50%。截至目前,据上海连锁协会统计,上海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2000家,这一数据还不包括上海市政府决定将原有的1万余家夫妻店改为便利店的数量。有关业内人士分析,2002年底这个数字将超过3000家。 据了解,虽然上海便利店数量众多,但营业状况参差不齐,目前在上海的10余家便利店公司中,能赢利的只有2-3家,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其中有政府规划的原因,也有便利店过度发展的因素。著名连锁商业专家顾国建认为,便利店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目标顾客群的规模发展量、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阶段等因素密切相关。脱离了这些发展因素盲目地发展便利店是十分要不得的,商家太超前式发展必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依照国际惯例,当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300美元时,便是便利店导入的时机,上海2000年底人均GDP已达4180美元,这一经济信号表明,上海已进入便利店的高速发展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大力发展便利店,还要看当地商业发展情况。 上海超市和便利店的卖场面积一般分别在200,500米和50,200米。这意味着顾客在超市和便利店中购物所花的时间并不会相差太多。 另一方面,大多数便利店和超市采取“深入消费腹地”的策略,在选址上集中于商业区和居民区。在上海,对于同处一地的两种业态,便利店在距离上吸引顾客的优势并不明显。 现阶段便利店的服务,更多地体现在为顾客免费加工方便食品,而具有集客力的代收公用事业费、票务销售以及存取款等服务项目无法实施。相反,这些服务项目已成为超市吸引客源的手段之一。 顾国建认为,超级市场只有发展到大卖场阶段,才能有效地催生现代便利店的发展。就上海市目前状况而言,便利店未显示出“便利性”的业态特征,并且面临着与超市互为竞争对手的尴尬境地。 可以肯定,在商业网点设置规划方面的理论及管理工作,我们是相当欠缺的,这也是我国流通无序、低水平竞争、投资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之一。加入WTO,为我国在法制轨道上全面系统地推动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构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带来了机遇。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限制大型店、保护小型店以及保护竞争和就业的法律,对商业网点的有序发展进行调控,如日本国会专门通过的《大规模零售店选址法》、法国制定的《鲁瓦耶法》都是将保障就业、保护居住环境、保留多种业态放在较重要的位置,通过规划指导下的依法审批来达到调节不同地区商业活力平衡发展的目的,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广告0904 090407092 马向佳
/
本文档为【上海便利店之争观后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