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

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

2018-02-02 11页 doc 28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 摘 要 汪曾祺是一位小说家,他的小说多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在简约流畅中充满着 人生的情味。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散文说故乡食物。忆人生往事,绘友 朋身影,录行旅踪迹,文字之中草木虫鱼,世间种种皆有情致。 汪曾祺散文的核心 是民间,民间题材的内容以及民间精神立场和价值取向是其散文创作的基本表现形 态。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了清淡闲适的创作风格,对中国文 坛的散文创作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的镶嵌,而是 将其有机的融入到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中...
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
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 摘 要 汪曾祺是一位小说家,他的小说多以故乡高邮为背景,在简约流畅中充满着 人生的情味。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散文说故乡食物。忆人生往事,绘友 朋身影,录行旅踪迹,文字之中草木虫鱼,世间种种皆有情致。 汪曾祺散文的核心 是民间,民间材的内容以及民间精神立场和价值取向是其散文创作的基本表现形 态。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他的作品中,从而形成了清淡闲适的创作风格,对中国文 坛的散文创作产生的很大的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的镶嵌,而是 将其有机的融入到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中。在他的散文中,所述之事都是“闲”物。 文字不紧不慢,在平淡自然中流露出的是温柔敦厚的气质。他追求“天人合一”的人 生哲学,所以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自然,平和,充满着闲适和精致的意味。 清水芙蓉,文字不甚雕饰却在自然中显露的是一份和谐。他说:“我的人道主义不带 任何的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而就是这份朴 素也成为汪曾祺散文的特色之一,就是在自然,朴素,真实中还原生活最本真的东 西。在真的人,真的生活中还原作者本身的真我真性情。 本文主要从汪曾祺散文的 日常化,生活化,民间化以及他写人记事中那种至真至平的感情分析作家汪曾祺的 其人其思,从他的写作风格,创作手法,文字韵味来品读一个真的汪曾祺。关键词: 汪曾祺散文;民间化;真实;艺术特色 Abstrsct WangCengQi is a novelist his novel in hometown 4580000 for background incontracted and fluent is filled with lifes enthusiasm. Meanwhile he was also anessayist his prose said hometown food. Memories of the past draw life YouPengfigure recorded travelled trail text of insects fish worldly various vegetation isfantastic. WangCengQi prose are the core of folk folk the theme of content and folk spiritposit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is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his prose form. He will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his works thus forming a light of creation style leisurely andcomfortable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field prose creation produce very big effect. For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performance his is not simple inlaid however its organicinto his work and his thoughts. In his essays wherein the matter is quotidlequot material.Text slowly in plain natural midstream is tender and gentle temperament. He pursuesquotnature and humanityquot philosophy of life so in his prose we see that is natural gentleand full of leisure and delicate imply. Water lotus but not very carve characters innatural bared in a harmonious. He said: quotI humanitarian without theories color verysimple is the concern for people the people respect and appreciation. 1 and it is thissimple also become one of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WangCengQi prose which is innatural simple real life most essential reduction in something. In really really peoplelife reductive author itself really I true tempera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day-to-day life WangCengQi prose folklore and hewrote in the chronicle of that person to a flat feelings to the person WangCengQianalysis writer its thoughts from his writing style writing style lasting appeal to reada text WangCengQi really.Key words: WangCengQi prose Folklore True Artistic features 引 言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 散文家,戏剧家。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相当的建树。汪曾祺 出生在高邮这座古文化名城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 化的影响。1939 年他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著 名学者,尤其受沈从文的提携影响甚多。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再加上受名师的指 点,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1943 年汪曾祺离开了西南联大后先后辗转到昆明,上 海,武汉等地从事 、教师等相关工作,解放后的较长一段时间,他任《北京文艺》 《民间文学》两杂志的编辑,1958 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省张家口农科所劳动改造,在这期间他深入贴近农村农民对其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文革十年中,他被以摘帽右派和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关进“牛棚”,并受江青的“控制作用”参见《沙家浜》的定稿工作。80 年代以后,汪曾祺重新开始了小说散文等方面的创作,创作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散文,随 、着《受戒》《异秉》等小说的问世,汪曾祺又子啊中国文坛上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纵观汪曾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作品中记录了许多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关于他生活过的地方的人和事。特别是他的散文。在他的散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着和谐的意趣。汪曾祺力求淡泊,精心营构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的,空灵的,淡远的风格,去努力构建作品深厚的文学意蕴和永恒的审美价值。 汪曾祺生长在江南,定居在北京。在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也可以看到京色京味的胡同小巷。在他的笔下,你极少看到雷霆怒吼、壮阔无比的壮阔场景,总是从微小处入手,写凡人,记小事,自小其小,以小见大,于不经心中娓娓道来,从而不经意间写出传神的妙笔。在乡情民俗,传统文化,花鸟鱼虫间纵情文字,抒发心慨,这也就是汪曾祺给读者的巨大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他的散文看似随缘自适,自足自保,悠然自得,其实传递出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汪曾祺的散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建立了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创造了一种真境界,传达真的感情,表现的是真的我真的性情,这也是他引领读者从自己的心灵出发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本论文就是要通过对汪曾祺散文的解读,通过他文字中对故乡,童年,昆明等他生活过的地方的回忆,对他熟悉的人情风俗的回忆,以及他走过的山山水水所留下的珍贵的文字感情,以及在这些文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来品读一个真的汪曾祺,看看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是怎样舞动自己的灵魂,在这个看似平凡的作家的文字里隐藏了怎么的真我真性情,从而完成对汪曾祺作品特别是汪曾祺本人的最真实的认识。 平民题材,真实的生活 说到汪曾祺就不能不说他的散文作品。 与其小说相比他的散文在数量上更具优势,而且内容非常丰富,其题材多与汪曾祺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细分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回忆生活过的地方的文章;品读名家凡人的文章以及四处游览的游记。可以说他的散文内容是遍及人文地理,历史文化,人物风俗,饮食艺术等各个方面,兼容开阔而又平和真实。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到太过恢弘的景,也看不到极尽完美的人,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平凡的人或事物,是褪去光环后真真正正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人。例如他笔下的泰山,他笔下的沈从文,都褪去了名山名人的光晕,是极尽生活化得我们常人感觉可以触摸得到的真实的景与人。汪曾祺说: “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就是写这种平平常常的人和事,使汪曾祺的作品充满了平民色彩,在他的笔下多是世俗民情,人物多是普通民众, 也就是这种平淡的平民化的创作思想,决定了汪曾祺的文风也是朴质,平和,自然,真实的。 、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在《我的家》《花园》里对故乡童年的回 、忆,他在《故乡是食物》《故乡的野菜》里对质朴的家乡的食物的流连。在他的散文中我们看不到达官显贵,看不到纨绔子弟,有的只是些剃头的师傅、邻里的大妈、养鸟的邻居以及他最亲近的亲人、朋友。而就是这 些平平常常的小人物使汪曾祺笔下写来不疾不徐,自有一份舒缓和从容, 在流畅的文字下展现的是自然与真实。 就像他描写胡同,描写胡同里的人。他并没有极尽辞藻的去修饰胡同,修饰生活在其中的人,而只是用很平实的文字写道 “北京城像一块打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市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 以最普通散文比喻来写胡同,朴素,通俗却又不乏新颖贴切。那种舒缓从容的笔调似乎是和你聊家常,。在他的《胡同文化》中,我们看到北京城现代一面,他没有用尽笔墨的去展现外人眼中的北京,而是以一个生活的眼光让我们了解北京的胡同是怎么一个真实的胡同。对于胡同中的人,汪曾祺也是用这样的笔调去写的,他在《大妈们》中写北京大妈德 极富朝气的生活。在《晚年》中写三个退休的老头。在《闲市闲民》中写那个没有烦恼有如孩子般天真的“活庄子”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就是汪曾祺身边的生活。他在以最平民化的文字写着最平常的生活。在这样的文字里,我们看不到做作,有的只是那几份疏朗清淡而闲适真实的生活实景。 当然,说汪曾祺散文是平民化的,并不代表着在他的散文中只写小人物、小事件,其实在他的散文中也写老舍、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这样的文化名人,只是在他的文字中名人是平凡化了的,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场景。人在汪曾祺的笔下被还原了本来的状态。无论是贤人还是义士,能人或是怪人,他都以一种人道主义的情怀去关心,理解和欣赏。他评价世事人物总是感性的,是一种由心而生的感情。他对笔下的人物是同感的,同情的,也是对所写人物生活的一种融入。他所写的散文生活就是他的生活, 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大师的真性情,其实也是汪曾祺所崇尚的和所要的现实的真实。 所以说,汪曾祺的散文为我们展示的是非功利非重大的主题题材,描写的总是非典型中的小人物。他是用民间化的格调为人们展示生活的,流露出的是散淡典雅,平和闲适的意味。他写市井,写市井中的人,写出的都是生活最最真实的一面,他的散文其实就是他和他周围的生活。 走过的地方,留下的印象 汪曾祺的一生主要生活过的地方有他的故乡高邮, 他的母校昆明西南联大以及他最后定居的地方北京。 所以他的散文很多都是反映这些地方的生活及风土人情的。例如《花园》 《我的故乡》是他描摹家乡的, 《跑警报》《新校舍》等是他记录母校生活的,而《胡同文化》 《北京的秋花》 《豆汁》则是反映他在北京的生活。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散文流露出来的乡土意识,昆明印象,恋乡情怀以及包含其中的水意识。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无论是对故乡高邮还是对昆明都有着一种深深的眷恋, 对于汪曾祺, 高邮和昆明都扮演着故乡的角色。 于是在汪曾祺的是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情之深,意之切的文字,就是他对高邮和对昆明的描写,从而在他的散文里形成了抒写高邮文字和梳理昆明情结的文字并存的态势。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反复出现对家乡高邮的描述。那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他把孩提时代最美好, 最灿烂的回忆都留在了那里。对于故乡汪曾祺熟悉那里的乡土人情,熟悉那里的风俗习惯,熟悉那里人们的处事方式,思维习惯,话语表达的方式, 而这一切都对他日后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晚年是汪曾祺曾说过:“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在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 ”?由此客观,故乡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留给汪曾祺的不仅仅是一生的回忆,也是一生的至浓真情,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的创作财富。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描写故乡的文字。在 《花园》一文中,他描写那座童年时带给他无尽快乐回忆 的花园,在《花园》里他完完全全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由洒脱的灵动的空间里,实实在在的去描摹那个充满了回忆的花园,从而用文字中那种孩子般的快乐去表示自己对于家, 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回忆。 而在他的《故乡的食物》中,他所写的都是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乡间粗鄙的吃食,如他写高邮的咸鸭蛋,作为高邮人,汪曾祺不厌其烦的深情的描写家乡的鸭蛋。由蛋壳到蛋黄,从视觉到味觉再到听觉甚至是触觉。 在这质朴而写实的临摹中表现着作家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那种因家乡而骄傲的感情。 对于汪曾祺来说故乡的食物故乡的味道。而那一缕缕浓浓的乡愁就由这家乡的味道弥漫在作者深深的回忆中。因为这些食物来自家乡,所以他妈都包藏着对家乡的温存而宽慰的记忆。 除了他的故乡高邮,汪曾祺在散文中提到最多的另一个地方就是他曾生活了7 年的昆明。他用文本建构了另一个记忆中的故乡——昆明。他曾在《觅我游踪五十年》中说过: “我在昆明呆了七年,除了高邮,北京,在这里的时间最长,按居留次序说,昆明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作者心里故乡一直都是他的精神家园,是他用文字描摹生活, 净化心灵的背景。 作者把昆明放在故乡的位置去描摹,去回忆,去记录,可见昆明印象在作者汪曾祺的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当汪曾祺步入回忆人生的年纪时, 昆明情结便自然从潜意识中泛溢出来,成为亲切而温馨的回忆。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有大量记录昆明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文字。 在那里,汪曾祺对昆明的抒写不是游记式的印象,而是一种源于内心情感的日思夜想与魂牵梦绕。正是由于这种对昆明的魂牵梦绕的感情,在他回忆昆明的散文中,使他在晚年时重返昆明, 寻找他青年时代的街巷, 泡过的茶馆, 吃过的滇味小吃 在他回忆昆明的散文中,我们可以寻到那宛如流水的昆明情结。他写《泡茶馆》的往事,写关于《新校舍》的记忆,写他在西南联大结识的恩师和学者,写昆明的翠湖以及记忆中昆明留在他舌尖的味道。 汪曾祺说:“我要不是不读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 ”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 在他的描写昆明的散文中有好几篇都以“西南联 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开头,带给人的是一种只有家和故乡才能给人的熟大 ”悉感和亲切感。汪曾祺在《自报家门》里说: “我上课很少记笔记,并且时常缺课。我只能从兴趣出发,随心所欲,乱七八糟的看一些书,白天在茶馆里,夜晚 ”在系图书馆里。于是我只能成为一个作家。 ? 而就是他在西南联大泡图书馆,泡茶馆使他更多的接收到的是西南联大自由的氛围, 丰富多样的思想以及厚重的文化氛围, 从而使汪曾祺的文化性格从朦胧青涩逐渐走向成熟, 使他对文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在西南联大汪曾祺结识了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等名家学者,他们带来的民主,自由,开放的学风深深的影响了汪曾祺,使他在西南联大学习时不仅吸收了许多西南联大老师的各种思想文化而且兼收并蓄的受到了许多外国作家的影响, 这对他以后的创作风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汪曾祺看来他的老师对于学生是宽容的,他们允许学生有“新”有“怪” ,但他的老师又是严格的,他们不允许学生平庸的,他们坚守学术,传承文化,而就他们对学术对文化的传承使汪曾祺在看似平淡的下面看到的是很深的文化底蕴。 正是因为西南联大留给了他太多的东西, 所以在散文中汪曾祺不断的描述着他的母校, 《 从泡茶馆》到《跑警报》再到《七载云烟》 ,在看似简单的文字中包含的是作者对西南联大,对昆明的深深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在回忆昆明的散文中, 作者除了极尽笔墨的对西南联大进行描写,还有大量的文字记述了关于昆明的水的印象。 他曾在 《昆明的雨》 中写昆明雨季给人清亮,浓绿的感受。他写雨季中雨水冲刷下的菌子,杨 梅盛开时的缅桂花,以回忆雨中的景来抒写离愁之情,文字中带来的是对乡的渴望与依恋,除了昆明的雨,翠湖也是汪曾祺昆明印象的重点。 从进入西南联大汪曾祺汪曾祺就与翠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翠湖是汪曾祺心上一个不灭的影子, 是他昆明情结里解不开的疙瘩。 他说:” ” ”昆明和翠湖是分不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在《翠湖心影》的结尾他说: ” “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 一句话道出了一个老人 40 多年来对昆明对翠湖的不尽思念之情。 他忘不了昆明,他写昆明的湖光山色,写昆明的市井琐事,写昆明遇到的良师益友,历史掌故。他说在昆明生活的这七八年是他人生中最精彩,最值得活,最有决定性的几年。昆明是他生活的第二故乡, 却和他的故乡高邮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同等重要 的地位。他的昆明情结浓烈地蕴含在许多平淡的文字里。昆明是汪曾祺的精神家园,他的那种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的人格境界正是昆明精神的写照。 当然与高邮相比,他的“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之间并不包含价值判断,两者都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汪曾祺的思想和生活, 对汪曾祺而言, 故乡既是他的写作资源和思想资源,同时又是他写作方式上的自觉追求。乡,早已不是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一个概念, 而是生成他个体生命的本源, 是赋予作者血肉和情感的。乡在脉脉的温情中影响着汪曾祺性格的形成, 正是由于乡的气息始终弥漫在他的精神世界,使他的生命形态上有着深深的乡的痕迹。乡土,昆明成为作者无法回 “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物之源(接近极乐)避的选择。海德格尔曾说: ,故乡最玄奥,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于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 ” ”亲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的。 “就是返回本源的亲近。 ? 而汪曾祺就是在描写高邮和昆明是用这样一种散淡而随性的文字在心灵和乡土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从乡的沉静稳定中体验着难以名状的快乐,从而通过对他的两个故乡的回忆与思念中使精神达到长久的皈依。 品读大师与平凡,平凡中的光芒 在汪曾祺的散文中有许多文字是品读人物的。在他 的笔下有声名显赫的作家学者,也有默默无闻的寻常百姓,有亲情难舍的同窗挚友,也有萍水相逢的陌生路人。在汪曾祺笔下所描述的人物都是平凡的,即使是对老舍,沈从文,金岳霖等著名大家的描写也是侧重其平民的一面。 在他的笔下,大人物也是生活化的凡人。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名人不是仰视的而是就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亲近着我们每一个人。 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里写道 “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 ”“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不怕自己麻烦。, ”?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中,他追忆自己与恩师沈从文在一起逛街,散步,收集 ,谈论书画的场景。在《自报家门》里他又用讲故事的语气为我们讲述了沈从文与他之间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追忆, 不如说是对一个老朋友的回忆。对沈从文,汪曾祺就是用最平实最简单的语言来表现的,在他回忆沈从文的文字中我们很难找到直接抒情的句子, 但在字里行间的细节中处处可以看到对沈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在他的文字中沈从文不是名人,也不是大师,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对工作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对身边的人又有着孩子般得天真。在汪曾祺的笔下,许多大师都是天真的,沈从文是,金岳霖也是。他曾在《金岳霖先生》中写到: “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汪曾祺笔下的人物是心机稀薄而俗念极少的, 即使是大家也是做着真实的人。 没有身为名人的居高临下。他们都是深入市中的,汲食人间烟火,一举一动中完全散发着无比的生活气 息,让人感到的是大家身上所发散出来的平凡人的热情和快乐。从而把一个个平易近人,生都鲜活,亲切而热情的大家显示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的是走下神坛的名家,闪现着平凡人的光芒。 在汪曾祺的品藻人物的散文是不可具说的,而就是在这“不可具说”中却说出了真的神韵。汪曾祺的散文即使描述大人物也很难看到波澜壮阔的大事件。 他总是以一种清雅悠长的文字去写被品读之人的一个闪点或一个侧面, 从而在细水长流的文字中展示大人物耐人寻味而又贴近生活的韵采。 无论是沈从文还是金岳霖,汪曾祺景仰这些名家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高深的学识,显赫的名气,真正吸引汪曾.
/
本文档为【自我灵魂的舞者——小议汪曾祺散文的真我真性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