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2018-04-15 5页 doc 17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这几天看了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我对其中的一些句子有些感想。 1.我喜欢黑暗中的万家灯火,它们总是给我安定而温暖的感觉。可我又害怕黑夜中破空而来的车灯,我怕的要举起手来挡住自己的眼睛,很无助。 这一段写的很好,我也常有这种感觉,生怕被撞着了;人多是怕死的。 2.王家卫。 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指尖很细微地但很尖锐地疼了一下。 这句话很搞笑,小郭的神经恐怕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了,好像极容易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风吹草动而大动干戈。小郭总是这么煽情,用...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这几天看了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我对其中的一些句子有些感想。 1.我喜欢黑暗中的万家灯火,它们总是给我安定而温暖的感觉。可我又害怕黑夜中破空而来的车灯,我怕的要举起手来挡住自己的眼睛,很无助。 这一段写的很好,我也常有这种感觉,生怕被撞着了;人多是怕死的。 2.王家卫。 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指尖很细微地但很尖锐地疼了一下。 这句话很搞笑,小郭的神经恐怕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了,好像极容易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风吹草动而大动干戈。小郭总是这么煽情,用很尖锐的词语来描写如此细微的感情,我不信他能这么敏感,倒是有点像我高中的矫揉造作。很惭愧, 1 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以前我写的文章。 3.身边的人说我走路的姿势是寂寞的,双手插在口袋里,眼睛盯着前面一处不可知的地方。 这一句话和我某天日记中的一句话相仿,我翻阅那天的日记,里边写到:“同学说我走路的背影很惨,一个人形影相吊,无比落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和他有共同之处,便是同处于寂寞之中。但我写得显然没有他好。首先没有手部描写,事实上我插口袋的频率不高,只有到了哈尔滨的这两年才渐渐开始有了这个习惯(我还没注意);至于眼睛,我多数是四处观望,毫无目的。 4.朋友说我写字的时候才是真正寂寞的,眼睛里忽明忽暗的色泽,姿势是一种完美的防御。 他这种习惯和我的大相径庭。我写从来不再别人的注视下写文章,全是陌生人最好——这和我做其他事情是一样的——喜欢在一个谁都不认识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的空气。至于后面半句“姿势是一种完美的防御”,我至今未懂其深意,难道说怕文字从纸上跳起来找他算账,反正我毫无畏惧感,反而常常在我的日记里攻击我讨厌的各类家伙。 5.有段时间,小许写信给我说她在半夜醒来的时候会一个人提着睡裙跑到水池边看睡莲。于是我想起我在家时半夜醒来的时候坐在床上抱着膝盖听窗外的雨声,空气中有大把大把的水分子的味道以及从泥土中上扬起来的朴素的香味。 2 看完这句,我彻底地以为郭敬明是古往今来最敏感最有情调的人。要是我半夜被雨声吵醒或者被噩梦惊醒,断然会十分气愤,加上双眼胀的难受,哪有闲情雅致在床上听风吹雨,只能是翻身继续蒙头大睡。最后半句,以我的判断,是属于小学后遗症。当年我在小学也看过类似的一句:“春天......泥土的芳香......”郭敬明的记性真好。 6.我不说假话。 ——这句就是在说谎,不仅在骗读者,也在骗自己。 7.我看很多的书,各种各样的书。我喜欢在灿烂的阳光里在膝盖上摊开一本书,旁边放上一杯水,然后听风吹开书页的美妙声音。 我也曾经试过这么读书,但是不行。一是眼睛受不了,阳光刺眼,爸爸不让;二是风吹着书页老是要劳我的双手的大驾。至于水,我没有倒,也不是摊在膝盖上;至于美妙的声音,恕我愚钝,那种声音在那种情形之下并不美妙,只有在晒书的时候这样的声音才堪称美妙,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8.我想我是喜欢安妮的,但有时候我会主动地拒绝。因为安妮总是给我大片大片措手不及的空洞以及内心流离失所的荒芜。... 可是很多时候我需要一些敏锐细小的疼痛,让我抵抗生命中呼啸而来的麻木。... 这是前半部书最华丽的的一段话。全书我见过的形容词和 3 名词数不胜数,频率较高的有:孤独,寂寞,空虚,空洞,麻木,恐惧,平静,安静,各种颜色(主要是蓝,黑,红),伤口,忧伤,伤痕,疼痛,苦痛(什么痛都有),阴冷,幻觉... 9.小许说她喜欢在火车上匆匆邂逅一个人,陌生的面孔,陌生的微笑,以及彼此间转瞬即逝的温暖。她说一个人在深夜的火车上,裹着毯子,靠在窗子边上观察夜色中铁轨外大片大片的黑色的田野和山坡,以及偶尔零星出现的乡村的灯火,心里空荡荡的,但是平静而安宁。 这段话看似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但我要说的是,在深夜的火车上观察不到黑色的田野和山坡,观察到的只是车内的成像,即使把头摁在玻璃上(我试过)也只能看见黑色,无边无际的黑色,分不清田野和山坡,房屋和树木。至于乡村的灯火,那一定能见着。 10.老师说(对郭敬明),你要煽情一点,再煽情一点。 只怕这位老师看到这本书会被煽出血。 11.考中文系也是我的梦想,只是我想考复旦而小蓓想考北大。我说小蓓贪慕虚名而小蓓说我贪慕虚荣。北京和上海居然被我们说成了那个样子,想想多少有点惊世骇俗。 我和同学也开过这样的玩笑,但从来没有这么自恋地以为惊世骇俗。 12.原书第113到206页。 4 作者写了一篇爱情故事《崇明春天》,从中我没有看到任何与作者有关的象征物,很突兀地没理由地出现了一个短篇爱情故事。他很会讲故事,适合当编剧。 当然,如果没了这33页纸,本书就显得不够厚。这一段无聊无意义的爱情戏使得本书的观赏性急剧下降,我撑着眼皮看完这一段,然后就把它还了。说实话,我看着前面就能想到后面该怎么发展,恋人如何分手,如何惦记对方,如何悲伤,如何没有结局地结束;他看过的电视剧我应该都看过。 下面对《爱与痛的边缘》作一下总结性发言。 我一直最喜欢散文,可以随意发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总之只要不太离谱就行了。但是若像郭敬明这么散掉的话,散文便没了看头。 前一半写的Good(包括序言),虽然带有难免的感世伤怀,堆砌辞藻。从自己出生及其,自己的童年少年和学生时代,主要写了高中时代,这很显然因为高中离自己最近,记忆最深刻。 当时我就想,后半部要写What,因为已经写到了自己的眼前了,总不能想象未来又占了一半的篇幅吧。谜底揭开之时,我大失所望,小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悲天悯人,而且程度有增无减。起初我定义这本书是自传,但是他自己又在书中写到:“韩寒说过,给自己作传的人都恶心。所以放弃了”所以我也放弃 5 了这一想法。然后我把它定义成小郭的随笔集,但是很显然前半部分是整体构思出来的,所以结论是:前半部分是自传,后半部分是随笔剧本集。 书中,小郭总是突出上海,北京,一点也不像其他作家那样热爱自己的故乡似的。我从来没有看到他写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之类的事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 情。 还有,借用电影名台词之类的手法不太成功,至少我很反感,这是我在初中的写作技巧。当然,小郭写《爱与痛的边缘》的时候是他刚上大一,现在他的水准可能达到了我高中的水准。 不得不说,小郭的神经敏感程度天下无双,词汇量也是惊人的,而且懂得排列组合,不愧是学习平面的,能使用相同相近的词语组合成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字面上无重复感的各式各样的句子。他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常常在词穷句尽之处卖弄成语,画蛇添足。 读完(实际上我读到了206页)《爱与痛的边缘》,最大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没有给我留下一句可以震撼我的话。有的是无聊的生活,无聊的流泪,无聊地学习。有一段,主人公(具体忘了叫什么了,就是那些无意义的名字中的一个)一有风吹草动便落泪,泪还打在某处,凝结了;或者模糊了双眼的视线引发连锁反应:总之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让他写 6 出来了,不知道有没有人审稿,如此荒诞的事情也能骗取读者的钱。 DCY 2008.12.15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7
/
本文档为【一直在痛着——读《爱与痛的边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