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

[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

2017-12-27 5页 doc 16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 浅谈梵高与《星空》 重点词:梵高 星空 圣雷米 生命 黑夜 摘要:一幅好的作品,正如同一个伟人,是非功过,均留给后人去评说。对于梵高来说,当他创作这幅画时,也许只是坐在圣雷米医院的后山上,面对着远处的村庄和头顶的星空,开始了他的创作,但无意间,也许真的是无意间,他也把自己的思想深深烙印在了这幅画上。而他又如何能想到,这样的他,这样的画,竟会和几百年后的现代人不谋而合。体现在画中的哀伤,又能被如此深刻的解读出来呢, 正文:梵高曾说:“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
[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
[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 浅谈梵高与《星空》 重点词:梵高 星空 圣雷米 生命 黑夜 摘要:一幅好的作品,正如同一个伟人,是非功过,均留给后人去评说。对于梵高来说,当他创作这幅画时,也许只是坐在圣雷米医院的后山上,面对着远处的村庄和头顶的星空,开始了他的创作,但无意间,也许真的是无意间,他也把自己的思想深深烙印在了这幅画上。而他又如何能想到,这样的他,这样的画,竟会和几百年后的现代人不谋而合。体现在画中的哀伤,又能被如此深刻的解读出来呢, 正文:梵高曾说:“一个劳动者的形象,一块耕地上的犁沟,一片沙滩,海洋与天空都是重要的描绘对象。这些都不是容易画的,但同时都是美的,终生从事于表现隐藏在他们之中的诗意,确实是值得的。”尽管被认为是“天赋”与“疯狂”并存的画家,梵高在后印象派中的地位还是不可否认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梵高的画风及其代表作。在此,笔者也从中挑选了一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画,从背景,内容,及画作中隐藏的深意等几个方面来对梵高的《星空》进行主要剖析。 《星空》成作于1889年,即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也是画家在圣雷米医院进行精神治疗期间,更是梵高在经历过8年的前期积累后进入创作巅峰时期的画作。在此时期,梵高迷上了圣雷米的柏树,在他的眼里那些丝柏树高大伟岸,如同黑色火焰般拔地而起。它们是阳光中一道黑色的闪电,点燃了梵高心中对黑夜的向往,同时,发作 越来越频繁的精神疾病也使他的画风在此趋于黑暗,也使他更加狂热的热爱上了代表着死亡的黑夜。他曾说,这样黑色的柏树,是他所能想象的,最最有趣,最难以准确描述的黑色。那么,梵高为何为对描绘黑夜的柏树与星空如此热爱呢,又是如何走入这座他终生徘徊其中的艺术殿堂的呢,他一生只创作了十年画作,其中还分为各个时期,那么他又是否始终都保持着圣雷米时期的风格呢?非也。梵高虽然在十分清贫的环境中长大,但良好的绘画环境,造就了他的善良和对自然界、对动物、对花鸟、甚至鸟巢的清新关爱和敏感。这些作品影响了他为爱情、友谊、艺术而献身的一生。虽然年轻的梵高因为一次丧友之痛而使画风转变为阴暗的蓝黑色,但在经历了矿工区中牧师的职位后,被邀请到巴黎的梵高很快结识了高更,塞尚,左拉等当时盛极一时的印象派艺术家们,他的画风也随之转变为炫彩,狂热,浓墨重彩的时期。向日葵,成为了那时梵高最乐于描绘的事物。 梵高的姐姐伊莉莎白曾回忆说,当小时候的梵高看到黄昏沉入地平线的太阳时,总说这时深红色的太阳是黄色的,可见,梵高曾经是多么的热爱这种鲜艳而充满活力的颜色。但同时伊莉莎白也回忆说,当他看到闪烁在夜空中的星星时,认为晚上比白天还要明亮。由此可见,在梵高的心中,是存在着两个极端的,一种是如同向日葵一样,明亮的刺眼的绚烂,一种是如灿烂的夜空一样,黑暗却不是美丽的黑夜。而《星空》恰好是后者的典型体现。 在这张圣雷米时期的画作中,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柏树像一团黑色火焰,不停的向天空倾吐着。线条粗大的星星,线条简 洁,强韧。曲线玉螺旋的律动支配着画面,不论是大地,天空或树木都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动感。翻滚的天空中,一颗颗大星,小星,回旋着,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在不停地蠕动,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型的火焰,由大地深处向上旋冒;天地间的景象化作了浓厚、有力的颜料浆,顺着画笔跳动的轨迹,而涌起阵阵漩涡。山腰上,细长的哥特式教堂尖顶在不安的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放射出艳丽的色彩。远处山脚下的村庄,星星点点的灯光,仿佛被夜空中的繁星所点亮,有着无法言表的温馨。黑夜翻滚着的星空,摇曳着的星辰,仿佛使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景象虽不尽相同,但表达的心境却是相同的。但与《枫桥夜泊》不同的是,梵高借用了漩涡一般的星辰,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试想,夏夜中的星辰,通常是十分明亮的,但是梵高为何不星星点点,参差不齐的把星星点缀上,却故意放大了星星,并且用几乎超现实的手法把它们表现出来了呢,原因就在于,在梵高的眼中,一切都是卷曲的,他曾说,在他的病情尚未发作前,他总感觉被人监视着。漫长的黑夜,就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评判,但与此同时,他请来了星星,让如火焰一般卷曲着的星星照亮了夜的天空。这就体现出了梵高对生命强烈的热爱和对生的渴望。也反映出他躁动不安的情感和狂迷的世界。对梵高来说他察觉到了,受苦恼、受烦闷的,不只是他一个人,或是如像向日葵一样的对象,而是能够把一切万物都包括进去的广大宇宙。他觉得,是该结束一切的时候了。在阿尔时就想结束的一切,这次真该彻底解 决了。《星空》就恰恰体现了画家的这一想法。黑色的夜所代表的,正是梵高对世界的苦闷和不理解,而这时候所爆发出的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就愈发显得深刻而明朗了。 在1889年这一时期,梵高的画风不再是阿尔时期的橘黄色色调,而转变为了如同《星空》中的深色色调。在这一时期相当多的作品中,作者描述圣雷米的风景,周边田野的柏树,对于这些,他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作品的数量也不只一幅,然而唯独《星空》是圣雷米时期唯一描绘星星的作品。梵高认为,是艺术家就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作画,否则活着便没有价值。他不戴帽子跑到田野上,任太阳灼晒照耀。他陶醉在由湛蓝的天空、黄色的火球、绿色的原野和怒放的鲜花所组成的狂欢般的色彩之中,他顾不上西北风的鞭挞和夜空的压抑,他的创造热情达到了巅峰。是的,在梵高的眼中,星空仅此一次,生命的绽放也仅此一次,因此,只有这一幅,足矣。 就个人欣赏这幅画的角度来说,第一次看到它时是在小学校的美术课上,第一眼便深深被吸引。之后每次看到,都会有不同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际遇的改变,对这幅画的感受和理解也愈发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每次看到时如同灵魂被抽去一半的感受。这便是梵高的伟大之处,任何世界上的事物,只要是经过他的描述,都能如同抽丝剥茧一般的呈现在世人眼前。世人常道梵高的疯癫,却看不到他在作品中隐藏的深深的玄机与内心的独白。梵高的言行往往招致误解,正如同他的画作一样,常被认为与众不同。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异于常理的天才,他的一生被认为是不应当有的奇 遇。而现在,当我重新审视这幅曾经带给我太多感触的画作时,当我把他与梵高的一生紧密相连的时候,我认为,最早的自我惩罚,以至于发展到自虐,到最后的自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由外而内的精神发展轨迹。当他用棍棒抽打自己的时候,当他将手伸进燃烧的火焰的时候,当他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的时候,当他拔出枪对准自己胸膛的时候,梵高都是十分清醒的时候。正如同《星空》所要表达的情感一样,梵高的一生都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与纠结之中,一方面,他对世界充满了无奈,内心的狂躁与烦闷无处排遣,以至于出现了强烈的自戕行为,而另一方面,他渴望生活,深刻的热爱生命。从他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从他几次从家庭出走只为不给家人增添负担中,从他身体力行,虔诚的为矿区的居民抚慰心灵中,甚至从他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中,我们都能看到他对生命强烈的热爱。他并不想离开,因为他对这份事业爱的深沉,但他又必须离开,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奉献给他的事业了。 《星空》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看作是梵高生命的绝唱。那如同疯狂的漩涡一样将要把人吞噬的黑夜,却因为明亮的星星而变得温柔起来。《星空》既是梵高创作的巅峰,也是他生命的巅峰。一幅好的作品,正如同一个伟人,是非功过,均留给后人去评说。对于梵高来说,当他创作这幅画时,也许只是坐在圣雷米医院的后山上,面对着远处的村庄和头顶的星空,开始了他的创作,但无意间,也许真的是无意间,他也把自己的思想深深烙印在了这幅画上。而他又如何能想到,这样的他,这样的画,竟会和几百年后的现代人不谋而合。体现 在画中的哀伤,又能被如此深刻的解读出来呢, 梵高一生,像极了《星空》,他与它一样,都是一曲旋转着的离 殇。
/
本文档为【[笔记]浅析梵高——燃烧的太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