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

2017-10-08 11页 doc 25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教材编排的意图看,作为单元首篇课文,它对单元教学起着示范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这篇自传写得十分简练,连标点在内也不过千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地记述了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这篇自传写于1930 年5 月 16 日,其时距作者逝世仅 6 年,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经历的概括与总结...
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自传 5、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教材编排的意图看,作为单元首篇课文,它对单元教学起着示范作用。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这篇自传写得十分简练,连标点在内也不过千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概要地记述了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作者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这篇自传写于1930 年5 月 16 日,其时距作者逝世仅 6 年,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一生中大部分经历的概括与总结。表达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传,对于初次接触这类文体的七年级学生,应对其充满了兴趣,但大部分仅停留在对故事内容的好奇上,而对语言特 1 点、刻画形象、情节安排以及文章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理解、领悟能力还比较低,并且他们的比较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所以在教学本文时,不妨通过“猜”、“读”、“议”、“比”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通过随堂练习,复述鲁迅一生的经历成就,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并试着说出鲁迅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特殊经历,他的每一次选择有意义吗,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降低学习难度。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人都有好奇心,作为初一学生更胜,因此对于传记这类文章的整体感知相对容易。然而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课前预习,理清课文思路,概括主要内容,把握课文在构思和组材上的特点;?课堂上展开讨论,明确重点,掌握传记的写作特点,引领学生体悟鲁迅每一次选择的意义;?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理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其存在价值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面对每一次选择我们应如何取舍。 四、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语文版七年级下教材。 2、作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 3、专门制作的ppt。 4、相关的音频资料。 五、教学目标分析 2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利用工具书,增加字词的积累。 2、了解传记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及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了解传记里评论的作用,品味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比较”“点拨”“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学习传记了解他人的快乐,激发学生了解他人比较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历史名人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鲁迅爱国救国的坚定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无私博爱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高尚的人格。 2、能够通过学习本文结合实际学会如何去选择或取舍,树立正确价值观。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鲁迅所学专业几经变化与思想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 2、准确理解鲁迅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 3 格。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 八、教学时数 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 ?本课时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 2、反复、熟练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了解鲁迅生平事迹。 chóu( 筹 )办 学(籍 )jí shuāi(衰)落 páng huáng( 彷徨 ) 浙( zhâ)江 传(chuán)奇 绍兴(xīng ) 幕( mù)友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 筹办:筹划举办 一、导入新课 : 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这 4 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 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传记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诵课文读,把握文意,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 探究: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全班讨论、交流: (1)用自己的话概述鲁迅在 1881 年到 1930 年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 1881 年,出生; 1893 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1896 年,父亲去世; 1898 年,18 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 1902 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 5 1904 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9 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回 国后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1910 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 1911 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 1912 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 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 1918 年,开始发表小说; 1926 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 12 月,到广东做了中山 大学教授; 1927年 9 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三)弃医从文,学文 6 学,走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三次转折的原因和在鲁迅一生中的重大意义。 点拨: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在他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看到一部时事影片中日本人屠杀中国人,竟有中国人在一旁围观,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刺痛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因此,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是鲁迅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鲁迅最终实现了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不愧为民族英雄。 (3)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4 段,明确:主要创作成果:两本短篇小说集即《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 还有译著。 点拨:“初做小说”即指《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讨伐封建,声讨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是鲁迅文学创作中战斗性、 7 革命性很突出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有三: (一)言简意赅,内容丰富。 作者仅用千字左右,便将自己近50年生平,包括家庭、求学、工作与创作 的情况尽收笔下,语言高度概括。 (二)线索分明,层次清晰。 本文从整体上看,用的是顺叙写法,即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重点叙述了个人经历中的主要内容,线索非常清楚。 (三)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本文共四段,内容各有侧重,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内容上看,第 1段写在故乡时的少年生活;第2 段写青年时代离乡在外求学的情况;第3 段写回国之后的工作情况;第 4 段写在文学创作上的成果,衔接紧密。从结构上看,首段结句写要离乡“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次段写“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段末写“我便回到中国来”;三段首句是“我一回国„„”,段末是“一直住在上海”。尾段写自己的创作和著述情况。段与段之间自然勾连,过渡巧妙。(先由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五、布置作业 8 1(课后阅读附文一《 〈呐喊〉自序》,进一步认识鲁迅。 2(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一 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并作一些摘录,准备参加班级交流。 鲁迅自传 时间:,1930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内容 生平经历 决意学医 弃医从文 创作成果:小说、论文、散文诗等 六、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鲁迅的家世怎样,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描述一下。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 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9 二、合作探究 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及后来弃医从文的缘由。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 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 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精神。 三、比较阅读 重点了解和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1、指导学生自读附文二《老舍自传》。 (1)边读边正音:怙 h ù 奠dià n 券 qu à n (2)了解老舍四十岁以前的生平经历。 2 思考讨论:《老舍自传》与《鲁迅自传》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可以从语言、写法上作比较。 语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较浓,后文是流畅的白话文;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饬,后文则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语言幽默诙谐,后文语言平实庄重。 写作方面:都采用了传记写法,都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并突出重点。 3、引导阅读“单元说明”,了解什么是传记,传记的分类, 10 什么是“自传”,传记的一般写法,怎样阅读人物传记。 同桌讨论后班级交流: 点拨: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连。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好的自传,在陈述中饱含感情。(以上文字可投影,可印发讲义,指导学生以课文为例,体会并掌握“自传”的一般写法。) 三、阅读欣赏 1、过渡: 课文是鲁迅先生用“自传”的形式介绍自己,可理解为“鲁迅眼中的鲁迅”,鲁迅先生也曾用诗表达了他的人生宣言,这首诗就是《自题小像》。 投影或板书: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 11 寄意寒星荃不察 ?, 我以我血荐轩辕?。 注:?灵台:心灵。?神矢: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的神箭。传说被丘比特的神箭射中,就会发生爱情。这里借以表示对祖国的眷念之情。?风雨如磐:喻指灾难深重。?故园:泛指当时正在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中“荃不察余之衷情兮”,表明对祖国的深切之爱。?荐轩辕:荐,贡献;轩辕,即黄帝,我国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借指祖国。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点拨:这首诗写在鲁迅去日本求学,剪去象征着满清奴隶身份的辫子之后,为自己所照相片后题写的一首小诗。年仅二十一岁的鲁迅,痛感祖国沦亡危机和一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忧国忧民,于是立下了以自己的鲜血为国报效的救国救民之志。 “诗言志”: 《自题小像》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上下求索,艰难奋进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眷念祖国、立志报效人民的思想感情。 诗的意思是: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虽然满腔热忱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 这首诗的内容和感情可与《鲁迅自传》一文相印证。 3、当堂背诵《自题小像》一诗。 12 四、课外练笔 1、完成第九课的《基础训练》。 2、完成第十课的预习作业。3、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 400字左右的自传。 板书设计 鲁迅自传 老舍自传 (异)语言: 白话 多文言 散句 骈 句 庄重 诙 谐 (同)写作: 传记(自传) 时间顺序、突出重点 学习小结: 课文主题 五、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3 14
/
本文档为【鲁迅自传教案 5、鲁迅自传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