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2017-12-11 5页 doc 17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李瑶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2班 学号:201241330213 城市植物造景艺术--颐和园植物造景 大二这一年我选择了“城市植物造景艺术”这门选修课,因为我非常的喜欢跟城市规划有关的课程。成为一名建筑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在大学没能学到自己梦想的专业,也就只能作为兴趣选修这门课。我喜欢欧洲的建筑,也喜欢中国古色古香的园林。这次作业是颐和园的欣赏。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家园林。 整...
[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 李瑶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2班 学号:201241330213 城市植物造景艺术--颐和园植物造景 大二这一年我选择了“城市植物造景艺术”这门选修课,因为我非常的喜欢跟城市规划有关的课程。成为一名建筑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在大学没能学到自己梦想的专业,也就只能作为兴趣选修这门课。我喜欢欧洲的建筑,也喜欢中国古色古香的园林。这次作业是颐和园的欣赏。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也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皇家园林。 整个颐和园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多种形式的建筑。山脚下建有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带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据乾隆《御制诗》中关于清漪园的的描绘,全园的植物景观为:湖中遍植荷花,西北的水网地,带岸上广种桑树,水面丛植芦苇,水鸟成群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呈现一派天然野趣的水乡情调。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根据弘历诗文的片段记载,结合现存的清漪园时期的1662株古树的分布加以考察,得出其植物配置的原则大体是,按不同的山水环境采用不同的植物素材大片栽植,以突出各地段的景观特色,渲染各自的意境。在时间上既保持终年常青又注意季相变化,前山以柏为主,辅以松间植。这不仅是因为松和柏是当地植物生态群落的基调树种,四季长青,岁寒不凋,可作为“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象征,而且暗绿色的松柏色调凝重,最宜大片成林栽植作为山体色彩的基调,它与殿堂楼阁的红垣、黄瓦、金碧彩画形成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体现出前山景观恢宏、华丽的皇家气派。后山则以松为主, 配合元宝枫、槲树、栾树、槐树、山桃、山杏、连翘、华北紫丁香等落叶树和花灌木的间植大片成林,为点景需要还种植了少量名贵的白皮松更接近历史上北京西北郊松槲混交林的林相,以使其富于天然植被形象,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颐和园后湖碧水滢回,古松参天,幽静异常。岸边有一条模仿江南水乡风情的苏州买卖街。后湖东端通往秀丽精巧的谐趣园。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植物景观一派江南风韵,被称为“园中之园”。沿昆明湖堤岸大量种植柳树(至今在西堤上还保存着北京最大的古柳群落),与水波潋滟相映,最能现江南水乡的景致。“溪弯柳间栽桃”,西堤以柳树、桃树间植而形成桃红柳绿的景观,表现出宛若江南水乡的神韵,形成一线桃红柳绿的景色。在建筑物附近和庭院内,多种竹子和各种花卉, 乐寿堂周围大片丛植玉兰,曾被誉为“香雪海”名闻京城。殿堂庭院则以松柏行植,间以花卉,缀以山石。颐和园植物景观可 以概括为,满山松柏成林,林下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湖中一片荷香。大量植物的应用突出了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之美,提升了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艺术价值。 颐和园主要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为主,是全园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各个区域的植物配置各有特色,现分成建筑周围、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三个部分分别说明。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有多组建筑集中分布组成的建筑群和镶嵌、点缀于山体或昆明湖四周的建筑两种形式。其中建筑群主要分布在两处,一处是位于东宫门一带的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和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另一处是位于万寿山南侧中轴线上的以排云殿、德辉殿和佛香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和位于北侧中轴线上的须弥灵境建筑群。由于颐和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因此象征“长寿永固”的油松、白皮松、桧柏、侧柏等常绿树种在建筑周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仁寿殿前对植了侧柏,在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前也分别有翠柏、桧柏和白皮松对植。佛香阁建筑群和须弥灵境建筑群周围也大量应用松柏植 各院落还物,体现了皇家园林规整、庄重的布局风格。在常绿树的基调形成之后,根据各自的特点选用了不同的乔木和花灌木,例如在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前两旁各种植三棵重瓣粉海棠,三棵玉兰,取“玉堂富贵”之意;在宜芸馆前对植了两棵梧桐,暗喻“凤栖梧桐”的思想等。 除这两大建筑群外,颐和园的长廊不仅在园林建筑形式上集中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结构精细,构思巧妙。而且廊中的绘画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长廊两侧的植物配置主要以柏为主,在两旁分别沿廊种植三排柏树。蜿蜒的长廊镶嵌在绿 更加突显了廊本身的精巧和秀丽。色的海洋中, 昆明湖沿岸的建筑前的植物大多配置工整,多用对植或列植的方式,如听鹂馆前对植两株重瓣粉海棠和两大丛早园竹,中间置石,简洁而又大方。其他花木也有应用,象楸树、梧桐、玉兰、紫薇、榆叶梅、太平花等,这些落叶乔木和花灌木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建筑立面的景观。长廊北侧有两个面积皆仅有二十几平米的小水池,且相距不远,该处的植物配置比较自然,植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岸边配有龙爪槐?、(古树)、楸树、紫藤花架;水池的驳岸全部为石制,靠近驳岸和驳岸石缝的土壤中生有侧柏(小苗)、金银木、构树、连翘、地黄、抱茎苦卖菜、马蔺等植物;水中的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东面的水池中配有睡莲属、香蒲、慈姑、芦苇、千屈菜等,且疏密有致。西面的水池则种满了慈姑,形成单一的群落景观。 作为著名的大型皇家山水园林,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的景观布局,已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手法的典型代表。这一布局在使颐和园植物生态群落客观上统一于北京西北郊生态大环境的同时,继承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中“融人工匠意与自然造化于一体”的思想体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康乾”以来在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中“嘉则收之,俗则摒之”的典型要求,并赋予园林植物群落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道德喻意,是古典园林造 园艺术中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完美统一的结晶。 万寿山的前山以体现旷远开阔的景观为目的,它的植物景观着重突出气势与神韵。作为颐和园景观布局的重点,万寿山以常青的松柏统一了整个山体,不但取“长寿永固、高风亮节”的喻意,而且在色彩对比关系上也颇具科学性,古松柏暗绿的色调在亮度上处于中性偏暗的层面,对人体刺激极小,具有阴柔温顺的性格美,与烟霞雾霭中的山峦呈明暗虚实的对比,增加了景深,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在青松翠柏形成的绿色的海洋中也掩映着其他一些落叶树种,象槐、桑、楸树、元宝枫、栾树、紫薇、丁香、连翘、榆叶梅、金银木等。这些植物的点缀,使颐和园的前山增添了季相变化的美,也为整座园林增添了生机和灵气。在颐和园的前山,还分布着一些盆栽和地栽的珍贵园林植物。这种植物应用方式从清代建园开始一直被延续下来,反映了清代较高的园艺水平。以清宫遗传的桂花、荷花、牡丹、玉兰、太平花最为著名。 碧波涟漪的昆明湖是颐和园面积最大的一块水面,占全园总面积的3/4。穿过东宫门布局紧密的建筑,昆明湖便展现在游人面前。颐和园的佛香阁、西堤、知春亭、南湖岛、十七孔桥都倒影在清澈碧绿的湖水中,形成很好的虚实对比。昆明湖中,有景色秀丽的知春亭,有气势雄伟的十七孔桥连接着南湖岛和东堤的廓如亭,更有如玉带般漂浮在湖面上的西堤。向西望去,绵延的玉泉山和矗立山顶的玉峰塔把游人的视线延伸得无限辽远,这便是中国园林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之一的借 知春亭是以春景为主,表达冰雪消融之后,春归大地之意,要求最先景。在立意上, 感受春意,最先传达春的信息。因此,在植物造景上以最能体现春天到来的柳为主,沿岛种植旱柳、绦柳十余株,桥头点缀三五株碧桃,岸旁自然散落几组山石,再配一丛紫藤,植物种类简洁精要,很好的表达出了“知春”的主题。 南湖岛是昆明湖三大岛之一,也是颐和园主要观景点之一。岛上植物配置以常绿树种为主,林中夹杂山桃、合欢、小叶朴、丁香、地锦等花木。远远望去,南湖岛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进入岛中,四时花木更替的季相景观又会展现出来,植物运用非常成功。 昆明湖西部,有一条绿色的游廊,这便是颐和园的西堤。为了打破堤岸的平直,在堤上分设了六座形态和质地各不相同的桥,六座桥都以浓郁的柳林为背景,更衬出桥身的美丽。其中以桥拱高而薄,形似月洞的玉带桥最为著名。堤上遍植桃柳,将空间巧妙地进行了划分,拓展了昆明湖的边界。其优美、流的线条和韵律,勾勒出了昆明湖的秀丽风光。春来一线的桃红柳绿,掩映于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较之富丽的北岸,别有一种江南水乡清幽的情趣。 ,
/
本文档为【[资料]颐和园的植物造景艺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