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2017-08-31 3页 doc 13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红楼梦人物分析红楼梦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十二金钗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判词。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的人物,她们二位的身世,遭遇,令人同情,值得细细品味,这些也同样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 林黛玉,那位才华横溢但又有些性格孤傲的颦儿。海棠诗社的创办和社员们的活动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亮点。第一次海棠诗社比作诗,大家一同作《咏白海棠》潇湘妃子居第二,第二次大家一起比作菊花诗,潇湘妃子所作《咏菊》《问菊》《菊梦》分别夺得第一、第二、第三,按李纨的说法,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作诗是她平日幽...
红楼梦人物分析
红楼梦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十二金钗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判词。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的人物,她们二位的身世,遭遇,令人同情,值得细细品味,这些也同样反映出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 林黛玉,那位才华横溢但又有些性格孤傲的颦儿。海棠诗社的创办和社员们的活动无疑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亮点。第一次海棠诗社比作诗,大家一同作《咏白海棠》潇湘妃子居第二,第二次大家一起比作菊花诗,潇湘妃子所作《咏菊》《问菊》《菊梦》分别夺得第一、第二、第三,按李纨的说法,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作诗是她平日幽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她写诗读诗,为诗咏叹低吟,为诗慨然神伤,为诗心醉神摇,黛玉将她所有的情感,全都寄托在她的诗词文句中,她的诗情因为敏慧善感而具高华风流,她婉转悱恻的诗风总是格外的风流灵巧,由此可见黛玉真的是一位心思玲珑剔透的人。林黛玉不但自己有才,还善于教导别人。第四十八回中“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演技苦吟诗”写到薛宝钗的丫鬟香菱到了大观园,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林黛玉听说先是自谦,然后向香菱谈起了她对作诗的要义的理解,又把她圈红圈的王右丞五言律借给香菱。后来香菱初试写了几首诗请黛玉看,黛玉对她的诗文的意蕴新颖先给予好评,又细心地指出措辞等的缺陷。香菱后来初试两首,第三首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少不了黛玉的功劳。林黛玉的性格是忧愁 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黛玉初到贾府时,给宝玉的印象,从中我们可以形象的看出黛玉整日凝眉的那种忧愁的模样,所以当时宝玉便送她的“颦颦”的字号。的确,黛玉是忧郁的,多愁善感的,而她对身世的飘零无依感正是造成她如此的主因,她时常独自一人思念双亲,孤芳自怜,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起残红”中的那首《葬花词》中,她曾哭道:“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真切地表达了她内心的凄苦,宝玉听了也不禁想到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心碎肠断那个样子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形象地突出了黛玉她坚贞的品格。 林黛玉,那位《红楼梦》中眼睛经常哭得像两个肿桃一般的泪人。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可以说没有泪,也就没有了林黛玉。在整部《红楼梦》巨作中,处处可以听见黛玉的哭泣,处处可以看见黛玉的泪痕。这同她的前世也有一定的联系。林黛玉的前世原是生在西灵河边三生石畔上的一株绛珠草,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又得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的前生)的日夜甘露灌溉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蜜青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的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由此便生出了个多情 的黛玉。颦儿爱哭是有目共睹的,当初海棠诗词结社时,“蕉下客”探春给黛玉想了个名号,叫“潇湘妃子”也不是没有原因。当日娥皇、女英洒泪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些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就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这也说明了黛玉的爱哭的性情不仅是众所皆知,更成为了她的个人鲜明的特征。在第三回中,黛玉曾解释自己的病时说到“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艰苦生;除父母以为,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生。’”然而我个人觉得,颦儿之所以那么多泪,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她与贾宝玉那段凄美但又在当时那种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黛玉的泪水就像是她的情感表露,她的一滴一泪,似乎只为这爱情而洒。 林黛玉,那位在当时社会状况下注定没有幸福结局但努力反抗的苦命人。黛玉直接反抗封建礼教的性格,也的确在《红楼梦》中独树一帜。这与严守妇道的宝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薛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但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 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在宝玉挨打后,她哭得两眼肿得桃一般,在见到宝玉后,哭了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林 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只可惜,红颜薄命。
/
本文档为【红楼梦人物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