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

2017-09-17 6页 doc 1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 化学史简要概述 杨言斌 ,兰州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311, 摘 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结构的新阶段。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关键词:化学家 化学史 发展 时期 1化学的萌芽时期 化学的历...
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
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 化学史简要概述 杨言斌 ,兰州城市学院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311, 摘 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结构的新阶段。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关键词:化学家 化学史 发展 时期 1化学的萌芽时期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火是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火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化学现象,是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从远古时代直至今天,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化学。人类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17世纪以前的化学史称为古代化学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实用化学、炼丹和炼金、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等时期。早起化学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同时在人类对自然界万物的本原探索过程中,诞生了古代朴素的元素观。古代化学具有实用和经验的特点,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作者简介:杨言斌(1990—— ),男,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人,现为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102班学生 2炼丹、冶金和医药化学时期 在约公元前2 世纪开始产生了炼丹术或炼金术,进而推动化学从萌芽期发展到了炼金术。古代皇帝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炼金术的出现就逐步推动古代化学从实用性的化学工艺活动,转入到带有一定探索性的准实验性质的物质转变活动,使萌芽期实用性的化学得到发展,并为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16世纪以后,一些炼金术士开始制造医药,用以治疗人们的疾病。这推动了化学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医药化学时期,它标志着古代的化学从炼金术向科学化学过渡的开始。同时,德国和英国都在大力发展矿冶业,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这就推动了一些化学家从事于冶金的实践。炼丹术和冶金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炼丹和冶金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的革命,给化学带来了新时期的曙光,使化学的研究深入到探索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结构的新阶段。 1 在现代社会,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也日益完善,随着一些新概念的出现,化学出现了多个分支,形成了不同的分析领域。 在约公元前2 世纪开始产生了炼丹术或炼金术,进而推动化学从萌芽期发展到了炼金术。古代皇帝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当时出现的“化学”一词,其含义便是“炼金术”。炼金术的出现就逐步推动古代化学从实用性的化学工艺活动,转入到带有一定探索性的准实验性质的物质转变活动,使萌芽期实用性的化学得到发展,并为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到了16世纪以后,一些炼金术士开始制造医药,用以治疗人们的疾病。这推动了化学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医药化学时期,它标志着古代的化学从炼金术向科学化学过渡的开始。同时,德国和英国都在大力发展矿冶业,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这就推动了一些化学家从事于冶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化学、医药化学的发展,迎来了近代化学的诞生。 3确立化学时期 远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提出了朴素的原子学说。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在《怀疑派化学家》文中提出了元素概念,其定义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燃素学说”。施塔尔认为,火是一各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由这种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称为“燃素”。1777年,拉瓦锡于提出了科学的燃烧学说-氧化学说,彻底推翻了“燃素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使化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的开始。接着在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确立了分子理论。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和维勒发展了有机结构理论,这些都使化学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不仅从科学实践上,还从思想上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做了准备,这一时期成为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 3现代化学包括的方面 3.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起始。人类早期的冶铁、冶金、炼丹等都是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活动。19世纪中叶形成的元素周期律为现代无机化学奠定了基础。20世纪以来,由于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产 0年中,人们对于新理论,新材料,高产出和低污业的兴起,无机化学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近5 染等的追求,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新兴的无机化学领域有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理论无机化学等。这些新兴领域的出现,使传统的无机化学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3.2有机化学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认识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2 在有机化学运用方面,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使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方法向自动化、超微量化方向又前进了一大步。核磁共振谱仪、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光谱分析等已能用于测定微克级样品的化学结构。用电子计算机合成路线的研究也已取得某些进展。未来有机化学的发展首先是研究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3.3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在1877年形成的学科。到20世纪初时,物理化学以化学热力学的蓬勃发展为其特征。吉布斯对多相平衡体系的研究、范托夫对化学平衡的研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学说、能斯特的热定理等都对化学热力学的重要贡献。 现代电子学、高真空和计算机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使物理化学的传统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时间分辨率有很大提高,而且还出现了许多新的谱学技术。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开始进入各种激发态的研究领域。 3.4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在古代冶炼、酿造等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那个时期是与鉴定、分析、制作过程的控制等手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炼丹术、炼金术等都可视为分析化学的前驱。18世纪的瑞典化学家贝格曼可称为无机定性、定量分析的奠基人。 近来分析化学中的新技术有激光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流动注射法等。分析化学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能源、医药、临床化验、环境保护等领域。 由于化学键的电子理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验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手段,使这门学科飞跃发展。现在一般把化学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五大类。 4今日化学 4.1计算机与化学 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用量子力学处理问题的能力,量子力学的应用研究也蓬勃发展起来了。化学技术的改革,正在继续向着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自动的方向发展。 4.2生物与化学 化学研究扩展到生命研究的领域后,在蛋白质和核酸两大类生命基础物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有关,要为全人类的衣、食、住、行,要为日益减少和稀缺的材料提供替代用品。开发能源、保护环境等都要靠化学作为强有力的助手。 4.3新材料与化学 3 在21世纪,材料和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设计、制备、组成、结构等的一门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 4.4能源与化学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能源工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化学过程,能源消费的90%以上依靠化学技术。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离不开以化学为核心的技术的发展。 4.5环境与化学 目前,人类环境问题、能源资源问题摆在化学的面前,化学全力以赴加以解决:运用现代仪器技术和现代化学理论协调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因子,开辟合成反应的新途径,寻找新材料,降低反应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提高反应效率。 5结束语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嘉华 赵匡华主编.《中国化学史》.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简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J.R.柏延顿著 [3] 吴守玉 高兴华主编.《化学史图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郭保章著.《世界化学史》.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 [5] 亨利?M?莱斯特著.《化学的历史背景》. 商务印馆,1982 [6] 柴勇. 中学生数理化报,2006,7:166-167. [7] 江玉安. 化学教育,2009,7:74-76 4
/
本文档为【化学史论文(曹正强)——————不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