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2018-03-22 5页 doc 17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886

暂无简介

举报
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跟朋友说周末出门,去弗罗茨瓦夫,“就是那个出了1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城市?”曾经提过,他一下就记住了,10个诺贝尔奖,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在地图上檫一笔不难,背后却是成千上万人的保命或是逃难。 10位诺贝尔奖得主之城 说得更准确点,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和布雷斯劳这个城市有很深的关联,他们当中有2位文学奖,3位物理学奖,3位化学奖,1位生物医学奖,还有1位经济学奖,其中多为犹太人。其中3位只是有在布雷斯劳大学教书的经历,都被这个城市视为自己的荣誉。 另外7位的渊源更深,都出生在布雷斯...
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 跟朋友说周末出门,去弗罗茨瓦夫,“就是那个出了1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城市?”曾经提过,他一下就记住了,10个诺贝尔奖,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在地图上檫一笔不难,背后却是成千上万人的保命或是逃难。 10位诺贝尔奖得主之城 说得更准确点,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和布雷斯劳这个城市有很深的关联,他们当中有2位文学奖,3位物理学奖,3位化学奖,1位生物医学奖,还有1位经济学奖,其中多为犹太人。其中3位只是有在布雷斯劳大学教书的经历,都被这个城市视为自己的荣誉。 另外7位的渊源更深,都出生在布雷斯劳及其周边地区,并且在这个城市接受了初、中等教育。其中,艺术家格哈特?霍普特曼最令人难忘。 霍普特曼1862年出生在西里西亚,12岁的时候,到布雷斯劳读中学。他从小村庄来到大城市,很不适应,周围很多同学出身贵族,举止优雅,让他感到格格不入,也不适应普鲁士学校那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气氛,不知道怎样调整和学校生活的距离。那年,霍普特曼身体不好,总是生病请假,却跑去剧场看戏,只是勉强毕业。接下来,他考上布雷斯劳皇家艺术职业学校的雕刻班,但是因为行为不良、不够勤奋被劝退学,后来被重新录取,但最后还是离开了。 不过,霍普特曼情场比较得意,在哥哥的婚礼上和嫂子的妹妹玛丽一见钟情。在玛丽的资助下,霍普特曼开始到耶拿大学读书,主修哲学和文学史,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放弃。玛丽又资助他到地中海旅行,霍普特曼决定在罗马定居,做一名雕刻家,再次遭遇失败,回到德国。 中国有句古话,“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霍普特曼反面典型的故事还没完,他接下来在德累斯顿皇家学院绘画系辍学,又在柏林洪堡大学历史系辍学,看起来简直一事无成。 不过,霍普特曼对文学戏剧的热爱始终不渝,在和玛丽共同生活的年头里,创作了多篇小说,并且完成了成名剧作《日出之前》,还写作了以著名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背景的剧作《纺织工人》。 和玛丽结婚8年后的1893年,霍普特曼31岁,移情爱上了作曲家的妹妹玛格丽特?马沙尔克,玛丽知道以后,就毅然带着3个儿子去了美国。1904年,两人正式离婚,霍普特曼和玛格丽特结婚,直到1946年离世,享年84岁。 霍普特曼为后世留下47个剧本,还有小说、散文、叙事诗,获得了多个奖项,并且凭着在戏剧艺术领域丰富而杰出的作品,获得19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且慢,要去的城市是波兰的弗罗茨瓦夫,为什么我说的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出自德国的布雷斯劳,也都记在德国历史上?这恰恰是我想去的另外一个理由,这个城市在二战之前是德国的第六大城市布雷斯劳,二战之后变为波兰的第四大城市弗罗茨瓦夫。 德裔人逃离时,锅里还炖着东西 弗罗茨瓦夫所在的西里西亚地区,历史上曾经归属过不同的王朝,又是移民区、民族混居区,就更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作为普鲁士长久以来的占领区,一战之后的划分,顺其自然地归属德意志,但是战后连续的三年,1919年、1920年、1921年,波兰民族主义者都发动了西里西亚起义,德裔的反应则是变本加厉,毁坏当地的波兰语学校、波兰语图书馆,还授予希特勒荣誉市民的称号。到20世纪30年代,种族主义危机加深,盖世太保对付波兰人和犹太人,还有被认为危害德意志国家的党派人员,有的人甚至仅仅因为公开使用波兰语而被捕。 1939年到1945年之间,纳粹德国通过种族清洗,使德意志的布雷斯劳变成了纯粹的日耳曼人城市。紧接着的1945年到1946年间,又发生了一场反方向的种族驱逐,弗罗茨瓦夫摇身变成波兰城市。 人口数字曲线,在这几年间,画出一道深刻的凹陷,1939年,城市人口62.9万余人,1946年有17.1万人,两个方向的种族动迁,城里每10个人,就减少了7个,剩下的3个也不过“此心安处是吾乡”,一时间何等寂寥。 战后这次反向的种族驱逐,源于波兰失去寇松线以东18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却得到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11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是说从一战之后到二战结束,波兰这个国家在俄罗斯的推动之下,在地图上几乎进行了一段从东向西的平移。 在地图上擦一笔不难,背后却是成千上万的人、成千上万的家庭,有的为保命、有的在逃难。据说,德裔从弗罗茨瓦夫离开时仓皇无措到极点,甚至有的人家炉火上还炖着东西,锅烧焦了,人却早已逃得无影无踪。当然,还有对无数生命的直接伤害。 即便是和平搬迁,每个人也都要割断已经拥有的,一切生活从头再来。 由纳粹非正义发端的社会震荡,在盟国以正义为大前提的反震荡中平息,而对于战争的每个局部,却实在很难简单地说正义还是非正义,人类也在彷徨中摸索着就位,不管你主动还是被动,也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 1943年末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就提出要把波兰边界西移,美国对这件事不感兴趣,英国人深知针对苏俄的利害关系,很是担心。1945年初雅尔塔会议,奥德河作为波德边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尼斯河两岸的分配,特别是港口什切青的归属,成为矛盾的焦点。 英美希望俄罗斯能退让一步海阔天空,苏联方面可不这么想,并且替波兰想好了“拆西墙补东墙”的办法。当然,这样做倒不一定是为了如何对得起波兰,波兰本来就将成为苏俄的势力范围,同时也是阻隔西部德意志的屏障,整体向西推进,自己的腹地就有更多回旋。 而丘吉尔很坚决,“让波兰鹅吃那么多德国食物(领土),一定消化不了。”于是,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再次放下。 到波茨坦会议,经过连日的争论,英美方面最终不情愿地接受了苏俄提出的奥德河―尼斯河线作为波德边界的提议,当然,俄罗斯如愿拿走了波兰东部的领土。 波兰边界西移之后,1200万德裔被驱逐,这才造成前面说的事实,仅仅一个弗罗茨瓦夫,经历二战种族清洗和战后驱逐,城市人口骤减到只有17万。之后,来自被苏俄占领的波兰历史名城利沃夫,很多居民移居到弗罗茨瓦夫和格但斯克。 苏联控制下的东德,1952年认可了奥德河―尼斯河边界,而西德政府则坚持到1970年。 到20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虽然德国已经修改宪法,把讨回东方失地的西德宪法第23条废除,但是,以当时总理科尔所代表的意见,仍然拒绝承认德波边界,多方斡旋之下,争端才告平息。 自古以来谁是谁? 有人说弗罗茨瓦夫本来是德国的城市,战后划给波兰,也有人说,二战后终于还给了波兰。二战之前并不是历史的开端,战后也不是历史的终结版本,弗罗茨瓦夫的归属,有1000多年的故事可讲,自古以来,到底谁是谁呢? 公元10世纪,中东欧这片土地上,有皮亚斯特王朝、萨克森王朝、普谢米斯立德王朝等,分别成为现代波兰、德国和捷克历史的开端。 这段时期,弗罗茨瓦夫属于普谢米斯立德王朝管辖,普谢米斯立德王朝是现代捷克人的祖先,而当年的捷克,也就是臣服于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的波希米亚王国。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公元999年到1675年的600多年间,皮亚斯特家族并不一直是波兰 的帝王,弗罗茨瓦夫所属的西里西亚地区也并不一直受波兰的管辖,反而相当长时间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 1526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过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这个时期的波兰,曾经一度强大,建立波兰立陶宛联邦,疆域包括现在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国家。而其时,弗罗茨瓦夫是画在波兰疆域之外的。 18世纪40年代,普鲁士和奥地利打了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战争的结果,西里西亚地区全部纳入普鲁士的领土,这样,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开始统治弗罗茨瓦夫。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解体,普鲁士加入德意志联邦,布雷斯劳就随之成为德意志联邦的重要城市之一,直到二战结束。 不过,既然这条奥得河―尼斯河边界在历史上可以找到皮亚斯特王朝的渊源,就有人认为是原本波兰的领土,终于归还波兰。还有人认为,应该把从12世纪起,日耳曼人向东部迁徙占领的所有原斯拉夫人土地都归还给波兰,这样的话,波德边界还要向西,到达柏林附近呢。 据说,二战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弗罗茨瓦夫人,甚至不再知道布雷斯劳,而越来越多的德国游客,又有多少是前来凭吊故地老屋的?德国与波兰,瓜分了此城的历史记忆。 阳光下的弗罗茨瓦夫 车停在比较中心的地带,转入一条步行街道,迎面看到几个拿着小欧盟旗的游客,地上投射着他们谈笑时晃动的影子,让人感到繁荣城市的活跃气息。进入广场,这里竟仅像一条宽宽的街道而已,其实只是“回”字形的一侧,环绕四周,每一侧都有不同的景观,建筑精美,餐馆、银行最多。 广场上立着好几个指示图,粗略判断一下,我们朝河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才想起这里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称,不经意就发现,又要过桥了。走不同的路,过百态的桥,在惊喜中漫步,回到同一个地点,有种游戏般的趣味,就像历史一样,总会有相似的故事重复地发生。
/
本文档为【德国与波兰,瓜分了这个城市的历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