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纳兰心事有谁知

2017-08-31 35页 doc 67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3124

暂无简介

举报
纳兰心事有谁知纳兰心事有谁知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讲稿——杨雨 杨雨简介 .......................................................................................................................................... 1 一、我是人间惆怅客...................................................................................
纳兰心事有谁知
纳兰心事有谁知 百家讲坛《纳兰心事有谁知》讲稿——杨雨 杨雨简介 .......................................................................................................................................... 1 一、我是人间惆怅客....................................................................................................................... 1 二、多情自古原多病....................................................................................................................... 3 三、一生一代一双人....................................................................................................................... 5 四、当时只道是寻常....................................................................................................................... 8 五、不是人间富贵花..................................................................................................................... 10 六、幽怨从前何处诉..................................................................................................................... 12 七、身世悠悠何足问..................................................................................................................... 14 八、而今才道当时错..................................................................................................................... 16 杨雨简介 杨雨:1974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精通法语、英语等多门外语, 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 一、我是人间惆怅客 内容简介: 北京后海宋庆龄故居里,有两棵明开夜合花,那是三百多年前,由一位少年公子亲手栽 种的。他的父亲是一代权相纳兰明珠,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富贵的 相门公子,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和谜团。 为什么他出身豪门,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而留在人世间的词作却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之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并很快成为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然而,对于如 此荣耀的地位与处境,他为什么会极力地排斥甚至鄙视,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 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最后她们为何却又 纷纷离他远去,留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面对大喜大 悲的坎坷经历,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 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纳兰性德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世佳作,梁启超说他是“清初学人第一”。国学大师王国 维更是盛赞他:“北宋以来一人而已”。那么,纳兰性德为什么能赢得后人如此的青睐,通过 读他的词,我们又能看出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 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之《我是人间 惆怅客》。 1 清朝最有传奇色彩的词人,他给自己的评价是惆怅。“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他对人间伤心事有特殊体会,这是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先讲个小故事。乾隆末年,有小说-悄-悄流行。就是《红楼梦》,据说当时抄本可以卖到几十金。今天还有十一种之多。我要讲的是这书与纳兰性德的关系。发现二者关系的是乾隆皇帝。乾隆晚年时和砷拿来《红楼梦》给乾隆看,乾隆感叹说是明珠家的事。这是纳兰明珠,是康熙朝的名相。为什么乾隆这样认定呢?清代许多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形是纳兰性德。 “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作,明珠之子何人也?余曰,明珠之子,名成德,字容若。”(清俞樾《小浮梅闲话》)纳兰与《红楼梦》有没有关系呢?我个人觉得这是小说,是允许虚构的。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我们不能随便下断语,但二者间至少有许多相似之处。纳兰到底有什么身世?乾隆为什么认定是他家的事?三百年过去了,纳兰的名气越来越火爆。纳兰的故事还不断拍成电影电视。纳兰迷亲切称之为公子。( (纳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许多年轻人喜欢他呢?)我给他的魅力归纳四句话:相门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清初第一才子;千古伤心词人。相门翩翩公子指他出身高贵,京城缁尘,琐事多。故居在西城区什刹海的后海。今天仍然相当繁华,故居在今天的宋庆龄故居。有恩波亭,据说在当年的渌水亭故址上建造的。当年,纳兰在这儿宴饮。今天还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的富贵与风流。“乌衣门第”,本来指南京的乌衣巷,本是大家族聚集处。乌衣巷指的是王谢家族集居处。纳兰是认为自己与王谢家相比的地方。王导谢安是当时著名的宰相,纳兰的父亲明珠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我认为不亚于东晋的王谢两家的。纳兰明珠是当时的名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再往上推,更不得了。这是满洲正黄旗。纳兰属于海西女真,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当时孟古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后来生下皇太极,尊她为孝慈高皇后,纳兰的曾祖父与康熙的曾祖母是亲兄妹。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族的尊贵。 (纳兰明珠担任内务府总管、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博,在相长达二十年,为康熙立下大功,一直权倾朝野。纳兰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纳兰出生在顺治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同一年,早八个月康熙出生。康熙只比他大八个月,后来亲点他为自己的贴身保镖。除了对纳兰的肯定,也可能是潜意识里对表兄弟有天然的亲情在里面。可是,这个公子一生充满惆怅。这位相门公子怎么充满惆怅?这就要说到,纳兰的第二个特点,江湖落落狂生。奇怪的是他偏偏对自己的贵族门第一点不在乎,江湖指的是与在朝相对的在野。父亲是在朝的高官,纳兰就是时刻想流浪江湖的隐士,有证据。纳兰在信中写过:“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流江湖,”不要学东方朔,要学贺知章。贺知章选择告老还乡,唐玄宗苦留不住,派了太子率大臣们专门贱行。东方朔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有才华,可惜的是汉武帝把他当作俳优来牛看待。只能是毫无独立人格的弄臣。我们就明白纳兰的选择,不愿意毫无人生自由,希望像贺知章做个狂客。纳兰不仅在文字里这样表现,实际行动也是这样。纳兰性德的朋友是“皆一时俊升,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不是富家子弟,是江湖文人。像顾贞观就是这样的文人。还有遗民文人。纳兰的朋友竟然有许多不愿意与清合作的遗民文人。纳兰没有在乎这种交往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他身在相门,心向江湖,落落寡合。这是他一生最大矛盾,与最大悲剧。三是清初第—才士,贾宝玉在书中是“愚顽怕读文章”的人,有小才,与妹妹们写诗,总落在后面,而纳兰性德是清初第一才士。 (仅仅凭借写词的才华就能评价他是清初笫一才士吗?杨雨老师的这个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我说公认,是说明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认为。有三大证据:—是专家认可,二十世纪有名的国学大师梁启超与王国维都有经典评价。梁启超评价是“清初学人第一”,作为学者达 2 到无人企及的地位。王国维都承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能与北宋词人相媲美的只有一个人。有人认为研究纳兰的称为兰学。可以看出在学术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是传世之作。在十九岁时,就开始编印了《通志堂经解》,二十二岁时完成,有一千八百多卷,共一百四十多种。这是学术界备受瞩目的新秀,文学创作是诗词文兼上。有三百多首词与诗,三十一岁的短暂生命留下这么宝贵的遗产。在民间受欢迎吗?三是粉丝团庞大。百姓心中受欢迎看一首诗,写这首诗的是曹寅,与纳兰是文友。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这是纳兰的词集名字。说明他的词当时是无人不传唱。这是不是互相吹捧?还有许多证明。当时传写,遍于村校邮壁。连小学校旅馆的墙上都在题写。只有北宋的词人柳永可以比。纳兰的词也达到这样的井水吃处,无不争唱的地步。二人的词还传到国外,朝鲜有评价, “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这是第三个特点。四是千古伤心词人,几百年后,在民间还有庞大的粉丝团,那么他的词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纳兰的词到底有什么特点,后人会如此喜欢呢?)我个人总结四个特点,一是真情,情感特别充沛,容易引起强烈共鸣。二是自然,像“人生若只如初见”,读来似乎天然。自然是表现特点。王国维说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三是追忆,纳兰似乎总在往事的回忆中。追忆是基本思路。四是伤心,很多人都这样评价, “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我们读来,也会被感染,甚至也不忍读下去。这样的出身相门的翩翩公子,应该生活在温柔富贵乡,却有人生几大悲剧。一是仕与隐的矛盾,二是三次爱情的悲剧,初恋的失败、与卢氏的婚姻、与沈宛的爱情。许多词是为初恋写的,后来这段恋情夭折了,第二次最令他一生忠情的是卢氏,婚姻只三年,卢氏难产去世了。许多悼亡词是为她而写的。纳兰的词对她的追忆成了后半生的爱情主旋律。卢氏去世后,爱情生活是长期的空白,直到与沈宛相遇,才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向往。纳她为外室,不过很快发现爱情不能替代,只有卢氏是唯一爱情,任何人不能替代。最后以痛苦结束。了解了他一生悲剧人生,我们才体会到他词中的痛惋。纳兰三十一岁的生命在清的文坛上像流星一样划过。纳兰因病去世,正是妻子死后八年的日子。卢氏去世八周年的忌日里,他追随妻子去世。我想在另外一个世界里,纳兰不会再伤心了,可以与爱妻卢氏永远厮守在一起了。他的词为人们留下伤心的理由。情感的共鸣是没有时空阻隔的。 二、多情自古原多病 纳兰出身相门,有着他人无法企及的富贵和才华,但拥有锦衣玉食物质生活的纳兰,在精神世界中却常常愁绪满怀,非常痛苦。“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长期哀怨惆怅的心情也给纳兰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纳兰是八旗子弟,从小练习骑射的他的身体应该很强壮才对,但纳兰却从小体弱多病,多情自古原多病。后来有人指出,正是因为纳兰多情善感的天性,才导致了他的多情多病,并为他的“情深不寿”的结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尤其是在纳兰成年之后,接连发生了两件事,而这两件事更是将纳兰彻底打入了痛苦的深渊。一个事初恋的失败,初恋的失败令纳兰性德痛苦至极,但他毕竟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除了渴求获得一份真挚感情之外,纳兰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华,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再次将纳兰推向痛苦的深渊。那么,年轻的纳兰又将经历怎样的遭遇和打击呢,那么这会是两件什么事情,年轻的纳兰性德将会遭遇到怎样的情感波折和打击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二集《多情自古原多病》。 3 上次讲到纳兰性德白称“我是人间惆怅客”,我们发现这位翩翩公子是在伤心泪水中长大的。那么,他总写惆怅之情,成为千古伤心词人呢,有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方面就有两点:一是从小多病的体质。二是多情善感的天性。这两点,他是承认的。他说“多情自古原多病”,“病起心情恶”,“而今病向深秋”,说明多病是他的包袱。纳兰性德出生于顺治十一年,当时重视贵族子弟的双修,八旗子弟从小得练骑射,骑马时射得百发百中,而且,纳兰家族的财富应该是应有尽有,身体应该倍棒才对,可是他多病,主要原因是多情与善良。他刻章上有“自伤情多”四字,说明他对自己有清楚认识。他早年希望成功,而多情与多病是他的重要障碍,先看看他的雄心勃勃,他一生是在父亲事业蒸蒸日上的过程中度过的。纳兰明珠不是清官,是贪污受贿的官员,他家的财富多到“货贿山积”的地步,收的贿赂多,奇珍到处都是,每年拿公家的工程款中饱私囊,田产丰盈就不过分了,他家富可敌国。 (年轻的钠兰性德,未来的梦想是什么呢,)青少年时代,他一度有两大梦想。一是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二是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前看,这个风流有两个含义,一是气质一是事业,气质上,他早年把词作刊印出来,叫《侧帽词》,这样取名有故事。来自最好的朋友顾贞观,这是无锡人,大纳兰性德十八年,二人成了忘年。交顾贞观到京城前画过像,其中题有句“侧帽轻衫,风韵依然。”纳兰看到词与画像也喜欢,他也题了一首词:“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他凭借这首词成名,意思是自己一介狂生,偏偏步活在贵族门第。这首词,气势酣畅淋漓。词本是柔的,纳兰却一反常态,写出了豪迈,还透露了重要信息,作为相门公子,成了众人关注的对象,顾贞观是流落江湖的文人,怎么攀上了贵族公子呢,纳兰性德对此同应是“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意思是猜忌算什么呢,我有冷笑置之而已,他看中的是深情厚煮,至于距离他不在乎,这首词在当时看来,显得相当叛逆与另类,当时京城人们争相传抄,真是洛阳纸贵。同一年,他整理词作,作为自己词集名称.。 (钠兰性德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侧帽的形象,并以此作为词集之名,)“侧帽”典出南北朝时期北朝独孤信的故事。独孤信有三绝,其一是才华盖世,文武双全,还有他是姿容绝世的男子,在那时,他是偶像派与实力派兼具的名人,有许多粉丝去模仿。据说做官时,一次打猎归来傍晚回城,一阵风刮吹歪了帽子,他没注意到,第二天早晨,发现全城的男人帽子都歪截看,这是偶像的力量。后来许多诗人词人以此来自命风流,纳兰性德的“侧帽词”的词名,也表明他是自诩风流的心态。纳兰性德第二个梦想是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他17岁进入国子监读书,十八岁中了举人.当时名声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争相说他不是凡人,如果持续发展,匣该前途不可估量,他有发展平台,有出众才华,有信心与雄心。可是,他的前程没有一帆风顺下去,不到二十岁时,遭到两次严重的打击。一帆风顺时,许多缺点被掩盖,遇到挫析时就暴露出来,人生几大悲剧可能是深深爱过,没有洞房花烛夜,却偏偏是劳燕分飞。再比如,寒窗苦读后,是名落孙山。 (在年轻的钠兰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是他初恋的失败,他十几岁时有缠绵悱恻的初恋。人们纷纷猜测是谁,有人说是表妹,有人说是他的丫环,到底是什么,不知道。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他身边特别亲近的人。他写过词,“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仪当时否,”这是他早年的词作,从情调来看可能是为怀念初恋而写的。红豆用来与两情相脱,这里写黄昏下相依,在哨哨说着情话,表现的是被涉爱河的微妙感清,据说发展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可是没顺利发展,而是中途夭析。确切原因 4 也不知道,坊间有猜测,一说是其表妹被选进宫中成了妃子,这就大了,谁敢跟皇帝抢,尽管分手,感情不断,纳兰据说是相思成疾,想见面想尽了办法,一次康熙皇后病逝,纳兰贿赂了喇嘛,愉愉进实见了一面,这个猜测浪漫与大胆,我觉得有问题,作为纳兰的公子,敢冒干下之大不为,我是持怀疑的。另一种说法是,说是丫环,门不当户不对得不到家长的同意,我觉得这个靠谱。恋人被赶出纳兰府后,出家了,这成了后半生的隐痛,这个丫鬟如果是汉族,二人压力更大,清朝一直到乾隆时,才废除满汉不能通婚的禁令,纳兰绝对不可能冒看双得压力馨汉妻,他再叛逆总有度。这时必然的结果,还有给他带来了深深的痛苦,伴着悔恨和自责。 纳兰有经典的词,可能是他的悔恨,词这样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我个人觉得这是表达被恋情感的词。卓文君就写过“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纳兰用这个诀绝的副标题,是不是表示与初恋绝交的意思。而且这里是模拟女性口吻来写,首句最平淡,感情却最强烈,一段感情如果足够重,以后人生如果多复杂,初见一定是永恒难以,忘记初往往定格在初见的第一眼。“何事秋风悲画扇”,把人拉回到现实,扇子是驱暑热,秋天就仍到一边,所以古诗中常用它来比喻被冷落,被抛弃的女性,这里还用了一个典故,“骊山语罢清宵半”,用的是白居易描写的唐 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二人明海誓,言犹在耳,杨妃成了政治牺牲品,唐明皇后来返回时,听到雨中的铃声,写过词,这就是“泪雨零铃终不怨”,连皇帝都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失恋有多种原因,如果真写的是初恋,我们可以读出自责与悔恨。二人分手时一定痛苦的埋怨过,负心汉好像是通病,可能这次她错怪了,纳兰是多情种,不过是十多岁,他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后来他写过许多词,像“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我们能发现,他不后悔多情,是后悔自己当年太年轻草率了。“万悔从前真草草”,不能帝给恋人幸福,不能让最爱的人成为妻子,这才是最后悔的地方。 (年轻的钠兰又将遭到怎样的打击呢,)十九岁时,名落孙山,明珠被提为正三品的内务总管,他后来掌管全国文官的升降等,有这样的父亲做靠山,纳兰在十八岁,应顺天府乡试时,顺利成了举人,第二年,十九岁时,会试,去博取进士功名,顺利进入殿试,事情出现变故,纳兰得了重病,寒疾,不能受风寒,纳兰寒疾彻底灯垮了他,一病不起,他只能卧病在床,他有诗写过心情:“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罗镇愁眉。”玉阶指皇帝正殿的台阶,这句意思是别的新科进士风光地游行,我却不能,现在我只能镇愁眉,更具悲剧性的是这次寒疾看似突然,却暴露出来的是他从小多病的体质,而日产以后的人生中继续成为他成功的障碍,他偏偏多情自古原多病,双重灯击下,几乎一撅不振,心病还须心药医。他遇到了一位能医治心病的良医,让他起死回生了。 三、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一生写下了近四百首词,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的爱情词,尤其是写给妻子卢氏的那些清丽哀婉之词。纳兰19岁这一年,卢氏来到了他的身边,她的出现犹如冬夜的一盏灯,温暖着纳兰凄冷的人生旅途,卢氏凭借着自己的特有魅力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把纳兰从情感悲痛中解脱出来,而且还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因为卢氏,纳兰性德年轻的生命中绽放出了一生中最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有爱,纳兰 5 彻底走出了情绪低落、惆怅满怀的心理阴影。 作为一代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又才华横溢,身为翩翩相门公子,他几乎是那个时代男人中的极品,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贵族公子,他对终生伴侣的心理期待一定也会与众不同。那么,卢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让眼光挑剔的纳兰公子对她如此倾心相许,甚至把她比作人间难得的神仙眷侣,为她倾注了所有的真情和爱呢,在纳兰性德19岁这一年,他开始主持编印康熙年间最大的一套儒家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这套经解一共1800卷,可谓工程浩繁。而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纳兰性德为“清初学人第一”就和他主持这个浩大的学术研究工程有关。研究工作最为繁忙的日子,恰巧也是卢氏嫁到纳兰家的这几年,那么,作为初嫁他人的千金小姐,卢氏对纳兰事业的帮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三集《一生一代一双人》。 (纳兰一生写下了近四百首词,最令人感动的就是他的爱情词,尤其是写给妻子卢氏的那些清丽哀婉之词。纳兰19岁这一年,卢氏来到了他的身边,她的出现犹如冬夜的一盏灯,温暖着纳兰凄冷的人生旅途,卢氏凭借着自己的特有魅力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不仅把纳兰从情感悲痛中解脱出来,而且还给他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因为卢氏,纳兰性德年轻的生命中绽放出了一生中最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有爱,纳兰彻底走出了情绪低落、惆怅满怀的心理阴影。那么,卢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钠兰性德问有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呢,)年轻的纳兰性德倒在病榻上,一位女子到来改变了他的轨迹,这是他的结发妻子卢氏。这一年,他二十岁,卢氏十八岁,纳兰写下诗句:“一生一代一双人”,我特别喜欢,我常把人生比作看不见的路,如果是一个人走,可能心中孤独,但是换一个角度,有一个陪看你走,不管是坎坷,不管是一帆风顺,这是我们梦想的人生境界。纳兰也是这样,他的梦想是一生一代一双人。我们看看这首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逢饮午津,相对忘贫。”词中,连用三个古代夫妻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嫦娥奔月、裴航。裴航曾向路边老妇人讨水喝,女儿云英端来琼浆,裴航未婚,老妇人说,可以,得找来玉杆臼,他终于找来,打了一百天,如愿娶来了云英。二人一道成仙。这三对夫妻故事能说明什么,都是神汕,人们难得一见的天仙配,纳兰把自己的婚姻也比作了天汕配。 (作为一代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出身高贵又才华横溢,身为翩翩相门公子,他几乎是那个时代男人中的极品,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贵族公子,他对终生伴侣的心理期待一定也会与众不同。那么,卢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她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让眼光挑剔的纳兰公子对她如此倾心相许,甚至把她比作人间难得的神仙眷侣,为她倾注了所有的真情和爱呢,)得看卢氏的出身背景,这是大家闺秀,父亲是卢兴祖,兵部尚书,广东巡抚,两广总督。他是满族入关后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到广东后,上奏章请求允许自己在当地办教育。卢氏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好的教育,卢氏跟看父亲到广东,后来父亲调同北京,卢氏也跟看回到北京,卢氏不是足不出户的小姐,她有七年在广东长大的。所以她是“行万里路”了。纳兰与她是门当户对的婚姻,纳兰能接受父母包办的婚姻吗,纳兰追求的是自由婚姻,他有过刻骨铭心的初恋,初恋在他心中的分量重,他能接受卢氏这样的强加来的妻子吗,有点玄。纳兰孝,可以接受婚姻,但是不能在清感上接受强行安排的妻子,卢氏可能面对纳兰的冷遇,卢氏非同一般的地方是,她在很短时闻内征服该位大才子,计他发自肺腑地感慨, 6 一牛一代一双人。 (那么,卢氏是怎么赢得丈夫的心呢,)先在于卢氏有一个伟大的地方是胸怀宽广善解人意,有时纳兰站看发呆,卢氏知道这是他放不下一个人。她知道这些爱清诗词是写给他的初恋清人的,纳兰有点大大咧咧,随手写完就随手而放,她细心地收起来。她没有一般人的伤心,可能愉愉地流一下泪。她同情女士们不幸女子的遭遇,同情丈夫所受的伤害,她加倍姻心拙理解与呵护,相反细心地收藏这些诗词。想想看,面对这样的妻子,纳兰就算是冰山,恐旧也会融化,纳兰的婚姻与别人婚姻同样是父母包办,不同的是卢氏征服纳兰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能是最关键,这是让纳兰一生难以忘记的地方,我总结是两条。纳兰曾把卢氏比作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写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生活,他们曾长达十年,李清照曾说过这样的故事,吃过晚饭后,在书房里,打赌,指看书说,历史上的哪件事,来自哪本书哪一页哪一行,谁说对了,谁就喝茶。李清照博学,几乎每次先喝茶,但是因为开心,茶泼到了身上,反而是什么也没喝到。后来她回忆到,“甘心老是乡矣”。希望这样的日子也能一直持续到老,那是最幸福的了。纳兰用这个典故就是腼晒自己的婚姻生活。可以想象,纳兰夫妻在房里,炉上煮看茶水,纳兰或许捧着词集,卢氏捧着茶杯,或许二人也会争论,面对这样的美丽的妻子,谁会真心地与她斗呢,这是欢快的家居生活图,这个故事能够说明什么呢,这是卢氏第一大让纳兰倾心的地方是,卢氏才华横溢。 (才华横溢是卢氏让钠兰倾心的唯一理由吗,)还是由纳兰自己来回答。“欲眠还展旧时收,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这是什么画面昵,这是讲到二人刚刚结婚不久,一天纳兰回来看到妻子正在书桌前握笔走神,又迟迟没落笔。他想看看妻子想写什么,她手忙脚乱地想遮起来,纳兰抢过妻子的书签,是鸳鸯小字,鸳鸯当时象征的是爱情,这是写给丈夫的情话,一不小心地被丈夫看到了,羞红了脸。她是温柔的小女子,我个人想看,哪个男人娶到这样的妩媚的女人,都会笑起来。纳兰直到后来还会回忆起这样欢快的场面。一次纳兰回来晚了,发现妻子与往常不一样,他感觉妻子有点生气,他笑了。因为他知道妻子是心疼自己。他这样写道:“薄嗔(轻声责怪)佯笑道,若不是凭凄凉,肯来么,”纳兰安慰她,卢氏被一哄,也会转怒为喜了,这样的薄嗔佯笑,是他们生活的调昧品。这是卢氏第二大魅力,是温柔体贴。这种才华横溢与温柔体贴,疗好了纳兰的情伤,把他拉回了人间天堂。也让纳兰真心感叹,一生一代一双人。婚后早他们最幸福的时刻,卢民从天而降,不仅充实了纳兰的情感世界,还给纳兰的事业带来了重大转变。首先卢氏激发了纳兰的创作动力,像新婚后,纳兰写过许多诗词,像一首诗作,可能写他们新婚生活,其中第四首特别能反应他们的感情:“洛神风格丽娟肌,不见卢郎少年时,无限深情为郎尽,一身才易数篇诗”他把妻子比作洛神一样的仙女,卢郎是纳兰自比,有小故事,唐代卢姓书生有才,偏偏仕途不顺,年老了才当了个小官,艳福不浅,娶了崔氏女子,她对这种婚姻,心中有怨言,丈夫卢郎幽默,说我知道 你有才,能不能把这种委屈用诗写出来。崔氏也不示弱,立即与了七绝:“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校晚,不见卢郎年少时。”他是赞扬妻子有才,与妻子也和他们一样相见恨晚。而且他们结婚时,纳兰也没考中进士没一官半职,面对妻子,纳兰是自渐形秽呀,纳兰二十岁走上写作道路,侧帽词是结婚第二年出版的。其次,卢氏对纳兰学术研究也有很大帮助。 (在纳兰性德19岁这一年,他开始主持编印康熙年间最大的一套儒家经解丛书《通志堂经解》,这套经解一共1800卷,可谓工程浩繁。而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纳兰性德为“清初学人第一”就和他主持这个浩大的学术研究工程有关。研究工作最为繁忙的日子,恰巧也是卢 7 氏嫁到纳兰家的这几年,那么,作为初嫁他人的千金小姐,卢氏对纳兰事业的帮助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卢氏给纳兰提供了大后方,爱情的伟大是能够转化成精神的力量,纳兰的成功离不开妻子的无私蚕献。二人是新婚,丈夫马上要投入庞大的编印工作,势必影响夫妻生活。一方面,希望男人有事业心,经济才有基础,一方面却又希望男人不能老是出差,男人常常是左右为难。今天的女生常碰到这样的矛盾,卢氏怎么做的呢,举一个例子。“夜深微月下杨枝,催道太眠迟”纳兰一如既往地熬夜,回来晚,新婚不久的卢氏怎么处理呢,没有埋怨,埋头苦干时,她可能端来茶,披上外衣,柔声说,还是早点休息吧。纳兰可能一下休息不了,卢氏可能就安静地坐在身边一起熬夜,催道太眼迟,这样的平淡小事,可能每天部会发生,在纳兰看来,这样的唠叨不烦人,却是最美丽的事。卢氏成了纳兰的事业上的贤内助。所以,一生一代一双人,包含多方的内容。卢氏不求自己风光无限,不求自己青史留名,她存在的重大意义就是深深地爱看丈夫,这是纳兰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激发了纳兰所有的爱情理想,促使他事业走向最高潮。可是,正当他对爱清对事业充满憧憬的时候,一件事把他推向了低谷,23岁这一年的悲剧,是什么大事呢,下次再讲。 四、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的生前好友顾贞观对纳兰词有这样一个评价,他说:“纳兰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今天当我们品读纳兰词时,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真情,他的伤感,而这种情感表达最充分的就是他为妻子写下的悼亡词。 康熙十六年,纳兰遭遇了他人生最残酷的一次打击,陪伴他度过三年幸福时光,他一生最钟爱的女人——妻子卢氏永远地离开了他,才貌双全、善解人意的妻子走了,纳兰的人生从此陷入了痛苦的黑暗之中,从今以后,夫妻天人永隔,相思相望却不能相亲相守,纳兰只能从记忆的碎片中搜寻妻子的点点讯息,彻骨的思念无情地吞噬着他的心,他只有通过手中的笔来宣泄对爱妻的永恒追忆,那一首首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成了他们绝望爱情的见证。爱妻的突然离去带走了纳兰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记忆,他不愿相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是真的,他始终固执地以为妻子只是像往常一样睡着了,他无数次沉浸在梦中与妻子重逢的甜蜜。然而,梦醒后的凄冷与孤独却更残忍地折磨着他的心。卢氏去世以后纳兰的种种表现,强烈地反映出他的悲痛与依依不舍,这个巨大的变故令纳兰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绝望中,纳兰写下了大量悼亡词,来倾吐他对妻子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那么,23岁的纳兰究竟经历了什么,通过他的悼亡词,我们又能看到他有着怎样一段痛彻心扉的情感历程,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四集《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十岁时,纳兰迎娶了卢氏,三年的婚姻生活可能平淡,可是正是这些,构成他生活中的美好回忆。他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曾在词中形容婚后生活:“绣榻闲时,并吹红雨(红色的落花),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意思是二人一起看落花,可是这样的生活太美了,美到极致,却让纳兰跌入黑暗中,就在康熙十六年,纳兰的生活陷入惊天动地中。之前妻子生下儿子海亮,可是她身体虎弱,一直在调查养,纳兰急,请最好的医生来调理,想留住妻子,看到她一天天地瘦弱,可是求医问药后,没有明显好转,纳兰写道:“待寄芙蓉心上露,且 8 道是,解朝醒”。纳兰以为妻子是宿醉来醒,他幻想妻子只是像往常一样对诗对酒,专门给妻子调好了芙蓉花露,希望像往常一样只是喝醉了一样,这只是幻想,命运之神夺走了妻子的生命。“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他们只能相思相望,但是再也不能亲密地依偎了,春还会回来,心中的爱情的春天再也回不来了,心中只有永远的冬了。 (在这些悼亡词中,钠兰是怎么倾诉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呢,)卢氏去世后,纳兰写过许多悼亡词,有一首可能最为人们熟悉,“谁念西风独自凉,箫箫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人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首词营造浓郁的悲剧气氛,秋天,西风刮起,窗户紧闭,词人在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在院子里,因为屋子里再也没有无比温馨的家了,他在追忆,卢氏的去世了他生命的恨基。他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能归结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他的词有四大特点,真清、自然、追忆、伤心。这首词能略成为经典,正是集中体现了这四大特点。追忆的是,卢氏喝醉了酒,纳兰不要去原动她。纳兰与妻子厮守的日子,一起饮酒的日子平淡,让人忘记它的存在,只有消逝了,才知道其宝贵。自然,看不出多么好的典故与辞藻,他填词的高明,是不知道他的技巧。纳兰对词的技巧正在这里,像这首词,用了一个高明的技巧,时空穿俊。就是对比,今昔对比,是这首词的主线,还有两层对比,即哀乐与动静,现在是箫箫黄叶闭疏窗,过去却是被酒莫惊春睡重。第二重对比是动静对比,现在是伫立的纳兰,回忆的是动态的。二是悲凉,与决乐。纳兰用这么多对比,王夫之在对词评价时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这种对比的效果是什么呢,悲剧就是将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诗词中也是这样,将欢乐渲染到极致,骤然消失后留下的悲痛更能震撼人心。纳兰用这种对比来表达这种悲痛,纳兰的词就是这样。平淡地震撼人心。 (纳兰对爱妻的离去到底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古代有礼制,人去世后不会马上下葬,得停灵。有地位的,可能停在寺庙里,越长时间,越说明身份尊贵,活看的人对他的依恋。古代皇帝最尊贵,天子一般停三年。清顺治时,新规定,亲王停灵一年,郡王七个月。平民百姓恨据经济条件,由三天到四十九天不等。卢氏安放在双林禅院,停的时候有一年多。超过了亲王贝勒的身份。这是违反礼制的。这只能说明,他始终不愿意相信卢氏离开了自己,停灵的时间里,纳兰一有空就书看望妻子,甚至一住几天,一次在词中写道,突然看到卢氏笑盈盈地来披衣服到他身上,纳兰感到幻觉,没有心爱的人,耳中是和尚的经声,天亮了,他想不明白,妻子明明在身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来梦已先疑”,这种幻觉持续了他的后半生。 悼亡词几乎部是伤感的,最为悲仕的是这首《蝶恋花》。“辛苦最冷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仪月论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来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天不会有感情,可是在多情清善感的人看来,天是有感情的。“环”与“块”都是玉,月亮熬成一次圆满,毕竟有了这次圆满,再辛苦也值得了,可是纳兰与卢氏,再辛苦也不会一个月百圆满一次。永远都没有机会了。“不辞冰雪为卿热”,这是最悲仕的。这也有故事,说的是魏晋时名士荀粲,说自己要娶天下最绝色的女子,他用最隆重的婚礼娶回了曹氏,感情特别好,不幸的是妻子得了重病,高烧。荀粲想办法,冰天雪地里,脱光衣服,用冰冷的身体来给妻子降温。可惜的是,这样的深情也没挽回妻子的生命,不久妻子去世了。荀粲也是不舍得让妻子下葬,朋友看到的是不哭而神伤。朋友们劝他,天下漂亮女人多的是,为什么吊死在一个人身上。荀粲说,佳人难再得,爱的人,只有这一个,她离开了,再也没有人可以替代。不久,荀粲也去世了,年仅二十九岁。这事引 9 起人们热议,人们认为不值得《世说新语》,编进去时,也认为是被诱惑了。这样的爱情不可取,我的想法倒是不同,我觉得,夫妻相处多年后,妻子的美貌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相通的感情。纳兰性德也是这样想的。他才会重重写下这句“不辞冰雪为卿热”。这就是纳兰给我们的最悲仕的答案。妻子的生命当然不能挽回,纳兰也知道,“无那尘缘容易绝”,不甘心怎么办,他给了自己回答,“手写香台金字经,情愿结来生”,只有佛教才相信前世今生,希望在来生,与卢民重新相逢,再做一生知己。他相不能回答自己,“唱罢秋坟愁来歇,春从认取双栖蝶” 用的是李贺的诗,李贺称诗鬼,纳兰也被称鬼才,唱了许多招魂歌,却也无法招回妻子。春丛认取双栖蝶,这是梁祝的故事,活看时不能相守,来生要化作蝴蝶,纳兰也是这样,给了一个好的结局,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他还感溉,“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知己永远离开了自己,留在人间的纳兰只能等待,等待来生。 有人这样评价纳兰:“以承平贵公子,而憔悴忧伤,常若不可终日,虽性情有独至,亦年命不永之征也。”意思是早早出现不长寿的征兆,情深不寿。一个人太多情太执著,抑郁,难长寿。养生就是养心,活泼开朗才能长寿,这样的忧伤,早就显示出不能长寿的征兆。卢氏的去世就成了纳兰生命的分水岭。 五、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叛乱等重大事件中立下大功,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宠信,个人的威望和事业一度达到了巅峰。父亲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成就、以及他在政坛上越来越高大的形象,成为年轻纳兰仰慕的偶像。无论是帮助康熙皇帝治理朝政、铲除隐患,还是在满汉文化的交融沟通上,纳兰明珠都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父亲的这一系列成就,纳兰曾经感到由衷钦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个人价值观的逐渐成熟,父子俩之间却出现了隔阂,矛盾越来越大。纳兰的心里开始有一个解不开的“结”,这个“结”就是他的贵族身份。一心向往江湖生活的纳兰对权贵很是排斥甚至鄙视。他在词中这样表白自己的立场和心声:“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然而,心性纯洁的纳兰性德却偏偏生在豪门,而父亲明珠在官场上的结党营私、玩弄权术,更是令纳兰的心里充满了无奈甚至厌恶,这样的矛盾情绪,最终导致他和父亲明珠之间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那么,父子之间矛盾的根源在哪里,这些矛盾对纳兰未来的人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五集《不是人间富贵花》。 纳兰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最根本的是他跟父亲纳兰明珠间的矛盾,纳兰明珠给了他一身份,可是纳兰性德自己看来却是束缚自己的枷锁。他越来越厌倦,在一首词中,充分表达他的蔑视。“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借,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这首《采桑子》是他在外时写的一首词。看雪花,是轻浮的样子,没有恨,对这种东西,一般人不去喜欢,纳兰却与众不同,觉得雪花是好在冷处偏佳,只有在百花凋零时,才绽放出惊人之美。这是高洁的人格,这种人格有谁能懂呢,谢娘,是纳兰的知音,谢道温,把雪花比作柳絮,称为咏絮才女,这是比作卢氏。卢氏去世后,还有谁能与他一起来欣赏雪花的高洁呢,他没有知己了。“不是人间富贵花”是他对自己身世的深切感知。一个人的生命意义除了爱情就没有其他吗,卢氏的去世让纳兰感到如此灰心,如一比络望,就要谈到家庭与事业与其他。 10 (纳兰明珠在康熙朝做过哪些大事,这些又会给儿子纳兰性德帝来怎样的影响呢,)对于大多男孩来说,第一个最依赖的人肯定是父亲,在童年的纳兰性德眼中,父亲曾是他最崇拜与依赖的人物,纳兰最感到骄傲的是,明珠在政治上的成就,二是在文化上的成就,先看看政治上的成就,值得儿子骄傲呢。有两件事,一是打击鳖拜,康熙登基时,明珠升任内务府一把手,当时有四位著名的辅政大臣:索尼、鳖拜、苏克萨哈、遏必隆。明珠跟他们的关系特别微妙,苏克萨哈是与他同一家族,他们又受鳖拜控制。索尼的孙女嫁给了康熙,当时内务府全力承办,纳兰明珠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在四人间应该一团和气吧,但不是这样,明珠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后来四位矛盾公开,像鳖拜逼迫皇帝杀死了苏克萨哈,明珠居然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升了官,后来康熙想扳倒鳖拜,这时,明珠审时度势,坚定站在康熙一边,当时明珠就建议修改当时的历法,而主持的正是鳖拜的学生杨光先。康熙罢免了杨光先,表面是历法之争,实际是明珠在诫授意下打击鳖拜集团。后来,扳倒了鳖拜的同党,明珠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这是明珠第一件政治成就。这过程中,纳兰是从八岁到十五岁,对朝中的政治斗争没有清醒认识,但是父亲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他一定感受深。二是平定三藩叛乱。当时三藩主动提出撤藩的票求,不过是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康熙把这事交给大臣议论,当时人们反对,害怕吴三桂。在明珠的坚持下,康熙下定诀心同意撒藩,这个命令一下,吴三桂首先起兵反清,朝中炸了祸,有人主张处死明珠,向吴三桂求和,幸亏康熙站出来,明珠也越发感恩戴德,投入平叛的战争中,纳兰明珠功不可没。 (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权倾朝野的一代权相。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叛乱等重大事件中立下大功,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宠信,个人的威望和事业一度达到了巅峰。父亲为朝廷建功立业的成就、以及他在政坛上越来越高大的形象,成为年轻纳兰仰慕的偶像。成为年轻钠兰仰慕的偶像,年轻的钠兰做了什么呢,他的心愿能够实现吗,) 一向文质彬彬的纳兰性德居然请求到前线去冲译陷阵,在康熙十五年,双万对峙时,清兵与吴三桂处于拉锯时,西线战场上,清军处于守势。当时满朝文武为些捏了一把汗,纳兰性德勇求上前线去,这得康熙同意。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去上疏,都被康熙驳了回来。一可能是因为康熙担心纳兰白白送上性命。二可能是康熙太信任纳兰了,可能有更重要的任命,不愿意把他派到前线去。后来的事实证明,第二种可能更接近现实,康熙舍不得纳兰,有更重要的任命。纳兰这边,反应是失望。他写过诗:“平生纵有英雄血,无由一溅荆江水。荆江日落阵云低,横戈跃马今何时,”大家别忘了,这是八旗子弟,血管中流的是与生俱来的血性。他认为自己流的是八旗子弟的英雄血,却没有机会去前线去。我个人认为,纳兰的主动上疏上前线平叛,是得到父亲的支持的,可以看出他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一系列事情对纳兰来说,有父亲的英雄形象,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明珠在文化上的表现,他是精通满汉文化的,他还是一个注意团结汉人学者的高官,当时明珠府是汉人学看云集的地方,像高士奇,是通过他来受到康熙的赏识,明珠也注意对儿子的教育,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纳兰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传统,像浸水亭,当时就是汉人学看云集的地方,是满汉和睦的表现。 (无论是帮助康熙皇帝治理朝政、铲除隐患,还是在满汉文化的交融沟通上,纳兰明珠都为国家为朝廷做出了积极贡献,对于父亲的这一系列成就,纳兰曾经感到由衷钦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个人价值观的逐渐成熟,父子俩之间却出现了隔阂,矛盾越来越大。一度崇拜父辛的钠兰怎么与父亲有了矛盾呢,)父子间不但是有矛盾而日越来越大。一是表现在童年时没有足够的父爱,这是他少年的一大遗憾。纳兰成长的过程中,正是明珠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期,可以请最好的毛师,父亲的关爱却少得可怜。普通人正常的亲子游戏在纳兰 11 看来是奢侈,连面都难见得上,对于母亲,爱新觉罗氏,有一个传闻。据说明珠夫人是悍妇,霸道到什么程度,不准丫环与明珠接触,一天二人喝茶,一位丫环端茶上来,明珠就夸了一下她的眼睛,明珠的夫人端来一盒子,揭开一看,是丫环的眼珠子。这个故事来必真实,不至于狠毒到这种地步,但是纳兰生活在这样的少父亲关爱的家庭,是肯定的。像贾宝玉,父亲是平时不管的,王夫人教育方法也有问题,像金钗,被僵自杀。纳兰的情况与宝玉可能相似,生活在富贵豪门,却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情,这是他人生里第一层矛盾,这却不是最主要的,还有更大的。这是人生价值观的矛盾,纳兰自称不是人间富贵花,他将功名富贵看得淡,父亲却相反,把这些看作重要目标的人,明珠是政治家,有成就,同时也是贪得无厌的贪官。后来,明珠是自食其果,被弹劫,罢了官。这时,纳兰不在人间了,他没有看到这一天,父亲的不光彩行为,纳兰却肯定看在眼里,甚至于心里厌恶与痛恨。明珠自己身不正,连身边的奴才都跟着孤假虎威。像安三,仗看权势,在外面无所不为,当时许多文人争先恐后地巴结,甚至与他结为儿女亲家,纳兰有好友姜宸英,屡次考试不中,纳兰想帮他,求父亲,明珠不会答应。纳兰一天跟姜说,你老是被埋没,太可惜了,我想帮你,却无能为力。姜宸英说是安三吧。纳兰是好意,提醒姜宸英,姜宸英站起来,摔了酒杯,骂了纳兰,没想到你也如此势利,要我跟奴才磕头。这事可以看出纳兰的心胸,没怪罪姜宸英,反而多方向姜宸英请罪。后来二人仍是好友,后来姜宸英感溉说,纳兰从来不怪罪我,他知道我是怀才不遇,才狂傲的。这说明纳兰与父亲的矛盾很深,纳兰想帮助汉人,凭自己力量不够,得借用父亲的权力,却也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不愿意与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父亲追逐名利,而纳兰却是“不是人间富贵花”。 要说到纳兰与父亲的第三层矛盾,纳兰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却又要做个孝子,他的孝顺是有名的。像父亲生病,纳兰一定是日夜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有时,纳兰都憔悴了,直到父母病好,才能诙复到原来的形态。有时,聚在一起吃饭,如果父母心情好些,他就会吃得多些,父母身体健康是他心中头等大事。这说明他是地道的孝子,在精神思想上却是背道而驰的,纳兰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而父亲是把追求名利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是纳兰心中强烈的痛苦,这种矛盾还不是他心中唯一的通苦。接下来的人生,纳兰还要面临更深的矛盾与痛苦,这是与康熙的矛盾。 六、幽怨从前何处诉 22岁时,纳兰进士及第,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康熙皇帝,纳兰期待能够受到表哥康熙皇帝的重视,干一番成就功名的大事业。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纳兰始料不及,他先是被康熙皇帝莫名其妙地冷落了一年多时间,接下来又被康熙任命为贴身侍卫。康熙对这个文武双全的表弟非常赏识和喜欢,纳兰很快就成了康熙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红人。成为康熙皇帝贴身侍卫这一年,纳兰性德年仅23岁,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在一般人眼里,这实在是少有的美差,一方面,这个工作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收入,更重要是,它很容易受到皇帝的关注和信任,为以后的仕途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康熙皇帝的这个安排却令纳兰郁郁寡欢,实在高兴不起来。在康熙皇帝的眼里,表弟纳兰和别的侍卫不同,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他文武双修恪尽职守,他谦虚谨慎从无懈怠,因此康熙对他很是欣赏和喜爱。在纳兰担任贴身侍卫六年之后,康熙皇帝给他布置了一个特殊任务,更是体现了他对这个表弟的重视和信任,这个任务就是出使梭伦。那么,纳兰能圆满完成康熙皇帝亲自安排的这个任务吗,他和康熙皇帝之间又有着怎样的隔阂和矛盾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 12 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六集《幽怨从前何处诉》。 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我觉得是内心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一次次地毁灭它。纳兰正是这样,他外表风光时,内心越是痛苦,看看他的词《蝶恋花出塞》,这是事业巅峰时所写,却流露出悲凉:“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青冢是王昭君埋葬地,纳兰在康熙二十一年秋,奉旨意出使时经过这儿的。王昭君本是宫女,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单于,换来了汉长年的和平,纳兰再次出使西域,也是为了稳住边疆。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这次他是作为贴身侍卫的身份出使的。那么词中为什么流露出悲凉的情绪呢,今古河山无定据,历史有不变的东西吗,昭君的辉煌也只是剩下悲凉。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只能看到的这样的情景,她内心是不是有许多无法诉说的幽怨呢,纳兰也有这么多幽怨,为什么在巅峰时这样悲凉的是康熙赋予的职业使命与他自己的理想发生强烈冲突。 纳兰与康熙的第一次矛盾碰撞在康熙十五年,这一年纳兰二十二岁,这一年,他迈入紫禁城,进入考场,面对的是康熙皇帝,这是他从小崇拜与仰望的康熙大帝。这一回他参加殿试,是成功与失败,就掌握在一代英主手中,这一次他成功了,“各官咸叹异焉。”纳兰分析中肯,逻辑清晰,见解比许多大学者中肯。纳兰还有漂亮的书法,飘逸有美感,让所有人惊叹。康熙也不禁点头微笑,高中二甲第七名,在全国考生中名列第十名。所以,来明珠道贺的人不少,明珠高兴,谦虚中,事实上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可是,有一个变故,优秀的进士,要么进入翰林院深造,要么授予相应的职位。可是纳兰身上发生了奇怪的事,没有任何任命,不尴不尬不明不白,一直持续了一年多,这事奇怪了,纳兰应该是首批重点考虑的对象,父亲当时是吏部尚书,文官的任免部在他手中。这样的高官,难道连儿子的工作都没办法安排,怪只怪纳兰的名气太大了,父亲也没办法暗箱操作,至少康熙这儿说不过去呀。康熙对他印象深得恨,没有他的旨意,明珠敢轻举妄动吗,所以不明不白地等了一年多。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年多后,终于等来了任命,三等侍卫。这是负责皇宫保卫工作的,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与大门侍卫,这是皇帝的保镖。其中最重要的是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得皇帝亲自挑选。纳兰正在其中,这本是光荣的事,按照一般惯例,翰林院官品不高,大家都认为破格任命纳兰为侍卫,是恃殊的恩宠。 纳兰不感叹兴趣的是康熙的任命,与纳兰的理想相差太远,要是安排进翰林院,他会更满意。即使不进翰林院,授予地方官,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是合乎他的理想的。侍卫不过是皇帝身边的奴才,怎么会让纳兰高兴呢,在他心中,什么会比自由更重要,这把他推入矛盾的深渊,纳兰与康熙的关系就是这样无奈地开始了,由此开始了九年的朝夕相处,康熙不安分,不喜欢只待在宫中,喜欢巡视,纳兰开始了忙碌的生涯。康熙十八年,保定随行。康熙十九年,昌平随行。康熙二十年,汤泉随行。康熙二十年,京畿随行„„纳兰的同事有话来形容纳兰的工作注质,“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 上马驰猎,拓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上有指挥。来尝不在侧。”无不随行。甚至临时接到旨意,骑在马上也要立即写诗。总在第一时间将皇帝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到。康熙对他的满意超过一般侍卫,赏赐不计其数,纳兰越是表现优秀,康熙越是不让走,不断提升,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康熙不光把他当作奴才看待,纳兰一生中最大的政绩发生在这九年中。没这件事,纳兰不过是多愁善感的词人,这事却让他辉煌起来,在康熙二十一年冬天,他奉使觇梭伦诸羌,出使梭伦。 13 具体来说,梭伦应该在内蒙索陇呼都克,到吐鲁番间,康熙派了纳兰去完成这项使命。纳兰这次去的目的是有所宣抚,要对梭伦少数民族部落传达康熙的旨意,这一年,康熙平定了三藩叛乱。康熙开始着手处理北加边疆问题,而北要对抗的是准葛尔部,他先是和平宣抚,不成功再考虑用武力,这次是要去探探虚实,这是受制于准葛尔部的,这次纳兰去是宣抚他们,要随机应变,做了文武两手准备,率几千人向西北开拔。这次纳兰宣抚的效果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梭伦诸羌,不辞劳苦,日夜兼程,把出使的详细清况进行了秘密禀报。这是军事机密,史料记载不详,要注意的细节是,这改回来后,清廷对准葛尔部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是姑息,现在是变得强硬起来,到康熙二十四年,下令处死了派在北京的使臣,对待梭伦的态度又是宽容了,甚至允许到黄河附近游牧,说明康熙心中有数了,纳兰宣抚的使命成功完成了,这些部落也诚心准备归顺了。事实是这样,二年后,梭伦派使团来朝贡,这些安定后,清廷大胆处理准格尔部,御驾亲征,西北后来稳定下来了。纳兰完成任务可以看出,康熙没有派他人,而是派了纳兰去,可以看出康熙对纳兰的信任,非同一般。另外,也充分展示了纳兰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假设纳兰长寿,政治成就可能不可估量,可惜没有那一天了。 回来后,纳兰的侍卫生涯没有明显变化,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巡视在外,后来再次随从康熙下江南。这样的工作,让纳兰到哪里寻找心中向往的自由呢,纳兰觉得做为奴才的地位没有彻底转变。“臣子光荣,于斯至矣。”在别人看来是荣誉的巅峰,他自己却对此越是强烈地痛苦。他写信时说过,“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天天劳顿,越来越厌倦,头发开始白了,还得天天佩着后器,不离皇帝左右,意志被磨得没有了。这些幽怨,当然不敢跟康熙说,不敢跟父亲说,只能跟朋友流露。纳兰的内心还有更深的矛盾,这又是什么呢,这是伴君如伴虎的焦虑。皇帝的深不可测,纳兰也琢磨不透,他的处世哲学就是,“性周防,不与外庭一事”,不参与任何朝政大事。他也说,“惴惴有不履之忧”,“以贫贱为可安者”,这就可以理解他的忧伤了,说明几年的官场生活,让他对人生对历史有了深刻的体会,今古河山无定格,人生到底有什么永恒不变昵,只有一往清深,只有内心的至情,这是永恒的,这是对人生的悲悯情怀,是对人生的关照。只有精神可以超越人生,可以永垂不朽的。纳兰讲入仕涂后,更加强烈加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能解脱出来吗, 七、身世悠悠何足问 纳兰词最感人之处莫过于他真切动人的情感,无论是凄美哀怨的爱情词,还是真挚深婉的友情词,都记录着他一往情深的心路历程,尤其是他与顾贞观之间的知己之情,更是流传千古的友谊佳话。 顾贞观只是一个流落江湖的汉族文人,无权无势、身份低微。而身为相门公子的纳兰性德,却集荣华富贵于一身,父亲更是权倾朝野的一代名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两人的身份地位都有着天壤之别,然而,纳兰却与比他大20岁的顾贞观结为莫逆之交,这在当时非常罕见,甚至还引来了众人的猜忌与谣言。那么,纳兰对两人之间的友谊为何如此珍重,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对待他人的猜忌和谣言,他也一笑置之。纳兰性德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浪迹江湖的文人雅士,尽情挥洒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但是身为相门公子,康熙皇帝身边的侍卫,对纳兰而言,这个理想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极度苦闷中,与汉族文人雅士的倾心交往和心灵默契成了他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纳兰的真挚和信任, 14 打动了一批批汉族文人,也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友谊佳话,在他和朋友之间,究竟发生了哪些感天动地的友情故事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七集《身世悠悠何足问》。 谈到纳兰的词,最感人的是他的情感,不单是爱清,还有友情他有一批莫逆之交。这些好友中,相交最重要的是顾贞观,今天或许觉得陌生,当时他的名气不在纳兰之下,比纳兰大十八岁,在纳兰没成年前,已名扬海外,当年考中举人第二名,做国史馆典籍的官,负责编历史。这人有个性,在康熙十年,毅然辞职,过江湖文人的生活。这一年纳兰十七岁,进入国子监,与顾贞观擦身过。到纳兰四十岁时,他们才见面,相见恨晚。顾贞观人品与才华让纳兰相见恨晚,还有纳兰对待朋友的态度,有四大特点:一是真诚,这是必要条件,表现在哪里,有故事,康熙十五年,二人结交不久,纳兰知道他喜欢浪迹,想要留他在身边,他于是诀定,在明珠相府中开辟出一块地,专门盖了几向茅草房。邀请顾贞观来长期居住。纳兰还专门写了词来邀请:“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可学得,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百感部随流水去,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尘土梦,蕉中鹿。翻覆手,看棋局。且耽闲殢酒,消他薄福。雪后谁遮檐角翠,雨余好种墙阴绿。有些些?、欲说向寒宵,西窗烛。”想自由自在坤相亲相近,飞来飞去。这足以看得出真诚,顾贞观评论说,“呜呼吾哥,其敬我也不啻如兄,其爱我也不啻如弟”。 二是信任。再看两个小故事。一是纳兰拉儿子到顾贞观前面,说这是你亲侄子,跟儿子说,顾伯父就是你亲伯父,在他眼中,顾贞观是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二是纳兰将词作交给顾贞观整理出版,把创作看作生命的文人,将作品交给别人出版,不亚于托孤。“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顾贞观没有辜负他,《饮水词》出版。三是纯洁。这种程度像小孩子一样,不虚伪不掩饰。看纳兰在二十二岁时写的一首词:“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身份悬殊,纳兰不但没老毛奸巨滑,反而纯洁得像个孩子,不在乎身份差异,面对众人的议论冷笑置之而已。友谊的纯粹是最重要的。再看这首词的开篇是“德也狂生耳”,我也是狂傲的人,贵族门第不过是污浊之地而已。用了典故,魏晋时期的阮籍,可以翻白眼与青眼,喜欢的就青眼相加,对小人就白眼一翻,转头就走。顾贞观无钱天地位,他们交往的原因是什么,不是顾贞观攀附权贵。纳兰面对冷语的态度,纳兰是由他去,这是坦然的。顾贞观看到后,也是回词一首,“但结托,来生休悔。”顾贞观也是坚定地回应了纳兰友情的结托。 后来纳兰去世后,顾贞观返回家乡居住,梦见纳兰来说,我们是知己,对友情不能忘怀。虽然我生命短暂,但我希望我的灵魂在你这儿可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顾贞观纳闷时,听到他儿媳生了儿子,结果一看,长得太像纳兰了。他一想,投胎也要投到顾家。满月时,顾贞观梦见,纳兰来各有辞行,他有不祥之兆,果然孙子夭析了。这故事真实性不去考证,但是二人的友情是惊天地的。有学看评价是“率真无饰”,没有任何虚伪与掩饰的。一个词人不是性情纯洁率真,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词呢,四是重情重义,人世之间有利益之交,可是纳兰从来不问得到,而总是在付出。甚至为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不久,二人联手演绎一段友情故事,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顺治十四年时有丁酉科考案,有考生舞弊,一时,朝野震惊, 15 顺治下旨,将举人全部押送到北京,由顺治亲自复试。当时有一个人叫吴兆蓦,有毛病,胆小,被押到顺治面前时,手抖,不能握笔,最后交了白卷。顺治一看,了不得,又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吴兆蓦等流族到宁古塔。这是顾贞观的好友,顾贞观求纳兰的唯一一件事,是帮他营枚吴兆蓦。这时案件过去十九年了,这看起来是举手之劳,纳兰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可是纳兰没有同意,顾贞观写了两首词,将二人交情写在词中,纳兰才同意。他说,这事我一定全力以赴,但得给我十年的期限。顾贞观说,吴兆蓦恐旧没有生还的机会。顾贞观请求他,纳兰号后承诺得至少五年,这事为什么这样难呢,营救难度有三:一是这是顺治时的案子,作为儿子康熙不能随便否定。二是这案件后来成了打压汉族文人的案子,满汉关系复杂,要营救,其难度可想而知。三是这是不同派系政治斗争的结果。纳兰明珠也是政敌要打击的对象,纳兰也因此不敢轻易答应,但是尽管这样,他的友情还是发挥到了极致。他回词:“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看,梁汾耳。”答应后,纳兰投入到营救之中,他先想到的是父亲。他从来没为朝政之事,求过父亲。纳兰明珠是官场老手,第一反应就是这事干不得,康熙怎么能翻案呢,但是纳兰说,看在儿子从来不求的份上。明珠想了许久,勉为其难地说,试试。要面见顾贞观,顾贞观亲自拜见明珠,明珠笑看对顾贞观说,我当然愿意效力,不过您从来不喝酒,愿意为朋友干了这杯酒吗,顾贞观干了。明珠笑说,能不能学满人请安。顾贞观接受了,明珠郑重地说,没想到情义重到这种地步,等看听我的消息吧。明珠给纳兰与顾贞观二人吃了定心丸。 营救的第一论行动就出现重重困难。机会是等来了,康熙派人去长白山祭祀,这是清的发祥地。他们让吴兆蓦与了长赋,打通关节,呈现给了康熙,康熙看到这篇赋,问身边的明珠这是谁,明珠一看,皇帝开心,就原本地说出了吴兆蓦的经历,并请求翻案。康熙没有同意,理由就是先帝的案子不能轻易翻案。第二次机会到了五年之后,到了康熙二十年,因为朝中发生大事,吴三桂等叛乱刚刚平息。这提醒了康熙,不能再像顺治时一昧打压,得争取汉人的支持。这时纳兰他们再次面求皇帝,在他的努力下,这次赦免了,在康熙二十年,吴兆蓦,终于平安地回到了北京。离当年顾贞观求纳兰刚好是五年,这是君子一诺,再次体现了纳兰的重清重义。吴兆蓦不知道这个中的辛劳,顾贞观被他误解,纳兰就知道了,就找到明珠,明珠召来吴兆蓦,只见厅堂中,左边写看“顾贞观为吴兆蓦饮酒处”,右边写看“顾贞观为吴兆蓦屈膝处。”吴兆蓦醒悟,并真诚道歉。三人成了深交,这个故事对汉人的文人来说,纳兰的重情重义温暖了一大批汉族文人,纳兰对生活厌倦时,顾贞观还为纳兰做了重要的事,这给纳兰最后生命带来了最后的一丝亮点。 八、而今才道当时错 身为康熙皇帝身边的红人,纳兰有着令人艳羡的事业前景,然而,卢氏的去世却在感情世界里彻底击垮了纳兰,他长期沉浸在压抑痛苦中不能自拔,“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爱妻的离去带走了纳兰关于爱的全部美好回忆。就在他对未来几乎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位女子走进了他的世界,她就是沈宛,这位才貌双全的江南才女,以她特有的温柔之情温暖着纳兰冰冷的情感世界,在他凄楚寒冷的生命中再次点燃了爱的火焰。 然而,在经历了一场缠绵悱恻的绝世恋情之后,两个人却在无尽的痛苦中结束了这段感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情多病的纳兰遭受了太多的爱恨离愁,当一切感情的寄托犹如烟云消散殆尽,当纳兰沉痛地写下这凄美词句后不久,他年轻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年轻的纳兰公子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将不再惆怅,不会再有痛苦与寂寞。在临终前,纳兰写下了他一生最后一首诗《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 16 卷舒因晦明”。短短的一生,纳兰留给世人的词有近四百首,诗近四百首,这些用他的心血写下的词句,跨越沧桑时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纳兰和沈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一段凄美恋情,惆怅一生的纳兰公子又将迎来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将带我们一起走进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情感世界,为您带来系列节目《纳兰心事有谁知》第八集《而今才道当时错》。 纳兰一生中两个最大知己,一是卢氏,一是顾贞观。可是友情不能代替爱情,顾贞观也最了解纳兰的孤独与寂寞。顾贞观做媒,纳兰结识了另一位女子,这是沈宛,沈宛能填补纳兰的感情生活呢,“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化后来无计,强说还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首句令人震撼,“错”字正是这种震撼所在,人生有悲剧在乎,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一旦犯下错误,不可能再有改变的机会。表达的正是这种永远不能回到过去的悔恨。这首词是写给沈宛的吗,他经历的最大伤害是在爱情上的伤害。回顾一下他一生的几段爱情错误,一是初恋,因为外在压力被迫与她分手,可能对当时的纳兰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二是与卢氏的婚姻,这匣该是最完美的婚姻,可是这只持续了三年,卢氏的离去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损失,不是纳兰的错,是上天的错。三是纳兰二次婚姻的错,纳兰续娶过官氏,他有强烈的抵触,据说官氏是任性刁蛮,卢氏的感情是不能填补的空白,正是这种清况下,沈宛走进了纳兰的生活。 (沈宛是怎样的女子,)纳兰认识沈宛有两大原因:一是纳兰早是仰慕沈宛的才名,她是词人,有集子流传。见到沈宛前,就读到过她发的词。二人在填词上的共同语言是重要原因。二是顾贞观的引荐。二人相隔千里,本来没机会见面,现在牵线的是顾贞观。所以纳兰请顾贞观出马帮他,纳兰写给顾贞观的信这样说:“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望吾哥略为留意。”琴川指常熟,可能是沈宛居住的地方,这时康熙二十三年将下江南巡游,希望他能与顾贞观见面,望他先行灯听一下沈宛的清况,顾贞观当然是专程为纳兰跑了一趟,顾贞观惊为天人,顾贞观回信更强化了纳兰想见的愿望。下江南时,第二封信语气更强:“吾哥所识,天海风涛之人,未审可以晤对否,弟胸中块磊,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方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你认识的那位天海内涛之人,我能不能去见见呢,“天海风涛”有典故,与李商隐有关,晚唐李商隐有许多粉丝。柳枝是歌伎,一天堂兄无意中在朗诵李商隐的诗,柳枝听到了,惊讶,连问,谁人有此,谁有为是,李商隐的堂兄说是堂弟所写,柳枝请求他帝话,请李商隐为她写诗,柳枝派看丫环等待李商隐。告诉他柳枝姑娘要他三天后去河边,没想到,朋友抢走了行李,李商隐因为追赶错过了约会,后来,李商隐再到这儿时,柳枝被节度使霸占了。李商隐写了几首诗,其中称柳枝为天海风涛。这里,天海风涛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沈宛也是歌伎。二是,沈宛也仰慕纳兰。三是,沈宛是才女。二人都有强烈相见的原望。纳兰希望该位惠心人能像卢氏一样,能够提供心灵栖息的港湾洲。二人果然一见倾心,纳兰写了一首词,写相见的心情:“两鬓飘萧容易白,错把韶华虚费。便诀计、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洒拼沉醉。”这一年纳兰三十岁,说自己是两鬓斑自了,见了沈宛就下了诀定,便诀计,疏狂休悔,向名花,美酒拼沉醉。这可以看见到见到沈宛时的幸福与决乐心情。纳兰的江南之行,最大收获是得到了沈宛。这一年冬天,顾贞观亲自护送沈宛入京,沈宛嫁给纳兰为妾。 (沈宛能给钠兰带来他所渴望的幸福吗,)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对于二人来说,尤其是这样,二人共同生活时,面对的不再只是爱情,而是残酷的现实。一是康熙年间,满汉关系虽有所缓解,不能通婚的禁令没有解除,违者重罚,纳兰敢娶进家门吗,二是沈宛的身份只是 17 卑微的歌女,风尘女子,作为纳兰的父亲明珠允许儿子将她堂堂正正娶取讲家门吗,有点玄,沈宛进不了纳兰家门,纳兰做出万般无奈的诀定,另外安置了沈宛居住,成了外室,地位比妾更低。还有更残酷的在,纳兰要诙复正常人的生活,侍卫,与生活,意昧着沈宛的生活主要是等待,这种等待换来的多是独守空闺。看看沈宛写的:“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画楼应该是二人同居的地方,纳兰下班总会风尘仆仆地回到这儿,这是沈宛的最决乐的时候,而现在更多地是沈宛独守空房。半夜惊醒时,灯未灭,身边仍是空无一人,心事和谁说,满腹心事与谁说呢,泪水只能沾湿衣服,带来的只能是痛苦,沈宛不是逆来顺受的女子,有思想与主见,发现痛苦是看不到头时,她终于艰难抉择,向纳兰提出了分手,这种煎熬其实纳兰也有,当沈宛提出分手时,他也想挽留,他也付出了许多,甚至以为沈宛可能是唯一能代替卢氏的地方,她们都是才女,都善解人意,但是最大不同在,沈宛与纳兰的相处方式是不平等的,注定这种爱情带给纳兰的除了爱更多地是怨。不平等的爱就不是真爱,这种怨让他们的爱情遭遇副了冰山,纳兰选择了理解与放手,沈宛在几个月后,带看伤痕回到了江南。“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这是命运的错。沈宛只有怨没有恨,她怨命运不公,“满眼春风百事非”,这么美好的春,只能提醒自己物是人非的伤痛。分手时都想安慰对方,要找时间看你,或看堂堂正正娶进门,沈宛也安慰纳兰,我的心在等你,安慰归安慰,纳兰这样的清醒与沈宛的聪慧,他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而今才道当时错”,贴合这段爱情悲剧。后来纳兰去世了,沈宛因为地位卑微,不曾被提及,康熙二十四年春天,纳兰病倒了,这次分手让纳兰雪上加霜,前一天,还强撑看在浸水亭雅集,在第二天一病不起,寒疾,七天没有发汗。病甚至惊动了康熙,随时汇报病情,亲手开了处万药,赐给了纳兰,没来得乃吃,七天后就去世了,这一年虚岁三十一岁。 (年轻的纳兰公子走了,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将不再惆怅,不会再有痛苦与寂寞。在临终前,纳兰写下了他一生最后一首诗《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短短的一生,纳兰留给世人的词有近四百首,诗近四百首,这些用他的心血写下的词句,跨越沧桑时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纳兰去世,也是时代巨大悲痛,当时,有数以百计的人写淖词,从来没见面的人都会痛哭。曾在浸水亭雅集的文人,感叹,没有了纳兰,哪儿可以容得下我呢,有人说,再也没有知音了。我的悲痛向谁诉说呢,康熙也派了中使来祭奠,十多年俊伦的使者来朝贡,这些少数民族的归顺,是纳兰奉使出使的结果。当所有人为此悲痛时,我想只有一个人,并不感到悲痛,甚至认为是解脱,这是纳兰自己。 这个人,一生活的是一个字:情,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这种情铸就了他的人生,错就错在,他这种纯情的人,不应该生在这样复杂的人世间,所以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人间不是他的家。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他永远离开了人间,正是卢氏的忌日,在康熙十六年的这一天,正是卢氏去世的时间,我宁可相信不是巧合,纳兰追随妻子离开这个人间,当所有人痛哭流沸的时候,只有纳兰会微笑,他要去的世界里有他最爱的人,有他最温暖的家。谢谢~ 18
/
本文档为【纳兰心事有谁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