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2017-10-01 7页 doc 41KB 4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的时间分布为: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最高温(以北半球为例)陆地上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2、地面状况: (1)海陆分布: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陆面的增温或冷却都比海洋表面表现得剧烈。在夏季同纬度大陆上要比海洋上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向高纬凸出,在海洋上向低纬凸出;在冬季同纬度大陆又比海洋上冷,等温线在大陆上...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的时间分布为: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午后两点,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最高温(以北半球为例)陆地上出现在7月份,海洋上出现在8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海洋出现在2月。南半球相反。 2、地面状况: (1)海陆分布: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陆面的增温或冷却都比海洋面表现得剧烈。在夏季同纬度大陆上要比海洋上气温高,等温线在大陆上向高纬凸出,在海洋上向低纬凸出;在冬季同纬度大陆又比海洋上冷,等温线在大陆上向低纬凸出,海洋上向高纬凸出(所以有1陆南7陆北的说法)。且陆地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而海洋上的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小。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出现在北纬20?—30?的非洲沙漠地区,1月份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不在北极,而在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那里1月份平均气温为-50.5?,绝对最低气温达-68? (2)地形类型: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冬季风的迎风坡比背风坡的气温低,例如秦岭以北冬季气温0?以下,秦岭以南0?以上。 (3)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地面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新雪的反射率最高,赤道附近的海洋地区的反射率最低。 (4)植被覆盖:覆盖率越低,气温的变化越大。荒漠地区的温差大,森林地区的温差较小。 3、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 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据计算,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降低<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升高20?左右。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有多么显著的影响。 4、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对大气具有增温作用,比同纬度的气温高,寒流经过地区,气温低。如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同纬度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东岸温度低,西岸温度高。 5、天气状况:白天阴雨,气温比平时低,夜间阴雨,比平时气温高,整天阴雨,气温日较差小,晴朗较差大。全球最高气温不出现在全年阴雨的赤道,而出现在终年晴朗的副热带的沙漠地区。 6、天气系统: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暖锋过境,气温上升。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指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的过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条件是三个:充足的水汽供应,气温下降达到过饱和状态,足够的凝结核。通常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凝结核的问,只要考虑有没有充足的水汽和促使气温下降的机制就可以,归纳起来,影响降水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1、 气压带 全球的气压带不管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还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盛行的是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水汽饱和度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如热带沙漠地区,全年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我国的长江流域盛夏的伏旱天气的形成;南极地区成为少雨带。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如赤道地区,全年处在低气压控制下,终年多雨。 2、 风带 全球的风带包括极地东风带、西风带、信风带,而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很少。中纬度的大陆西岸是西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欧洲西部,南北美洲的西部海岸。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信风的迎风岸,降水多,如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信风有关;而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则与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有关。 3、 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如东亚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亚季风区,在西南季风影响的季节形成雨季,东北季风控制时候形成旱季。 4、 气旋、锋面 特殊的大气运动也是形成降水的重要因素,在气旋控制下,盛行的是旋转上升气流,往往能达到过饱和状态,形成降水,如中纬度地区就多气旋雨,台风、飓风也带来大量的降水。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交汇地区,往往会形成锋面雨,在锋面附近暖空气上升也会达到过饱和状态,从而形成降水。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以锋面雨为主,4、5月份在南部沿海形成暖锋降水,6、7月份在长江流域形成准静止锋降水,7、8月份在华北、东北形成冷锋降水;在副极地也会因为东风和西风相汇而形成极锋,形成锋面雨。 5、 海陆位置 一般来说,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比如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东部向西降水逐渐减少等都是受到距海远近的影响。 6、 地形 (1) 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如北美大陆西部,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纵列,与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的西风气流垂直,阻挡了西风的进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东部地区就难以受到它的影响了;而欧洲西部地区,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与西风气流来向一致,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进入,降水的分布较广泛,海洋性特征明显。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深居内陆外,也因为受到山岭的层层阻挡,海洋水汽难 以进入,使其更加干旱。 (2)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汽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饱和度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为山地有促使气流上升的条件,而平地没有,降水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气候,东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独特的沙漠气候;再如我国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东部沿海地区多;台湾东部比西部多,海南岛东部比西部多。 (3)地形类型与降水。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如我国的东部平原地区,欧洲中部,美国中东部;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如横断山区;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东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7、 洋流 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欧洲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与沿岸暖流有关;而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都与寒流关系密切,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上最干燥,最狭长,分布纬度最低的沙漠就是秘鲁寒流的功劳。 8、 下垫面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如果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或者水面宽广,就会增大蒸发量,空气中湿度增大,从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坏,水面减少,空气就会变得干燥,导致降水减少。 沿海地区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经过降水也会增多。比如,沙漠地区地表干燥,增发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干沼泽和湖泊的地区,降水也减少;而在森林地区,湖泊和大型水库附近降水明显增多。 9、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垫面的状况来影响降水的,如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水库和水利工程,退田还湖,扩大水面和湿地都将会使空气的湿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开垦排干沼泽会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干旱季节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的有效形式。 当然,影响某个地区的降水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使当地的降水更加复杂,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找到其主导因素,还要从综合的角度全面分析,才能搞清某个地区的降水类型和特征;比如欧洲西部的海洋性气候降水特征的形成,就是受到海陆位置、西风、北大西洋暖流、平原与山脉东西走向、地势低平、海岸曲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补充: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 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 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 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东坡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其增温影响甚至在多年月平均气温直减率上也可促使作物、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可造成干热风害和森林火灾。冬季强焚风可引起山区雪崩等。 补充: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空气密度被压缩,风速便增大,空气会加速流过峡谷。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峡谷效应”。由峡谷效应而增大的风,通常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
本文档为【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