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

2017-12-08 8页 doc 24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 一、概述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于2004年在我市正式启动,已实施三年。根据课题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强化创新”的指导思想, 采取技术研究与区域示范,关键技术突破与综合技术集成,常 规技术提升和高新技术储备,技术推广与产品开发等四个相结 合的技术路线。在省课题组专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具体指导下,驻点科技人员和项目区全体干 群的共同努力,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了合同预定的任务, 成果卓越。 二、成效显著 1、实现...
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
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 一、概述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 究与示范,于2004年在我市正式启动,已实施三年。根据课题 “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强化创新”的指导思想, 采取技术研究与区域示范,关键技术突破与综合技术集成,常 规技术提升和高新技术储备,技术推广与产品开发等四个相结 合的技术路线。在省课题组专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 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具体指导下,驻点科技人员和项目区全体干 群的共同努力,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成果卓越。 二、成效显著 1、实现粮食高产目标 2004-2006年,我市承担的100亩、4000亩、10万亩、40万亩示范区,经湘潭、湘乡市两级农业局、科技局和统计局专 家分年分季,四个层次测产验收早晚两季均获得高产。 ?100亩超高产样板田。按标准面积计算,2004-2006年双季稻平均年亩产分别达到1121公斤、1121.3公斤。其中15亩双季稻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152公斤和1173.4公斤,分别比前三年平均增产200公斤、221.4公斤,2005年双季稻单产最高丘块达1256.1公斤。 1 ?4000亩核心试验区:2004-2006年习惯面积计算,平均 亩产分别达到1026公斤、1082.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分 别增产79公斤、135.5公斤。 ?10万亩技术示范区。按习惯面积2004-2006年双季稻平均亩产978.8公斤、983.5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分别增68.8公斤、73.5公斤。 ?40万亩技术辐射区。按习惯面积2004-2006年双季稻平均亩产965公斤、973公斤,比前三年分别增55公斤、63公斤。 2、组装集成四套丰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双季食用优质稻丰产无公害技术。推广隔层定距无盘抛 植、软盘抛栽,机械收割和测土配方施肥,配套稻草还田、施 有机肥、沼肥、频振灯诱蛾、稻鸭共育和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 农药等技术。早稻品种湘早籼31号、早优143,晚稻品种金优207、和湘晚籼9、11、13号,全市三年累计推广示范50万亩。 ?饲料稻丰产标准化技术。围绕“三高”目标,集成“三 壮”、“三高”技术体系,以隔层定距无盘抛植、软盘育秧抛栽、 机械化收割、配套稻草还田,增施有机肥,施壮包、壮籽肥, 湿润灌溉等技术,早稻创丰一号、湘早籼24号、29号等。三年全市累计推广示范35万亩。 ?米粉稻丰产轻简无公害技术。采用隔层定距无盘育秧、 软盘抛植、小蔸插植、稻草还田,施沼肥和有机肥,施用低毒、 高效、低残留农药,以提高单产,改善卫生和加工品质。早稻 2 选用湘早籼33号、湘丰早119、晚稻选用V77等品种,三年全 市累计推广示范10.5万亩。 ?双季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双季稻栽培占我市水稻播种 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左右,为实现全市粮食持续增长,从2004年开始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市条件的栽培的 早、晚稻两季品种,早稻陆两优996、株两优819,晚稻丰源优299等组合,采取隔层定距无盘中苗抛植,起垄栽培,增施有 机肥,湿润管水等技术,2005年双季稻亩产1256.1公斤。2006年500亩超级早稻陆两优996示范片,早稻测产亩产可达570公斤,最高丘块达600公斤。 3、科研攻关 ?品种(组合)筛选试验。三年来共引进早、晚稻及一季 超级晚稻等品种(组合)135个,其中超级杂交稻15个,食用优质稻49个,饲料稻53个,米粉稻18个,筛选出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两优389等超级稻组合5个,食用优质稻早籼143等品种组合6个,饲料稻湘早籼29、创丰1号等在我市大面积 推广应用。 ?超级杂交稻施肥试验。2004年在山枣洙津、市农科所, 2005年在东郊新园等地分别进行不同N、P、K用量试验,组合 两优389,通过试验证明,在我市中等肥力条件下种超级杂交 稻,每亩施11公斤纯氮的单产最高,钾肥在9-15公斤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单产提高,稻曲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3 ?新农药试验。为提高水稻病虫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 减少农田污染,在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的指导下,引进爱苗、 乐本斯、锐劲特、康福多、阿克泰和富力康等新农药试验,在 我市锐劲特、爱苗和富力康已成了防治二化螟、纹枯病和稻曲 病主要农药品种。 ?稻糠生态肥研究与应用。稻糠生态肥是我市率先在国内 利用稻糠、稻壳、畜粪加微生物按一定比例配制发酵制成,具 有有机肥长效性,无机肥速效性和微生物肥的肥料循环利用功 能,是一种既省肥、又供肥的生态肥料,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具 有培肥改土、除草、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单产和改良稻 米品质等作用,经湘潭市科技局组织鉴定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 白,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隔层定距无盘抛植研究与推广。2005年10月30日,省科技厅邀请袁隆平院士等专家对我市研究的水稻隔层定距无盘 抛植技术进行成果鉴定,专家认为,它为水稻高产和超高产栽 培提供了壮秧,解决了早稻三熟田和晚稻中、迟熟品种抛植产 量不高不稳和目前旱秧无盘抛植秧难起,带土少,易伤根,难 立苗等难题,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态环境,对水稻持续发展 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具有“五省”、“二增”的效益,即每亩 可省种0.25-1公斤、纯氮1.5-2公斤、药费12元、水50-60立方米、购盘费14元,每亩可增稻谷25-30公斤,节省成本30-35元。适合现代农民求简心理,其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4 ?产业化开发初具雏形。在省、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已 开始筹建稻糠生态肥母料厂,年产母料1000吨,可提供100 万亩大田生产用肥,现已完成了母料厂筹建的前期工作,微生 物接种室、无菌操作台等均已安装好,但因资金不足,一些生 产设备尚未购回,只要生产设备配备完善,即可投入批量生产, 稻糠生态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成为生产无污染农产品的新 肥料。 ?培养造就了一批水稻栽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实施“国 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为我市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施展 才华和锻炼提高的舞台,在项目实施中边干边学,既提高了自 己的理论水平,又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成为水稻栽培技术研 究与推广的生力军。三年来,驻点科研人员共撰写水稻科技论 文30篇,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在北方水稻节栽培交流会上交流论文1篇。2005年7月省课题组在我市召开了水 稻生产现场会。2005年4月15日和2005年9月25日两次邀请省专家教授来我市对早晚稻隔层定距无盘抛植技术和双晚Y 优98-1高产组合进行现场评议。10月30日省科技厅邀请由袁隆平院士任主任委员的专家组对水稻隔层定距无盘抛植技术进 行成果鉴定,该成果2006年获湘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粮 食丰产科技工程联合办公室以“湖南水稻在湘乡试点取得突破” 为题,报道了湘乡市利用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这一平台, 充分发挥本市科技人员优势,不断攻克,水稻高产栽培难题实 5 现了水稻持续增产。《湖南日报》、《科技日报》、《湘潭日报》、 《湘乡报》、《湖南科技报》等新闻媒体分别进行了采访、报道, 《致富快报》、《江苏农业科技报》、《福建农业》、《中国稻米》 等先后介绍湘乡核心区实施项目的成效。接待周边县市农业局 的领导和专家、新闻记者40批(次),1200人次以上。农业局 组织乡镇农技站站长进行了现场观摩,乡镇组织村组干部参加 学习,还有许多农民慕名前来咨询求教。核心试验示范区得到 了领导专家的好评,赢得了农民朋友的赞赏。正如湖南省委主 办的学习导报“从粮食安全看湖南粮食生产”一文中指出,我 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获重大突破,湘乡市核心示范 区集成食用优质稻、饲料稻、米粉稻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水稻 生产迈向专业化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区农民种植水稻获得了理 想的经济效益。 三、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市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市长黄 赞佳作顾问,主管科技的副市长伍国强任组长,科技局、农业 局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宏观管理和组织项目 实施。同时还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形成政府搭台,科 技人员唱戏的格局,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确保各项经济技 术指标的完成。三年来,省科技厅李厅长、刘厅长,湖南农大 书记刘强,项目主持人青先国等同志多次赴我市核心试验区, 指导课题的实作。副市长伍国强和潘如心先后在核心试验 6 区现场办公8次,及时解决课题实施中存在的困难,确保项目 的运行。 2、健全管理体制。本项目在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组织科技 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农业综合开发办、能源局和农 机局等单位参与项目实施。5个技术示范区乡镇和18个技术辐射区乡镇,确定一名管农业的副乡长(镇长)和农技站站长负 责项目实施,同时,政府分别与乡镇签订项目岗位管理责任目 标书,将任务落到实处。为了调动驻点人员和镇村干部的积极 性,根据项目要求,采用试验定人、定指标、定经费、定奖罚 的“四定”制度,大面积生产技术指导,则采取驻点人员分片 包干,实行目标管理,年终评奖与工作实绩挂钩,进行奖罚。 3、狠抓技术培训。三年举办现场培训班185次,电视技术讲座84期,印发各种技术资料195万份,现场观摩会15次,对农民和基层干部(包括农技干部)18.5万人次技术培训。采 用夜校、专家临田指导,如病虫防治关键时刻,把农民叫到田 间地头,边讲解边示范,使农民耳闻目睹。利用服务热线为农 民解答技术难题500多个,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 民培训体系。使种粮农户的技术水平和科技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提升农民素质,丰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 4、办好示范样板。在项目实施中,办好4000亩核心示范区,5个乡镇技术示范区各办一个500亩示范片,全市40万亩技术辐射区,每个乡办100亩示范片,集中展示新品种、新技 7 术、新成果,做到层层办样板,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传、帮、 带的作用,并适时组织农民进行参观学习,强化了基点示范辐 射作用。在高产试验区内,建立和培养了20个水稻高产栽培技 术示范的产业化开发示范户,这些示范户对辐射水稻高效技术 起到重要作用。 5、部门鼎力协作。在项目实施中,在市政府统一组织下, 采取多部门协作攻关,农业局负责项目实施,科技局负责管理, 财政局确保配套经费及时到位和财务检查,农业综合开发办、 水利局、能源局和农机局等单位,根据项目实施需要,带项目 带资金建设核心试验区,为圆满完成项目的各项任务奠定良好 的基础。 四、下步计算 “十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今年已圆满完成,为迎接 “十一五”的项目能在我市继续实施,市政府已组织项目组人 员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的经验。 我市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受到农民欢迎和上级的好评, 其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持单位和项目区干部农民 齐心拼搏,三年来组装集成食用优质稻丰产无公害技术、饲料 稻丰产标准技术、米粉稻无公害轻简技术和超级稻高产栽培技 术,在全市推广应用,项目区实现水稻三年持续增产,农民增 收。同时培训了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技术水平, 为“十一五”项目继续在我市实施打下好的基础。“十一五”我 8 市实施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的重点是:以超级稻,特别是双季超 级稻栽培技术研究示范为重点,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粮食总 产,确保粮食安全,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水稻种植结构,逐步实 现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化,栽培技术标准化和产、供、销一体化, 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民增产 增收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湘乡核心试验区课题组 二OO六年七月 9
/
本文档为【国家粮食丰产湖南湘乡核心基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