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017-09-06 40页 doc 74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 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 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 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 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确立“主题研究”的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出课堂,使语文课堂向课前与课后凸现张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地学、主 动地学、创造性的学。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自学,学会生字,理解“各色各样、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等,,个词语的意思。 ,、能通过个人悟读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并获得语言的发展,能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中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 ,、围绕主题拓展深化,进一步走近鲁迅先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并培养学生主动大量阅读、个性化思考、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布置学生课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信息 二、形象感知,激情导入 ,、张贴鲁迅先生像。 ,、出示臧克家歌颂鲁迅先生的诗歌《有的人》,指导感情朗读。 ,、指名学生简介鲁迅生平,教师做补充。 三、出示主题 板书: 走近鲁迅 四、教师引导 关于鲁迅,我们收集了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分分类,好吗, 五、师生共同对有关资料进行分类: ,、鲁迅先生生平。 ,、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先生的名言。 ,、鲁迅先生的著作。 ,、回忆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六、教师引导,揭题 今天我们手头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它属于上述文章资料的第几类,(他人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对,而且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鲁迅,我们来把它作为走近鲁迅先生的第一扇门,打开鲁迅先生的第一扇窗,好吗, 七、学习课文第一段,品词析句,体会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并指导感情朗读 八、抓住文末一句,创设问题情境 教参认为“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句 概括了文章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对吗,如不对,请你自行设计一个点明中心结尾。 九、引导学生概括四件事的主要内容,并品读最能反映鲁迅精神的句子,做好准备 十、根据教学实际,以讨论会或辩论会的形式解决问题 十一、交流,激励 十二、质疑问难 十三、指导感情朗读 十四、课后延伸 ,、相互交流有关鲁迅的资料,每人出一张。 ,、举行“走近鲁迅”读书讨论会。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 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 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加追悼念的人多;?送来的花圈挽联多;?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 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 1(指名读,思考:“我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水浒传:"浒"与"许"区别。 小约翰:"翰"不要多写一笔成""。 女佣:佣读y#ng。 敷药:"敷"与"缚"区别。 追悼:悼(d4o)与"掉"音、形、义的区别。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硼酸水:"硼"与"绷"区别。 殡仪馆: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1)要准确;(2)要简练;(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下面小标题供参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 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伯父得到这么多的人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还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楚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段。 二、重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试加小标题。 三、教学过程 ,、揭题,质疑。 (,)出示课题,读。 (,)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吗, ,、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 ,、初读感知。 (,)自学全文,思考: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思考;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反馈。 (,)根据五件事来分段。 (,)你觉得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句来写。) ,、学习生字新词。 (,)师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自读,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了解部分词义。 (,)再读。 ,、学习第一段。 (,)师简单介绍单元提示。 (,)根据单元提示要求,学生读第一段。 (,)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你理解“爱戴”吗,从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划出句子,读。 (,)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段中解决了吗,(没有) 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课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理清第一段与二至五段之间的“果因”关系。 (,)在这一段中,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学生谈谈。 (,)朗读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话的递进关系。 (,)小结本段。 ,、小结。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追悼鲁迅 讲“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为什么伯父得到 救助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这么多人的爱戴, 关心女佣 果 因 附:说课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 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 ,、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 ,、学会生字,个,理解,,个词语的意思,在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理解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本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教时,根据语文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学习生字新词。 ,、初读,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清文章脉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试加小标题。 教学这一节课,我采取“整体认知”入手,先理清课文的结构,然后再教学第一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取以“自学,,小组讨论,,反馈评议”为基本教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首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之后,读懂了什么,在具体的操作阶段,我预测了学生可能的几种回答,并据此进行教学。例: A、若学生讲本文主要是写鲁迅先生的,则相机介绍鲁迅先生(请学生介绍)。 B、若学生讲本文的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则介绍“周晔”。 C、若学生讲本文是一篇写人文章,则复习写人文章的写法。 其次,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A、写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试加小标题。 B、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优秀品质,划出有关句子。 可以说,以上两个问题是本文的“教眼”。因为教学本文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出发,然后逐题解决,达到了整体认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本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学第一段时,我也以重点突破为主。在学生读了以后,让学生说说产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抓住这个关键句子,理解“爱戴”的词义,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懂得了场面描写,又明确了第一段与第二至五段的“果因”关系。接着,发挥学生主动,谈谈在这一段中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读懂了什么,同学间交流评议(这种方法好就好在避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那种一问一答的 单调乏味感,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学生学得认真、透彻,教师上得轻松,又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朗读本段并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最后,进行本堂课的小结(让学生小结为主),并进行作业练习。 在板书的设计上(见),我也注重简单,但又不失清楚。在看了板书之后,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一目了然。 总之,在具体的上课操作之后,教师本人的自我感觉好,达到了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对课文两方面的整体认知:一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知;二是对文章结构的整体认知。在教法上,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在既节奏紧凑又不失快乐的课堂中,学到了应该学到的知识。 片段 、分步揭题,创设感情基调。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有着硬骨头精神的人是--(板书:鲁迅) 2、出示有关鲁迅形象的投影。指名读图片下的文字说明。"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光明,坚持不懈地战斗。" "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1945年时,他的侄女周晔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3、相机板书:(我的伯父)周晔写文章回忆他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 又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景仰的人,称作先生。板书:先生。 4、学生崇敬地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解词析义,把握感情脉络。 1、默读课文,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在他的侄女儿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阅读后学生谈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2、随机学习生字新词。你觉得哪个词自己读得最棒,请你清楚、自信地读一读。(学生跃跃欲试地。)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怎么办呢, (学生讲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 (1)学生动手查字典,弄懂了"囫囵""恍然""悟"等字词的意思。 (2)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引导学生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饶有兴趣) (3)联系语境弄懂"追悼"等词的意思。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脑海中呈现人们追悼鲁迅先生的场面:"有的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晚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堆满了整间屋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4)用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爱抚"一词的意思: 爱抚(疼爱、关心) (由"爱抚"一词,教者饱含激情地巧设过渡语:鲁迅先生不幸逝世了,周晔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爱了,因而--)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于永正) 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于老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语文课程》的精神实质,使笔者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生:周晔。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作者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侄女。 师:周晔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生:弟弟。 师:鲁迅先生原名叫什么,生:周树人。 师:他的两个弟弟叫什么,生:周作人,周建人。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有关作者的对话, 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学生齐读。)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爱抚饱经风霜 师: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1(于老师以一颗火热的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给“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更多的机会、热情的鼓励和切实的帮助,使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谁想朗读第一段(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老师笑)请班长上台。(于老师让班长指名,老师与他耳语“你班上谁平时很少朗读或朗读不好的同 学,就叫他”。) 班长:请xxx同学。(xxx同学不情愿地站起来,自言自语“我举手了呀~”) 师:请你朗读(xxx摇头)。不情愿还是紧张, 生:紧张。 师:别紧张。你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深呼吸,就不紧张了。(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 师:不~他需要的是鼓励(同学们鼓掌)。 (xxx朗读出第一句,把“知道”读破了,于老师耐心辅导,一遍又一遍。) 师:读出天真劲儿来。(请其他同学读,于老师耐心辅导,指导他读。) 师:这句话应怎样读,大家练一练,感受一下“我年纪还小……” 师:哪位同学见意来读(一生读)。多天真呀~请你再读。 (xxx接着往下读,他把“他的遗体躺在……”读成“站在”,引得哄堂大笑。于老师耐心地帮助,不断地鼓励。经过三次努力,才把第二句话读下来。) 师:嘿,努力就能成功(同学们想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学生自 练习) 由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直至结束的一刻,于老师个别辅导最多、鼓励最多的是xxx同学,xxx同学的进步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于老师说”人文精神”是要“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三少三多”,于老师身体力行,随处可见。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相互的、自由的。 片断一: 师: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位同学读,很有感情) 师:这是她的感受,她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好~还是xxx同学,你来读。 师:有进步~“追悼”什么意思,不需要解释,我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 师: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生:“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师;后面的话就是对“追悼”的……生:解释。 师:读书要前后文联系,(接着于老师还是动前面那位同学朗读下面的内容(该同学常常读错宇、添字漏字,读破句,于老师耐心纠正,反复鼓励。) 师:这句话很难读(投影“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生读) 师:很好~这是她的体会。 (两位同学读后,于老师再请前面那位同学读,并耐心指导,热情鼓励。) 师:“吊唁”与“追悼”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还有一层意思,不知同学们读出来没有, 生:对亲属表示慰问。 师:“爱抚”的“抚”是个生字,这样写(板书示范)才规范。“爱抚”什么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谁想来读第二个故事。(一个学生朗读第二个故事,于老师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纠正、指导。) 师:“那时候……团聚”这个句子很长,注重停顿,请大家一起读。 师:“从此……马马虎虎”大家一起读。(生齐读) 师:非常好,正确、流畅。读了这个故事,“爱抚”的意思懂了吗,(“爱抚”与”爱戴”作比较)请同学们说出一个词,表达“爱抚”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生:爱护。 生:关爱。 生:疼爱。 师:“爱戴”的“爱”呢, 生:敬爱。 师:同一个“爱”意思却不同,请同学们好好体会。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看谁读得好,等会儿和老师对话。(学生练习,于老师还是指导那位同学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上讲台和老师分角色读(一位女生上台,扮演周晔) 师:周晔,读书要动脑子啊。 周晔:“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乱说一气。” 师:(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周晔:“听了伯父这句话,……马马虎虎了。” 师:我侄女读得多好啊~声音好听,流利~“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周晔:懂了。(再读)“老实说……乱说一气。” 师: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周晔:虽然是说你自己记性好,但暗示我读书不认真,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师:我侄女真聪明。我是婉转地告诉侄女读书要认真,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片断二: 师:“哪一点不像呢,……”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全班同学读)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写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 周晔:动作描写很生动,很形象。 生:写得真好,把伯父说话的动作写出来了。 生:她顾及人物的动作表情。 生:观察很认真仔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跟前面没多大关系,可以删掉。 师:可以删掉,将来你如果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简练, 一个废字都没有;如果你们(指前面几位同学)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具体,都是好样的~ 于老师成功地组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对话。这种对话,教师不设条条框框,不强加于人,而着力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体验,尊重学生,极力保护学生稚嫩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 师:那么文中的“——”表示什么……生:省略; 生:语气延长。 师:为什么要延长呢,生:有疑问。 师:请你再读一读。 师:好~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你连起来读。(生读)。 师:棒~太棒了~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话就没问题。请同学们慢慢读,细细品味,最好能背下来。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读。我演伯父。王珊演周晔,同学们演客人,来我家做客,但不能吃,认真听,最后必须哈哈大笑。(表演) 师:同学们笑得真开心,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生:周晔很天真可爱,体现伯父对他的关心。 师:周晔,你知道大家笑什么吗, 周晔:我很可爱。 师:是吗, 周晔:旧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受迫害。 师:我为什么受迫害~当时社会太黑暗了,我就写文章揭露它,敌人要杀害我,我用了100多个假名字发表文章,苏联作家高尔基请我去苏联避难,我不去。 师:伯父说话多有意思啊,多风趣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地悲伤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于老师融“导演、演员”于一体,他能“导”学生“演”,又能自己演。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一些难点词、句在这种情境之中,理解、感悟起来形象具体,轻松愉快。 四、总结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联系,自然点题,以读写作结,引向生活。 师: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师:听了这件事,周晔从内心发出—— 生:“的确……为别人想得多。”(读两遍) 师:“别人”指哪些人,生:劳动人民。 师:课文中指——生:车夫、女佣、“我”。 师:不仅是“我”,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伯父去世了,所以去吊唁的人有—— 生: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戴鲁迅先生呢, 生:(朗读)“的确………为别人想得多。” 师: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读到这儿,黑板上的词句都懂了吗, 师:“饱经风霜”懂了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写下来。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学生练习写,最后请学生上台读。) 〖课文评点〗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陆续发表了《孔乙已》《药》《祝福》等,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1921年12月发表著名的中篇小说《阿,正传》,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在儿童文学评论、理论研究、翻译介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全部著作,充实了世界文学宝库,被誉为世界文坛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文章所记的几个片断,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很生动地反映了鲁迅高尚人格的若干侧面。由于是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的,更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因此,题目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无比热爱与敬仰之情。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作者当时还不到10岁。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在作者心目中伯父与自己一个姓,至于鲁迅,或许听说 过,却不知道就是伯父的笔名,更不会知道他是个大作家。以为认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在孩子心目中,鲁迅只是他的伯父。真切自然。这是讲作者当时对鲁迅的认识。伯父去世了,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病世于上海。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在当时上海的胶州路,是专门停放死者遗体,布置灵堂,便于人们瞻仰死者遗容并追悼。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改变原来的声音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来,或忘掉了自己的风度而嚎啕大哭。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鲁迅遗体在殡仪馆停放期间,第一天签名瞻仰遗容的就达四千四百余人,三天共超过万人。还有若干无身份、地位不签名的人,可见人民大众对鲁迅的爱戴和敬仰。一层,讲来追悼的人多。数不清的挽联用“对联”形式写成的表示悼念的文字。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二层,讲花圈、挽联多。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据巴金和唐弢回忆,当时参加吊唁的人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老人,有小学生;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还有盲人。表明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职业不同,但都十分崇敬鲁迅先生,下面回忆的鲁迅关心下一代、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三层,讲来追悼的人各色各样。那时候我有点惊异惊奇、诧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敬爱并且拥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自然无法理解自己的伯父在广大群众中的地位,因而感到“惊异”。讲产生疑问,引起深思。这一层讲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不仅追悼死者,还慰问死者家属。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得他的爱抚疼爱、抚慰。长者爱 幼者,与“爱戴”用法相反了,排比句式,以孩子的口吻表达孩子心里的一种失落的痛苦。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一层讲作者对鲁迅的怀念。 以上是第一大段,写鲁迅逝世所引起的广泛的悲痛和悼念以及作者当时的感情活动。以下各段追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解释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 就在伯父逝世一是避免与上段“去世”重复,二是书面语更好地表达崇敬之情。那一年1936年。的正月农历一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周建人。妈妈王蕴如。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周晔、周瑾、周蕖。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补充交代,说明这种团聚是惯例。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也不忘和孩子谈话、交流。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不到10岁,就已读半文言的长篇名著,已是很了不起。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成语。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东西。把整个枣子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是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地看一遍,下面具体讲如何“囫囵吞枣”读书,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水浒传》所写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确实难以搞清、记住。下面讲“囫囵吞枣”读书的结果。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就是下面“张冠李 戴”的意思。伯父问考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成语。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细节,以示自己年纪大。鲁迅留着很有个性的“一”字形胡须,笑了笑即使批评,也不板着面孔。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按理年岁大的人记性不如小孩子,但记性好坏要看看书的态度,态度认真,记性就好;态度马虎,记性就不好。这句话表面上是自夸记性好,实际上是婉转地批评作者读书囫囵吞枣,在轻松谈笑中教育作者要认真读书,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鲁迅为别人考虑得周到,体现出慈爱、幽默。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害羞惭愧。记性不如伯父。又悔恨,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恨自己不该这样。恨自己不该不认真读书。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说明领会了伯父的意思,既说明孩子机伶、自爱,也说明鲁迅幽默的批评效果好。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与“囫囵吞枣”相呼应,一次恰到好处的批评与教育,改掉了缺点且终生不忘。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儿童读物,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著,鲁迅翻译。一本是《小约翰》荷兰作家望?葛覃著,鲁迅与另一译者合译。说明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两本书中寄托着伯父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所以值得珍藏。 以上为第二大段,记述鲁迅在读书问题上对作者的教育和关怀,从中可以体会出鲁迅为少年儿童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东张西望,有所发现。孩子天真的神情跃然纸上。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只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对孩子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和蔼、慈爱之态可见。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观察仔细,抓住人物特征写。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接上面省略”鼻子“二字,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前面所说的“不像”只是总印像;现在要具体说出“哪一点不像”,难免要仔细观察一番,还要思索出词儿来,无法脱口而出。“半天”口语指时间长。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又是细节,动作幽默。笑着说,又是笑。“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事实并非如此,为的是逗趣。神态和言语都很幽默。 “那怎么??”破折号表示后面还有“现在就得又扁又平”之类的话,没来得及说,伯父已经开始回答了。 “可是到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一语双关,看似逗趣,实则是要讲一个很深刻尖锐的意思。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孩子天真,无法理解鲁迅话中深刻的政治含义,只从表面上来理解,以为“碰壁”就真是走路不小心撞上了墙壁。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看,因为四周围黑洞洞的,走路很容易不小心碰墙壁。实际上鲁迅是讲当时社会黑暗,像 鲁迅那样关心劳苦大众,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的人到处受到限制、迫害,如反动派查封他的书店、禁止发表他的文章。 “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一下子全部明白了,其实根本没明白真正的含义。“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有趣,也是事实。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仍是天真的孩子的理 -解。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家笑鲁迅说得风趣;笑周晔回答得天真,亲人间格外融洽,气氛活跃。 以上为第三大段,记述“我”与伯父的一段对话,从中映现出鲁迅对旧社会的抨击和幽默风趣的性格。他碰壁是为了劳苦大众。我劳苦大众想得多,我自己安危想得少。 有一天黄昏的时候,时间。呼呼的北风怒号着,风势。天色十分阴暗。天色。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行人的表现,因为天气寒冷,行人才这样的。这一层从时间、风势、天色、行人四个方面来描写天气寒冷。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人力车夫。旧社会还很少有用脚踩的三轮车,车夫凭双手和双脚的力气拉车载客奔跑。坐在地上呻吟,因痛苦发出的低低哼声。车子扔在一边。把唯一能挣钱养家的工具??车子扔在一边,可见伤势很重。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有穿鞋,与严寒的冬天构成强烈的反差。车夫可怜。地上淌了一摊血。血流得特多,铺了路面很大 一块。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严冬酷暑,风霜雨雪,人力车夫为了维持生活,都得卖苦力,在大街小巷奔跑。四个字刻画了车夫的劳累和艰辛。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耳朵听到的“呻吟”,眼睛看到的“血”“脸”等,都归结“痛苦”二字。 “怎么了,”爸爸问他。爸爸对车夫的关注。 “先生,”周晔的父亲也是穿长衫的知识分子,车夫成年累月为人拉车凭经验从服饰举止判断出而这样称呼。他那灰白的因失血过多所致。抽动着的因痛苦所致。嘴唇里发出低微有气无力的声音,作者受父辈影响,从小就十分关注同情劳动人民,车夫的一切言行都牵动着她,所以看得很仔细。写得极详细。“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如果穿了鞋,怎么可能会这样,但车夫穷得连鞋也买不起。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急步奔走。可见关心、救助心切。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可能是周晔的父亲把外面的情形简单地告诉了鲁迅,鲁迅又很快找到这个备用品赶着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轻轻地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细小东西的工具。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消毒用的洗涤药水。给他洗干净。以防化脓感染。鲁迅早年到日本仙台学过医,想解救病人痛苦,后看到中国人精神麻木,便弃医从文,要用文章唤醒人民。这儿是他按医生的方式处理伤口。他们指父亲和伯父。又给他指车夫敷轻轻涂上上药扎好绷带。从“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等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扶是非常尽心细致的, 要知道鲁迅当时是一个在国内外很有影响的学者,而救扶的是一个贫穷的车夫。两个人的地位、身份这样悬殊,又无亲无故,从不相识,但鲁迅在给车夫包扎伤口时,却那样精心,没有一点儿架子,特别是在那样寒冷的环境里,可见鲁迅不平凡的思想品格。 拉车的感激怎能不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支撑、坚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朴素的语言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穷苦,没有钱物感谢,买苦力的,又没有好的言语来形容。车夫的话说得朴实、恳切、感激之情溢于这简短的言表中。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知道车夫必须靠拉车来谋生;但他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不能拉车了,所以又掏出些钱给他,让他安心养伤。想得多周到啊~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好让车夫在家里换药。关心得细致入微,表现了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天黑了,照应前面“黄昏时候”,说明过了一段时间。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前面所记叙的情景,作者都是亲眼看着的。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转过来写自己当时当地的感受。之前只注意看他们救助车夫,没顾及寒冷。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写自己身体对室外严寒的感觉,再次强调天气冷,一方面为了说明车夫生活的艰难,另一方面也可突出鲁迅冒着严寒救护车夫的精神,再一方面为下文写自己的思想活动作铺垫。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想得很具体:自己(穿得较好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而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推已及人,自然产生了疑问。还不到10岁的有钱人家的孩子,没 有经历过穷苦的生活,当然不会知道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紧接上面想到的那个问题。由于伯父和爸爸都很慈爱,平时有问必答,因此,作者现在有疑问就提出来了。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含意深,不易理解。不容易懂。对“深奥”的解释:“很深奥,不容易懂”又是对“记不清”的解释说明。正因为不理解,所以也就没记住。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印象十分深刻而强烈。两个“清清楚楚”加上“而且现在也”,强调了这种印象。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平时惯有的。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孩子的问题触动了鲁迅的心事。刚才的情景,使他心情沉重。“慈祥”“愉快”是对作者那样的孩子。变得那么严肃。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却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让鲁迅再次看到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这种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因此,脸上“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跟一个小孩子能说些什么呢,也许,他也不想过早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投上浓重的阴影。只把他枯瘦的手当时鲁迅健康状况已很差,按在我的头上,爱抚的动作中包涵着深深的忧思,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无言的动作,无声的叹息,表露了鲁迅当时当地的复杂思绪,自己同情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却不能救助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自己写文来揭露社会黑暗,唤起工农,可又势单力薄„„,这一声叹息里,表白了他的心声。 以上为第四大段,记述了鲁迅及其兄弟救助一个受伤的人力车夫的经 过,反映了鲁迅同情劳动人民,痛恨黑暗社会。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女佣阿三。下面记的,从时间上说,是接折第一大段。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的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起翳(yi),看东西很模糊。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对“起了蒙”作解释。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当事人的回忆更真实。她说:“周先生鲁迅。自己病得那么厉害,鲁迅晚年因气管和肺部患病,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还要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揭露反动派,唤醒人民群众。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据《鲁迅年谱》记,直到逝世前两天,鲁迅还在写作;逝世的前一天晚上还坚持写日记。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女佣的话,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勾画出鲁迅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品格和战斗不息的可贵的精神。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从女佣的话引发议论,是本段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并且呼应开头,直接回答“伯父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真是“点睛之笔”。 以上为第五大段,写女佣对鲁迅的赞扬和作者的议论。 〖阅读欣赏〗 写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像;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使人因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这种写法比较容易写 具体、生动、亲切,给人的印像也会更深刻。第一部分具体写送花圈、挽联的人多,说明鲁迅受万众敬仰爱戴;谈《水浒传》体现了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笑谈“碰壁”表现他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斗争的精神;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反映鲁迅对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几件事又都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文章的结构活泼而又严谨。从外在的叙事线索看,文章从鲁迅逝世,万众哀悼这件事写起,然后回忆鲁迅生前的几个生活片断,最后写到鲁迅逝世后一个普通女佣工对他的赞美,大体上是按近期——远期——近期的时间安排的,而且首尾呼应;从内在的思想感情线索看,是按自身——身边——身外(他人)的体验来反映“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中心上。“为别人”即文中提到的作者及下一代少年儿童、车夫、女佣及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即为揭露社会黑暗,抨击反动派的罪恶,同情救助劳动人民,不怕“碰壁”“一点也不在乎”自己的病,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五个片断,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并非东拉西扯。 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如“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等都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感强。又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以及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作和之后的动作、神情都很细腻地刻画出鲁迅先生慈爱幽默和战斗不息的性格。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 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鲁迅先生名言选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5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11、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12、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5、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16、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7、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20、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1、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22、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23、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24、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2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28、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29、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 在他们手里。 31、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32、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33、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3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5、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 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36、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3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8、从来如此,便对吗, 39、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40、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1、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2、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4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44、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45、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46、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7、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48、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49、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50、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5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52、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3、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5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5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56、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
本文档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