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

2017-10-11 20页 doc 42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城关二小 侯茹菊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2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
[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
[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说课稿) 城关二小 侯茹菊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2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解决问题。能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出示例12(1)及生活情景图。 2、导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学生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 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例12(1)题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交流,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组织引导各小组得出不同的答案,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四)交流方法、解决问题 1、指名说出每种答案的依据是什么。 2、师小结: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进一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不管十分位满不满5,都想前一位进1。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3、出示例12(2),小组合作自学解决问题后汇报。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学生感受:举例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小黑板出示P33页的“做一做”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六 )深化练习,学会分析 出示P35页的第7题,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集体订正。 (七)课堂总结,布置课外作业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说课稿 加茂 黄海月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33页例12。练习六的第6、7、9题。 一、教材分析 (一)本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一现实意义。 教学关键:理解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三、教具 一个大烧杯和4个一样的小烧杯,一个正方体的纸盒和一根绳。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围绕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主导思想,组织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运用观察、比较民、发现来分散难点,突出重点。主动参与参与更好地理解其题数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和题型的结构特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通过本节学习,在思维方式,解题方法上有所飞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了解数学来源于管理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以旧引新,设疑诱趣 1、出示:根据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8?23? 1.55?38? 7.09?0.5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81?7? 246.4?13? 5.63?6.1? [教学设想: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回顾已学过求近似值的方法是用“四舍五入法。”] 2、教师出示教具演示,学生观察。 演示和设疑:用一个大烧杯装有贵重的油。现在想把这些油倒进这些小瓶放好,倒满三瓶,还剩一点,怎么办,着拿一个正方体的纸盒打包装,包装完了,绳子还剩一大 ,但不够包装下一个,剩下这些绳子怎么办, [教学设想:使学生产生疑问,激起学生急于录求解决新问题的最佳方法及学习兴趣。由中产生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为下面新课学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打下基础。 (二)引导学生探究 1、出示例题12的第(1)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下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 2.5?0.4=6.25(个) (2)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多少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 (不行,6个瓶子不能装2.5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教学设想:让学生理解,解答这类型的应用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 出示例题12的第(2)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红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1) 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2) 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红丝带够吗,(不够) [教学设想:让学生理解,解答这类型的应用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 25?1.5=16.6(个)?16(个)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小题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教学设想: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算式求近似值是用“四舍五入法”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的印象。] (三)、巩固反馈 1、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老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芒果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还剩一些芒果怎么办, 3、一种瓶装橙子粉,每冲一杯需要16千克橙子粉和9千克方糖,冲完这瓶橙子粉,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方糖, [教学设想:练习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则易到难,例子贴近生活,使学生在知识上不但吃饱,更要吃好,活跃、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六、 板书设计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根据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8?23? 1.55?38? 7.09?0.5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81?7? 246.4?13? 5.63?6.1? (1)2.5?0.4=6.25(个)?7(个)(2)25?1.5=16.6(个)?16(个) 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 一、说教材与资源: 我所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3页的例题12。这节课是新授课,是在学生已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求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应用 “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这一内容学生最容易混淆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分清所使用的方法我主要借助远程资源进行教学。 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走进学校,为我们的教学插上一对翅膀尤其是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是莫大幸福。因为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我们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对单一。远程教育给我们农村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开拓师生的视野,不断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1、结合远程资源及教学内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过学习懂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清楚的理”进一法”和”去尾法”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和现实意义,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由课件演示帮忙小强妈妈王阿姨解决问题中得以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已学过“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生活中常出现用“进一法”、“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而受到前面学的“四舍五入”法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时多想到用 “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的近似值,因此我结合课标要求把本课的重难点定为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为了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节课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演示法:这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结合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补助教学,让学生能清楚看清教学内容,同时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不再觉得数学是干燥无味,而是乐趣无穷的,并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2、讲解法:这一方法主要用于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讲解学生出现困惑 的地方如: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时候采用“进一法”,什么时候采用“去尾法”,如果出现争执的情况如何解决。3比较法:应用资源引导学生在取商的近似值的时进行比较采用哪种方法最符合实际情况。 三、说学法:1、观察法,让学生从课件的演示中学到知识,这一方法的使用让学生感支新鲜感并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得出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进一法”什么情况下采用“去尾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同时培养协作精神。3、练习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进一法”“去尾法”进行练习得于巩固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分为四个流程,我很巧的把这四个教学程序编成小强过生日的场景,从提出分组游戏到帮小强妈妈王阿姨解决问,最后获得奖品。让学生在“生日会”上学习新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灵感来源于我所下载的远程资源。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小强生日会的情景,在生日会上同学们提出分组玩游戏 从而得引出准备题:全班50人,每组8人,大约可以分几组,当学生列出式子算出答案50?8=6.25(组)?6(组)渐而引导学生说出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同时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行吗?并引出课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这一准备题得于复习旧知应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为将学习的“进一法”和“去尾法”做铺垫。新颖有趣的导入,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生活中的数学导入 让学生对这一节课感兴趣并产生我要去学,我愿学从而改变了过去“怕”数学和现象,达到有 一个良好的开始。 (二)讨论探究,学习新知。 分两部分: 1、教授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1)小题。 (1)首先出示课件: 小强的妈妈王阿姨出现烦恼的场景,从而引出要把香油装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 需要准备多少个玻璃瓶装,”希望同学们帮忙解答。 (2)出示题目:小强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 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 2.5?0.4=6.25(个) 答:需要准备6.25个瓶。 (3)提问:? 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 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数, (4)提问: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该是多少个瓶子,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然后汇报。 (6.25?6 要用6个瓶子。) (5)提问: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 千克的香油全部装 入瓶子吗, 同桌讨论然后随机点拔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因为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香油,还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个瓶子装,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装完。) (6)当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7个瓶子来装之后,老师说明: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就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板书:进一法) (7)示范教学:2.5?0.4=6.25(个)?7(个) 2、教授教科书第33页例题12的第(2)小题。 (1)出示课件: 小强妈妈为了答谢大家刚才的帮助,她特意准备了一些小礼物送给大家。这些礼物她打算在生日会玩游戏的时候送给大家。为了增加神秘感,她想把礼物包装一下。准备了一些礼盒和红丝带,但不知道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希望同学们再次帮王阿姨。 (2)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 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3)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列式解答。 25?1.5=16.66???(个) (4)提问:?礼盒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或“进一法”保留整数,那么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5)先分组讨论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再向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5×16=24(米)包装16个礼盒24米剩下的1米丝带不够包一个礼盒,所以我认为只能包装16个礼盒。) (6)提问:你们认为能包装多少个礼盒? (7)当学生明白为什么只能包装16个礼盒之后,老师说明: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是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板书:去尾法) (8)示范教学: 25?1.5=16.66???(个)?16(个) 3、看书质疑。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的33页,先把例12上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来。 4、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采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5、 针对例题和学生提出的例子先做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用“进一法”、“去尾法”或者“四舍五入法” 求出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经过合作、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既:,、通过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2、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3、课件中让同学们帮助小强妈妈王阿姨从而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并突出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这一教学重点同时分散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判断,什么时候要“进一”,什么时候要“去尾”。)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小强妈妈拿来了许多礼物的场景,并说出要求如果你们能解决礼物上面的问题,礼物就是你们的。”出示,在练习我分为三种类型(1)、教材第33页的“做一做”(2)、有关进一法、去尾法的判断题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3)、倒回思考“准备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练习,强化认知,并再次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学了数学知识就要服务于生活,所以按排以上练习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 达到组织学生正确的运用新知,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四)全课总结。 1、 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助人为乐”精神。 2、 请同学们谈一谈,在这节课有那些收获,评价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各抒已见,让学自己来总结学习内容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一节课所掌握知识的层度,并达到让学生从愉快中来又回到愉快去。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 附: 板书设计: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例题12 (1)、 2.5?0.4=6.25(个) ?7(个) 进一法 (2)、25?1.5=16.66???(个) ?16(个) 去尾法 一、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中安排了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教材第,,页例,,)教材分 别安排了两道小题作为教学内容。由于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是必须是整数,因此需要取这些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的时候,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而且笔者认为例题的方法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二、说过程 1、铺垫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根木料长,.,米。王叔叔想把它截成,.6米长的小段,最多可以截成多少段,还剩多少米, 用除法来计算会出现两种结果: 生A: 7.2除以1.6,4(段)......,(米) 生B: 7.2除以,.6,4(段)......0.8(米) 比较余数的不同,究竟哪一个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一下:(,)被除数,除数 商,余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余数要是,行吗,) (,)用除法竖式来分析,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对齐。 这样就得出生B的结果是对的。有了这个题目来做铺垫,下面的题就不难解决了。 ,、迁移 下面来看两个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最多能装0.4千克)。小强的妈妈需要准备几个瓶, 2.5除以0.4,6(个).......0.1(千克) 引导学生思考:,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显然不能,还有0.1千克不能倒掉吧,就再拿一个瓶来装。这样就是“进一法”:,+,,,(个) 答:小强的妈妈需要准备,个瓶。 (,)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除以1.5,16(个)......,(米) 引导学生思考:包装17个礼盒够吗,显然不够。因为剩下的1米不够包装一个礼盒。这就是“去尾法”。 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说教学反思 照书上的方法: (,)2.5除以0.4,,.25(个) (2)25除以1.5,,,.666.....(个) 学生很容易当作“四舍五入”来计算。如果你问学生是这样吗 那么,瓶能装下2.5千克香油吗,学生想:不能。那还剩多少千克装不下呢,学生想了又想说:0.25千克。 同样第二题,学生也会认为是剩下了0.666.....米和红丝带。 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除了重点引导学生思考:“6个瓶子能装下2.5千克的香油吗,”和“包装,,个礼盒够吗,”这两个问题外,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增进学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自觉性。 所以我认为书上的方法学生不易理解,可否不用书上的方法,或者是用铺垫,迁移的方法来教学,让学生理解这“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现实意义后,再来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城关二小 张俊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2课时。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让学生学习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过“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培养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课件,出示生活情景图。 2、导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是从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许多问题的确要用数学去解决,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整理信息 、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1)大家能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体会提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这两个商,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可能会出现可以分装在6个瓶子和包装17个礼盒的结果,这两个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引发学生的质疑和争议。借此时机组织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让他们继续争议下去,在辩论中明确为什么要7个瓶子和只能包装16个礼盒,使学生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近似值的道理。 本节课我通过实物的演示,帮助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观又形象地证实了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两种情况,也引发学生今后在探究有些数学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或实验来验证事实的必要性。 我通过学生对两个实例的比较,在比较中揭示两种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学生对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更体会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交流方法、 解决问题 1、指名说板,呈现不同的解题过程。 2、小结:分析问题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数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怎样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楚。 (设计意图: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激励创新,拓展思维。呈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在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后,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五)尝试训练、反馈评价 1、课件出示33页“做一做” 2、在练习中出示了教科书第34页第5题,其目的是归纳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情况采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了然。在整个练习中充分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为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六)深化练习,学会分析 最后的课外延伸,设想是数学教学从生活入手,最后又回归生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然,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掌握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再去创造,去解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七)小结:这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生讨论,师再总结 (八)布置课外作业:36页6、9、10题 “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说课稿 贺 兰 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33例12(,)(,)“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 说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 “去尾法”取近似数 说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求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难点: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用到的“进一法”或“去尾法”。 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分为复习铺垫—活动引人—探究新知—巩固深化—全课总结 1、 复习准备: 通过提问、口算的复习是对后面新课作一定的铺垫,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 知识进行检验。 2、活动引人: 就是创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师口述租船一题时,在叙述时特别强调:每只船准载,人的意思,进行安全教育。租船这个问题在三年级已学过,实际上已经接触过了“进一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只不过没有提出“进一法”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完成,教师再点拨,要求“准备租几只船”是整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不行,就用一种新的方法“进一法”求商的近似 值,讲解什么是“进一法”。 3、 探究新知: 凭生活经验和所学引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由旧知识引人新知识,循序渐进,学生尝试完成,再作汇报,指名实践操作验证计算的正确与否,使学生加深对“进一法”意义的理解,教师再点拨,与租船问题比较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小节,出示小节 语。 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去尾法”。 4、巩固深化: 教师指出:“四舍五入法”在一般情况下应用,而“进一法”或“去尾法” 是在生活中特殊情况下应用。让学生通过“想一想”、“填一填”、“说 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 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情况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教育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 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概括本节课所的内容。
/
本文档为【[教材]13 解决问题 进一法 去尾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