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打点滴”[策划]

2018-08-25 14页 doc 32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打点滴”[策划]“打点滴”[策划] “打点滴” 一生病就“打点滴”,您对点滴知多少,[收藏]发表于 2009-04-12 17:48标签:分类: 现代西医现在不管是早晨晨练还是去任何一个地方,听到的都是: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为什么不打点滴? 不论大病小病动辄就输液,医生认为不用输液不给输液的,有的患者认为这是医生不负责任。而有的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管大病小病,去了就给输液。可是,你们知道输液的危害吗, 药物输液(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是目前一种常规给药方法,不论在医院病房,还是在农村卫生室或家庭病床,都能见到有病人“吊瓶...
“打点滴”[策划]
“打点滴”[策划] “打点滴” 一生病就“打点滴”,您对点滴知多少,[收藏]发于 2009-04-12 17:48标签:分类: 现代西医现在不管是早晨晨练还是去任何一个地方,听到的都是: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为什么不打点滴? 不论大病小病动辄就输液,医生认为不用输液不给输液的,有的患者认为这是医生不负责任。而有的医院和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管大病小病,去了就给输液。可是,你们知道输液的危害吗, 药物输液(静脉滴注),俗称“打点滴”,是目前一种常规给药方法,不论在医院病房,还是在农村卫生室或家庭病床,都能见到有病人“吊瓶”输液。 “打点滴”,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药效快,作用明显,对一些危重患者或进食困难的患者是合适的,必要的,特别在紧急状态下抢救病人,有着起死回生的作用。但“打点滴”不仅技术、器具、环境等要求高,而且药物配合要适当,否则会使药效降低,或增加药物的毒性。同时在整个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会使溶液中不性微粒(在,,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增多,不溶性微粒可从药液本身带入(如原料、辅料、操作工艺、包装材料等),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如输液管)或药液生产时带入(因药物的相互作用、理化性质的改变产生不溶结晶或降解药物等)。不错,通过药物输液,药效能够迅速发挥,但医护人员往往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更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潜在性危害。 国内外药典对,,,毫升的静脉注射剂均有不溶性微粒的限量要求,我国药典,,,,年规定,每毫升输注液体中,,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粒,,,微米以上的微粒不得进过,粒,,,微米以下的微粒未做限量要求。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医师郭随章曾做过抗肿瘤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输液中的微粒考查,其结果均:药物输液的操作过程均促使药物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急剧增加,用药典标准对照,远远超过规定,情况令人担忧。 “打点滴”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微米,那么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这种报道较多,如一例生前曾接受过,,升药物输液的患者,死后尸检时发现肺部有,,,,多个肉芽肿。 作为医生,应该坚决反对那种片面追求速效和经济效益而滥用药物输液的做法。作为患者,要充分认识“打点滴”的危害,尽量避免其不良后果。 我的两个孩子在英国出生,这些年来,他们和国内的孩子一样,生了无数次病了,发烧还常常在39度以上,但除了预防针外就没打过针,更不用说输液了。女儿8岁了,口服阿莫西林只用过三次,儿子六岁了,只用过两次。感冒发烧一般情况下是不去看医生的。看医生也几乎从不开药的。 2009-4-16 18:27:40 滥用抗生素将给中华民族带来一场灾难 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买抗生素很难,但在中国恰好相反,不少医生受利益驱动,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中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这种局面不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耐药一族”,亦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感冒都用抗生素,孩子大后无药用 近期,北京患普通感冒和流感的人数急剧增加,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尤其儿童患病者剧增。近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输液室里看到,医务人员在配液室里忙碌的工作,护士们配好的药水已经挂成了长龙。 带着女儿来看病的丁先生告诉记者:“我带着孩子到这看病,从挂号到就诊、化验、缴费、拿药、输液„„足足用了5个小时。以前孩子发烧感冒都会到医院来输液,好的快呀。没想到这次会有那么多孩子一起生病~”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设有儿科的医院后发现,每家医院的输液室里都是人满为患。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患者中,有90%的市民表示,为了让感冒快点好,就诊时都会主动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治疗。 看来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已渐渐从被动转为了主动,但这种主动要求真的会给患者带来好处吗,安徽省食药局局长刘自林说:“现在小孩生病都要输液,而且基本都使用最新级别的抗生素。一个新的抗生素研制成功至少得10年,童年就对顶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孩子长大后用什么抗生素,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下一代真的无药可用了”。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飞虎曾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进行了专门研究。他发现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病人对于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缺少正确的认识,要求医生开给抗生素;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除此之外,还有些病人自己到药房买抗菌药物后,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也介绍,滥用抗生素问题长期存在,就拿感冒来说,医生不管患者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引起的疾病,都习惯用抗生素来应对,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去年年底,就有一名5岁多的女童因为发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在医院进行治疗,结果却由于医院在输液过程中并未对其进行皮试,而导致药物过敏反应,抢救无效死亡。 这次用了抗生素,下次再用无疗效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但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严重后果,如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的第一死因,在漫长的黑暗时代,抗菌药物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是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现象,使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之惊人使中国抗菌药物的“黄金时代”没有持续多久,有的抗生素进入中国20多年,病菌耐药率就已达到60%-70%,而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抗菌药现在对70%肺炎球菌无效,如果像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中国人也将成为第一代的“耐药一族”,亦即回到抗菌药物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那绝对是一场重 大灾难。 浙江省食药局局长郑尚金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滥用抗生素问题是中华民族之患。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竞争力是健康,如果连健康都没有了,中华民族拿什么和别人竞争。黑龙江省食药局副局长张建平表示,普通群众在看病时不懂,以为贵的药、效果快的药就是好药,其实不然,虽然自己的病很快就好了,可是下一次生病时潜在的风险很大,实际上对百姓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损害。 有关专家也一再呼吁医生要慎用抗生素类药品,就是因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具有不可逆性。使用了第一代抗生素药物后,下一次发生感染时,使用第一代抗生素会无效,必须使用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抗生素才有效果。 医院是重发区,利益是驱动力 既然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为何近几年这种形势毫无减弱的趋势,难道大家都对自己的生命如此不负责任吗, 调查显示,对某医院的293份病历的抽查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占53%,其中外科病历中使用抗生素占总数的86%,尤其在术后,抗生 素使用几乎达到100%。14%患者术前较早开始预防用药,甚至有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就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这种用法极易引发细菌的耐药性,不符合抗生素的基本使用原则。 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他表示,多年来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十分严重,基层医疗机构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对如何选择抗菌药物上知识欠缺。按照医生用药原则,用了青霉素,在开药方时就不能再开青霉素族的其他药,而在实际中不少医生往往是“祖孙三代”一起用,“大炮打蚊子”等用法也经常能在药方中看见。 其次,在不少医生心目中,把抗菌药物当做“保险药”、“安慰剂”,有的医生在病因诊断不明确的前提下,认为只要用了抗感染药物就保险了。有时用一种抗菌药物就可以解决问题,往往用两种或三种抗菌素;用低档抗菌药即可治愈的,而偏要用高档的,像扁桃体发炎等轻微症状用青霉素即可,而在实际中医生却要用先锋类,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怕担责任的表现。 高额的药品回扣也是医生滥开抗生素的重要原因。安徽省食药局稽查处长王声发说,青霉素售价低、效果好,是一种最初级的抗生素,使用的风险较小。可是,现在到医院,患者想用青霉素,得走后门托关系才行,因为青霉素7毛钱一支,医生就是开100支,也比不上开两三支售价70多元的抗生素环丙沙星拿的回扣多。一般医生每开一种药就可以获得20%的药品回扣,开的药越多,单价越贵,医生所获得的回扣金额就越多。(市场报/许黎珊) 47.html 对小儿家长盲目滥用输液的危害与状况分析 现在的孩子金贵、宝贝,一旦孩子感冒、发热、咳嗽等小毛病,很快心甘情愿的将孩子送到医院输液治疗,往往取得一定疗效,医患双方皆大欢喜。殊不知,背后隐藏着极大隐患,有多少人为之受罪、为之破财、为之伤身、为之残废(体内毒素积累,肝肾毒性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等于残废),~长此以往,发现问题时已经悔之晚矣~所以,我经常建议一些病人尽量少输液,尤其是老人和小儿,其原因如下:- 1、老人、小儿体质生理上或者发育未成熟,或者生理性衰老,多数心、肺、肝、脾、肾脏功能、免疫功能欠佳,易于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 2、输液是直接介入到血管,影响到血液、心、肺大小循环,中医说液体为阴水,易于“(寒)饮邪袭肺” ,如果是寒凉所致感冒、咳嗽、肺炎、心血管供血不足等,大量输液,易于导致寒饮凌心射肺,咳喘、胸痛加重,甚至出现心衰,故一般不宜大量输液;液体性质属寒,易于伤人阳气,长期累积,伤及小儿肾阳,免疫力低下,易于感冒、鼻炎、过敏;- 3、感冒多因感受、触冒风寒等多致,属于寒性者多,本当予以辛温解表,现在医院输液多数给予性质属于“苦寒”的抗菌素、清热解毒药物,不利于肌表本较轻微的寒邪向外透发、透散,更易于闭郁邪气,损伤阳气,甚至停痰成饮,凝结于咽喉、鼻腔,导致小儿慢性咽炎、鼻炎、扁桃体肿大;- 4、输液液体属寒,易于伤肺,中医认为肺与胃经络相互联络,伤肺则易于伤胃,所以易于导致小儿恶心、呕吐,胃气虚衰,饮食减少,进一步抵抗力下降;- 5、输液时输入大量抗菌素等药物,很多副作用可能短期不能表现出来,甚至药物研究也未能发现,输液者则成了药物了临床试验的“受 试对象”;- 6、体质虚弱、心肺功能不佳者,过激、过急、过快、大量输液,易于造成心肺功能衰竭;- 7、输液用药量较大,一般情况下,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输液,输液本多为急救、补充液体而设,不单是为了输抗菌素;- 8、输液常因医院环境、消毒不彻底、意外接触、液体本身质量或不洁等导致输液反应,严重者或抢救不及时、不正确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9、一般轻微的感冒、发热,是机体的正常、应激、免疫反应,对机体是一次锻炼,体温升高、白血球升高,人不舒服,细菌、病毒也不舒服,对体内某些细菌、病毒也是一次打击和杀灭;- 10、大量输液、给予抗菌素,对体内正常、有益的菌群也是一次残酷的、不人道的“大屠杀”,严格地说是心甘情愿地“自杀”行为;- 11、输液疼痛,小儿受罪;输液昂贵,家长掏腰包;输液费时、费事,全家遭罪;输液“有毒”(药即是毒,直入心血),血液“污染”,肝肾“中毒”;- 12、现在不少省、市级别大医院,为了经济利益、为了短期疗效,抗菌素级别逐步升级,甚至直接就给予较高级别、顶级的新型抗菌素,将来出现更为严重的细菌感染,就再也无药可用了,堵死了自己的生命之路~- 13、谁知道有多少抗菌素、大液体、抗癌药、“新型药物”是从国外进口,谁知道多少洋人的“垃圾药物”(输入体内就成了血液垃圾)赚走了多少国人的血汗钱,- 14、祖国伟大的中医药宝库,翘首等待我们挖掘、利用、珍惜、振兴,中医药历史悠久,特别是艾灸疗法,安全有效,简便廉验,何乐不为,何必执迷不悟,-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之观点、体会,即兴而作,无意褒贬中西,仅供参考、分析,不正之处,请高明指正,谢谢~- 附:滥用抗生素带来怎样的灾难? 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美国买枪很容易,买抗生素很难,但在我国恰好相反,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只要一有病症,医生马上就会给患者大剂量使用最新最贵的抗生素。请关注———- -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这种局面不及时改变,中华民族有可能集体成为“耐药一族”。- - 严重依赖抗生素带来隐患- - 近期,北京患普通感冒和流感的人数急剧增加,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尤其儿童患病者剧增。记者近日在北京儿童医院的输液室里看到,医务人员在配液室里忙碌的工作,护士们配好的药水已经排成了长龙。- - 带着儿子来看病的高先生告诉记者:“我带着孩子到这看病,从挂号到就诊、化验、缴费、拿药、输液„„足足用了7个小时。以前孩子发烧感冒都会到医院来输液,好的快呀。没想到这次会有那么多孩子一起生病~”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设有儿科的医院后发现,每家医院的输液室里都是人满为患。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患者中,有90%%的市民表示,为了让感冒快点好,就诊时都会主动要求医生为其输液 治疗。- - 看来患者与医生的关系已渐渐从被动转为了主动,但这种主动要求真的会给患者带来好处吗,- - 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介绍,滥用抗生素问题长期存在,就拿感冒来说,医生不管患者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引起的疾病,都习惯用抗生素来应对,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量居高不下,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 北京儿童医院一位医生对记者感叹道:“现在小孩生病都要输 液,而且基本都使用最新级别的抗生素。一个新的抗生素研制成功至少得10年,童年就对顶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孩子长大后用什么抗生素,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无药可用了。”- - 滥用抗生素将成民族之患- - 细菌感染曾是人类的第一死因,抗菌药物的发明带给了人类希望之光。但是目前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滥用现象,使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耐药菌的发展速度之惊人使中国抗菌药物的“黄金时代”没有持续多久。有的抗生素进入我国20多年,病菌耐药率就已达到60%—70%,而曾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的抗菌药现在对70%肺炎球菌无效,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中国将率先进入“后抗菌药物时代”,中国人也将成为第一代的“耐药一族”,那绝对是一场重大灾难。- - 有关专家也一再呼吁医生要慎用抗生素类药品,就是因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具有不可逆性。使用了第一代抗生素药物后,下一次发生感染时,使用第一代抗生素会无效,必须使用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抗生素才有效果。- - 浙江省食药局局长郑尚金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滥用抗生素问题是中华民族之患。一个民族最基本的竞争力是健康,如果连健康都 没有了,中华民族拿什么和别人竞争。- - 抗生素不是“万能药”- - 既然社会各界都意识到滥用抗菌药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为何近几年这种形势毫无减弱的趋势,难道大家都对自己的生命如此不负责任吗,- - 调查显示,对某医院的293份病历的抽查发现,使用抗生素的占53%%,其中外科病历中使用抗生素占总数的86%%,尤其在术后,抗生素使用几乎达到100%。14%患者术前就开始预防用药,甚至有患者在手术前一周就肌注青霉素80万单位。这种用法极易引发细菌的耐药性,不符合抗生素的基本使用原则。- - 就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他们认为,多年来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十分严重,基层医疗机构尤为突出。究其原因,首先是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如何选择抗菌药物的知识欠缺。按照医生用药原则,用了青霉素,在开药方时就不能再开青霉素族的其他药,而在实际中不少医生往往是“祖孙三代”一起用,“大炮打蚊子”等用法也经常能在药方中看见。- - 其次,在不少医生心目中,把抗菌药物当做“保险药”、“安慰剂”,有的医生在病因诊断不明确的前提下,认为只要用了抗感染药物就保险了。有时用一种抗菌药物就可以解决问题,往往用两种或三种抗菌素;用低档抗菌药即可治愈的,偏要用高档的,像扁桃体发炎等轻微症状用青霉素即可,而在实际中医生却要用先锋类,这些都是医务人员怕担责任的表现。- - 共同遏制抗生素滥用- - 为了改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滥用的现状,进一步强化抗菌特药分组管理,延缓并控制全国细菌耐药率上升的趋势,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有效、经济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工作目标。前不久,卫生部、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等相关协会以及辉瑞公司联合开展“全国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在北京正式启动。- - 据卫生部医政司赵明钢副司长介绍,培训由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具体实施,将采用巡讲的方式,结合师资培训和普及培训两级培训模式。全年完成全国31个省(区、市)感染、呼吸 ??血液、重症监护 ??外科、儿科、微生物、药学等3万至4(5万名专业基层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 - “培训旨在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延缓并控制全国细菌 耐药率上升的趋势,最终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有效、经济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工作目标。”赵明钢指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我国各个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更为突出。这不仅加大群众就医负担,而且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 - 另外,记者了解到,由于大量的、不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细菌的耐药率迅速上升。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将细菌耐药列为威胁人类安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对此,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淑芳强调指出,如不采取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人类将会面临无抗菌药可用的局面。她指出,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可以降低整体医疗费用的支出,对于抗菌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而言则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降低研发费用。 滥用“抗生素”每年杀死200万中国人(转载)2009-07-02 07:17 西医杀手:“抗生素”每年杀死200万中国人 导读: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种注射160亿次,其中70%为不必要的注射; 在其中5%的疫苗接种中,30%为不安全注射; 另外95%的治疗注射行为中,约有一半是滥用注射、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针头。 因此,每年有800万—1600万人通过针具感染乙肝,8万—16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中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感染各种疾病造成死亡人数40万,还有4-5倍的死于耐药性 全球每年因不安全注射,8万—16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 1928年8月,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Victor Fleming)发明青霉素(penicillin),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此,人类结束了“化脓必死”的历史,抗生素(antibiotics)也迅速成了全世界人民真正的“大救星”。 抗生素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80年的历史,弗莱明和将青霉素临床化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作梦也不会想到,每年拯救数千万人的抗生素正在迅速“失灵”,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内“绝种”,人类将重新回到悲惨的过去。 这几年,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以目前的现状,10-20年内,世界上所有抗生素会全部失效。目前,抗生素耐药已是世界性难题,其难度超过了病毒、恶性肿瘤,全世界对其一筹莫展~ 请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抗生素滥用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在全世界都广泛存在。由于滥用,一种新抗生素出现不到2个月,便出现耐药,通常在2年左右便耐药性而基本失效。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高速耐药、淘汰,严重影响了抗生素类药物的研 究、开发。2005-2008年,世界上因耐药而被列入淘汰名单的抗生素至少有1700种,而且是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在增加。而同期全球新研发的抗生素只有40种,其中真正的新抗生素只有6种,淘汰和研发的速度比达到了300:1。 同时,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耐药周期也由1960年的20年,1980年的10年,缩短到2005年的2年。不少人预计,10-20年内,对于真正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将无药可用~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 我国目前的抗生素情况更悲观。据调查,我国目前仍在使用的抗生素中,至少60%已是广泛耐药,被划进淘汰名单,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未来5年内,目前市面上80%以上的抗生素将失去全部治疗效果,10年内,中国目前所有抗生素都将被划进淘汰名单。 欧美国家早在20年前就充分认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巨大危害,1999年7月,欧盟立法限制抗生素使用,在美国,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格。我国虽然嘴上天天喊着“禁止滥用抗生素”,但实际至今无任何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医务人员:但愿20年后,大家不会因为无药可用而白白等死。 抗生素,中国人习惯叫“抗生素”,只要“消过炎”的中国人,没人没接触过它。作为家庭的最常备药,医生处方上必不可少的当家法宝,很少有人去注意它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抗生素的监管,结果显示,我国每年500-800万例次的药物不良反应中,抗生素占60-80%,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的20-30万中,抗生素占14-25万人,其中8-10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另外,我国有统计的因抗生素耐药而被迫死亡的人数每年在50万人以上,而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上升。 2004年以来,我国抗生素耐药速度的越来越快,最多5年,每年因抗生素耐药而死亡的人数就会翻一番。 这些数据很吓人,实际上,这些还没算上基层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如果将这些医疗单位也算进去,数据至少会扩大一倍。 据2000-2007年的统计,我国每年消耗的抗生素类药物为1500-2000亿元人民币,占全部药物消耗的45-50%,相当于我国居民总医疗开支的30左右。其中,滥用抗生素造成我国居民损失达800-1300亿/年。2004-2008年,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死亡人数为20-25万人,其中因抗生素不良反应致死8-10万人。除此以外,每年还有5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全世界85%以上的感染死亡病例是因耐药而产生的,因而,我国真实的因抗生素耐药而死亡人数至少在200万人/年。 抗生素早在10年以前,就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医院的“当家花旦”,2004年后达到高潮。据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三级甲等医院占总药物的40%以上,二级占70%以上,一级占80%以上,无等级和个体超过90%。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使用抗生素几乎是任何疾病的常规,也是大头。 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我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的18-21%.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是滥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滥用,造成了我国抗生素的耐药时间从1970年的平均20年左右下降到1985年的10年,再降到2007年的不到1年,部分抗生素甚至不到2个月。这也使我国成了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抗生素疗效最差、淘汰速度最快、耐药性最广泛严重的国家。
/
本文档为【“打点滴”[策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