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2017-12-29 6页 doc 19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高丽棒子(朝鲜语,고려봉자),是中国人对朝鲜人和韩国人的一种贬称,有时也被称作朝鲜棒子或韩棒子,或者直接简称棒子。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由来之一 第一种来源说法是“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的杂役,古代朝鲜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朝鲜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高丽棒子(朝鲜语,고려봉자),是中国人对朝鲜人和韩国人的一种贬称,有时也被称作朝鲜棒子或韩棒子,或者直接简称棒子。下面是 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由来之一 第一种来源说法是“高丽棒子”一语来自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的杂役,古代朝鲜为中国的属国,必须定期派使团向中国皇帝朝拜、进贡,贡使队伍中由三使臣(正使、副使、书状官)、军官、译官、医官和杂役等组成。史学家罗继祖指出“棒子”原为朝鲜人对私生子的称呼,由于这等人地位低下,故只能在使团中充当杂役,由此传入中国。他在其所著《枫窗脞语》一书中有如下论述, “解放前,呼朝鲜人为‘高丽棒子’,不解所谓。解放后禁用,知非美称。然其意义为何尚懵然也。及读王一元《辽左见闻录》,中有一则云,‘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始知其人为私生子,世世相袭,遂自划为一阶层,略如吾浙之堕民。雍正元年曾谕令削除堕金弘道《燕行图》中进入正阳门的朝鲜贡使团民籍而习俗仍相沿未革。清末,商部有折再请削除,文见杨寿枏《思冲斋文别钞》谓乃据浙江绅士、江苏候补同知卢洪昶等呈 请,中言浙江堕民散处各郡不下二万余人。予妇家萧山,曾闻堕民男女自为婚配,皆执贱役,是民国初年犹然也。彻底铲除恐在解放后。朝鲜之‘棒子’当亦早返为齐民矣。” 根据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黄普基的考证, 棒子原本写作“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贡使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这些人由于地位卑贱、素质低下,在中国境内偷摸扒窃、违法乱纪,给中国政府和百姓带来很大麻烦,因此造成了中国人对朝鲜人的恶劣印象,再加上明清朝廷以“柔远”之姿态来优待使团而牺牲沿途官民的部分利益,致使中国百姓将带来的不便归咎到朝鲜使团头上。而明清时期中国老百姓习惯称朝鲜为“高丽”,所以就产生了“高丽棒子”这一蔑称。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清朝康熙年间王一元所撰《辽左见闻录》中的记载是关于“棒子”一词的最早。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版的《皇清职贡图》第一册中“朝鲜国民妇”图后一页载,“朝鲜国民人,俗呼为高丽棒子。”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来华的朝鲜使臣洪大容亦曾记录他们在京师(今中国北京)被中国小孩骂为“高丽棒子”的经历,“有乘车少妇,掀帘窥望,颇艳丽。平仲直视不回避,指点称奇。其帮子看车者,蹲坐帘前,喃喃谇骂,平仲不知觉也。而已,有群童数十,竞呼‘高丽帮(棒)子’,吆喝而追之。余促平仲疾驰,仅以免焉。”以上事实说明早在清代康乾时期,中国民间就普遍对朝鲜人使用“高丽棒子”的称谓。 由来之二 清末开始,觊觎东北的日本人开始向东北进行大规模渗透和殖民,这一情况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更是达到顶清代文献记载的“高丽棒子”峰。而要进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华人员多数是军人,没有多少人对占领区进行日常统治和管理。但限于日本本国自然状况,也因路途遥远和经费等问题,所以从日本本土不可能调来足够的移民。于是,日本就从当时早就日韩合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人来华,这些韩国人在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的教育后,来华后行为相当不端,被当地华人称为“二鬼子”。但是日本人对朝鲜人并不信任,所以这些朝鲜警察手里没有得到日方给予的任何武器,甚至不如中国的警察(警察有一根警棍),这些人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由于这些人比日本人还凶恶,所以当地老百姓背地叫他们高丽棒子。 2 仆役阶层 编辑 根据王一元的说法,“棒子”是朝鲜朝贡使团中的服役者。让我们来看看明清时代朝鲜朝贡使团的人员构成。 《老稼斋燕行日记》的作者是金昌业,他在日记中记录了康熙五十一年(1712)自己随从朝鲜朝贡使团往返中国的见闻。王一元写作《辽左见闻录》大约也在康熙五十年前后,因此以两书作为对照,应当是很合适的。《老稼斋燕行日记》完整记录了康熙五十一年的朝贡使团成员名单。 正使,金昌集。…… 打角,进士金昌业。驿马夫,祥云驿子全业晔,卜刷马一匹。…… 奴子,无得。干粮库直,德世;亿孙,任国忠驱人假名。上骑马一匹,马夫,输城驿子裴永万。中骑马三匹,马夫,成欢驿子金水玄,松罗驿子郑自卩老味,金井驿子李鹤龙马头,宣川官奴俊元。引路,瑞兴官奴日尚,嘉山官奴再奉。轿子扶嘱,龙川官奴得良,宣川官奴弘世,嘉山官奴二永、正中。日伞奉持,瑞兴官奴万春。左牵马,龙川官奴得芳。笼马头,瑞兴官奴士元。厨子,郭山官奴俊石。 军官,折冲崔德中。干粮驿马夫,输城驿子士学。卜刷马一匹,驱人一名,奴子太山。轿子扶嘱,宣川官奴洪建者卩达,定州官奴一万,宣川官奴无赤金。 译官,嘉义朴东和。驿马夫,鱼川驿子姜海昌,奴子善日。马头,宣川奴子时英。卜刷马一匹,驱人一名。 折冲,李惟亮。驿马夫,济源驿子金己从,奴子重男。卜刷马一匹,驱人一名。 御医,前正金德三。驿马夫,大同驿子亡先。卜刷马一匹,驱人一名,奴子善兴。咨文马头,顺安官奴旕福。 明清时代朝鲜朝贡使团基本由三个阶层构成,即两班士大夫、中人、仆役。朝鲜王国是一个身份等级十分严格的国家,官府中的不同职务要由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士来担当。具体到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团,其成员的等级区分1860年代的朝鲜朝贡使团也十分清楚。在康熙五十一年的朝鲜朝贡使团中,正使、军官、折冲、打角属两班士大夫阶层。译官、御医属中人阶层。其余马夫、引路、轿子扶嘱等杂役均属仆役阶层。仆役也分两种,官奴和私奴。使团中仆役的大多属于官奴, 他们役属于中央官府、地方衙门或各地驿站。 使团里,不同阶层的士人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例如在出行上,各阶层士人便存在明显差异。两班士大夫出行可以乘轿或骑马,故随从有马夫和轿子扶嘱。中人出行可以骑马,故随从有马夫。而仆役则不能骑马,只能奔走随行。对于朝鲜使团不允许仆役骑马,令其奔走随行的严苛规定,曾引发中国士人的好奇。金昌业记录有一段自己与中国人二哥的对话, 二哥仍谓余曰,朝鲜人全不恤奴仆。余曰,何以言之。二哥曰,此处则饮食甘苦,衣服美恶,奴与主无分,以至其主骑马,奴亦骑马,而朝鲜岂曾如此乎。余曰,朝鲜奴仆,与此处有异。盖箕子立法,令盗人财者,世世为其奴,今之为奴者,其祖先皆尝窃他财者也,安得与其主同。二哥颇然之。 二哥批评朝鲜使团“全不恤奴仆”,而金昌业以“箕子立法”回应。金昌业的说法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因为箕子生活的时代距朝鲜王朝已有数千年之遥,我们很难想象几千年前的箕子立法会对朝鲜王朝时代的人们有约束力。不过,从两人的对话至少可以看出,朝鲜王国的身份等级要比清朝严格。清朝“主骑马,奴亦骑马”的现象绝对不会发生在朝鲜。 由于朝鲜王国身份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因此在使团出行上,各阶层的待遇完全不同。而在使团留宿驻扎时,同样体现出这种身份差别。金昌业曾记述使团在辽东凤城野外宿营时的场景,“(十一月二十八日)宿凤城,向晚起出幕外,见驿卒辈围火,或坐睡,或以足向火而卧, 互相枕藉。”野外宿营时,两班士大夫和中人宿于帐篷,而仆役只能露宿野外“或坐睡,或以足向火而卧,互相枕藉”。此时正是辽东的隆冬时节,仆役们露宿野外时的艰苦可想而知。当使团入宿北京馆舍时,朝鲜仆役们的住宿条件仍然没有改善。 往见诸婢所入处,三间屋有南北炕,金中和、柳凤山、金德三入北炕,昌晔、洪万运、崔寿昌入南炕。亦方修炕糊窗,而炕小人多,为闷。湾上军官、药房书员、承文院书员、商贾辈皆无屋了,皆于后庭,作簟屋而入,买砖为炕。驿卒刷马驱人,皆依墙屯聚,聚败砖障风,有钱者亦作簟屋。 两班士大夫和中人们入住馆舍正房、厢房,分据南北炕。而仆役们不能住在屋内,只能在庭院里“依墙屯聚,聚败砖障风”,继续过露宿的生活。 仆役们的低微身份不仅体现在出行、住宿这些具体事务上,从他们的名字也能得到反映。例如康熙五十一年朝鲜朝贡使团成员名单中的仆役基本都没有姓,只有名字,而从某些仆役名字的写法来看,他们可能连汉字名字都没有。如表咨文马头“顺安官奴旕福”,他是顺安衙门的官奴,名字叫旕福。其中“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字,这个字其实是一韩语发音的表音字。又如干粮库直“亿孙”,名单中特地注明这是假名。为什么要用假名呢?我想这是因为他没有汉字名字,而韩语名字又一时找不到对应的汉字,所以只好使用假名。再看马夫“松罗驿子郑自卩老味”,他是松罗驿站的驿奴,他虽然有汉姓“郑”,但名字却叫作“自卩老味”,“自卩老味”其实就是韩语杂种的意思。这个名 字透露出,此人是非婚生子,所以我怀疑他的汉姓不是自己的,而是借用了主人的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朝鲜使团中的仆役出身低微,他们在使团中处于最底层,待遇极低。使团中的仆役,其境况与王一元所描述的“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的“朝鲜贡使从者”完全一致。而使团中某些仆役也确实是非婚生子,这些仆役显然就是王一元所描述的“棒子”。 朝鲜使团中的仆役在韩语中又如何称呼呢?梳理文献,笔者发现这些仆役有时会被叫作“Bangza”,在朝鲜汉籍文献中写作“帮子”、“榜子”或“房子”。在韩语里,Bangza是古代在地方衙门干活的男性仆人。例如韩国家喻户晓的《春香传》里的Bangza,就是在衙门里服役的男仆。 结合《燕行录》文献记载和韩语发音,我们可以确认王一元笔下的“棒子”就是朝鲜使团中的仆役。这些仆役也就是“高丽棒子”的最初形象。 3 词语用例 编辑 老舍《四世同堂》, 日本娘们的开路先锋是高丽棒子——高级的奴才。她们不单是抢,还由着性儿作践。她们一个子儿不花地吃你几个西瓜,还得糟踏几个。相形之下,日本娘们反而觉乎着她们不那么下作——她们只是抢东西,不毁东西。入夏以来,见不着卖蔬菜和水果的小贩了,小羊圈的人只能将就着活。 邓友梅《别了,他(陆虎士)说,“高丽棒子在中国不是当翻译就是卖白面,我想揍他们没腾出手来,让小鬼子替我代劳吧。”别人说,“朝鲜人也有好的!”他说,“好样的全参加游击队打日本去了!还能上这儿来?咱哥们儿在中国人里边也是下三烂。好汉子早跟他们拼了。” 《人民日报》答读者问《“援朝”正是为了反对“高丽棒子” 《人民日报》文章《朝鲜人民心目中的“高丽棒子” 李敖《从高丽棒子到台湾浪人》, [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
/
本文档为【高丽棒子是什么意思和由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