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从中式英语_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2012-07-30 1页 pdf 149KB 90阅读

用户头像

is_172228

暂无简介

举报
从中式英语_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07 /2009 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 许文婧 (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 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中国英语作为一 种使用型的英语变体, 中式英语作为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形成的一种过渡语系,最终终会趋向同一,融入标准英语的大家庭。 中国英语 � 中式英语 � 标准英语 � 接受 � 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英美两国的崛起而诞生、发展,随着世界全球 化,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正因为语言的可变性...
从中式英语_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07 /2009 从中式英语、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 � 许文婧 (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 宁波 ) 现代英语呈现全球化趋势,体现本土化特征。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语言现形式。中国英语作为一 种使用型的英语变体, 中式英语作为英语学习者在未掌握英语前所形成的一种过渡语系,最终终会趋向同一,融入标准英语的大家庭。 中国英语 � 中式英语 � 标准英语 � 接受 � 理解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英美两国的崛起而诞生、发展,随着世界全球 化,成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交流工具。正因为语言的可变性和包容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变体还会源源不断的产生, 英语也将会有继续发 展的空间,这其中也势必融入在泱泱大国 中国所孕育的具有中国特色 的英语变体。 一、中国英语 人们通常认为中国英语 ( Ch inese English )是一种使用型英语变体,主 要用于中国人与非本国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它具有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并带有中国特色的双重性质。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保证了中国英语作为 信息媒介所体现出来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而 !带有中国特色∀则弥补了 标准英语在涉及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文化传统方面的相对 欠缺。 自葛传槼先生 1983年首次提出 !中国英语 ∀这一概念之后,国内的学 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论证。概括而言,中国英语应具备以 下普遍特征: 1.适宜性 ( Appropriateness)。随着以语言在不同社会条件下运用、变 异为中心的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标准不标准∀的问题已逐渐被 !适宜与不 适宜∀所取代。中国英语虽然表现的是中国特有事物,但在表达上仍应确 保其被英语国家人士所理解和接受。中国英语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诸如 一国两制 ( one coun try tw o system s)、中草药 ( Ch inese herba lm ed icine)、一箭 双雕 ( one arrow, tw o hawks)等,这种通过借译或语义再生的手段生成的,虽 然在标准英语中没有出现过,但英语国家人士还是能从字面的表述中大体 明白其所含之意;另一类如麻将 ( mah jong)、功夫 ( gongfu)、汤圆 ( tangyuan )、 风水 ( fengshu i)、广东人 ( Cantonese)等, 这类通过普通话或粤、闽地区的发 音直接转化而成,且附有必要注解的, 能够让英语国家人士了解中国特有 的文化,也填补了英语语言表达中的空白。 2.中国特色 ( Ch inese characteristics)。英语虽然作为一门国际上使用 最为广泛的语言,但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指称 有时也无计可施, 如科举 ( im perial exam inat ions )、五四运动 (M ay Fourth M ovem ent)、四个现代化 ( Fou rM odern izations)、廉政建设 ( cons truct clean politics)等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对应的表达形式。那么,显然中国英语若 应用得当,它能更忠实地反映所含之意。 3.中国文化输出 ( C ultural output)。中国文化的输出早在 16世纪之前 就已经开始。例如, 现已被老外普遍接受并成为标准英语词汇的 tea, ty� phoon等就是当时的中国英语。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国家人 士在介绍中国特有的文化时也时常使用中国英语。 二、中式英语 传统意义中,对中式英语 ( Ch ing lish)的理解从其英语字母的拼写即可 得知。Ch inese和 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的拼缀表示说英语者其思维方式、 词汇的选择和搭配、以及表达等都不符合标准英语规律和习惯,其结果往 往是不被英语国家人士理解和接受的,顾有别于中国英语。 1.中式英语产生的根源 语言的负迁移。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 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 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造成语言迁移 ( linguist ic tran s� fer)。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由于两种语言的语系不同、使 用语言的民族不同,因而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不同。英 语和汉语在表达同一概念时, 大多会用不同的词汇和不同的语法结构,并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 当部分中国学生对于简单的汉语句子 !我很 喜欢你∀表达为 ! I very like you∀时,就产生了对第二语言学习有消极影响 的语言负迁移。 2.中式英语的显著特征 不规范性。中式英语通常不遵循标准英 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重复累赘、修饰词过多、画蛇添足、省略 不当、拟人有误、词末未转换等,这种英语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是不可理解 或不被接受的。 三、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移 部分中式英语,由于没有或者基本不存在大的语法错误,同时在国际 交流中, 国人又长期和广泛地使用,因此,已经逐渐被英语国家人士所认 同,并且逐渐过渡到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可以向中国英语转变,这取决于 中式英语所具有的不同于中国英语的独特特征: 1.易变性 ( Variab il ity)。相对于中国英语的相对稳定性,中式英语是英 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并且伴随着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不断 提高而不断完善,最终逐渐向标准英语接近。 2.创造性 ( C reativ ity)。相对于中国英语,中式英语更富有创造力。中 式英语往往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由于无法用英语实现语言表 达,从而随机选择或创造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英 语学习者不断重建和重组语言与形式的相互对应关系,一些不符合规范英 语习惯的中式英语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目标语即标准英语。 四、中式英语、中国英语融入标准英语 1.呈现全球化趋势 ( G lobalization)。所有英语变体的集合体,统称为世 界英语 (W orld Eng lishes)。而人们使用英语的目的也不仅是为了英语民族 之间的交流,更是为了非英语民族与英语民族之间、非英语民族相互之间 的交往和沟通。因此,保持一种共同的标准和范式也是必然的, 否则,交流 双方就会因为表达的内涵不一而造成无法沟通,进而失去英语作为国际交 往的语言工具的作用。 2.体现本土化特征 ( Loca lization)。在全球化大环境下,英语正经历着 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带有中国符号的英语正强烈冲击着标准英语。大量 的中文词汇涌入,成为英语新词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反映中国古 代文化特色的词汇, 儒家思想 ( Confucianism ),四五经 ( Four B ooks and F ive C lass ics)等。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内学习英语人数的增加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充满中国文化气 息和体现地道中国话的中式英语必然要被带入英语交际中去。 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文化输出的日益重 要,中国英语作为体现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现实等特色的表达形式将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英语虽不足以成为国别变体,但将是世界英语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标准英语的重要补充。 五、结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中国特色。随着英语教学 的不断改进和中国人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不符合规范英语标准的中 式英语必将消失,而其余的中式英语会逐渐转变成中国英语,融入世界标 准英语中的大家庭。英语就像经济发展一样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又有本土 化的特征,只有把握住这两个方向,才能真正了解现代英语。 参考文献: [ 1]王湘萍.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 [ 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 2000, 24( 2) : 132- 134. [ 2]夏新蓉. 论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 [ J] . 西华大学学报, 2007, 26( 5) : 102- 104. [ 3]张红芸. 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 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4, 17 ( 7 ) : 151- 153. [ 4]张毅.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 J] . 集美大学学报, 2004, 5( 1) : 72- 76. [ 5]周春艳.中国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比较 [ 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007, 6( 5 ) : 39- 42. 93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学科教育
/
本文档为【从中式英语_中国英语到标准英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