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

2012-06-13 2页 doc 33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4924

暂无简介

举报
以和为贵浅议“以和为贵”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利与弊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漫长的历史积淀,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无疑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体现着辩证法思想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也同样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处处可以看到“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子,“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家和万事兴”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以和为贵
浅议“以和为贵”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利与弊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漫长的历史积淀,在这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和”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向量,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无疑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是体现着辩证法思想的。“以和为贵”的思想也同样如此,在现代社会中,处处可以看到“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子,“和气生财”、“一团和气”、“家和万事兴”等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念,无形中支配着人们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但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也是有利有弊的。 “以和为贵”思想的“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将“和”用于人际关系,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 从古到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得道多助,无不应了中国的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强调的是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在每一个远东地区,尤其是在儒家孔子思想传统的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工作的从事商业活动的人都清楚: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是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台湾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小诗,很好地概括了人际关系的内涵:“年轻是财富,文凭必须要,知识供参考,关系最重要。” 二、将“和”用于政治,则能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 人们常说,政通才能人“和”,政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政治和谐有力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政治和谐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内在结构和各方面关系处于相对均衡、相对和谐、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主要现为政治秩序的常态,即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良性互动状态。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既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局面,充分保障人民的意愿和利益以及参与政权和国家事务的权力,使得政局维持了健康稳定,中国人民认同现有的政治领导和秩序,也在世界范围获得了好评。 三、将“和”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 在经济发展中的“和”体现在很多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方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只有当自由贸易通过互利共赢的途径,采取“和”的思想,给各国带来各自最大的国家利益时,才能激发各国开放国际贸易的积极性,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良性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进程当中,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实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中国大力倡导并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强调要缩小贫富、城乡、区域差距,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也是“和”的思想的体现,共同富裕也成为了和谐社会的甜果。 四、将“和”应用于文化,则可使百家争鸣,理论创新。 文化上的“和”强调各种健康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在区分先进与落后、有益与有害、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文化的基础上,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形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在学术上,我们倡导“学术民主、开放包容、百家争鸣、繁荣共进”,鼓励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也正是在文化上“和”的体现的一个具体例子。 五、将“和”应用于养生,得和则盛,得和则寿。 中医上也有着和谐养生的理念,追求人体内部各个脏器的和谐,与大自然的和谐,与宇宙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让身体内部和身体与外界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按照身体自身的运行规律行事,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就能健康长寿。通宵达旦地工作或娱乐,肆无忌惮地喝酒和抽烟,毫无顾忌地胡吃海喝等都是不“和”的表现。 六、将“和”用于战略决策,则贤才蜂聚、良言潮涌、上下通达、左右和谐、弊端早现、创新迭出。 中国在做决策时,往往考虑各方意见,凡事开会决定,然后进行民主投票,这都是为了在多元格局下追求“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搞一言堂,才能往往做出最正确的决策。我们所追求和推崇的集思广益、头脑风暴不正是“和”的体现吗? 七、将“和”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 中国“和谐世界”的全球战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境界,是“和而不同”这一传统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中的升华。“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既共享了国际社会普遍的理想价值,反映了人类在全球化时代的共同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色。这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致力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社会的全面进步。 “以和为贵”思想的“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度的追求“和”,往往导致了竞争意识的缺乏和掩盖问题的弊病。 “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从古到今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在当今社会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过犹不及”,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庸之道”,这类思想其实都是与风险和竞争意识相悖的。如果不能拥有非常强的风险竞争意识,相应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探索的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另外,有时候一味强调“以和为贵”,主张“中庸之道”,“稳定压倒一切”往往会掩盖问题,敷衍了事,因为有时表面的“一团和气”并不是真正的和谐。 二、在外交上一成不变地只做“和事佬”。 近些年,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中国都采取了劝架的方式,常常站在中立者的角度说话,新闻发言人说的最多的是,“中国对某事件高度关注,我们希望冲突双方克制,实现民族和解。”或者“在某条件下实现和平”,这样的表态,既不说你好,也不说他坏,双方都不得罪。其实这样无谓的劝说,对于冲突的任何一方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他们该打还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其实,中国这些年面对国际问题上的态度总是表现得模糊不清,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分不开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就是在“和为贵”的理念之下坚如磐石的,人们在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下,谁对谁错都不重要,只要双方能够和好,即使是其中一方吃了大亏也无所谓,正所谓“吃亏是福”,打不起来,就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所以面对国际问题时,中国就理所当然地当起“和事佬”了。 三、在消费理念上的“和”导致法制缺失。 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统一,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社会和谐是最好的理想状态和秩序。这种“和”与“贵”思想在人与人之间体现得更为明显,在商品交易中尽可能的“和气生财”,中国人习惯了平和心态的消费模式。因而,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商品市场相对的稳定,各族之间及各国之间友好“互市”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不是你争我夺、扰乱市场的局面。“以和为贵”自然就成了一条潜规则。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消费者在遇到不满意的消费时,甚至在自己的权益受到商家的损害时,往往是忍气吞声,只会向朋友、同事或其他熟人倾诉不满,而很少通过合法投诉等途径获得权益的保障。现在,这种情况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改变非常缓慢,而进一步的改变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原因之一就在于“和为贵”、“息事宁人”的传统思想仍然很深蒂固。
/
本文档为【以和为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