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东北大学始末

东北大学始末

2012-05-29 4页 pdf 1MB 5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9389

暂无简介

举报
东北大学始末 现代中小学教育 � � � 车 笆 分期 东 北 大 学 始 末 赵 守 仁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奉天代省长王永江等 , 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文化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 为了 改变奉天及东北文化教育落后的状态 , 适应东北军 才、 政治 、 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其在 东 北 的 统 治 , 于 � � �年 � 月在沈阳北陵创办了东北最高学府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创办伊始 , 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即亲任校长 , 使东北大学勃然兴起 。 第一任 校长王永江逝世后 , 于 � � � �年 � 月 , 张学良接任校 长 ,...
东北大学始末
现代中教育 � � � 车 笆 分期 东 北 大 学 始 末 赵 守 仁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及奉天代省长王永江等 , 在西方资产阶级发展文化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 为了 改变奉天及东北文化教育落后的状态 , 适应东北军 才、 政治 、 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强其在 东 北 的 统 治 , 于 � � �年 � 月在沈阳北陵创办了东北最高学府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创办伊始 , 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即亲任校长 , 使东北大学勃然兴起 。 第一任 校长王永江逝世后 , 于 � � � �年 � 月 , 张学良接任校 长 , 更使东北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高等学府 之一 。 后因日寇侵占东北 , 流亡关内 , 几经迁徙 , 直至 � � � �年北平和平解放 , 同解放区的东北大学合 井 。 这所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仅存在暂短的 � �年 , 但它对当时的东北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振兴 , 以及后来的抗 日救亡运动 , 推动张学良将军走上联 共抗日的道路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 东北大学在 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应该载入史册的 。 东北大学一开始就有其独特的特点 。 张作霖虽 “未进过学校 , 不识几个大字” , 但在统一东北三 省后 ,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教育思 潮 的 影 响 下 , 开始认识到欲使东北富强 , 不受外人侵略, 必 须兴办高等教育 , 培养各方面人才 。 后来 。 张作霖 毅然不顾 日人之反对 , 在连年 内战 、 军费窘迫的情 况下 , 决定由奉天省长公署, 联合吉黑两省 , 共同 创办东北大学 。 � �� �年 , 王永江亲自召集东北教育 界人士 , 商议筹建东北大学经费事宜, 经 多 次商 议, 所需经费, 初拟奉、 吉、 黑三省按成摊款 �奉 天六成、 吉林三成、 黑龙江一成� 。 后因吉林拟自 行创办大学 , 不愿摊成 , 遂由奉黑两省按九与一之 比分担大学经费 。 创办之初的第一年即拨款�� 万 � 千余元 , 以后逐年增加 , 至 � � �年共拨经费 ��� 万 , 千元。 东北三省萃羊学子 , 再不必跋涉千里, 负 笼关内, 而可就近入学深造 。 至 “九 � 一八” 事变 熊 东北子弟就有 ��� 人毕业于东北大学 。 张作霖、 王永江等人对东北大学在物力、 财力 方面给以支持。 �� !年秋 , 东北大学为 能 及 时 开 学 , 代省长王永江即决定暂以奉天 �今沈阳� 大南 关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改办大学理工科 , 以奉天 公立文学专门学校改办大学文法科 。 与此同时 , 王 永江令政务厅长王镜寰 、 东大曾、务长吴家象在昭陵 前寻觅地址, 经商得三陵都统冯德麟同意 , 将昭陵 前白椿外陵地 � �� 佘亩拨归东北大学使用 , 并收买 毗连民地 ��� 余亩 , 拨出巨资 , 以 � 年时间在昭陵前 建成了理工大楼、 学生宿舍楼和教授住宅若干所 , 随即将理工科迁至北陵 。 张学良接任校长后 , 更是 倍加重视 , 捐献私款现大洋 � �� 万元 , 又先 后兴建 了文学院大楼 、法学院大楼 、教壳一大楼 、 学生宿舍大 楼 、 教授住宅�� 余幢 , 供学生实习用的化学馆 、 纺 织馆、 图馆, 以及大礼堂 、 俱乐部等先后落成 , 为东北大学的创建和 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 在师资配备、 教学质量方而, 王永江校长力主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 以优厚待遇 , 张榜招贤, 多方 罗致学有根底而富于研究的教授 。 在这种思想的指 导下 , 当时东北大学所聘教授都是具有较高水平的 欧美留学生和国内的知名教授 。 英文 、 俄文两系还 聘请通晓汉语的英国和苏联学者任教 。 开始国内外 学者不了解奉省财政状况 , 惟恐来奉教学月薪用奉 票发给 , 一旦奉票跌价 , 必至影响收入 , 因此不愿 应聘。 校长王永江了解这种情况后 , 当即决定 , 凡 大学教授等薪金一律发给银元 , 并不许拖欠 。 东大 这种延揽学者 、 招聘人才 , 不惜重金 、 备加礼遇的 章法 , 深得人心 。 国内知名学者 , 文史方面如我国 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 、 训话学家和音韵学家黄季刚 �黄侃� 放 � � � �年至 � � � �年 , 曾执教于东北大学。 著名学者 、教育家柳治征 、著名的文学教授吴穿等都 曾执教东北大学。 理工方面 , 如留关化学博士庄长 恭曾任东大理学院化学系教授兼主任 , 冯简、 卜 冯祖 荀、 何育杰等均先后应聘到校任教 。 东北大学教授 待遇优厚 , 一般教授月薪为 ��� 现洋左右 。 张学良 接任校长后 , 更是 不惜优礼厚币, 从国内聘请许多 专家学者来校授课讲学 。 著名的国学家、 名学家章 士钊月薪高达 � � � 银元 , 并在校内供给独院的眷属 住宅 。 其它 , 法学院有文字学家唐兰 、 史学家傅岳 芬、 罗尔干 、 梁漱溟等 � 理工学院有中国著名古建 筑学家梁思成 、 林微茵 , 中国著名的机械工程家刘 仙洲 � 教育学院有留举英美的心理学家陈雷屏 , 留 美休育专家郝更生 。 还有赵鸿霭 、 高亨 、 柳国明等 教授 。 据 � � � �年出版的 《东北大学概览》 记载的各 院教授题名统计 , 当时东北大学共有�� 名教授 。 这 些学者名流 , 应聘来校后 , 不仅充实了教 师 的 队 伍 , 增开了课程门类 , 更重要的是提高 了教 学 质 量 , 推动了学术研究 , 开拓了学生学术视野。 在办学宗旨人才培养方面 , 东北大学实行敦品 励学 , 高标准、 严要求的办学宗旨。 第一届招生就 曾以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 为语文试题 , 用以启迪 学生品学并重 。 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 , 东大对学生 要求历来十分严格 , 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 , 一律留 级或开除学籍。 凡成绩优异者均子奖励 , 诸如考试 前几名者可免交学杂费 � 毕业成绩优异者 , 由校资 送美、 英 、 德各国留学 。 � � �年 � 月东北大学 � 个 系 �英文学系、 俄文学系 、 法律学系、 政治学系 、 数学系 、 物理学系 、 机械学系 、 电工学系、 土木学 系� 首届毕业的 �� 。人中就有 � 名择优送往欧美留 学深造 。 如英文学系的陈克学和法律学系的白世昌 被保送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 物理学系的崔九卿 和土木系的刘树勋被保送到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土木 工程科研究院 、 物理研究院深造 � 电工学系的王际 强和机械学系的金锡如被保送到美国普渡大学电工 程科大学研究院、 机械科研究院深造 � 政治学系的 应德 田被保送到美国伊利诺大学政治科学习。 这不 仅有利于加速培养人才 , 对推动全校学 生 努 力 学 习 , 争取向上的积极性 , 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 在学校规模与院系设置上 , 东大规 模 日 益 宏 大 , 院系设置 日臻齐备。 开办之初 , 全校分设文 、 法 、 理、 工四科 。 文法科设 � 英文学 系 、 俄 文 学 系、 法律学系 、 政治学系 。 理工科设数学系、 物理 学系 、 电工学系 、 土木工学系 、 机械学系 , 以后逐 年有所增设 。 根据教育部大学实行学院制的通令 , 于 � � � �年 � 月将文科改为文学院 , 法科 改 为 法 学 院 , 理科改为理学院 , 工科改为工学院 , 同时成立 教育学院。 至 � � � �年秋, 东北大学已发展为 � 院�� 系的多科系的综合性大学。 � � � 。年秋 , 农 科 之铃 艺 、 园林、 垦牧三系开始招生 。 时有学级�� 个班 , 学生 � , �� �人 , 全校有教职员 � � 遵人 , 其中教授就有 � � � 人之多 。 总之 , 这个时期的东北大学 , 在王永江校长创 校立业钓基础上 , 在张学良校长的大力资助下 , 本 着建设东北 , 发展实业 , 消饵外侮 , 富国强兵 , 培 养人才的宗旨, 投拨巨款 , 兴建校舍 , 教学 、 科研 诸种措施 , 相继并举 。 全校规模宏大 , 楼堂馆舍 , 矗立昭陵 � 教学设备应有尽有 , 诸如各 种 实 验 仪 器 、 标本 , 大学工厂 , 实验园 田林场 。 院系齐全 , 名师荟萃 , 人才济济 。 这时 , 正是东北大学由初创 步入振兴和发展的时期 , 即将为东北各项建设输送 大批人才 。 正在振兴和发展中的东北大学 , 由于 “九 · 一 八” 事变突然发生 , 沈阳沦陷 , 而入敌手 。 沈城沦 陷未几 , 日本南满公学堂堂长 , 来校伪致慰问 , 劝 阻毋事他迁 , 经费则彼方愿为供给 。 师生闻讯 , 无 不义喷填膺 , 严词拒之 。 一部分师生目睹敌寇屠杀 同胞 , 占领城池 , 悲愤难平 , 则掷笔从戎 , 分赴各 地 , 组织义军 , 投入抗日救亡行列 。 大部分师生 , 见敌寇步步人侵毫无退意 , 乃决议乘北宁路尚通 , 移迁北平 , � 月�� 日, 个校师生 �连同教聊人员家 属 �一千余人乘专列西上至北平 。 校中档卷 , 公私器 物 , 未及运出 , 损失殆尽 , 仅就主要几项而言 , 建 筑费 �� � 余万元 , 图书仪器价值 � �� 余万元 , 工厂 资产及流动资金 �� � 余万元 , 总计� � � 。余万元 。 师 生抵北平之初 , 学校假奉天会馆收容学生 , 设东北 大学办事处 � 一面分送学生入平津各大学借读 � 一 面筹借校舍以便复校 。 未几 , 借得北平南兵马司税 务监督公署为校舍 , 于 � �月�� 日复校上课。 在这国难当头 , 背乡离校 , 身无立锥 , 手无寸 金 , 校无片瓦的窘境中 , 东北大学为什么能在北平 继续坚持复校上课� 这主要是张学良的 支 持 和 决 策。 张学良在赴意大利考察前仍念念不忘嘱托其幕 僚要办好东北大学 , 并一再申明, 当初创办东北大 学的日的 , “在于培养实用人才 , 建设新东北 , 以 促成国家现代化 , 从而消洱邻邦 �实际指 日本侵略 者� 的侵略野心 。 今变起仓卒 , 东北沦亡 , 尽失所 有 , 师生迁平复校 , 本创办初衷 , 尔后更需注重明 耻自强 , 意在复土还乡” 。 “我们要继续办好东北 大学 , 不是出于封建 昏、想 , 而是因为东北沦亡 , 要 以东北大学为中枢 , 在国家可以借此以维系东北民 心 � 在东北人民可以借此知晓国家不忘东北 � 在国内 �� 同胞可借此睹物激情 , 借鉴覆车 , 愈知自强救国 � 所以东北大学除其本身使命外 , 实具有最深远的国 家民族意义 , 一定会受到政府的维持 , 国人的援助 的 ” 。正是在张学良这种思想的指导和积极支持下 , 东北大学才得以复校 ��课 。 东大师生流亡北平后 , 张学良在顺成王府召见了抵平的全休教授 , 并发给 每人临时补助费现洋� �� 元 , 以资安慰 。 学生每人发 现款�� 元 , 临时维持生活 。 复课后 , 借读各生亦陆续 返校就学 。 虽器用不备 , 立讲露餐 , 而师生锐气不减 当年 。 � � !年 � 月 , 东大又借得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广安门大街校舍。适东北交通大学学生 , 以锦州沦陷 流亡北平 , 计��� 余人并入东北大学 , 于是以此校舍 增没交通学院 。 � 月 , 北平政务委员会拨给补助费 � � , � � �元 。 � 月 � 日 , 第四居毕业生 � � � 人 , 按期 毕业 。 但暑期未招新生 , 资送毕业牛出国留学亦停 止进行 。 � � � �年 � 月 , 张学良校长出国考察 , 北平 政务委员会以王卓然为秘书长 , 代行校衷 。 � 月 , 冯庸大学结束 , 并入东北大学, 所占西直门里崇元 观五号—原陆军大学校舍 , 由军委会拨为东北大学校 舍, � 月迁入 , 作为东北大学总校 , 以广‘安门 校舍为第一分校 , 南兵马司校舍为 第 二 分 凌。 � 月 , 华北财政直隶中央 , 财政部始月拨补助费 � 万 � 千元 , 乃复招考新生 �� � 余人 , 此后 皆 按 年 招 生 。 这时 , 东北大学一度有所恢复、 发展 , 共设 � 院 , 即工学院 、 理学院 、 文学院 、 法学院、 教育学 院、 农学院、 交通学院 。 � � � � 年 � 月 , 因经 费 困 难 , 农学院停办 。 � � � �年 � 月 , 东大觅得西安西门 外原陕西农林职业专科学校旧址为校舍 , 遂将工学 院先行迁往 , 作为西安分校 。 � 月 , 教育学院亦被 迫停办 。 交通学院学生毕业后 , 该院也随告结束 。 这时的东大与沈阳北陵之东大已是今非昔比 , 步履艰难 , 经费无着 , 学生无经济来源 , 但他们仍 然斗志昂扬 , 在流亡中一面上课读书 , 一面开展抗 日救亡工作 。 在 “一 · 二九” 运动中 , 东北大学广 大学生首先奋起投入激流 , 成为 “一 · 二九” 运动 的先锋 , 在历次游行示威中, 他们不仅参加者众 , 而且现出勇于斗争, 奋力与军警的水龙、 大刀、 棍棒搏斗的精神 。 东大同学为什么会在 “一 · 二九” 运动中发挥 如此主动勇敢精神 , 因为他们身经亡省之痛 , 目击国 是日非 , 辗转流亡 , 艰苦备尝 , 直接感受日本帝国 主义的压迫与茶毒 , 因而其抗战情绪日益高昂 � 再 者, 南京政府推行先安内而后攘外的政策 , 终至内 不能安而外不能攘 , 国土坐失 , 国难 愈 深 , 杀 害 同胞 , 迭兴大狱 , 镇压抗 口, 不顾舆情 , 致令东大 流亡的羊萃学子 , 从前对之有所期待者 , 遂至完全失 望 , 从希望而投入战斗 , 党的 ,’� 又一 ”宣言 , 瓦窑堡会 议精神 , 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曙光 , 为东北大 学指明了方向—斗争则存 , 抗 日则生 。 “一二九 ”运动后 , 东大进步学生代表 , 应张学良的要求前往西 安晋见张学良将军 , 帮助张学良办抗日学兵队 , 宣 传联共抗 日。 这对张学良的思想转变和走上联共抗 日道路是一个很夫的推动力。 正如斯诺所说 � 张学 良本人也受到了强烈左倾影响 。 他的东北大学的许 多学生就 �是共产党员 。 连他的许多年轻军官也受了 东北大学学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的军官就是由 东北大学的学生晋升的 。 西安事变发生后 , 西安东北大学工学院广大同 学为着实现张杨两将军八项教国主张 , 纷纷走出校 门 , 深入民间, 设立救亡歌剧团 、 宣传队 , 协助民 众开展救亡工作 。 当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被监禁 后 , 东大同学多方呼吁 , 与东北各界人士掀起释张运 动 。 东北大学校友会在致国民政府电文中也发出 � “值兹外侮侵逼 , 不思救国图存 , 反扣留抗日救国 之张副司令 , 汹汹然于箕豆之煎迫 , 未识彼辈意果 何居, 伏恳钧座瞻念危亡 , 俯顺舆情, 速送张副司 令返陕主持大计 , 稗此间救亡工作有所秉承 , 国家 幸甚 , 民族幸甚” 的正义呼声。 这一呼声反映了东 北同胞的共同愿望 。 张学良将军长期被监禁 , 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张学良将军虽然没有实现东 北同胞抗日救亡 , 打回东北家乡的愿望 , 但他的这 个政治主张和历史功绩 , 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 东北大学校友至今仍念念不忘张学良校长为振兴和 发展东北大学 , 支持东大同学抗日救亡活动所做出 的贡献 。 东北大学广大进步学生积极投入 “一 · 二九” 抗 日救亡运动和逼蒋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这一爱国 行动 , 即刻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震惊 。国民党政府为 了破坏北平学生运动 , 于 � � ��年 � 月下令强行把东 北大学改国立 , 并由南京教育部令藏启芳偕同北平 社会局长雷嗣尚进行接收 , 任命藏启芳代理校长 。东 大同学识破了国民党政府的阴谋 , 拒绝改为国立 , 开展了护校斗争 。藏启芳接收东北大学遭到拒绝后 , 便一面电请教育部停发在北平的东北大 学 经 费 , 一面亲往开封商借河南大学校舍, 暂设东北大学办 事处 , 同时宣布东北大学在北平各学院均迁往河南 日� 开封 。 但同学中响应者甚少 , 前后赴开封报到者只 一 二百介人 。 留叭北平的东大侧学均被校方开除 学籍 。 “七 七” 车变后 , 大部分走上了抗卜�前线 。 迁往开封的东北大学 , 仍以贼启芳为校长 。 同年 � 月 � 日, 藏启芳代表东北大学在西安接办工学院 。 � 月打 日遵本教育部旨令改称国立东北大学。 � 月 末 , 西安东北大学工学院新扩建的校舍竣工 , 文法 两院由开封还至西安。 至此 , 东北大学 又 集 中 一 处。 � 月在南京、 陕西招考新生 。 是年 � 月 � 日, 阅国立东北大学名义在西安开学。 � � � 年 � 月 , 东北大学奉教有部令由陕西迁到 四川三台县 , 间关万里 , 艰苦备尝 , 资备荡佚 , 竞 同草创 。 暂借得三台县城内旧式书院及 毗 连 之草 堂 寺 与 高 中一部分校舍 , 稍加修葺, 因陋就�简 , 于 � 月 �� 日勉强复课 。 师生缅怀昭陵前 之巍 巍 气 象 , 深感不可同年而语 。 暑假后 , 又将工学院并人 国立西北工学院 , 将文学院改为文理学院。 这时, 东北大学仅有文理学院、 法学院 , 分别以费方刚、 李光忠为院长 。 两院共设中国文学系 、史地 、化学、 政治、 经济五系 。 后经各方努力 , 多方争取 , 校舍 稍有扩建 , 除原借校舍外 , 新建了大 礼 堂 、 图 书 馆 、 教室 、 学生宿舍等 � 经费略有增加 , 并得中英 庚子赔款补助 � � � � � 元 , 设教席四座 , 国学系 、 史 地系各一座 , 经济系两座 � 院系稍有扩充 , 将文理 学院改为文学院、 理学院 , 将法学院改为法 商 学 院。 三学院设有中国文学 、 历史 、 化学 、 地理 、 法 律 、 政治 、 经济、 工商管理等 � 个系。 � � �。年 � 月 设东北 �赶地研究宝 , 聘全毓撇为研究室主任 , 先后 从史地经济两系 ‘华业生中遴选研究生 , 并授子硕士 学位 。 后改东北 少地怪济研究室为研究所 , 仍 以金 毓敝为主任 。 教职员 、 份生人数亦略有增加 , � � ! 年度 , 教职员人数达 � � � 大 。 一续中正 副教授 �� 人 , 著名的有陆侃如 、 冯沉君 、 高亨 、 金毓服 、 赵鸿煮 等 , 在校学生数达 � � � 人 , 各系毕业生计 ��� 人 。 � � � �年 � 月 , 东北大学渡过了流亡各省的艰辛 岁月 , 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但抗战刚刚胜利 , 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于 � � � �年 � 月悍 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浅。 在内战的硝烟炮火中 , 藏启 芳打若复员的招牌 , 先将在沈阳被 日 寇蹂瞒 的校 舍 , 稍加整修 , 即将东北大学从渔川迁回沈阳 。 同 年 � 月又恢复了工学院和农学院 , 当时共设有文 、 理 、 法商 、 农 、 工五学院。 但这时的沈阳 已是民生 凋蔽、 民怨沸腾 , 反饥俄 、 反内战 、 反迫害的怒潮 笼罩全城 , 东北大学也只是在饥饿 、 恐怖 、 失业 、 死亡的困境中度过其风烛残年 。 � � 吐�年 � 月 , 国民 党反动派为了粉饰其即将覆灭的凄惨景象 , 南京教 育部强令刘树勋 , 将东北大学迁往北平 , 校办公室 设在武王侯胡同燕京造纸厂旧址 , 文法学院 、 理工 学院分设在光明殿和棉花胡同维持残局 。 � � �年北 平和平解放后 , 东北 友学总劣长 、 留美理学硕士崔 九卿率同学迁回东北 。 原东北大学文 、 理 、 法商三 个学院各系 , 总务长崔九卿等 � �� 余名师生并入解 放区东北大学, � � �年 � 月改称东北师范大学 。 至 此 , 困尽沦桑的东北大学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 · 通讯员来信 · 贵刊有新意 , 专栏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 雅俗 共赏 , 各有收获 。 《关于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与研究 的建议》 很好 , 希望今后还有这方面更具体一点的 文章 。 介绍冯思洪的文章很有意义 。 今后可适当选 择新秀加以介绍 , 引导青年教师参与科研 , 冒尖成 才 , 做出贡献 。 通讯员工作要加强 , 加以指导 , 使 他们不仅仅是发行员 , 要弓�导他们研究和写作 。 湖北 大冶县教育学会 叶序顺 拜读贵刊 , 受益非浅 , 信息量大 。 典型经验及 当代教育理论介绍较好 , 方方面面的材料丰富 。 望 今后有关小学方面的教改进展能适当报道些 。 无锡县实验小 学 倪炳兴 木刊的前身是 《东北师大学报》教 育科学版 , 今年改名为《现代中小学教育》。 从第 � 期看 , 办的很好 。 我征求一些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意见 , 认 为内容全面 , 对中小学深化教改起到推动作用 , 愿 长期办下去 。 希望在中小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上多给 予启示 , 对农村中心校在教育、 教学方面怎样进行 深化改革 , 多刊登一 些文章 , 更好指导农村教育改 革 。 黑龙 江富锦市教科所 张汉廷 希望注意普及性 , 小学的内容应多一些 � 希望 多发些中小学德育方而的稿子 , 特别是德育方 面的稿子 。 山 西省永济县教育局 李茂南 � �
/
本文档为【东北大学始末】,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