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2012-05-26 18页 pdf 612KB 2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310

暂无简介

举报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收稿日期: 2011-01-22 作者简介: 郭梅 ( 1967) ) , 女, 浙江杭州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古代戏曲和女性文学研究。 * 本文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艺术教育 ) 科研项目 5浙江女性曲家研究6 成果之一, 项目号为: YSJYJDZD09016。 文章编号: 1674-3180 ( 2011) 02-0175-18 女儿笔底女儿心* ) ) )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6 评语的女性立场 郭 梅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 在 5牡丹...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收稿日期: 2011-01-22 作者简介: 郭梅 ( 1967) ) , 女, 浙江杭州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古代戏曲和女性文学研究。 * 本文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艺术教育 ) 科研项目 5浙江女性曲家研究6 成果之一, 项目号为: YSJYJDZD09016。 文章编号: 1674-3180 ( 2011) 02-0175-18 女儿笔底女儿心* ) ) )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6 评语的女性立场 郭 梅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 在 5牡丹亭6 的众多评点本中,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6 以其清丽典雅的评 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 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 总论三妇批语, 她们对杜、柳之 /情0 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 /梦0 的深层解析, 探讨 她们所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 然后分论三妇批语, 剖析她们对 5牡丹亭6 之 /情0 的不同体悟, 研究她们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5牡丹亭6;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6; 吴吴山三妇 中图分类号: I20713 文献标识码: A Heart of Women Seen in Female Literature ) ) ) On Feminine Stand in Wu Wushan. s Three Wives Commenting on The Peony Pavilion Guo Mei Abstract: Among the various annotated versions of The Peony Pavilion, Wu Wushan. s Three Wives Commenting on The Peony Pavilion reflects vividly women. s ideas about literature, art and life at the time with its lucid and elegant style and unique feminine perspective.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views of the three wives on / love0 between Du and Liu in the story and their deep analysis on the / dream0 of Du Liniang, probing into their pursuit of beautiful love and happy life.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ree wive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the / love0 in The Peony Pavilion and studies their strong feminine conscious- ness. Key words: The Peony Pavilion; Wu Wushan. s Three Wives Commenting on The Peony Pavilion; three wives of Wu Wushan 2011年 4月 第 4卷 第 2期 文 化 艺 术 研 究 Studies in Culture & Art Apr. , 2011 Vol14 No12 在 5牡丹亭6 的批评和美学接受史上, 吴吴 山三妇作为在戏曲批评史上极少见的女性曲评家 而引人注目。换言之, 在现存的吉光片羽中, 我 国古代女性曲家评论 5牡丹亭6 水平最高、最有 典型意义的例证无疑是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还魂记6。 吴吴山, 姓吴名人, 又名仪一, 字舒凫, 出 生于顺治十四年 ( 1657) , 浙江钱塘 (今杭州) 人, 因所居名吴山草堂, 故又字吴山。所谓 /吴 吴山三妇0, 是指吴人早夭的未婚妻陈同以及前 后两位妻子谈则和钱宜。她们三人虽然里居不 一, 年龄不同, 文化程度也有高低, 且互相素未 谋面, 但却都是 5牡丹亭6 迷, 为丽娘、柳生神 授魂与, 不能自已。 陈同, 黄山人, 字次令, 酷爱诗书, 尤视 5牡丹亭6 为珍宝。康熙四年 ( 1665) , 她病将不 起, 偷偷地将一册 5牡丹亭6 藏在枕下, 如朋如 友, 日夜相伴。她去世后, 这珍贵的遗物到了吴 吴山之手, 看到原来是她评点的 5牡丹亭还魂 记6 上卷, 其夹注、眉批, 密行细字, 涂改较 多, 可见用心之深。康熙十一年 ( 1672) , 吴吴 山娶谈则为妻。谈则, 字守中, 清溪人。有一 天, 她偶然看到了陈同所评点的 5牡丹亭6, 爱 不释手, 决定仿照陈同的笔法和意见, 潜心补评 下卷。康熙十四年 ( 1675) , 谈则去世。又十余 年后, 吴吴山在亲友的催促、劝说下续娶钱宜为 妻。钱宜, 字在中, 古荡人。她似乎并非出身书 香门第, 但聪明好学, 在亲戚女眷李淑的指导下 学习文化, 短短三年便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日她 开箱笼见到陈同、谈则的 5牡丹亭6 评本, 竭力 主张将之刊刻出来, 甚至愿意为之典卖自己的首 饰。于是钱宜, 便将陈、谈的评语进行整理和补 充, 自己也间注数语。康熙三十三年 ( 1694) ,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6 问世。 显然, 吴吴山三妇是站在女性的角度, 以女 性特有的理解力、阐释力和批判力对 5牡丹亭6 进行了评点。由于三妇评点 5牡丹亭6 的直接目 的并不是有意成为曲评家, 故其评语都是略显随 意的。之所以随意, 是因为她们多为眉批, 因此 并不像一些专业曲评家的批评理论那样具有系统 严密性和逻辑缜密性。虽然她们的评点带有一些 赏玩性质, 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无意为之的举 动却让此评本堪称上乘。通过对评本的研究, 我 们不难发现, 评论部分 /细致入微, 或诠疏文 义, 评赏佳构, 或解说名理, 抒发情怀0 [ 1]。三 妇评语的确 /皆具妙才, 诗笔清丽0 [ 2] 95, 不仅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分析鉴赏 5牡丹亭6, 而且能够 引导读者细致透彻地领悟 5牡丹亭6 的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同时, 作为明清女性评点 5牡丹 亭6 的成就最突出者, 也在一定侧面突出地、鲜 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生活价值观, 其中的 一些评语对反对封建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 义。 女儿笔底女儿心 ) ) ) 三妇评语总论 1. 三妇对杜、柳之 /情0 的心理观照 评点是建立起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桥梁的重 要手段, 袁无涯刻本 5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6 的卷首 5发凡6 如此阐释评点的重要作用: /书 尚评点, 以能通作者之意, 开览者之心也。0 ¹ 吴吴山三妇通过揭示 5牡丹亭6 的旨意, 评论五 十五折的警策之点, 剖析点睛之笔书写的诀窍, 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 5牡丹亭6。 三妇作为评点者欣赏 5牡丹亭6 时, 首先关 注作者在叙述语言之中起具体作用的成分, 例如 情感、所处的语境, 等等。陈同首先关注到此 点, 因此在 5标目6 一折之中, 便对柳生做梦改 名一事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 柳生此梦, 丽娘不 知也; 后丽娘之梦, 柳生不知也。各自有情, 各 自做梦, 各不自以为梦, 各遂得真。偶尔一梦, 改名换字, 生出无数痴情。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 矣! 0 (第一出 5标目6) 在评点之中感受情感变 化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的工作, 晰毛辨发, 穷幽 探微, 常常能够在为一般读者所容易忽略的地方 言简意赅地指出作者用意之精致巧妙, 使得文本 神采毕露无遗, 从而令读者敞开心扉, 更加近距 离地触碰整部作品 ) ) ) 陈同非常注意在明确文字 表面所抒发的情感之外, 还特别关注在较强与较 弱的情感波动中, 体悟细微意义上的差别, 从而 洞悉汤显祖通过杜丽娘、柳梦梅二人以梦为真来 表现这对痴情恋人心灵情感世界的复杂多样性和 丰富多彩性。陈同的这种方法探究了潜在的艺术 #176# ¹ 5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6 , 一百二十回, 题李卓吾评, 明万历袁无涯刻本, 简称 / 袁本0。 文化艺术研究 第 4卷 气息, 挖掘了艺术的博大精深, 不仅希望自己对 5牡丹亭6 有独到而深邃的见解, 更加希望今后 的点评者和读者能够真正看懂 5牡丹亭6, 从而 更深层地领悟其巨大的文化内涵。钱宜似乎对陈 同的点评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她在言及 柳梦梅做梦改名时发出如此的感慨: /柳因梦改 名, 杜因梦感病, 皆以梦为真也。才以为真, 便 果是真。如郑人以蕉覆鹿, 本梦也, 顺途歌之, 国人以为真, 果于蕉间得鹿矣。0 (第二出 5言 怀6 评语) 尽管钱宜的点评与陈同相较逊色不 少, 但钱宜也像陈同一样沉浸在以梦为真的痴情 之中的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可以看出, 一句点 评投射着历史文化的炫目光芒, 表层意象只是 /小荷才露尖尖角0 般的若隐若现, 而偌大的深 层意蕴则潜伏在历史文化的岁月长河之中。三妇 对杜丽娘、柳梦梅两人的情感体验作了全方位、 立体式的思考分析, 代作者和读者立言, 批评视 角和评点切入口得到逐步更新, 慢慢挣脱常规定 式的束缚和羁绊, 既而超越生活表象, 寻求历史 突破, 从艺术的、文学的、审美的精神层面俯瞰 人生和社会, 因此点评出了一部文学意蕴深远隽 永的优秀著作。 大抵情惟在妙悟。在 5牡丹亭6 的评点当 中, 三妇作为接受主体呈现由内而外的领悟体会 状态, 陶醉沉浸在悠然心会的境界之中。5牡丹 亭6 所要吐露的心声早已渗透进三妇心中, 她们 对 5牡丹亭6 文本的雅俗得失全已了然于心。 5牡丹亭6 中杜丽娘与柳梦梅所传递的特有的情 趣, 既可意会, 也可言传。但意会是容易的, 言 传是艰辛的。如果运用一些纯理论性并带有强烈 思辨色彩的术语自然容易游离中心, 甚至分析得 面目全非。但是三妇的点评却让我们能够一目了 然地透彻领悟, 其唯一且很有效的手段便是感性 顿悟。陈同一开始便对 /情0 进行了恰到好处的 审美把握: /情不独儿女也, 惟儿女之情最难告 人, 故千古忘情人, 必于此处看破。然看破而至 于相负, 则又不及情矣。0 (第一出 5标目6 评 语) 陈同对 /情0 的悟性是一种封闭在她内心深 处的强大力量。之所以封闭, 那是因为她并不赞 成讲儿女之情 /看破而至于相负0, 因而 / 不及 情0。这股力量并不能以极为外显的方式明示他 人, 需要读者和她自己产生共鸣, 拥有相一致的 情感体验, 最终达到茅塞顿开之效。换句话说, 陈同对 /情0 的价值判断无非是将儿女之情 /看 破0 却又不 /至于相负0 而已。陈同对 /情0 的 读解是对作品对象的审美掌控, 在某种程度上逾 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 在自己创设的这个 / -看 破. 却又不 -至于相负. 0 的感情世界中做无拘 无束的精神遨游, 从而领悟到比起现实世界更独 具魅力、美轮美奂、流连忘返的精神世界所带来 的情感愉悦。于是乎, 陈同按捺不住这一情感所 带来的连锁反应般的爆发, 在 5标目6 一折中再 发礼赞: /世境本空, 凡事多从爱起。如丽娘因游 春而感梦, 因梦而写真、而死、而复生, 许多公 案, 皆 -爱踏春阳. 之一念误之也。0 (第一出 5标目6 评语) 由此观之, 陈同在对 /情0 的玩 味中, 才感觉这一个字蕴深意广, 意味深邃。 其次, 吴吴山三妇作为评点者要与 5牡丹 亭6 文本实现精神情感和冲动体验的对流, 必然 要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故事结构的起承转 合实现心理对位和角色关系的变换。三妇心中的 喜怒哀乐情绪通过文本对象蕴含的情感结构带动 起来, 在边阅读边点评的过程当中不断心有灵犀 一点通, 在对流冲击之中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 求的奇妙效果。就在这一个瞬间, 评点者的零碎 与文本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思维的火花霎时 闪烁在文本的某个精彩之处, 产生豁然开朗的顿 悟之感, 仿佛一种前所未有的共同体验或者人生 感悟刹那之间浮现于脑海, 异常激烈地扣动评点 者的心弦。杜丽娘因为向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 活, 将她的整个情感意志灌注于一个梦中的对象 ) ) ) 柳梦梅, 然后凭借着这股惊天地泣鬼神的豪 情壮志最终实现大团圆的结局。杜丽娘一往情 深、义无反顾地坚持追随自己的梦, 执著无悔地 进行殊死搏斗, 才神奇般获得了骇人听闻的起死 回生。尽管听之令人难以置信, 但如此浪漫的重 生, 不知让多少闺阁妇女为之羡慕, 为之热血沸 腾。然究其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 /情0 字。 和陈同一样, 谈则也对 /情0 字有所阐发: /为柳郎0 三字, 认得真, 故为情 至。(第三十二出 5冥誓6 评语) 5幽媾6 云 /完其前梦0, 此云 /梦 境重开0, 总为一 /情0 字不断。凡人 日在情中即日在梦中, 二语足尽因缘幻 影。(第三十六出 5婚走6 评语) /伤春便埋0, 直以死殉一梦。至此 #177#第 2 期 郭 梅: 女儿笔底女儿心 喜心倒极, 忽悲忽叹, 无非至情。 (第 三十六出 5婚走6 评语) 5魂游6所云/ 生生死死为情多0,即 无生债也。(第三十六出5婚走6评语) 谈则 /情0 语的表现是有限而又无限的。其 有限性在于, 她只是运用了语言评点的形式表现 儿女之情无限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不可避免地限 制了表达的充分性; 其无限性在于, 这寥寥数字 的评点的的确确抒发了男女之情的无限丰富的情 感意蕴, 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表达的畅快淋漓。谈 则的评点力争抛弃 /情0 语表达的有限性特征, 对 /情0 的理解表述创造无限性的突破。要实现 这一点, 当然需要谈则充沛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厚 的文学涵养。换言之, 也只有拥有以上苛刻的条 件, 才能充分展示汤显祖 /情至0 哲学的味外之 旨和韵外之致。 在 5康熙原刊牡丹亭还魂记序跋6 中有这样 一段记载: /甲戌冬暮刻 5牡丹亭还魂记6 成, 儿子校雠伪字, 献岁毕业。元夜月上, 置净几于 庭, 装褫一册, 供之上方。设杜小姐位, 折红梅 一枝, 贮胆瓶中。然灯, 陈酒果为奠。夫子忻然 笑曰: -无乃太痴。观若士自题, 则丽娘其假托 之名也。且无其人, 奚以奠为?. 予曰: -虽然, 大块之气, 寄于灵者。一石也, 物或凭之; 一木 也, 神或依之。屈歌湘君, 宋赋巫女, 其初未必 非假托也, 后成丛祠。丽娘之有无, 吾与子又安 能定乎?. 夫子曰: -汝言是也, 吾过矣。. 0 [ 1] 150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5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 还魂记6 刻成以后, 钱宜特地将此书供奉在杜丽 娘牌位之前, 从而表达对杜丽娘的无比尊崇之 情。正如庄子所言: /真者, 精诚之至也。不精 不诚, 不能动人。0 [ 3]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精 不诚,就不能感动人。尽管钱宜是三妇之中资质 最低的一个,但是钱宜在阐述自己对/情0的见解 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也不容小觑。譬如: 无情则无生, 情根不断, 是无生债也。 (第 三十六出 5婚走6 评语) 儿女情长,人所易溺; 死而复生,不 可有二。世不乏有情人, 颠倒因缘,流浪 生死, 为此一念,不得生天, 请勇猛忏悔 则个。(第五十五出5圆驾6评语) 钱宜虽然不具备很高的艺术造诣以及审美感 悟能力,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对 /情0 的解析也不 能算非常深入, 但是她对 /情0 的一些见解还是 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高度。众所周知, 评点是一项 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甚至带有一定的私密性, 钱 宜的评语并没有太多地考虑是否有违禁忌, 而是 任凭其真情实感的自然吐露。这自然流露的真情 实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钱宜评语的理论价值 大打折扣, 但是一旦突破了限制, 挣脱了羁绊, 就为妙想天开思维的产生和与众不同观念的提出 开辟了道路。因此, 我们对待钱宜 /情0 的阐 发, 不能仅以道德观念和理学思维的标准去衡 量, 而需要更多地从自然本真的角度去评判。 毋庸置疑, 吴吴山三妇评点 5牡丹亭6 的重 点, 自然是她们供奉于心灵神龛上的 /情0 之至 者杜丽娘 ) ) ) 她们将杜丽娘的心理分析得十分细 致透彻。下面请看几条评语: 丽娘责认春香, 便已心许其言, 只 无奈先生在前耳。故后陈老一去, 即问 花园也。(第七出 5闺塾6 评语) 这评语切合丽娘闺阁千金的身份, 分析得很有道 理, 这是男性批评家光凭对女性心理的揣摩、想 象很难办到的。 5寻梦6 是 5牡丹亭6 全剧的一出重头戏, 写尽了丽娘的女儿情怀。吴吴山三妇对这一出分 析竭尽了细腻之能事。请看: 前次游园, 浓妆艳饰; 今番寻梦, 草草梳头, 极有神理。 池亭俨然,可知眼前心上,都是梦境。 寻字是笃于情者之所为, 后 5冥 判6 随风跟寻, 止了此寻梦之案。 这些是以场景和人物动作来分析人物心理的, 无 不切中肯綮。 又如: 曰 /可是0、曰 / 似0, 意自有在。 故见景而犹若疑之, 写得神情恍惚。 ( [忒忒令] 批语) 光景宛然如梦, 梦中佳境那得不 ) ) ) 想出, 极力形容, 四段已种丽娘病 根。( [嘉庆子] 批语) 索元三世了, 不可得, 乃得诸梦 中, 如之何弗思。( [尹令] 批语) 措辞深妙, 有许多勉强意外。( [品 令] 批语) /做意周旋0, 非澜浪语, 乃追忆将 #178# 文化艺术研究 第 4卷 昏时一种爱情景, 故着 /俺可也0 三字 摹之。 / 慢掂掂0, 正与 /紧咽咽0 相 对。( [豆叶黄] 批语) 此即昨日观之不足者, 何至荒凉若 此。总为寻不出可人, 则亭台花鸟, 只 成冷落耳。( [玉交枝] 批语) 小姐自说心间事, 更不管春香知与 不知, 写尽一时沉乱。( [前腔] /春归 人面0 批语) 这些批语从遣词造句、主婢对比、前后对比 入手, 紧紧抓住丽娘欲 /寻梦0 而不得的心理过 程落笔, 分析得入木三分, 对读者进一步理解美 妙的 5寻梦6 一折是大有裨益的。 对于杜丽娘的 /情0, 吴吴山三妇十分赞赏, 认为她是 /情至0 的代表, 乃一位 /千古情痴0。 她们说: 微微从春香口中惜其消瘦, 引出 /写真0。偏是小姐不知自瘦; 若自谓瘦 损, 一向宽解, 那得情至。 (第十四出 5写真6 批语) 丽娘千古情痴, 惟在留真一节,, (第十四出 5写真6 批语) 回生实难, 丽娘竟作此想, 说来只 是情至。(第十八出 5诊祟6 批语) /欲恨谁0 非反语, 正见为情死而 无悔也。(第二十三出 5冥判6 批语) /为柳郎0 三字, 认得真, 故为情 至。(第三十二出 5冥誓6 批语) 伤春便埋, 直以死殉一梦。至此喜 心倒极, 无非至情。 (第三十六出 5婚 走6 批语) 也许, 正是因为吴吴山三妇将丽娘奉作了 /情至0 的代表, 敬之爱之, 惟恐偶像受污损, 所以她们对丽娘也怀有一份怜爱, 在批语中竭力 维护丽娘形象的完美。其具体表现就是在赞美丽 娘追求爱情的大胆和勇敢的同时, 也一再强调其 千金小姐的矜持和青春少女的羞涩。如评第九出 5肃苑6 曰: 说得如此端庄方是千金小姐身份, 并后文满纸春愁不为唐突也。 又如: 千金小姐, 踽踽凉凉, 来寻幽会, 其行止羞涩乃尔。(第二十八出 5幽媾6 批语) /急掩门0, 有惟恐失之。畏人知之 之意; 整容而见, 仍是小姐腔范。 (第 二十八出 5幽媾6 批语) 描写丽娘一举一动都不脱离其特殊的身份、 性情, 这是汤显祖创作的成功之处; 而吴吴山三 妇一再地指出这种成功, 反映出她们细致的鉴赏 力, 更反映出她们了解女儿心性, 理解女儿行 为, 刻意维护丽娘尊严的一番良苦用心。这是针 对那些指斥丽娘 /淫奔0 的封建卫道士而发的, 具有时代的意义。 同时, 同是出于对 /情至0 的赞赏, 柳梦梅 这位钟情多情、始终不渝的男性形象也得到了吴 吴山三妇的高度评价。她们说: 偶而一梦, 改名换宗, 生出无数痴 情, 柳生已先于梦中着意矣。 (第二出 5言怀6 批语) 画幅尚未展完,但见美人颜色,便认 是观世音,因在观中所拾故也,亦可见柳 生至诚。(第二十四出5拾画6批语) 小姐、小娘子、美人、姐姐, 随口 乱呼, 的是情痴之态。 (第二十六出 5玩真6 批语) 偏是志诚人容易着迷, 稍不志诚, 便将无可奈何, 一念自开解矣! (第三 十出 5欢挠6 批语) 必定为妻方见钟情之深; 若此际草 草便为露水相看矣。 (第三十二出 5冥 誓6 批语) 此记奇, 不在丽娘, 反在柳生。天 下情痴女子, 如丽娘之梦而死者不乏, 但不复活耳。若柳生者, 卧丽娘纸上, 而玩之、叫之、拜之; 既与情鬼魂交, 以为有精有血而不疑, 又谋诸石姑, 开 棺负尸而不骇; 及走淮、扬道上, 苦认 妇翁, 吃尽痛棒而不悔, 斯洵奇也! (第五十三出 5硬拷6 批语) 可见, 在吴吴山三妇看来, 像柳梦梅这样情 痴情深、志诚无欺、始终如一的男子才是值得爱 和歌颂的。因为 /易求物价宝, 难得有情郎0, 这不仅是女曲家创作的主旋律, 也是她们进行批 评活动时的出发点。而 5牡丹亭6 里若只有 /情 至0 的杜丽娘, 而没有 /情至0 的柳梦梅, 则将 #179#第 2 期 郭 梅: 女儿笔底女儿心 大大失色, 也必然将不为吴吴山三妇所深爱。 /一部痴缘, 开手却写得浩浩落落, 方是状 元身份, 不同轻薄儿也。0 (第二出 5言怀6 评 语) 陈同将 5牡丹亭6 定义为 /痴缘0, 可谓贴 切入心。陈同作为一个审美者欣赏 5牡丹亭6, 她的审美观察是自由的, 因此当她处在审美欣赏 的过程中, 她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阅读态度, 一 个 /痴0 字, 不仅充分肯定了 5牡丹亭6 /情至0 的思想价值, 更加显示了陈同对于 5牡丹亭6 的 痴情之深。很显然, 陈同在定义这部作品之时, 无意识地已将杜丽娘这个爱情典范楔入在她自己 的个人情感世界之中, 并从此开始了对杜丽娘的 膜拜追随, 甚至开始出现一些不由自主的模仿。 可见, 陈同的审美接受更可以看做是她 /痴情0 介入的过程, 其核心的体现无疑是陈同的 /痴 情0 与作品主人公的 /痴情0 的时空认同。陈同 之所以认为作品的开场写得 /浩浩落落0, 主要 还是因为柳梦梅的状元身份。作为杜丽娘的梦中 情人, 陈同似乎也爱屋及乌般对柳梦梅投注了钦 慕之情。的确, 陈同在点评的一开始就下了这个 定论, 足见其阅读洞察的细致和敏锐。状元是一 个完美的身份, 智慧的象征和权力的代表。加上 陈同通过与柳梦梅与轻薄儿的对比, 更加突显出 其痴情至极, 非比寻常。如此一来, 完美更是锦 上添花。陈同这种以状元的完美身份来界定的审 美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避开了悲剧效果和 喜剧效果的区分。在传统观念里, 一般人对于状 元这个身份总是带着双重的评判标准: 一是状元 未中之时生活潦倒落魄, 与糟糠之妻相依为命并 靠其资助得以上京赶考, 从而一举成功飞黄腾 达, 引得无数人为之羡慕崇拜; 二是状元飞黄腾 达之后, 往往抛弃糟糠之妻, 攀附权贵并另结新 欢, 招来谩骂口水无数。如此一来, 状元的对立 面或者说是另一个人物标签便是负心汉。陈同耳 目一新的点评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其肯定无疑的 见解, 新颖别致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状元 形象。这种净化式的认同, 试图从状元的负面形 象部分中挣脱出来, 从他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切身 利益和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 将他的地位予以提 升。/浩浩落落0 一方面是悲剧情愫萌芽的起始, 另一方面则是喜剧情感解放的发端。它意味着陈 同在 5牡丹亭6 的接受过程中经受了悲剧性的震 惊考验和喜剧性的欢愉释怀, 从而将其之后的评 点上升到更具理性思维的道德反思。当然, 更多 的还是停踞在主题思想 /至情0 的情绪波动之上 ) ) ) 在后一种情况下, 陈同获得的情感体验自然 满溢于她的笔下。 众所周知, 众多明代传奇在处理结局问题上 一贯都采用男主人公状元, 皆大欢喜的大团 圆结局收场。的确, 一些棘手烦恼的问题只要才 子夺魁, 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迎刃而解自是顺理 成章之事。当然, 我们一方面在批评汤显祖处理 结局问题缺乏新意的同时, 更加需要批判地全方 位看待问题, 不可将其一棒子打死。因此, 钱宜 的点评自然显得耐人寻味: / 传奇收场, 多是结 了前案。此独夫妻、父女各不识认, 另起无限端 倪, 始以一诏结之, 可无强弩之诮。0 (第五十五 出 5圆驾6 评语) 可以说, 钱宜就结尾安排这一 扼要的点评, 一语中的, 将 5牡丹亭6 从千篇一 律的结尾尴尬境地中解救出来, 从侧面体现出其 理解的敏锐和细致。与此同时, 谈则对 5牡丹 亭6 的结尾, 杜宝和柳梦梅争执不下, 杜丽娘竭 力解围, 最后由皇帝下诏的大团圆结局也十分赞 同, 认为: /无数层波叠嶂, 以一诏为结, 断莫 敢或违。设使冰玉早自怡然, 则杜公为状元动 也, 柳生为平章屈也, 一世俗情事矣必如此。而 杜之执古, 柳之不屈, 始两得之。0 (第五十五出 5圆驾6 评语) 理解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结果, 我 们阅读文本, 将过去本已存在的原义从尘封中重 新阐释出来, 从过去到现在的传承, 恰似建立一 座通古联今的桥梁, 使得以前与现在、文本和点 评者的交流得以畅通无阻地进行。当这一桥梁由 作者汤显祖和评者钱宜二人的联系组成之时, 理 解便应运而生。5牡丹亭6 的结尾是其作者写作 思路和创作意图的直接表达, 作为文本的解释 者, 钱宜的任务自然是将其置入作者的写作情境 之中, 用心灵的感应揣摩写作动机, 从而形成准 确无误的理解。由此看来, 钱宜的理解更像是一 种神合, 她和汤显祖存在着客观的时代差异, 唯 有共同的人性、共通的情感以及共享的意识, 使 得钱宜的直觉能力得到最为淋漓的爆发。柳梦梅 在最后的确高中状元, 但他和杜丽娘的结合并非 是以状元为附加条件的, 因为在拔得头筹之前, 柳梦梅早已抱得美人归。如果我们深究状元这一 身份的作用, 便会惊讶地发现, 其实这一身份并 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非要说明其作 #180# 文化艺术研究 第 4卷 用, 也只有以下两点: 第一, 柳梦梅身份的转 变、地位的提升, 使得他在与杜宝的争妻 (女) 战中取得了发言权, 说话的 /声音0 自然敞亮许 多。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杜宝根本无视状元郎的 存在, 就算唇枪舌剑大战三百回合, 由始至终不 承认他们夫妇之实。显然, 状元的身份在杜宝看 来是微不足道的。结果自然是 /夫妻、父女各不 识认, 另起无限端倪0 (第五十五出 5圆驾6 评 语)。其次, 状元这一身份的出现, 便自然而然 牵出了权力的至尊 ) ) ) 皇帝。作为天子门生, 皇 帝的一诏公断价值千金, /可无强弩之诮0 (第五 十五出 5圆驾6 评语)。但饶是如此, 杜宝仍是 含糊其词, 未有明确表态。无限端倪继续存在, 僵局尚未真正打破。钱宜对结局的理解, 应该说 是在她自己的内心重新梳理了作者的创作逻辑意 图、作者的写作价值观以及文化领悟力。总而言 之, 她在重塑作者的 5牡丹亭6 世界。因而, 钱 宜对结局进行理解之后的表达, 主要还是以她自 己的习惯方式去理解的, 总体而言还是相当妥帖 的。而且, 这样的理解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 实在一定角度看也是不可避免的。钱宜用阅读文 本这一最普通、最普遍但却也是最直接最好的方 式理解文本, 才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点评, 去 再现文本的含义。从本质层面进行考虑, 钱宜理 解 5牡丹亭6 结尾的这一过程, 其实不仅仅是就 结尾而结尾, 而是其全局观的综合体现。这其中 包含着诸多因素, 例如: 对作品的重复理解、创 新理解, 对作品各个部分全面且细致的掌握, 对 不同部分有机联系的整体感知, 以及自我点评感 觉的把持和价值观念的调整。因为, 点评者总是 竭尽全力想通过自己的感觉和价值观来领悟作 品, 从而表达其对作品的真实感觉, 希望自己能 够抓住文本的特质。钱宜对结尾的点评, 很显然 是从自己的直觉出发来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新的思 索探讨, 当然这里面就涉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 ) ) 她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所得出的个人见解应该 是与文本有直接关联的。钱宜很好地解决了这个 问题, 她的点评让我们对 5牡丹亭6 的故事结局 安排有了透彻的了解, 体味到了作者的良苦用 心。理解 5牡丹亭6, 换句话说便是让写作它的 人在我们心里重构并展示他自己。钱宜用自己的 文字很好地同作品保持了一致性。当然, 一切的 理解都是一种再创造, 我们也不可忽视理解偏差 的存在。理解总是处于一种徘徊波动的状态, 另 有他解也是一种理解, 我们当然也可以把钱宜的 理解当成是一种别有所解, 因为理解总是不能保 证百分之一百的准确无误, 理解其实也是一个为 文本制造差异的现实因素。所以, 在制造差异的 同时其实也是在与过去建立联系, 毕竟这始终是 一个连续的过程, 如果断层会造成更大的差异。 因而, 钱宜总是通过她自己即时触发的, 当然也 带有一定偶然性的感觉和观点对 5牡丹亭6 进行 把握, 并在两位姐姐的基础上反复琢磨、开掘深 度, 企求自己的点评精益求精。就在这一过程之 中, 她进入了 5牡丹亭6 的世界, 但同时又进入 了她自己设定的情境, 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 5牡 丹亭6。 2. 三妇对丽娘之 /梦0 的深层解析 /梦0, 始终作为关键字眼萦绕在 5牡丹亭6 之中。 /梦0 作为一种心理与生理机制本已使人 有些困惑无解, 再经汤显祖妙笔生花, 愈加使得 柳梦梅和杜丽娘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如果简单地来思索他们二人所做的两个梦, 便可以扼要地概括为以象征的方式展现将要发生 的事件。当然对于第一个梦而言, 的确起到了预 卜未来的作用。在 5言怀6 一折中, 汤显祖安排 柳梦梅做了一个预知未来的梦: /每日情思昏昏, 忽然半月之前, 做下一梦。梦到一园, 梅花树 下, 立着个美人, 不长不短, 如送如迎。说道: -柳生, 柳生, 遇俺方有姻缘之分, 发迹之期。. 因此改名梦梅, 春卿为字。正是 -梦短梦长俱是 梦, 年来年去是何年! . 0 (第二出 5言怀6) 当我 们阅读完整部 5牡丹亭6 再回过头去梳理这个 梦, 我们便会发现梦柳生之梦并非空穴来风, 而 是非常有意义的, 尽管在当时看来, 这个梦还甚 是荒谬可笑。在乍睡稍醒的柳梦梅看来, 这也不 过是一个异常美好的希冀。但是作为作者, 实际 上早已埋下事情发展的种子了。柳梦梅只有遇到 杜丽娘才能收获爱情、方能斩获功名, 杜丽娘的 以梦传意的倾诉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鼓舞。汤显 祖所安排的柳生之梦成为了一个具备特殊意义的 象征结构, 构成这个梦的每一个元素都为接下来 的剧情有意无意地做了暗示, /梦0 是作者潜隐 思想的体现, /梦0 同样也是吴吴山三妇展开联 想的线索: /淡淡数语述梦, 便足与后文丽娘入 梦, 有详略之妙。柳生此梦, 丽娘不知也; 后丽 #181#第 2 期 郭 梅: 女儿笔底女儿心 娘之梦, 柳生不知也。各自有情, 各不自以为 梦, 各遂得真。0 (第二出 5言怀6 评语) 陈同认 为柳生此梦并不是个人的、随意的, 而是具有一 定目的性和普遍性的。在简短的叙述当中, /梦0 似乎和现实若即若离, 超越了柳梦梅现实的日常 世界, 创造了一个未来的幻想预期世界。柳生之 /梦0 说到底是他的个人行为, 他自己并不知道 将来会发生些什么。但是陈同将 /梦0 回归文 本, 就作品谈梦析梦, 因为作品是用来被阅读和 被分享的, 因而其评论更加考虑读者的阅读心 态, 自然具备普遍意味和社会价值。陈同在思索 柳生之梦时, 还将后面的内容提前, 认为汤显祖 这样的安排是一次颇具意义的创造, 此梦虽略, 但反倒与后杜丽娘之梦详略相衬, 自然相得益 彰。的确, 柳生所做的梦, 杜丽娘并不知情; 然 杜丽娘所做之梦, 柳生也不了解。各自为梦, 勾 起双方无穷的欲望, 梦想成真更是迫不及待。如 此一来, /梦0 成为了柳生发迹的催化剂, 触发 了其寻找爱人和考取功名的最为有效的精神寄 托, 过去、现在、将来在一 /梦0 之后串联在了 一起, 故事在预设的发展思路中有条不紊地展 开。陈同认为柳梦梅不自以为梦, 遂才得真。这 样的理解似乎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因为 作品中的主人公很有可能是作家无意识的化身, 所以柳梦梅的人生经历似乎总是得到上天的眷 顾, 如有神灵庇佑一般。当然, 很明显汤显祖还 是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改造, 弱化了他的自我欲 望, 用技巧克服了他自身产生的矛盾, 从而让剧 情屡生悬念, 因而陈同所认为的详略得当在结构 表达中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纯粹的阅读美感。其 实, 写剧本就如同做梦一般, 需要激情、热情不 断地去解决冲突, 才能美梦成真。当然, 假使真 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便果真是/各自有情, 各不 自以为梦,各遂得真0。(第二出5言怀6评语) 陈同提及杜、柳二梦 /有详略之妙0 (第二 出 5言怀6 评语) , 可见 5牡丹亭6 中杜丽娘所 梦之详自有其安排的道理。杜丽娘之梦即著名的 5惊梦6, 这一梦与柳生之梦相较, 无论内容含 量、表现程度以及浮想尺度都更上一个台阶。杜 丽娘之 /梦0 是其在无意识状态之下的一种独具 一格的表现形式。陈同在 5惊梦6 一折的评语 中, 首先便以 /梦0 字拉开序幕: / -梦. 字逗 起。0 (第十出 5惊梦6 评语) 的的确确, 在 /梦0 中, 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灵愈加接近 原始本性; 也就是说, 在梦境之中更能将其最本 真的人性展示出来。 /梦0 的开始伴随着杜丽娘 原始本性的回归, 掩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扇隐藏 极深、尘封弥久的天窗终于按捺不住地被开启。 里面的迫切希望出去, 外面的焦急渴求进来, 所 有的意识在此刻相互碰撞, 触碰产生的火花则催 使着情感的激烈冲突的开始。一个 /逗0 字, 将 杜丽娘之 / 梦0 从五味杂陈之中悠然兴起: 羞 涩、恐惧、胆怯、好奇、兴奋等多种情感的一呼 百应, 使得所有的内容都聚焦在一点之上。于 是, 进入 /梦0 的状态自然变得非常迅速, 读者 也或多或少可以推测杜丽娘在进入自己梦境的时 候, 她对于里面的一些幻像是无法在一瞬间完全 理解的; 而且,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 这些 情感的交集对她所起的作用也绝非有益而无害。 5惊梦6 是整部 5牡丹亭6 的核心部分, 作者在 这一折所下的工夫也是有目共睹的。的确, 一开 始便出现了 /梦0, 使得读者享受到了阅读快感。 但是神秘的面纱依旧未被摘下, 作者不加掩饰地 写 /梦0, 在坦白中隐藏的其实都是自由的联想。 /梦0 也逗起了陈同的联想, 使得她的思想开始 在更宽广无垠、更坦荡无边的精神世界自由驰 骋。尽管点评只有区区四字, 但其潜台词却是想 到什么就大胆地说出来的澎湃激情。也就是说, 陈同的点评是留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的, 但并不意 味着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梦也是现实世界的一 定反应, 起到了沟通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互动 作用, 揭示了杜丽娘复杂矛盾的真实心理。作者 为我们展示这样的梦, 无疑希望为我们带来快 乐, 陈同的那个 /逗0 所带的感情色彩, 多半带 有愉悦的情感。的确, 陈同肯定了汤显祖提供的 这种乐趣, 并认为只是一个 /起0, 即刚刚起始。 这便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过程当中, 读者 很有可能会获得更为充实的快乐体验, 这就需要 作者挖掘精神世界更为深处的快乐源泉。陈同对 这一点抱有很大的期望, 四字评语无疑使自己紧 绷的神经获得了片刻的喘息, 同时也为接下来激 情的点评蓄积了能量。 期待是作者所希望读者的阅读心情, 同时也 是点评者接受文学作品的先决条件。陈同不仅仅 只阅读了 5牡丹亭6, 因此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 肯定她已从先前阅读过的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阅 #182# 文化艺术研究 第 4卷 读知识及欣赏经验, 对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作 品都有一定的掌握, 在阅读中学会了诸多的创作 形式和创作技巧, 因此她身上具备的人生阅历、 文化素养、欣赏品位、评点趣味自然是相当可观 的。因此, 伴随着杜丽娘梦的深入, 陈同的点评 也是更加沁人心脾: /前云: -眼见春如许. , 见 得却浅。此处不知却深, 忽临春色, 蓦地动魄, 那不百端交集。0 (第十出 5惊梦6 评语) 陈同很 好地揣摩了杜丽娘的心情, 对其一言一行甚至是 一颦一笑的诸多细节都进行了体贴入微的观照。 在 5训女6 一折, 杜丽娘一上场, 一开口便提到 了 /春0, 似提春景, 实含春情, 一语双关令情 境交融。杜丽娘对春的浓情, 起到了一种参考的 作用, 离开它, 前后文的相互照应便成为泡影, 难怪陈同如此批道: /写丽娘似有情似无情, 全 与后文感触相照。0 (第三出 5训女6 评语) 纵使 杜丽娘似有情似无情, 这样的情节安排总是要唤 醒读者对作品的记忆, 无论是之前读过的还是现 在正在阅读的, 它已经促使读者进入了某种自我 的情绪状态。与后文的感触相互观照, 使得这种 期待在品赏过程中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持续、 发展、辗转、升华。似有似无的情在陈同看来总 是浅显的, 因为显示出来的威力并不是那么的强 烈, 但并不会因一时的削弱而对其失去期待的信 心, 忽远忽近的距离使得杜丽娘发出了如此的慨 叹: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0; /不 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 0 (第十出 5惊梦6) 杜 丽娘一踏进花园, 便被美景吸引住了眼球, 发出 感叹自然不足为奇。前处 /见得却浅0 (第十出 5惊梦6 评语) 惊梦, 此处不知却深, 感受的倒 置, 让这期待的效果反升不降。看来, 陈同非常 乐意接受作者这样的安排, 文本实际的审美价值 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在这一过程的评点中, 陈 同如杜丽娘般 /蓦地动魄0 (第十出 5惊梦6 评 语) , 通过对美景的享受而获得评点的灵感、认 识以及新的审美感悟、价值观念。这样充分的收 获直接影响了陈同接下来的点评状态、知觉策 略、情感方式和思维逻辑, 长时间不间断地作用 于点评活动, 帮助陈同完成对阅读体验的崭新 的、愈加贴近作者创作实际的正确认识。 / 百端 交集0 (第十出 5惊梦6 评语) 首先是文本对于 读者所产生的影响, 其次也是读者对于文本所做 的回应。可以毫不避讳地指出, 汤显祖的 5牡丹 亭6 一再为吴吴山三妇的评点制造新的艰巨挑 战。而面对这种挑战, 三妇并没有选择退缩, 而 是以雄赳赳、气昂昂的态势义无反顾地向前迈 进。她们的评点不能说是全面更新了戏曲研究的 观念, 但至少我们可以清晰地觉察到她们在沉湎 于 /情至0 意义探究的同时, 其实也在对 / 情 至0 效果进行分析。 当然, 我们也能感悟到, 评点的效果既不是 文本的特殊魅力, 也不是评点者与生俱来的特 质。5牡丹亭6 为吴吴山三妇所提供的应当说是 隐藏的反应, 只有在三妇有了切身的体验并伴随 一定的情感糅合后才能有所体现。换句话说, 这 三位闺阁女性对于 5牡丹亭6 的阅读赏析, 其评 点效果是以潜在的而非现实的方式存在着, 她们 只有经过不断的思考分析, 才能以白纸黑字的形 式具体呈现出来, 并使自己和其他读者体会觉察 到。5牡丹亭6 引起的繁多的阅读思考, 非常有 利并适宜地调动起了三妇丰富多彩的联想能力以 及敏锐犀利的察觉能力, 使她们不断精益求精, 改善提高自己提出的观点和看法。 /原来姹紫嫣 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 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 何天, 赏心乐事奈何天。0 (第十出 5惊梦6) 面 对千姿百态的花朵在花园里争奇斗艳, 一幅春意 盎然的画面须臾之间映入了杜丽娘的眼帘, 但随 之而来的又是园中的断井颓垣, 失落之情应运而 生, 巨大的心理落差自然使得杜丽娘有些不知所 措, 感叹赏心悦目的春景都让这残旧的院落大打 折扣。由景生情, 身居闺阁之中的杜丽娘其美好 青春岂不正像这亲眼所看到的美景一样在悄然流 逝? ! 谢灵运 5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6: /天下良 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者难并。0 [ 4] 59亲眼所见, 眼 见为实; 亲身所感, 感同身受, 无论杜丽娘之前 如何欺骗自己, 之前的青春湮没已成为既定事 实, 不可改变。但是, 进入眼帘的事物毕竟是有 限的, 汤显祖很好地安排了叙述的次序, 使读者 阅读起来自然流畅, 丝毫没有因为杜丽娘的情绪 失落而让文字失色。陈同非常欣赏作者的这两 句, 如此点评道: /陡见春光满目, 不能遍述, 仅约略叹息之, 神理绝妙。0 (第十出 5惊梦6 评 语) 汤显祖十分巧妙地将杜丽娘对青春流逝的叹 息嵌入写景之中, 这一策略的安排给读者的阅读 以精妙的过渡, 间接的写景抒情中透露着直接的 释放惋惜, 让读者见景想人, 将文本内容更加具 #183#第 2 期 郭 梅: 女儿笔底女儿心 体化和可视化。一声叹息, 神理尽显, 不仅使得 美景和陋园这两个部分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有助 于读者由此及彼对作品进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 同时, 这两者所提供的一个交叉点又意料之外情 理之中地为杜丽娘的那一声叹息提供了感情酝酿 的基础。换句话说, 绝妙的神理是交流后的共鸣 得以顺利引发的必然产物。既然不能一一遍述, 那么就要挑选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进行详述。这 便必然需要通过一定的技巧策略, 而这些策略既 要符合表达的合理需要, 更要引起读者的心灵共 鸣。如果同时符合以上的两个苛刻要求, 那么真 正的成功则并不遥远。但是, 5惊梦6 一折是一 次虚构, 由于它自身原因的局限, 在安排过程中 情景交融的难度可想而知, 评者对于剧情的真实 性以及有效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工夫。因 为, 这时读者的质疑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醒目 的位置, 将读者陌生的东西熟悉化, 便是情景交 融安排的关键所在。由于 5惊梦6 一折不再是客 观地反映生活原貌, 而是需要通过模拟真实来达 到故事的惊心动魄。因此, 详略的安排便最大限 度地为读者提供了文本最真实意义的可能性; 不 仅如此, 这样的策略安排也更加预示着整部作品 的各个构成部分的整体联系。也正因为这样, 吴 吴山三妇对 5牡丹亭6 的评点才能够经由一种较 为完备的方式得以在继承中继续创新。 柳梦梅在 5惊梦6 一折当中的用语是十分谨 慎的。例如, 他在夸耀杜丽娘美貌之时, 说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0 (第十出 5惊 梦6) 意思大致便是这位小姐闭月羞花、沉鱼落 雁, 青春真如同潺潺流水。这句话如果光从字面 理解, 并不会让人产生太多的思考。但是当你仔 细品味这句话, 这其中的意味就大相径庭了 ) ) ) 柳梦梅表面的确是夸耀杜丽娘的花容月貌, 但 /似水流年0 则是一个隐藏的转折, 青春年华如 同流水一般, 一去难回; 言下之意即是当务之急 就是请小姐不要虚度此生, 应当在人生最灿烂的 季节怒放生命。青春是弥足珍贵的, 理应高度重 视。陈同对珍惜青春年华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因 为深藏闺阁的她对自己的处境是颇为无奈的, 她 深刻理解 /是答儿闲寻遍, 在幽闺自怜0 (第十 出 5惊梦6) 所要表达的含义。柳梦梅不仅说出 了杜丽娘当时的心声, 更是说出了无数闺阁女性 渴望爱情的超强意愿。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 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0 [ 5]身心疲惫的柳 梦梅在寻寻觅觅中四处打探梦中情人的消息, 谁 知杜丽娘只能蜗居闺阁, 顾影自怜。陈同难以抑 制心中的狂喜, 洋洋洒洒写下一段评语: /俺通 书史, 照尝观诗词乐府一段。咱爱杀你。照睡情 谁见一段。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照青春虚度一 段。柳生顺路跟来。故幽闺自怜之语, 历历闻 之。几句伤心话儿, 能使丽娘倾倒也。0 (第十出 5惊梦6 评语) 当然, 柳梦梅所吐露出来的含义, 确切说来是完全从属于作者汤显祖的意志。因此 陈同在点评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便是汤显祖的精 神世界, 她点评的重中之重便是重现汤显祖创作 5牡丹亭6 之时的整个精神世界以及一部分的客 观世界。纵使这个过程困难重重, 乍一思索更可 以将其视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陈同却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重现汤显祖的逻辑、核实汤显 祖的立场。总之, 重现了汤显祖的5牡丹亭6世界。 汤显祖安排柳梦梅邀杜丽娘 /转过这芍药栏 前, 紧靠着湖山石边0 (第十出 5惊梦6) 来相 见, 即邀请杜丽娘来到牡丹亭畔。但汤显祖在此 处却并不曾提到 /牡丹亭0 三字, 乃至陈同脱口 而出: /此处正是牡丹亭上, 却不说出。0 (第十 出 5惊梦6) 评语) /却不说出0, 自有其理。顾 名思义, / 牡丹亭0 是作品的题名, 因此凡是涉 及 /牡丹亭0,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传达主题 意义的作用。汤显祖缄口不言 /牡丹亭0 三字, 其实是希望大家用心去仔细发现、积极探索以及 开拓主题。汤显祖这一技巧的运用, 显而易见是 通过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之间的差距所构成的特 殊阅读效果来展现的, 因而我们谈到这句没有 /牡丹亭0 三个字的话时, 其实已经几乎谈到了 5牡丹亭6 的核心内容。这一技巧的合理运用在 不经意间使得 / 牡丹亭0 这个艺术物象客观化, 从而推进提升了 /牡丹亭0 的自身价值。陈同的 点评就现在看来, 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但这是可 以理解的, 因为毕竟点评简单地说来就是阅读情 感的释放, 将头脑里思考的东西付诸笔尖, 以达 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具体到 5惊梦6 一折, 汤 显祖很好地处理了他作为作者和作为叙述者的柳 梦梅之间的微妙关系, 以及叙述者和 5牡丹亭6 整个故事之间的自然联系, 三者经过科学合理的 调整进而共同为读者提供进入 5牡丹亭6 故事核 心的视角。因而, 这一技巧所带来的多重性意蕴 #184# 文化艺术研究 第 4卷 主要还是来源于 5牡丹亭6 故事本身的多样性。 汤显祖的 /却不说出0, 其实是一门与读者交流 的艺术, 陈同的脱口而出, 无疑证明着汤显祖的 艺术功力。汤显祖在有意无意地试图将自己苦心 虚构的 5牡丹亭6 世界传授给吴吴山三妇时, 其 实就是希望让文本的精髓源远流长。换言之, 只 有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被肯定, 才能流芳百世。 / -催花御史惜花天, 检点春工又一年。蘸客 伤心红雨下, 勾人悬梦彩云边。. 吾乃掌管南安 府后花园花神是也。0 (第十出 5惊梦6) 第一遍 阅读此句, 我们会认为花神只是花神, 只是担当 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职务的一个神, 而不会像陈同 那样联系后文, 认为 / 花神0 为 5冥判6 折伏 案。的确, 首遍阅读所需考虑的问题总是片面 的, 顾此失彼也是情有可原, 因为我们无法知道 现在发生的事件同后来发生的事件究竟会建立怎 样的关联, 自然也不清楚这一问题的提出对后来 问题的回答所形成的关联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以及贯穿这一事件的那根主轴线对整个故事的形 成具备什么样的整体意义, 最后便是这些事件的 前后联系是否仅仅局限于其中一点。陈同已经点 明花神的伏案作用, 让我们了解 5冥判6 故事的 展开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得以建立起来的, 也正是 因为花神的存在, 使得读者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爱 情的前景始终看好。当然, 花神自身的价值意义 在 5冥判6 一折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花神与地 狱胡判官进行激烈辩驳, 帮助杜丽娘重新获得自 由, 为 5牡丹亭6 整个故事达到前所未有的完美 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陈同也在5冥判6一折之中充 分肯定了花神的价值: /花神前领柳生入梦, 今领 丽娘回园,关目绝妙。0(第十出5惊梦6评语)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在 5惊梦6 一折中, 杜 丽娘曾经三次呼天, 这类似于今人口头禅的举 动, 细究起来便又有一番风味 ) ) ) /天呵! 春色 恼人, 信有之乎? 常观诗词乐府, 古之女子,因 春感情, 遇秋成恨, 诚不谬矣。
/
本文档为【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