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苗方跟痛贴治疗足跟痛656例疗效总结

苗方跟痛贴治疗足跟痛656例疗效总结

2012-05-05 4页 doc 42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9102

暂无简介

举报
苗方跟痛贴治疗足跟痛656例疗效总结贵州医学 “苗方跟痛贴” 治疗足跟痛病肠656例疗效总结 贵州龙氏民族医诊所 张奇峰 足跟痛病是门诊骨外科一种常见病, 以往多认为本病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引起。对该病的治疗也无特殊方法, 致使患者悲观失望,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 对该病的病因有了一些新的看法秘认识,并摸索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除了足跟痛病人的痛苦, 现将我们的休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诊所外科自2005 一2009年5月共诊治足跟痛病6 56 例( 均有简单病例记录、拍片和部分随访观察) 其中男...
苗方跟痛贴治疗足跟痛656例疗效总结
贵州医学 “苗方跟痛贴” 治疗足跟痛病肠656例疗效总结 贵州龙氏民族医诊所 张奇峰 足跟痛病是门诊骨外科一种常见病, 以往多认为本病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引起。对该病的治疗也无特殊方法, 致使患者悲观失望,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 对该病的病因有了一些新的看法秘认识,并摸索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除了足跟痛病人的痛苦, 现将我们的休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诊所外科自2005 一2009年5月共诊治足跟痛病6 56 例( 均有简单病例、拍片和部分随访观察) 其中男294 例, 女362 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一周, 最长35 年,而以发病半年内就诊者为最多见。年龄20 岁以下足跟痛的发病率颇少, 3 0 一40 岁该病发病率最高, 6 0 岁以后的足跟痛发病率明显减少。在656例患者中, 双足跟痛126 例, 其余均为单足跟痛, 患足共752 只, 跟痛部位以足跟拓面内侧为最多见, 中间次之, 外侧最少, 跟骨周围发病率比足跟拓面为低。 二, 病因探讨 引起足跟痛病的病因是很多的, 以往我们认为多是由于跟骨的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所致。但经我们临床实践和X 光拍片证实,除少数患者有骨质增生及骨刺形成外, 多数则无异常所见。常见原因如下: 1.跟骨的特异性炎症或或非特异性炎症, 如跟骨脂肪垫炎等。 2. 跟骨附着处软组织劳损, 我们发现跟骨后上缘内侧的跟距后韧带附丽区, 跟骨环面内侧的拇展肌附丽区, 最易产生劳损性病变, 而引起足跟痛。跟骨拓面前中部的拓健膜, 趾短屈肌附丽区病变和胫后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健鞘炎引起的足跟痛次之。 为什么这四处的软组织常易产生劳损性病变而引起足跟痛呢? 这可能与人站立和行走时, 这些肌肉的韧带的负荷较大, 所以走路愈多, 这些肌肉韧带就容易产生劳损性病变, 足跟痛的发病率也就随之增高。 3. 足跟神经受压或本身的病变, 也可引起足跟痛, 踌内侧神经穿过拇展肌附丽区的部位, 该神经走向要转弯, 又要穿过肌肉,因此, 最易引起损伤而诱发症状, 跟内侧皮神经要穿过分裂韧带到皮肤, 故受损机会就较多, 也易引起足跟痛。 4. 踉骨骨折。 5. 跟骨骨肿痛等均一可引起足跟痛。 6.跟骨骼骨软骨炎( 也叫sev病)可表现进行性足跟痛, 局部触痛秘疼痛步态, 但多发于学令期儿童,X线所见受累跟骨能硬化和碎裂片, 以后可见骨密度降低和篓缩, 骨后线不规则。 7 . H a g lu n d’s 病: 一19 2 9 年H ag lu n d ’s的过分突出, 使该部软组织挤压于鞋和跟骨之间产生疼痛。 8.于跟骨后上方, 距骨后方的三角子骨, 也可引起骨后闻歇疼痛, 步行及足拓屈时疼痛加重。距骨后唇常有明显的压痛, 9. 腆下脂肪垫劳损: 除可引起膝关节疼痛无力和小腿后侧疼痛外, 也可引起足眼痛, 10. 新近骨内压的测定证明: 跟骨痛的骨内压比健侧跟骨的骨内压明显增高, 也是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如对有病跟骨施行跟骨钻孔术后,足跟痛亦随之减轻或消失。 11,病理检查, 对有病娘骨手术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所见: 跟骨周围有脂肪肉芽肿形成。结缔组织增生, 炎症细胞浸润( 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晚期, 小静脉腔变小甚至阻塞, 而静脉周围也有炎症细胞浸润。 12. 跟骨同位素扫描: 健侧跟骨摄取同位素较少, 扫描图上显示稀疏, 患侧跟骨摄取同位素增多, 扫描图表现为显著浓积。 13. 跟骨静脉造影: 健侧跟骨外静脉影象显示清晰, 正常, 而患侧者侧不显影。 原因探讨足跟痛病的病因, 不完全是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引起, 多数是由于足跟受外因刺激。如挫伤、磨损神经受压等因素致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引起,有病踉骨骨内压增高。静脉腔变窄甚至阻塞乃是足跟痛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三.治疗方法 (一)苗方跟痛贴药物成分及功能 苗方跟痛贴是由穿山甲、透骨草、麝香、土鳖虫、续断等药材熬制而成。 1.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丘陵杂灌丛较潮湿的地方挖穴而居。昼伏夜出,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其鳞片可做药用,用于活血散结,搜风去湿,解热败毒,消痈溃坚。通经脉,消痈肿,排脓血,健筋骨除痰疾寒热,舒痹镇痛。 2. 透骨草,也称山野豌豆。7~9月间采收植株上部的嫩茎叶,晒干。其辛散温通,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败毒燥湿。舒筋通络,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取其辛温善走,活血利气之功,血气通则不痛。 3. 土鳖虫,性寒、味咸,能入心肝脾三经,具有逐瘀、破积、通络、理伤以及接骨续筋、消肿止痛等功效,伤科之要药,各种筋骨痛所常用。  4. 续断,性微温,归肝、肾经。强筋骨,调血脉,续折伤,通经脉,因能“续折接骨”而得名。用于风湿痹痛、肢节痿痹、足跟疼痛效果极佳。 5. 麝香,辛温,气极香,“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走窜之性甚烈,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强效活血散结,消肿镇痛。 (二)配制方法:以上五味药均是由医师手工研制的。 (三)使用方法:取本方膏贴直接贴敷于足跟疼痛部位即可,每付可贴一天。用药十付为一疗程。 (四)注意事项: 1膏药过敏处理 部分使用者使用后,患部会发生瘙痒,这时可在膏药外轻轻按摩。若不能缓解,可将膏药取下,用酒精或花椒水涂搽瘙痒部位后,再将膏药加温贴上。若局部因贴膏药引起水疱,发生溃烂,则应将膏药取下,消毒患处,并用纱布包扎。如果用膏药后,发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水疱、瘙痒剧烈等现象,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敷贴,必要时进行抗过敏治疗。 2.药残迹清洗方法 皮肤上遗留的膏药痕迹可以用苏打粉兑水后轻轻擦拭皮肤洗掉,风油精、花露水、卸妆油、植物油等也可用于清洗;衣服上有膏药渍,可以用苏打粉兑水后浸泡,后再以洗衣粉之类的清洁产品清洗。 四、诊断和治疗 跟下或跟后疼痛在半月以上, 除为鸡眼脐眠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外, 不论起因如何,也无论摄片与否, 或有无骨质增生及骨刺形成, 均诊断为足跟痛病, 按上述治疗方法可得出三种结果: 1 . 痊疗: 鸡旦清调药外敷法连续应用一个月或黑膏药外敷法, 连续外用10 次, 疼痛完全消失, 行走负重无影响, 停正治疗三个月内未再发生疼痛者为痊疗。 2. 效果良好: 用上述方法治疗, 次数不限, 疼痛能明显减轻, 行走负重基本无影响, 停止外敷治疗, 一个月内疼痛未再加重者, 为效果良好。 3. 无溉凡经上述方法治疗, 疼痛减轻不甚明显, 治疗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外或敷一二次未见效而放弃治疗者, 均为无效。 五、治疗效果 按照上述方法, 我们治疗656患者中,患足共7 5 2 只。几经随访得知: 痊疗者49 2 例,占7 5 男效果良好者14 4 例, 占2 19 多无效者2 0 例, 占3 .1多, 总有效率为9 6. 3%, 治疗后的随访时间最民者5 年, 最短者3 年, 随访中发现在治疗不同时间内有1 3 例患者复发, 大多数再采用“ 苗方跟痛贴” 外敷治疗而又痊愈。 六、典型病例 例一, 末XX, 女, 4 7 岁, 平顶山矿务局一矿医院干部, 足跟疼病一年半, 行走负重均很疼痛, 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 于2007年2月来我门诊治疗。检查患足跟不红不肿, 跟下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X光摄片, 可见患足跟粗隆处有一小骨刺。按照上述方法治疗, 经用“苗方跟痛贴” 调黑膏药外敷法, 未曾休息, 照常工作,共换药七次, 疼痛完全消失, 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例二, 孙义x , 女, 2 0 岁, 宝丰县人,农民, 右足踉疼痛二年余, ,行走负重均很疼痛, 曾用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于2008年初我院门诊治疗。检查局部无红肿, 跟骨结节处有明显压痛, 经拍片证实. 双足跟均有明显骨刺。根据此患者双足跟骨刺, 仅有右侧足跟疼痛, 用“ 苗方跟痛贴”膏药外敷治疗, 也未除去骨刺, 疼痛即能完全消失。一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后经X 线拍片, 骨刺仍然如故, 这充分说明了骨刺多州卜引起足跟疼痛的原因, 若以无菌性炎症解释较为合理。 例三, 冷XX, 女,50岁,二砂附属厂行政科干部, 1999年11 月, 发现双足跟痛, 有时左重右轻呈酸痛, 刺痛感觉, 休息一夜晨起时加重, 少活动后减轻, 再活动又加重, 呈灼热感, 于2008月4 月来我门诊求治。检查: 患足跟不红不肿, 无阱肌、鸡眼、外伤疤痕存在, 双跟骨拓面内侧及中间均有f归显J五痛2008年5月1日经拍双足跟侧位片( 片号133号,双足跟骨后缘有骨刺形成。诊断为: 双足跟痛病。经用“苗方跟痛贴” 调黑膏药外敷治疗三次, 配合紫丹参冲茶喝, 疼痛完全消失, 行走负重均无影响, 一天跑5 0 华里也不感痛, 半年来随访未复发。 例四, 靳XX , 女, 30 岁, 二砂加工车间工人, 双足跟疼痛三年余, 2008年8月4日开始发病, 感双足跟皇刺痛, 胀痛, 走路时疼痛明显当足跟碰到硬物时痛之难忍, , 休息一夜减轻。2008年2月来我院门诊求治, 当时检查: 双足跟不红不肿, 跟骨晤面内侧压痛明显, 于2008年8月拍片跟侧位片( 片号1 14 8 2 号) 示, 右足跟上下结节处呈毛刺状骨质坛生。诊断为: 双足跟痛病。经用苗方跟痛贴黑膏药外敷治疗三次, 配用六味地黄丸口服( 每次二丸, 日服二次) 共用两盒, 双足跟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 久站久走也如常人, 一三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例五,姜XX,50岁贵州凯里市人, 高级教师。五年前得了足跟骨刺,也是每天早晨最痛,起床后不敢用脚接触地面。家人让其到医院手术,可想到曾经做颈椎手术的经历,就打怵,所以一直用药治疗,可是总是反复发作,十分折磨。今年初其子女听说龙氏民族医诊的苗药效果非常好,便打着试试的心态购买了一个疗程的苗方跟痛贴,结果第三天就有了转机,疼痛感明显减小。儿女们替母亲开心,毕竟要退休的老教师了,站着上课本来就累,更别说患有足跟痛了。他们再买了2个疗程使用,一个月后,朱女士的骨刺消失,脚跟痛彻底治愈。随访到现在没有复发。 例六,张XX,33,湖北襄樊人。足跟疼痛三月余,患者三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脚足跟痛,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酸痛,站立时加重,夜卧减轻,早晨起床下地时特别严重,伴有腰酸。去医院治疗效果总不明显,经熟人介绍专程赶来凯里龙氏民族医诊所就诊,给他拿了苗方跟痛贴回去治疗,十天后他打来电话说效果明显,病情已大好。一个月后再访,对方说已经彻底好了。 例七.陈XX, 女, 25 岁, 二砂附属厂工人。右足跟疼痛一年余, 为针刺样痛, 活动时疼痛难息, 曾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于2008年五月来我院外科门诊求治, 当时检查患足跟不红不肿, 跟骨蹈面中间有明显压痛, 仲肚年9 月23 日经拍片双足跟侧位片示: 灰侧踉骨骨刺, 以右侧为著, 诊为右足跟痛病,后经用苗方跟痛贴治疗,随访五个未再复发。 七、讨论 足跟痛是门诊外科的常见病, 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 休会到本病的发生不是因为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所致。其所以发生疼痛,乃是局部产生了无菌性炎症所引起。骨刺的形成是由于慢性炎症长期刺激的结粱, 而不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本病系寒痰凝滞血脉, 经脉受阻气机不畅, 不通则痛。根据祖国医学“ 审证求因”的法则, 病因系寒痰湿邪为惫, 拟以温化寒痰, 燥湿散结之法。 从我们使用“ 苗方跟痛贴”的药物功能: 五药为四辛一苦, 四温一平,意在辛能散结, 温能散寒, 各能燥湿) 湿去则痰消, 痰消则结开, 结开气血畅, 疼痛自解矣! “ 苗方跟痛贴”是专门治疗跟痛病, 方法简单,经济方便, 收效快, 疗效高, 没有任何痛苦及后遗症, 易被接受。 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也应用“苗方跟痛贴”治疗胫骨结节炎、肋软骨炎、网球肘, 棘突炎, 脓骨内外裸炎, 股骨内外裸炎等2 种疾病, 均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治疗中。 注: 此文已被评为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2009年12月—2010年6月优秀论文.
/
本文档为【苗方跟痛贴治疗足跟痛656例疗效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