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2012-04-20 3页 pdf 117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8851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保健 1、前言 太极拳是一项人人可练的,讲求内外兼顾,同时通过浓厚 的趣味性达到陶情养性、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运动 方式之一。太极拳有架式轻松柔和、动作连贯均匀、体态圆活自 然、上下协调完整的特点,它有独到的练习方法,用太极拳的术 语来说就是“练意、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动,继 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 2、太极拳与养生的概念 2、1太极拳的概念 太极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界运动演化的模式论和形象图解。 其最早见于《易传》,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养生;保健 1、前言 太极拳是一项人人可练的,讲求内外兼顾,同时通过浓厚 的趣味性达到陶情养性、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运动 方式之一。太极拳有架式轻松柔和、动作连贯均匀、体态圆活自 然、上下协调完整的特点,它有独到的方法,用太极拳的术 语来说就是“练意、练气、练身”,三者密切结合,始而意动,继 而内动,再之外动,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 2、太极拳与养生的概念 2、1太极拳的概念 太极是中国古代关于自然界运动演化的模式论和形象图解。 其最早见于《易传》,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 生八卦”。在中华武术中,太极的最突出体现莫过于太极拳了。 太极拳是以“太极”二字冠名,以阴阳、五行、八卦和经络学 说立论而创编的具有专门技击性、哲理性和医理性的拳术。从拳 理上现为静极始动、动中求静、虚实开合、相反相成等特点。 太极拳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源于道家的“贵柔尊 阴”,崇尚自然”,“周而复始”,来源于阴阳学说的“阴不离阳、 阳不离阴”,也来源于儒家文化的“中庸”、“仁义”和道儒两家 的“天人合一”。所以在名人眼里,太极拳又被称为哲拳、文拳、 儒拳和道拳。 2、2养生的概念 俗语说“善养生者,皆神仙也”,养生,是我国医学的一门 学科。所谓养生者,乃保养生命也,这个观点来自道家的“重命 养生”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名李耳)曾经说过:“道大、天大、 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但是“我命在我,不属 天地”,人们应该“制天命而用之,’原意是,人们应当保养、爱 护自己的躯体,重命养生,乐生而恶死”。 可见,养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强健身体、延长生命,古往 今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乐此不疲的尝试。养生法从黄帝 传到老子,道家作为修炼之用,佛家作为修持之法,方士隐士则 利用其求取长生,无一不是采用导引与吐纳相融合的练习方法。 3、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3、1提高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 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各种活动。以腿部运 动为例。“人老先从腿上老”,我国有些专家提出,现代运动量 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关节的要求,尤其中医强调膝关节,把它称 为“筋之府”。练习低架太极拳,能使腿部肌肉发达,腿部的肌 肉和血管丰满了,就能增强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通过练拳, 大腿的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就起了一种对心脏血 液收放泵力作用的辅助作用,就像下肢增加了好多个小泵,在 无形中延缓了腿部肌肉的衰老。 3、2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 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以适应外界 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 太极拳主要运动特点就是利用内动、外动及两者结合来对 神经系统进行锻炼的。从套路上讲,太极拳走势如行云流水,一 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由眼到上肢、下肢、躯干,上上下下 互相协调,前后连贯。这些都需要在大脑神经支配下完成,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功能,加强 了大脑的调节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作 用,对大脑皮层也起到抑制性保护作用,提高了人体神经系统 的协调能力。 3、3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结核 及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这是因为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气向下 沉,即“气沉丹田”。动作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并与呼吸相结 合。开,实为呼;合,实为吸,保持深而长的呼吸,这样会使胸部 舒适、自然,腹部松沉,从而有效地改善肺腑功能,增强肺活量, 提高肺部功能,延缓呼吸系统的衰老。 3、4对消化系统调节作用 由于习拳强调丹田内转,胸腰折迭,所以习练太极拳对于 消化系统就具有了以下几个好处:加强输入,表现为练拳后吃 的多;加强了吸收功能;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太极拳对消化系 统的防治作用就在于在习拳中,人的精神、情感、五官、手、足、 身、全身与运动及大自然和谐一致,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 兴奋与抑制的调节作用。 3、5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作,气息自然、形神兼 备,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练上一番,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神饱 满,使人消除心理疲劳,情绪开朗,乐观向上。太极拳可以修身 养性,改变人的浮躁个性,太极拳一面讲究灵敏,使人提高敏感 度,一方面又讲究沉稳安静,使人消除浮躁,通过练习太极拳, 性急者可抑制和消除急性习惯,不至于过急。太极拳不仅仅是 一种健身强体的拳术,而且还具有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 太极精神,它既能提高人的修养,又能健全人格,陶冶情操,促 进心理健康。 4、太极拳与养生的关系 中国古代养生术的发展,由于受到儒教、道教、佛教的影响 颇深,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它讲求性命双修、形神具养或心神并 育,使人体的各系统或器官,在人的生命的全部历程中都处于相 互协调发展的状态.在运动方法上,运用并创造了一套对形神都 具有锻炼效果的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 强调适度和适量的人体 运动.这些运动方式往往具有仿生性的特征.它融健身、疗疾、娱 2008.12 体育世界.学术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笪 赵永清 摘要:起源于道家文化且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太极拳,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传统文化孕育 的上乘武学。它同时也是体育与医疗相结合的健身运动,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它不追求短期内身 体的激烈运动,而是有意识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以意导气”的意识体操,慢慢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 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治病强身、保健、养生的目的;本文将从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 拳与养生的关系以及如何练习太极拳才能达到保健养生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习练太极拳对人体健 康的意义,从而弘扬了中华文化,加强了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 61- - 乐、观赏于一体,体现了人对自身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对改造自身 的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发展。 今日世界各国特别重视卫生学家的意见,大力提倡体育运 动来达到健身保健的目的,其实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也 讲到“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善其身无过于体育”,前 普鲁士王的御哈甫曼说“运动是人生最好的药石,运动对人体 的健康有出人意表的功效。”说到体育运动,人们往往特别注意 腹式呼吸法和横膈运动,而腹式呼吸法和横膈运动正是太极拳 锻炼成功的内功。 数百年以来,太极拳这项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立身中 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以气运身,壮若行云流水的“圈拳”, 以其慢而柔,松而匀,静而定,圆而整,呼吸与动作互成节律的 运动特点,把拳术、导引术、吐纳术完美结合起来,使一举一动 就伴随有一呼一吸,时时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 治病强身、保健养生的目的。 太极拳是和谐平衡、防止衰老,治疗时代病、文明病、不动 症的中国最古老的最有效的运动之一。一般的体育运动,因为 过于激烈,常常引起呼吸急促的现象,而太极拳则不然,每当静 坐或是打太极拳至相当成效时,便会感觉到有内气在经络路线 上走动,纵然连续运动一两个小时,仍然心平气和,而且还能产 生绵绵不绝的气力,这就是太极拳可以健身、养生的主要原因。 5、达到科学养生目的的太极拳的练习途径 5、1注重良好品德的培养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 也”(《论语.述而》),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注重品德修 养的民族,这种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中华武术。“欲习武,先修 德”,“文以德新,武以德显”,“未曾学艺先礼,未曾习武先习 德”等谚语均表明了武德的重要性。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一个 缩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太极拳寓无形的道 德观念于有形的功法修炼中,使练习者在健身的过程中,修身、 养性、养德,在潜移默化中使个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养生修德利于长寿”,同样,养生也贵在养德,而且要养 大德。只有具有这种大德的人,身上才会有着人类众多的优秀 品质。他们有一颗爱心,处处慈悲大度,与人为善,从不嫉贤害 能,损人利已。养生特别强调淡清名利,不孜孜以求身外之物, 保持一颗童心。古人说“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这样才可以尽 情地品味人生、领略人生、享受人生,虽身处红尘之内,但灵魂 却神游于仙境之中,真正达到神仙的境界。 关键词: 八荣八耻;习武之人;武术 1 前言 在中华民族经济腾飞,伟大复兴的年代,作为中国优秀文化 的组成部分的武术,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培植具有 重要意义。武术已广为世界人民喜爱,但无论是武术专业人士, 还是武术业余爱好者,都必须明确武术的本质及功能价值,以及 明确习武的八荣八耻,才能推动现代武术的发展,才能使作为中 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继续发扬光大,走向奥运。 2 习武的八荣八耻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武术运动获 得蓬勃发展,全国各地习武人员不计其数,这样一个庞大的习 武群体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和谐发展不可忽 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在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 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习武之荣、习武之耻, 使有利于武术发展的方面得到继承和发扬。 2.1 以尚武崇德为荣 以损行败德为耻 武德,顾名思义就是武术道德,即习武者道德品德的修养。 在现大武术发展中,习武者应该“以德为先”,把“德”作为自身 的基本素质,在健身强体防身自卫的同时,也要伸张正义,做到 路见不平见义勇为。因此,要求习武者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 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和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的遵守武德。 但在现代武术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有些习 武者并不把武德作为自身的道德准则。如有些习武者在老师的 培育下习得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后,忘师忘恩,背信弃义,就从 “武德”的角度看,他并不具备习武者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为 “尊师重道”是一名习武之人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算有一身高超的武艺最终也不能深 得武术的精髓。 总之,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 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 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 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2.2 以孜求酷爱为荣 以见异思迁为耻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武也是一样,作为习武者首 先应该热爱武术,把武术作为自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非一日之功能练成,需长年积 累,它必须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方能成大器,所以习武 者要“以酷为爱”,把武术作为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永不懈 怠,更不要见异思迁。 杨露禅,对陈氏太极拳极为热爱,一心想学,但当时陈家不 传外姓,只好“偷拳”,每日陈长兴教拳时,杨露禅总在一边用 心看,偷偷练。一天,杨露禅正在练拳,被陈长兴发现,陈长兴很 赏识杨露禅的刻苦精神,破例准许杨露禅正式学拳。其后,前后 经十八年,杨露禅又徒步跋山涉水五千余里往返三次,终于深 得陈氏太极拳的精髓。正是杨露禅这种孜孜不倦,一心一意的 精神才有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练武习武者,首先要对武术 产生浓厚的兴趣,以酷为爱。 “学贵专一,戒见异思迁”,武术的学习过程也是一样。但在现 代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与杨露禅相反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他们并 不把自己的所“酷”所“爱”作为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而是三 心二意,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并不稳定, 一会想学这,一会想学那,最终什么也学不会,以失败告终。 2.3 以苦中求乐为荣 以贪图享乐为耻 武彦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它一方面反映了习武练功 的不间断性,另一方面说明练武术也要磨练意志,冷不惧,热不 2008.12 体育世界.学术 试论习武的八荣八耻 笪 李 媛 摘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源流长,经过前人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精心钻研深得了武术的精髓。 在现 代武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习武“八荣八耻”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它对现代武术发 展的作用,从而使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奥运。 62- - 5、2掌握太极拳的姿势要求 5、2、1悬头弛项 悬头,也就是“虚领顶劲”,是说头要与地平线保持垂直的 姿势,目的在于调理任、督脉。太极拳要求人全身放松,放松能使 中枢神经系统对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活动起到良好的作 用。 5、2、2松腰敛臀 在太极十三势歌诀里有“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 腰间”等语,可见太极拳是十分重视腰的动作的。松腰不仅能帮 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固,而且对动作的进退旋转及动作的完整性 起主导作用。敛臀是使臀部稍作内收,作用首先是能使腹肌大 小肠、泌尿系统和肾脏获得更好的有规律的锻炼,有助于腹肌 的韧性和弹性,还能使身体保持中正。 5、2、3含胸拔背 太极拳是以练习深呼吸为其主要运动之一,所以用含胸拔 背的姿势能使内部横膈有向下舒张的机会,由于横膈的运动, 使腹腔和肝脏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对输送血液和促进肝 脏的机能活动,有良好的生理作用。 5、2、4展指凸掌 太极拳要求自然舒展,手指不许用力闭紧,也不能故意伸 开,可是在伸臂出掌到达终点的时候,要把掌心用暗劲微微一 凸,使指尖有如同有气贯注的感觉,在小臂上也会觉得肌肉微 微紧张。 5、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生需要从平常的生活中加强保养,如养成良好的心态,保 持心态平,饮食要淡,尤其要注意选择低盐的饮食,另外高蛋白、 高血脂的食物不宜摄入过量,还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有一 颗助人为乐的善心,经常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有利于保持年轻 的心态,这些都对养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6、结论 太极拳是一项人人可练、时时可练、处处可练的运动,它不 受场地、时间、器材、年龄、身体状况等限制,只要有心就可以 练。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选择太极拳进行锻炼的人 们日益增多,人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养神、修心、悟道,其乐无 穷。我们深信蕴含中国哲学的太极拳在推广中会对未来世界产 生更大的影响和意义,为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肇平,杜飞虎.论太极拳[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金普.健身太极拳[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李希斌.太极拳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 报.2003(12) [4]人民体育出版社.太极拳全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5]郑勤.太极文化与功法[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6]漆浩.太极拳养生[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7]王海鸥,尹海立.论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养生之道的关系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作者简介:赵永清 1983-,女,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 育学 2007 级硕士研究生。 ) 怕,敢于吃苦,即使是三九严冬,三伏大暑也难不倒练武人,这 种恒心和毅力是极为可贵的,但在坚持不懈刻苦锻炼的同时也 要讲究科学性。 吃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一名习武之人所必须具备的, 在一般人看来,武术的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但对于热爱武 术的人来说,他们会苦中求乐,把这种“苦”作为一种享受。但 在现代,有些习武之人热爱武术,也一心想学好武术,但没有吃 苦耐劳的精神,而是随自己的意愿来学习武术,这样的人贪图 享乐,并不具备一名习武之人应该具备的精神,又怎么能学好 武术呢?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为人上人的前 提是比常人更能吃苦,这是一名成功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作 为一名习武之人也是如此。只要自己吃苦耐劳,并有坚韧不拔 的毅力,最终必将是一名武艺高超的人。 2.4 以贵在有恒为荣 以志懈事办为耻 拳谚云“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言传身教并长期习练 是武术技艺获得的必要条件,因此,武术各门派无不将“恒心” 视为习武的重要品质。 “恒心”体现了意志品质中坚韧性和自制力,坚韧性是对 行为目的的坚持性,为了实现目的能够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 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自制力是指善于统 制自我的意志品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并节制自己的行动。 “恒心”是习武必备的品质,同时习武又能磨练锲而不舍的恒 心。习武还要经历皮肉筋骨锤炼之辛苦,精神错振砺练之痛苦, 情志专一修行之辛苦,这些“苦”非常人所能忍受。因此,习武 能磨练人对各种困难的超凡忍耐力和顽强的自制力。 万赖声在《武术汇总》中对此有精辟论述“是以武功一道, 非有坚韧不拔之志者,难得大成功”,是说要学习武术没有坚韧 不拔的精神的人是难成大器的,“恒心”主在体现对习武者意 志品质的要求。然而,众所周之,柔韧性是习武之人必须具备的 基本身体素质,而柔韧性的训练却是一门苦差事,柔韧素质的 训练必然会有肌肉关节的拉伸,而其恢复过程必然会导致周身 的酸痛。有些习武者并不能忍受这些皮肉之苦,缺乏坚韧不拔 的精神和顽强的自制力,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半途 而废,一事无成。 2.5 以勤能补拙为荣 以投机取巧为耻 如果“恒心”主在体现对习武者意志品质的要求,那么“勤 苦”就是长期习武实践的行为要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 精于勤荒于嬉”,讲学业精益求精的前提条件在“勤学”,否则 懒惰贪玩,终致学业荒废。武术的学习亦是如此,高深的武术技 艺并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些 习武者,没有上进心,没有自觉主动性,而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 习训练,有的学生还在老师不注意时投机取巧,正所谓“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只要勤练苦练,必然会有提高,而那些投机取巧 的人,最终将会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因此,无论武术理论的钻研,还是武术技能地学习,“勤苦” 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份 才”,一个“勤”字道破天机,做任何事只有勤奋才会有进步, “勤”是习武者的基础和关键,只要我们付出一份努力,必将会 深得武术的精髓所在。 2.6 以巧学好练为荣 以贪多蛮干为耻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都是经过前人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数千 年的实践经验慢慢摸索出来的,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一定 的技击规律,而且符合人体的生理结构特点。所以,习武者在武 术套路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死记动作,要学会多想多练多思考, 讲科学,勤学巧练。 太极推手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叫“四两拨千斤”,比喻推手 中重视以小力破大力,重视借劲使劲,即借助对方进攻的力量, 自己只需使用较小的力量,去改变对方力量的方向,从而破坏 进攻者的身体重心,最终变成一个合力去制胜对方。这就体现 了一个“巧”字,要以“巧”作为习武练功所遵循的原则,从而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武术的习练过程中,有的习武者,他们习武很勤奋刻苦, 早起晚睡练功夫,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习武就要有“没有做不 到,只又不想做”的这种心理认识。不过有的习武者走进了禁 63- -
/
本文档为【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