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我的父亲陈少丰

我的父亲陈少丰

2012-04-19 2页 pdf 304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5614

暂无简介

举报
我的父亲陈少丰 ⋯ 一艺海追踪 我的父亲陈少丰 我父亲是河南省南阳人 , 从小喜欢画画 , 热爱美术 , 但 在那时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爱好 , 而且我爷爷不喜欢他画 画 , 总是想让他到街上当个学徒或者学点经商之类的 , 然而我 父亲就是喜欢画画 。 那时候条件也差 , 比如只能拿农村烧柴火 时剩下的碳当笔画 , 还有哪家生病了就要来包中药的纸 , 在那 纸上画 , 纸在当时是很稀少 。 我父亲就这样来画 , 虽然爷爷一 直不支持他 , 但据说我奶奶很支持。 他�� 岁才上高小 小学高 年级 ! , 本身个子又高 , 在同学中鹤立...
我的父亲陈少丰
⋯ 一艺海追踪 我的父亲陈少丰 我父亲是河南省南阳人 , 从小喜欢画画 , 热爱美术 , 但 在那时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正当的爱好 , 而且我爷爷不喜欢他画 画 , 总是想让他到街上当个学徒或者学点经商之类的 , 然而我 父亲就是喜欢画画 。 那时候条件也差 , 比如只能拿农村烧柴火 时剩下的碳当笔画 , 还有哪家生病了就要来包中药的纸 , 在那 纸上画 , 纸在当时是很稀少 。 我父亲就这样来画 , 虽然爷爷一 直不支持他 , 但据说我奶奶很支持。 他�� 岁才上高小 小学高 年级 ! , 本身个子又高 , 在同学中鹤立鸡群一般。 当时他是半 工半读的方式上学的。 因为会画画 , 上其他文化课的时候他就 当学生 , 等到要教人家画画的时候呢 , 他就当老师。 那时候的 画画很简单 , 都是单线画 , 如一把椅子 , 用三四条线勾出来就 行了。 毕竟那时候画画的人才很少 , 他就凭着自己的爱好 , 完 全从农村的一个青年闯出来了。 � ∀ # �年和他的好朋友跑到武 汉 , 就像现在农村的农民一个劲要往城里跑 , 要闯出一番新天 地的感觉一样。 具体是怎样进的中南美专我不清楚 , 到了那里 才算是稳定下来。 � ∀∃% 年随中南美专搬到广州。 我们整个家族 , 我爸和我妈的家族都是纯农民 , 只有我爸 一个人出来了 , 把我们这家孩子也带出来。 否则的话 , 可能我 现在还在农村种地。 在中南美专 , 他一开始是教工笔人物的, 后来是党组织要 求他转教中国美术史。 那会是党叫干啥就干啥 , 一切服从党的 分配。 具体党组织是怎么决定的 , 我也不知道。 � ∀∃ &年 , 决定 要他转入中国美术史方向 , 研究理论 , 就这样放弃了绘画 。 最 开始的理论入门是到中央美术学院 , 师从中国第一代美术史家 王逊先生 。 一年多的时间后 , 就返回广州美术学院任教中国美 术史。 文革时期 , 我父亲也被打成 “牛鬼蛇神 ” , 戴高帽 、 住牛 棚 牛鬼蛇神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 、 排队在校内游行认罪。 那时我很小 , 四五岁 , 不懂事。 听我父亲说 ∋ ‘’牛鬼蛇神们” 一游行 , 我们这帮小破孩就很开心 , 跟着跑出去看 , 喊 “打倒 牛鬼蛇神 ” 、 ‘打倒反动派” 。 我也跟着蹦蹦跳跳在喊 , 喊着 喊着看到队伍中有我父亲 , 低下头扭头就跑 , 不再喊了。 父亲 在队伍中看到 , 心里感到一阵的安慰。 & (年代末�( 年代初不再住牛棚 , “牛鬼蛇神 ” 都被送到 干校去。 美院的干校先在三水 , 后在英德 。 在三水是养牛 , 搬 到英德是养猪 。 到英德去的时候我跟着一块儿去了 。 我父母的 关系也在那时候出现了矛盾 , 父亲是个 “反革命 ” , 母亲是个 “特革命 ” 。 我母亲积极响应号召 , 划清界线 , 准备把我们三 孩子 还有两个姐姐 !全部带走 , 后来决定留下我 , 我就跟着 父亲去英德干校 。 我在那里上小学 , 上到二年级才回到老美院 这里 。 文革这十年 , 我父亲基本上没做什么学问。 粉碎 “四人帮” 后 , 他才开始能够安心做点学问 , 一开始 大量的精力都放在教学上 。 那时条件很差 , 不像我们现在书籍 很多 , 印刷品很多 , 美术史上的作品图片很容易看到 。 那时很 少 , 美术史教学光嘴巴说没用 , 一定要看图片。 他就大量收集 图片 , 一是去图书馆 , 记录什么作品在哪本书哪一页 , 等到上 课的时候就去图书馆借一堆书出来 , 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 , 下课了又把书还回去。 另外 , 他注意买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单张美术图片册页。 他上课也有他自己的特点 , 每次上课在教 室里拉一根绳 , 备了很多铁夹 , 在绳上用铁夹夹满了图片 , 像 做了一个临时的展览 , 增加了学生图像方面的印象。 � ∀ �&年他去北京 , 借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编 )中国美术 史》 , 那里专门有小伙子负责拍照 , 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找资 料 , 一是去图书馆找资料翻拍 , 还有就是定期到全国各地考 察 , 把所有看到的作品都拍下来 , 图像资料大大增加 。 从那个 时候他开始做卡片 , 卡片是各种各样的 , 典型的一类是图像资 料 , 比如一个陵墓的雕塑作品 , 一张照片 , 旁边记录这个雕塑 的基本资料 , 哪个陵墓的 , 哪个年代 , 长 、 宽 、 高是多少 , 以 及在什么地方等等。 另外一种是文字资料的摘抄 。 现在摘抄资 料方便 , 有电脑 、 扫描仪 , 他那会全部是一个字一个字抄 , 抄 得很工整 , 抄得快一个小时也只能写 � ∃( (字 。 现在保留下来的 卡片有上万张 , 装满一个大柜子 , 都是这样抄出来的。 鲜, 粗 ∗ + , , − . + − ∗ / 0 ( (∃ 1 , 2 一 刃1 曰 1 3一陈少丰著 《中国雕塑史》� ∀% 4年 , 他从北京回到广州美术学院。 他跟我谈过这事 , 那会北京文学艺术研究所想留他 , 但他最终还是回来了 。 一方 面学生需要这么一位老师教中国美术史 , 那时不像现在教美术 史的年轻老师已经很多了 , 就他一个 , 他要是走了 , 这门课就 没人上了。 还有一个就是毕竟广州美术学院是培养他的地方 , 他在这里成长 , 他不愿意在母校需要他的时候离去 , 持这种观 念的人现在可能不太多了。 父亲从北京 回来以后主要是带研究生 , 毕业后 , 本科的 教学任务就逐步转交给他们了 。 他带的第一个学生是李公明 , 但不是他的研究生 , 最后一个研究生是李清泉 。 他给研究生上 课有三种方式 , 一是早期给本科上课的时候要求研究生去听 5 另外是在家里的客厅给他们讲 , 两三个研究生外带四五个旁听 的 , 他们一起学习 、 讨论 5 第三种方式就是带研究生出去考 察。 他一般都很认真地给研究生交代读书目录 、 布置作业 , 完 了后和他们谈感受等等。 父亲一生的著作并不多 , 《中国雕塑史》是唯一的一本大 部头专著 , 这本书前后拖了十年时间才出版 , 原因在于中间他 接手别的工作。 比如西安一位叫王子云的研究中国雕塑史的老 先生 , 6( 多岁 , 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手抖得厉害 , 但还是写作 , 一个字能写半个鸡蛋那么大。 即使大 , 也没几个人认识 , 歪歪 扭扭的 。 即使如此 , 老先生还是写出了 《中国雕塑图谱》, 写 出来之后就需要有人提意见 。 我父亲接手后就马上停止自己手 上的事情帮他 , 说老先生年纪这么大 , 说不定哪个时候会怎 样 , 要赶紧做出来 , 负责审校这本书用了很长时间。 后来王伯 敏先生的 )中国美术通史》也都插进来 。 再后来他自己生病 , 致使他自己的书后面有点草草结尾的感觉。 我父亲这个人在美 院是公认的 “好人 ” , 别人的事情总是先做 , 帮助别人做 , 用 他的话说就是 ∋ “我们能力不高 , 本事不大 , 能给人民做点事 就尽量去做。 ” 我父亲的生活方式很简单 , 整天坐着看书 、 写东西 。 我知 道他大量的时间都是花在收集资料上 , 他那上万张卡片就是时 间和精力的体现。 美院有很多关心他的老教师说 “你不能老坐 在那 , 要出来锻炼锻炼 。 ” 他就有时候出去跑步跑一圈 , 但整 体来说就是坐着。 除了工作 、 休息之外 , 饮食上非常简单。 从 � ∀ �(年开始一直到%( 年代初 , 十几年的时间都是我和他两个人 过 , 没有人做饭 � ∀ �(年父母分开以后就再也没在一起 ! , 我 们就吃食堂 。 现在我对吃食堂还是感到很亲切 。 娱乐方面就是 看电视 , 我们%( 年代中期才有电视 , 新闻联播是他雷打不动的 必看节目 。 如果他喜欢上一部电视剧也会追着看 , 也是雷打不 动。 他不抽烟 , 不喝酒 , 不打牌 , 所有男人的不良嗜好 , 一样 都没有。 陈街口 述 、 李莉整理 ! 2 − + , ,− . + 7 ∗ / 0 ( ( % 8 9 1 术, 3 1 1 1 1
/
本文档为【我的父亲陈少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