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

2012-04-09 36页 ppt 265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0850

暂无简介

举报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null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本章主要讲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学习时,既要弄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原因,还要看到它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既要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又要深入的分析和正确的评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既要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又要揭示其外交战略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重点掌握:(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
null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 本章主要讲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学习时,既要弄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原因,还要看到它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既要了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又要深入的分析和正确的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既要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又要揭示其外交战略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重点掌握:(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原因、经济调整和面临的问题;(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实质和战后的新变化;(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演变和冷战后的调整。主要阅读参考书目:主要阅读参考书目:1、《解读美国大战略》 胡鞍钢等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新资本主义》W • E •哈拉尔(美)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版 3、《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杰里尔• A •罗赛蒂(美)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年版第一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第一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一、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历程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讨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经济体制模式 2、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3、资本所有关系更加多样,经济结构不断变化 经济体制模式,是指经济体制的具体类型,或称一定类型经济体制的具体规定性。相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和福利市场经济模式 。4、经济关系调整的力度加大,竞争中有协调4、经济关系调整的力度加大,竞争中有协调 经济关系的调整主要从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关系三个层面表现出来。 (l)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内部劳资关系以及生产地位不同的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从“泰罗制”、“福特制”到“后福特主义”,企业管理由单纯监管到较为重视调动人的主观因素,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得以加强和改善。 (3)国际经济关系主要指发达国家在各种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关系。战后,这种关系经历了以美国为中心到相对平等、加强协调的转变。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 讨论: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面临哪些困难?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深层矛盾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存在的深层矛盾(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同时又带来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矛盾。 (2)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又造成结构性失业,加速了社会分化。 (3)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也造成各种矛盾的加剧。由于国际竞争条件越来越严峻,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摩擦和冲突趋向激烈,这种状况使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受到削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得更加突出,南北之间鸿沟加深。 (4)跨国乃至全球经济活动在极大地扩展经济发展空间的同时又造成经济失控现象。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多次发生就是最突出的表现。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及其实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 请回答: 何谓政治制度?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 1、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最大的变化是“中间阶层”的扩大 2、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各种社会运动不断发展 以批判资本主义异化为宗旨的各种新社会运动自60年代以来却不断发展壮大 3、分权制衡机制发生变化,行政权力膨胀 4、利益集团和大众媒体在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增强 5、政党的纲领和政策趋向中庸 6、公民权利进一步扩大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 1、民主的危机和民主的讽刺。 2、种族歧视、种族矛盾与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3、精神和信仰危机问题。 4、其它如老人问题、妇女问题、城市暴力问题、黑社会问题。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对外战略和政策 第三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对外战略和政策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仅仍然存在而且有新的表现。如继续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的概念”等“新干涉主义”论调,为任意干涉他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混淆反恐界限,无根据地指责一些国家是恐怖主义,随意扩大反恐范围,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扫清道路;出台“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预防性干预”和“先发制人”的战略。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霸权主义是指大国、强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的政策及行为。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1、全球战略确立阶段(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遏制战略 杜鲁门(1945——1952):“遏制战略” 艾森豪威尔(1953——1960):“解放战略”和“和平取胜战略” 肯尼迪、约翰逊(1961——1968):“和平战略”。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2、全球战略调整阶段(1969——1980年)的美国对外战略——缓和战略 具体表现在 尼克松主义 卡特的“世界秩序战略”。 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3、全球战略发展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从新遏制战略到超越遏制战略 里根的“星球大战”和“里根主义”(“有限推回战略”)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4、美国全球战略的新发展(1993——现在)——对外战略中的单边主义 克林顿 的“国家参与与扩展安全战略”和小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 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是相对应的,它是关于一国外交运作方式的描述和特征。它主张,一国在外交活动中应尽可能摆脱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影响和控制,单方面采取行动,反对“把国家主权转让给国际组织。”三、二战后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 三、二战后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 1、二战后西欧外交政策的两重性 第一阶段,是追随美国反苏反共的阶段(50年代)。 第二阶段,是寻求独立自主,联合图强的阶段(60~70年代)。 第三阶段,是西欧一体化步伐加快、外交主动性不断加强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 当前,欧盟积极争取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其战略举措有:(1)积极“东扩”。(2)推进南下战略。(3)实施“新亚洲战略”。(4)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5)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6)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2、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 3、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 四、战后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 四、战后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 1、战后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 1975年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洛美协定》。 战后西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如下特点:(1)西方国家用新殖民主义手法代替了传统的殖民统治政策;(2)确保廉价原材料的供应成为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决定因素;(3)在提供援助时,附带种种苛刻的政治条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4)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具有强烈的反苏、反共色彩。 2、战后西方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及其特点 思考与思考与练习题一、辨析题 1、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从一个执政党转换成另一个执政党就意味着政策的重大转变那就太危险了” 2、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 二、如何正确认识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 (2)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1950—1973年)。 (3)经济“滞胀”时期(1973—1982年)。 (4)经济的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 (5)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经济发展进人一个转变时期,具有了新的特点(1992年以后)。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且日益成熟,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 第二,市场经济和市场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 第三,在科技革命的促进下,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四,从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不平等贸易中获取了巨大利益。 第五,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及大国间国际协调的加强。 第六,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条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面临的现实困难周期性停滞和经济危机的痼疾; 失业率居高不下; 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持续扩大。什么是政治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它首先指国家政权的形式,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如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及委员会制),结构形式(如单一制、联邦制或邦联制)以及国家政权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如三权分立原则);其次它还包括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他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如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1)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基本原则) (2)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代议制原则,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最高权力。 (4)保障公民个人权利的原则。 (5)法制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1)议会制度。它是民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议会一般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议会的结构有两院制和一院制之分。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多采用两院制,以利于相互制衡,保证立法、决策更为细密。 (2)选举制度。它是民主制度的基石。其基本内容是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议员和政府官员经合乎法律程序的直接或间接选举而产生。普选制为公共权力机构的产生以及和平、有序地转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确立了“民意政治”和“责任政治”。 (3)政党制度。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 (4)行政制度。它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行政机构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宪法和法律,依法治理国家。西方各国政府的组织形式、政府首脑及其内阁的地位和权限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说,与各国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相比,政府机构在国家权力机构中事实上已占有优势。另外各国都建立了公务员制度,它成为政府实行统治的重要支柱。、 (5)司法制度。它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西方国家一般在立法、行政权力之外设置独立的司法检察系统,司法机关以“独立公断人”的身份,通过审理和裁决各种诉讼来实施法律,并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司法民主原则、辩护原则、陪审原则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质 资产阶级共和国取代封建的专制统治,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固有的内在矛盾。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政治形式来看,就其包含的丰富的管理技术来看,是有效的;就人类文明所追求的权利平等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程度来看,它达到了西方社会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但是现存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其突出表现是政治与金钱之间深厚的亲缘关系,这使它一直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与固有的内在矛盾。人民主权原则虽然赋予了每个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的权利,但结果总是资产者享有更多的权利,垄断资产阶级的某些集团在政治决策中居主导地位;选举法为经济地位低下的公民担任国家总统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没有哪一个在资本集团中毫无根基的人得以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它们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内在的矛盾,即形式上的民主、平等与事实上的不民主、不平等,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势必面临的矛盾。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尽管资产阶级民主制在形式上日臻完善,但是它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财产对政治的操纵。因此金钱政治成为西方民主制的基本特性。 全球战略确立阶段的美国对外战略——遏制战略 全球战略确立阶段的美国对外战略——遏制战略 杜鲁门 “遏制”战略的基本内容是:(1)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2)对西欧和日本,通过“马歇尔计划”、“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经济复兴基金”,在经济上进行扶植和援助;通过分裂德国、重新武装西德,建立“北约”和缔结《日美安全条约》,形成以军事联盟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阵营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并对盟国进行控制。(3)在亚非拉地区,推行“第四点计划”,支持亲美独裁政权,推行新殖民主义,并建立了大量军事基地,充当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宪兵”,妄图取代老牌殖民主义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地位。 艾森豪威尔提出了“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在军事上,国务卿杜勒斯于1954年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进行核讹诈和战争威胁。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 。 肯尼迪——约翰逊时期,制订了“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具体包括:(1)同苏联既对抗又勾结。(2)在亚非地区,施以“恩威并用”的政策。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约翰逊继任总统。他基本沿袭了肯尼迪的对外政策,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主义”的具体内容是:(1)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建立与盟国的“伙伴关系”,以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2)以实力为后盾,以遏制为手段,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3)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实施对华关系的正常化,利用中国制约苏联。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4)在第三世界实行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1973年1月27日,美国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体面地结束了越南战争。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继续保住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政策。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 通过适当收缩,减轻国内外压力;通过缓和对苏关系,扭转战略上的被动;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加强对苏的制约;通过牺牲盟友,延缓自身的衰落;通过维持均势,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 “世界秩序战略”“世界秩序战略”“世界秩序战略”的主要内容有:(1)密切美、日、欧三边的经济、政治、军事合作。(2)发展更为和谐的南北政治、经济关系,减少第三世界对美国的敌视,削弱苏联的影响。(3)同苏联、东欧实行全面的、真正的缓和。(4)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治的一个中心环节”,通过推进关系正常化进程,谋求同中国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1978年12月卡特宣布同中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5)重视人权外交,增进全球对人权问题的敏感,重振美国外交政策的道义内容 “超越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即在不放弃对苏联军事遏制的同时,抓住苏联“改革”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促使东欧脱离苏联的影响,并进一步融人西方政治、经济体系。 “超越遏制”战略与“遏制”战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目标更高。“遏制”战略的目标是围剿堵截共产主义,使其不能进一步扩展;而“超越遏制”则企图把苏联和东欧纳入西方的社会体系之中,在战胜共产主义的前提下,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2)空间更广。“遏制”战略的活动空间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周边地区及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严重的中欧地区以及广大的第三世界,而“超越遏制”则深入推进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内部。(3)手段更多。“遏制”战略主要动用军事力量,强调打一场常规战争;而“超越遏制”则在军事遏制的同时,强调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多种手段的进攻,并突出了“和平演变”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国家参与与扩展安全战略”“国家参与与扩展安全战略”“国家参与与扩展安全战略”,其具体内容和主要做法如下:(1)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格局。把“防止世界上出现像苏联那样具有向美国领导地位挑战能力的超级大国”,确立为美国重要的安全战略目标,强调与西欧、日本等西方国家合作与集体行动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建立各种战略性伙伴关系,拉住中国、俄罗斯等大国。(2)调整地区战略部署,在东西两线建立为美国战略目标服务的军事集团或军事联盟,构建由它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3)把“经济安全”提到全球战略的高度。(4)突出美国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在外交中推行美国式的民主、人权,将“扩大民主”作为“参与和扩展战略”的基本内容。(5)在军事上,根据1997年5月公布的《四年国防评估报告》和1998年12月推出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加大军事投入,大力发展高技术武器,把“营造、反应、准备”作为对付威胁和危机的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了美国要提高独自带领国际社会“执法的能力”,以便对用非常规手段袭击美国领土和美国人民的分子“绳之以法”。具体要求是在美国至关重要的地区保持美国的军事存在,加强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努力削减并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通过展示武力、干预行动等手段来遏制侵略,保持强大的防务能力,以使能够“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 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第一阶段,是二战后初期完全追随美国外交战略的时期。 第二阶段,是奉行“经济外交”的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 第三阶段,是“多边自主外交”阶段(70年代)。 第四阶段,是争做“政治大国”的阶段(80年代以来)。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加速向政治大国迈进。日本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外交进展如下:(1)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以此来实现日本跻身世界主导国家行列的目标。(2)争取确立政治大国地位。(3)加强海外军事活动。(4)重视发展日中关系,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也在加强。(5)日俄关系打破僵局。 null 2003-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单位:%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此种市场经济又称“个人资本主义”经济。它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按市场规律开展相对完全的自由竞争,通过优胜劣汰配置社会资源。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的法律,保证竞争秩序和市场活动的运行。这一模式的特点是:(1)国有经济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 %以下。美国国有经济仅占国有经济比重的2 % ,国家所有制企业在全国资本构成中的比重仅为10 %;(2)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突出显现为间接管理,主要通过调解市场参数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美国是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环节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居次要地位。美国没有专门从事综合经济规划的机构,也从不制定任何产业政策,其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分散进行,经济活动中,有75~85 %的行业依赖市场竞争的力量生存和发展。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对其它国家是弱的。因为对市场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实现的:一是相当市场活动的“裁判员”,维护市场机制正常运转,保证竞争的公平和秩序。二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解经济活动。财政政策是美国经济体系的“内在稳定器”。三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科技人才,注入巨额科研经费。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亦称“莱茵模式”的互助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 (1)认为市场的灵魂是竞争,但竞争不能采取自由的形式,而要公平竞争;(2)坚持社会的整体性原则,注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3)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但干预和导引的倾向点在于维护社会平衡。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想化的经济模式,其基本原则是竞争和秩序,社会发展与公平。用德国经济学家维利·克劳斯的话讲,“社会”的含义是指“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完成经济任务,而且还要完成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保障任务”。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个是带来经济效率的市场,另一个是提供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它是“市场效率和活动与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之间的结合。”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政府干预的力度和作用的范围都很大,并且与法国的经济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都是靠中央计划和市场机制共同协调经济。因此,一些研究日本经济的西方学者将日本的经济归结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经济上都濒临崩溃,当时同盟国驻日本的总司令部的成员E·阿克曼曾预言:如果日本今后30年的人口继续增加到一亿以上,那末,它只可能有以下两种结局之一:或者无限地依赖外援,生活水平将和1930──1934年时相等;或者走“自立”之路,但会面临无法克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困难,国民生活将逐渐接近于仅能维持的水平。然而,情况恰恰相反,日本经过30年的努力之后,经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飞跃。1949──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3%,高于美、英、原西德和法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1986年以后,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达3·8%,并仍高于上述国家。日本在战后能够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与日本所采用的经济模式直接相关。保罗·R·格雷戈里认为,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多方面的作用。即日本政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方向。国家有选择地进行干预,在保证不仅有高的投资效率,而且大投资适当地分配到能导致增长的部门方面,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福利市场经济模式福利市场经济模式福利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福利为国家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模式,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社会民主党或社会党执政的国家,如挪威、瑞典等,尤以瑞典模式最为典型。它是指以改良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充分就业和社会平等为目标、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由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共同奉行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瑞典的市场经济是在基本实现了“从摇篮到墓地”的全面社会福利制度中实现。这一模式使得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据统计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在60年代时,在实行经济计划的英国、瑞典、挪威、荷兰、法国、日本六个国家里,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是最高的,但是到1970年时,它却只有瑞典人均产量的52%。1971年瑞典人均收入5100美元,比西欧国家的人均收入高3600美元。1974年瑞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6720美元,为美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101%,1987年瑞典的人均收入高达14200,在发达国家中也名列前茅。
/
本文档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章发达资本】,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