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

2012-04-05 50页 ppt 1MB 28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7082

暂无简介

举报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null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主讲人:孙志芳 电 话:15004168377 QQ:356961469 E-mail: stella4262000@yahoo.com.cn人体测量人体测量0~1岁:身长、体重、背高、头围、胸围 1~5岁: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坐高、头围、胸围 5~20岁: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坐高、两肩峰距 20岁以上: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臀围 第一部分 体格测量第一部分 体格测量该部分包含内容:成人体格测量及注意事项;...
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
null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主讲人:孙志芳 电 话:15004168377 QQ:356961469 E-mail: stella4262000@yahoo.com.cn人体测量人体测量0~1岁:身长、体重、背高、头围、胸围 1~5岁: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坐高、头围、胸围 5~20岁: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坐高、两肩峰距 20岁以上:身高、体重、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臀围 第一部分 体格测量第一部分 体格测量该部分包含内容:成人体格测量及注意事项;儿童体格测量及注意事项;婴幼儿体格测量及注意事项。体格测量的化体格测量的标准化体格测量工作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体格测量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体格测量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实施“标准化”,对每名调查员的测量质量进行判定,分析和找出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使体格测量工作达到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null一、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 标准:是指对某项活动或其结果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定的文件。 标准化:是指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即标准)的活动过程。 二、体格测量工作的标准化 标准化对象的本质属性必须是共同的重复使用的,否则就没有指定标准的必要。 通过标准化使体格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均尽量接近真值。null精确度:又称精密度,指以最小的差异重复测定一个个体的能力。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和“真值”相同的程度,即以尽可能的程度使所测值代表真实值的能力。 真值:又叫真实值,是最能反映被测个体体格的值。在实际工作中,常将最有经验的调查人员所测的数值,或者是多人多次测定同一个体的平均值作为近似的“真值”。第一节 成人身高及体重的测量第一节 成人身高及体重的测量 成人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是身高、体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其中以身高和体重最重要,因为它综合反映了蛋白质、能量以及其他一些营养素的摄入,利用和储备情况,反映了机体、肌肉、内脏的发育和潜在能力。 对于成人而言,由于身高已基本无变化,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体重的变化更灵敏,因此常作为了解蛋白质和能量的重要观察指标。一、营养状况评价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一、营养状况评价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1、身 高:立位时,从足底到颅顶的 高度。 2、坐 高:从臀部到颅顶的高度。 3、体 重:人体各部分的重量之和。 4、头 围:经眉弓上方突出部,绕经 枕后结节一周的长度。 null5、胸 围:从两乳头线到后面两肩 胛骨下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 6、上 臂 围:沿上臂中点水平绕一周 的长度。 7、皮褶厚度:人体表皮和皮下脂肪的 总厚度,常见测量部位是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和腹部。 二、身高的测量二、身高的测量 身高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波动幅度在1-2cm。一天中,由于脊柱弯曲度的增大,脊柱、股关节、膝关节等软骨的压缩,上午减少急剧,下午减少缓慢,晚上变化很小。所以,测量身高一般在上午的10点左右,此时身高为全天的中间值。(一)使用器材(一)使用器材1、身高计: 机械式身高计,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刻度是否一致或准确,一般为2m的误差不得大于0.5cm。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null电子式身高计(二)测量方法:(二)测量方法:1、被测者赤足,立正姿势(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 2、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轻压于被测者头顶。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压板平面等高进行读数,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cm)。 (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2、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计,进行校正。 null3、严格掌握“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两眼一定与压板等高,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度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头顶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四)身高测量的意义:(四)身高测量的意义: 在于计算标准体重,或用于计算体质指数,进而反映能量和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五)能力要求:四级P58—P59三、体重的测量 电子磅秤三、体重的测量 电子磅秤(一)使用仪器: 常用工具有:机械磅秤、电子磅秤、刻度式体重计、电子式体重计等。 电子人体秤:注意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其检验方法是:以备用的10kg、20kg、30kg标准砝码(或用等重标准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标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另一种校正方法:用量筒量取10L水为参考物,每次增加10L水与人体秤显示的数值进行比较,来判断体重秤是否符合标准误差不能超过0.1kg,达不到要求的秤,不能使用。机械式磅秤 刻度体重计机械式磅秤 刻度体重计(二)测量方法:(二)测量方法:1、测试时,人体秤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上,且4个支脚应与地面平稳接触。 2、被测者身着短裤短衫(如因天气原因或现场原因不能做到只穿背心和短裤,可估计或称量其衣服重量,将实际体重减去衣服重量,获得最后体重)站立秤台中央LED(显示屏)显示其体重。为了真实地反映被测者的体重,请不要晃动。读数以为kg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三)注意事项:(三)注意事项:1、为保证性能,数显电子人体秤一定要放在水平结实的地面上;称重时,要避免猛烈撞击台面,如跳或蹦上台面。当电池不足时,4位LED显示器的小数点全亮。 2、长期不使用人体秤时,应取出电池,以免电池失效或泄液腐蚀;应拔掉电源插头。存放时必须保证称重方式开关置于“锁定方式”状态,同时避免“踢脚开关”受力。 null3、测量体重前,被测量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活动。 4、体重测量时,一定要注意被测者是否有水肿情况存在,如肝硬化、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疾病患者;此外,还要注意被测者是否为肌肉发达者,如举重、健美运动员等。如有这些情况,必须在备注栏中标明,以免在结果分析中出现错误。 (四)体重测量的意义:(四)体重测量的意义: 成年人,体重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能量的营养状况,长期能量过剩会引起体重增加,而长期能量不足会导致体重降低。第二节 成人体格围度和皮褶厚度的测量第二节 成人体格围度和皮褶厚度的测量一、体格围度的测量: (一)上臂围的测量(三级 )P80 1、上臂围的解剖学结构 (1)肩峰:肩关节由“肱骨头”及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在肩关节上方有一突出性标志,是肩膀的最高点叫肩峰。 (2)鹰嘴:肘关节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构成,肘部骨性突起是尺骨鹰嘴。 2、使用工具:使用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塑料带尺,刻度可读至0.1cm.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有无裂隙、变形等。null3、测量方法:(三级P81、P82图) (1)被测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2)被测者充分裸露左上肢,手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3)测试人员站在被测者身后,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用软尺测量并用油笔标记出左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 (4)用软尺起始端下缘压在标记的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围绕一周测量并读取周长,精确到0.1cm. 错误的上臂围测量方法 (定位不准,手臂未自然下垂)错误的上臂围测量方法 (定位不准,手臂未自然下垂)4、注意事项: (1)受试者要自然站立, 手臂自然下垂,肌肉不要 紧张,否则结果会偏差。 (2)位置要定位准确,否则测量结果偏差较大。 (3)一般测量左侧手臂,但也有测量右侧手臂。 null5、上臂围测量的意义: 上臂围可以反映营养状况,与体重密切相关。5岁以前儿童上臂围变化不大,我国1~5岁儿童上臂围13.5cm以上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以下为营养不良。 (二)上臂紧张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二)上臂紧张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收缩时的围度。1、测量方法: 被测者上臂斜平举约45°角,手 掌向上握举并用力屈肘;测量者站 于其侧面或对面,将软尺在上臂肱 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刻 度要求精确到0.1cm。 2、注意事项 (1)测量时被测者要使肌肉充分收缩,软尺的松紧度要适宜。 (2)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三)上臂松弛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三)上臂松弛围:指上臂肱二头肌最大限度松弛时的围度。1、测量方法: 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后,将软尺保持原来位置不动,令被测者将上臂缓慢伸直,将软尺在上臂肱二头肌最粗处绕一周进行测量。精确到0.1cm. 2、注意事项: (1)测量上臂松弛围时,要注意由紧张变换到松弛时,勿使软尺移位; (2)测量误差不超过0.5cm.null3、意义: 利用上臂紧张围与上臂松弛围二者之差,表示肌肉的发育状况。一般此差值越大说明肌肉发育状况越好,反之说明脂肪发育状况良好。 (四)胸围的测量:(四级P63~64)(四)胸围的测量:(四级P63~64)1、使用工具同上臂围测量 2、测量方法: (1)被测者处于平静状态两手自然 平放或下垂,两眼平视,取站立姿势。 (2)两名测量者分别立于被测者前 面和背面,共同完成测量过程。测量 者甲用左手拇指将带尺零点固定于被测 者(男孩及乳腺尚未突起的女孩)胸前 乳头下缘,乳腺已突起的女性可以胸骨 中线第四肋间高度为固点; (3)测量者乙拉带尺使其绕经被测者的右侧后背以两肩胛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面回至零点,交与测量者甲。 (4)测量者甲报数,读数至0.1cm,准确记录于中。此时测量者乙应确保软尺平稳,且软尺各处轻轻接触皮肤。 null3、注意事项: (1)被测者呼吸均匀,处于平静状态。 (2)注意在平静呼吸时读数。 (3)软尺轻轻与皮肤接触,过松过紧都会影响结果。 null(4)两名测量者应分工合作,站在被测者前面的测量者甲进行测量,被测者背侧的测量者乙协助找好背部测量标准点,并注意被测者的姿势是否正确,有无低头、耸肩、挺胸、驼背等,如有应及时予以纠正。 (5)肩胛下角如摸不清,可令被测者挺胸,摸清后让其恢复正确姿势。 null4、胸围测量意义:胸围是表示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脂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借此可了解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以及成人健康情况。 (五)腰围的测量(五)腰围的测量1、使用工具:同上臂围测量使用工具。 2、测量方法: (1)让被测者站直,双手自然下垂。 (2)测者在其肋下缘与髂前上脊连线的中点做标记,站于其前或右侧,以此中点将软尺水平围绕腰一周,在被测者呼气末,吸气未开始时读数并记录,精确到0.1cm。null3、注意事项: (1)保证软尺水平,轻贴皮肤,不要用力挤压或远离皮肤。 (2)被测者处于平静状态,不要用力挺胸或收腹,保持自然呼吸状态,再呼气末测量,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null4、腰围测量的意义: 腰围测量对于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断尤为重要,特别是腹型肥胖。因腰围可以很好的预测腹部脂肪堆积情况,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有力指标。即使是对于体重正常者,腰围增加也同样是患病风险升高的一个标志。 (六)臀围的测量(六)臀围的测量1、使用工具:同上臂围测量的使用工具。 2、测量方法: (1)被测者自然站立。臀部放松,平视前方。 (2)两名测量者配合,测量者甲将软尺置于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以水平围绕臀一周测量。测量者乙充分协助,观察软尺围绕臀部的水平面是否与身体垂直,并记录读数,精确到0.1cm。null3、注意事项:被测者要放松两臀,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4、臀围测量的意义: 臀围反映髋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情况,与腰围一起可以很好的评价和判断腹型肥胖。腰臀围比值是间接反映腹型肥胖的最好指标。腰臀围比值越大,腹型肥胖程度越高。 拥有正常的胸围、腰围、臀围也是成年男、女健康体型匀称的标志。二、皮褶厚度测量(三级P83~84图)二、皮褶厚度测量(三级P83~84图)解剖学机构: 肱二头肌: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两个头。长头自肩胛骨关节盂上方,穿关节囊,经大、小结节间下降。短头自喙突下端的腱止于桡骨粗隆,可屈肘关节及前臂旋后。 肱三头肌:肱三头肌位于臂后部,三个头。长头自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外侧头自肱骨后面上部;内侧头自肱骨后面下部,止于尺骨鹰嘴,可伸肘关节。 null(一)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 1、使用工具:皮褶厚度计,又叫皮褶计,有刻度读数的,也有直接数字显示的。使用前必须校正(可参照使用说明进行)。null2、测量方法: (1)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 分裸露。 (2)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背面, 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 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 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经验丰 富者,可省略此步)。 (3)在标记点上方约2cm处,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4)右手握皮褶计,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1cm处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测量时皮褶计应与上臂垂直,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充分夹住皮褶。 (5)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记录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cm。要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null3、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测量者之间的误差,在调查时应事先进行相关的,使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2)被测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使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 (3)把皮肤与皮下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夹住。 (4)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时从仪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测量计;每天工作完成后,装入皮褶厚度测量计盒中,并放入仪器箱中保存。 (二) 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测量(二) 肱二头肌部皮褶厚度测量1、使用仪器:同上。 2、测量方法:(P83图) (1)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 位充分裸露。测试人员站在被测 人员的对面或侧面。 (2)被测者上臂放松自然下垂, 测试人员取肱二头肌肌腹中点处 (基本与乳头水平,在肱三头肌的 对面),为肩峰与肘鹰嘴连线中点上1cm,并用油笔 标记出该点。 (3)顺自然皮褶方向(垂直方向),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4)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步骤(4) 3、注意事项:同上。 (三)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三)肩胛下角皮褶厚度测量1、使用仪器:同上。 2、测量方法:(P83图) (1)被测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 分裸露。测试人员站在被测人员的背面。 (2)测试人员用油笔标出右肩胛下 角位置。 (3)在右肩胛骨下角下方1cm处,顺自然皮褶方向(即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 (4)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测量步骤(4) 3、注意事项:同上。(四)其他部位皮褶厚度测量(四)其他部位皮褶厚度测量 此外,还可以测量髂脊上 部(在腋中线上,髂前上脊与 肋下缘连线中点处)皮褶厚度, 测量时肩、臂自然放松,向内 下方,与水平成45 °角进行测 量。(P84图) (髂脊上部测量) 测量腹部(脐右侧2cm)皮褶厚度,垂直方向提起皮褶进行测量。(五)皮褶厚度测量意义:(P78)(五)皮褶厚度测量意义:(P78)1、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瘦、中等和肥胖的界限, 瘦 中等 肥胖 男性:<10mm 10~40mm >40mm 女性:< 20mm 20~50mm >50mmnull2、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的脂肪含量,相关系数在0.7~0.9之间。 由于皮下脂肪厚度随不同部位、性别、年龄而异,所以在计算体内总脂肪含量时应选择适当的公式: 根据皮褶厚度可推算人体密度(D): D=c-m ×(log皮褶厚度值) c和m是公式中的系数, 再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BF%=(4.95/D-4.50)×100%null3、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其中前三个部位最重要,可分别代表个体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null4、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情况。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面积(cm)2 =〔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2 ÷(4×3.14)第三节 儿童体格测量第三节 儿童体格测量 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常用的指标有: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其中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是儿童体格测量的主要指标。null一、儿童身高、坐高的测量: (一)身高测量: 1、使用工具:身高坐高计,是用于检测儿童站立身高和坐高的专用器械,其主要部件为: (1)活动踏蹬。可调高度,在儿童测量坐高时垫在足下。 (2)两用直尺。带刻度,提示检测结果。 (3)翻转坐登。测量坐高时供被测者坐 使用前需校准。 null2、测量方法:身高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同成人身高测量。 3、注意事项:同身高测量的注意事项。 4、身高测量的意义:身高是生长发育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指标,但是短期膳食对儿童身高的影响不如对体重的影响明显,所以身高指标不适合用于对新近营养状况的评价,而只能反映儿童较长时间的营养状况null(二)坐高测量: 1、使用工具:同儿童身高测量工具。 2、测量方法:被测者坐在做盘或有一定高度的矮凳上,骶骨靠墙壁或量板,上身后靠成直坐姿势,然后两大腿面与躯体成直角,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头及肩部位置与身高测量时要求相同(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让被测者挺身,测量者向下移动头板使其与头顶接触,读刻度至0.1cm。 null3、注意事项: 如无身高坐高计,可用普通身高计另备不同高度的小椅子;身高计要靠墙放置,小椅子的靠背要紧靠身高计立柱。 4、坐高测量的意义:坐高可反映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二、体重测量二、体重测量1、使用工具:杠杆式体重计或电子磅秤 7岁以下儿童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量为50kg,精确度读数不得超过50g;8岁以上儿童所用工具可以和成人一样,采用大载重量为100kg的秤,精确度读数不得超过100g. 使用前需检验其标准度和灵敏度。 null2、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择合适的秤,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应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等,只穿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尽量使被测者安静地站(坐或卧)在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两位。要测量两次,取平均值。 null3、注意事项: (1)观察杠杆秤是否有螺丝松动。 (2)使用前需校正杠杆秤,测量者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重量,避免差错。 (3)被测者站在秤台中央,上、下杠杆秤动作要轻。 (4)测量体重前,被测者不得进行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null4、体重测量意义: 体重是跟踪儿童生长状况的常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质量的综合情况。(低体重不仅表示营养补充不足,而且能反映新近的疾病,如腹泻、麻疹或其他使体重减轻的疾病发生频度) 准确地测量儿童的体重可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速度改变的有关问题,如是否出现肥胖趋势等。null三、儿童胸围、头围的测量 (一)胸围测量:(四级P72图) 1、使用工具: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塑料带尺,刻度 读至0.1cm 2、测量方法: (1)让被测测儿童处于平静状态,可取卧位或立位。卧 位时要求自然躺平;若取立位,则让其自然下垂两 手,两眼平视。 (2)测量者立于被测儿童前方或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者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 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null3、注意事项: (1)测量时应要及时提醒并纠正被测儿童耸肩、低头、挺胸、驼背等不正确姿势。 (2)各处软尺要轻轻接触皮肤。 (3)应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4)软尺要平整,无折叠,前经左右乳头,后经两肩胛骨下角下缘,左右对称。 4、胸围测量的意义: 胸围是表示胸腔容积、胸肌、背肌的发育和皮下脂肪蓄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借此还可了解儿童呼吸器官的发育程度。 null(二)头围测量: 1、使用工具:同胸围测量。 2、测量方法:(四级P72图) (1)去掉儿童帽子,围巾或发 辫等;被测儿童取坐位、立位或 仰卧位; (2)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 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 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 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 零点; (3)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null3、注意事项: (1)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 (2)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3)测量时儿童可能会产生惧怕心理,所以要尽量分散其注意力使其保持安静,以保证测量的顺利进行。 null4、头围测量的意义: (1)头围主要反映颅脑的发育情况。如果儿童的头围值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患脑积水、巨脑症及佝偻病等疾病;如果头围值过小,则可能是脑发育不全、头小畸形等。 (2)测量儿童头围对营养状况评价有一定意义,是学龄前儿童(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第四节 婴幼儿体格测量第四节 婴幼儿体格测量 婴幼儿的年龄划分在医学上一般是指0~3j,其中1j以内称为婴儿期,1~3j称为幼儿期。营养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对婴幼儿进行身长、顶—臀长(3j以上儿童坐高)、头围、胸围和体重等形态指标测量,可以用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 null一、婴幼儿头顶至臀长和身长测量 (一)头顶至臀长测量 婴幼儿由于不能站立或站立时不能保持正确的身高测量姿势,也不能自主端坐保持正确的坐高测量姿势,故需采用卧位分别测量头顶至臀部和足底的距离,即头顶至臀长和身长作为对应于儿童的坐高和身高的测量指标来反映婴幼儿体格纵向发育情况。 null1、使用工具: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三级P73图) 标准量床或量板是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用于年龄在3j以下的婴幼儿体格发育纵向测量指标的测定。 标准量床由一块底板、两块固定的头板、两块带刻度尺的围板和一块可移动的滑动板组成。 null2、测量方法: (1)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 (2)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滑板紧贴婴幼儿骶骨。 (3)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提婴幼儿下肢,使膝关节屈曲,大腿与底板垂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臀部,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ull(二)身长测量: 1、使用工具:卧式标准量床 2、测量方法: (1)被测婴幼儿脱去帽、鞋、袜,穿单衣仰卧于标准量床底板中线上。 (2)由一名助手将婴幼儿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 (3)测量者位于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其双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滑板使其接触婴幼儿双侧足跟,读取围板上的刻度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null3、注意事项: 在身长测量过程中应确保婴幼儿头顶至足跟呈一条直线,同时要防止婴幼儿出现身体扭动等现象。 4、纵向测量的意义: 纵向测量指标主要与骨骼的生长有关。在全身各个系统中,骨骼是最稳定的系统之一,受遗传因素控制作用较强,后天因素的影响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得到体现。所以,纵向测量指标主要用来反映长期营养、疾病和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null二、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 (一)头围的测量: 1、使用工具:无伸缩性材料制成的塑料带尺(软尺)。校正2m相差0.5cm。 2、测量方法:(三级P74图、P75内容) (1)被测婴幼儿取坐位或仰卧位, (2)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软尺经枕骨粗隆(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 (3)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注意事项: (1)头围测量时,婴幼儿需脱帽,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不能打折。 (2)长发或梳辫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使软尺紧贴头皮。 null(二)胸围的测量: 1、使用工具:同头围测量 2、测量方法: (1)被测婴幼儿取仰卧位,自然躺平,使其处于平静状态。 (2)测量者立于婴幼儿右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被测婴幼儿胸前右侧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使其绕经右侧后背以两肩胛骨下角下缘为准,经左侧回至零点;读取软尺与零点重合处的读数,以cm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ull3、注意事项: 胸围测量时,应注意保持软尺在婴幼儿后背的位置准确,必要时可由一名助手帮助固定后背软尺位置;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皮下脂肪较厚的婴幼儿,软尺接触皮肤宜稍紧些。取婴幼儿平静呼吸时的中间读数。 null4、意义:(P74) 通过婴幼儿头围和胸围的测量数据,观察其头围和胸围的交叉年龄,并与实际年龄比较,对于评价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有一定意义。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j左右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12~21个月时胸围超过头围。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与小儿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一个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胸围赶上头围的时间往往提前;而营养不良的小儿,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较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迟。若2j半时胸围还比头围小,则考虑营养不良或胸廓、肺发育不良。 null三、婴幼儿体重测量(P76) 1、使用工具:婴幼儿专门体重磅秤或成人体重计,使用前应校准。 2、测量方法: (1)被测婴幼儿按年龄不同,取不同体位进行体重测量,1j以下取卧位,1~3j取坐位。 (2)被测婴幼儿事先排空大便,测量时脱去外衣、鞋袜和帽子,只穿背心和短裤,按不同测试体位要求使婴幼儿安定地位于体重计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2位。null3、注意事项: 测量读数过程中,不能手扶婴幼儿,同时注意防止婴幼儿身体剧烈扭动。如有特殊原因,被测婴幼儿不能多脱衣物,应设法扣除衣服重量。 4、体重测量的意义: 体重主要反映构成体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内脏、体质和水分等的变化情况。婴幼儿体重对营养状况较为敏感,而且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误差小于身长的误差,故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第二部分 体格测量的评价指标第二部分 体格测量的评价指标第一节 成人消瘦的判断 消瘦是由于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而引起的营养不良表现,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低于正常范围,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严重的话,可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危及生命。null一、体质指数(BMI) 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²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评价表(四级P88表2-2)null二、标准体重指数(体重百分比) 公式: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成人标准体重指数分级表(四级P88表2-3) null三、Vervaeck指数(衡量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情况) Vervaeck指数是体重与身高之比和胸围与身高之比的总和,充分反映了人体纵轴、横轴和组织密度,与心肺和呼吸机能关系密切。 公式:Vervaeck指数 =[体重(kg)+胸围(cm) ]÷身高(cm)×100% 我国青年Vervaeck指数营养评价标准(四级P89表2-4)null第二节 成人超重的判断 一、常用的评价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格测量指标 1、体重: 需要结合身高情况综合评价。 2、体质指数(BMI) 该法不能准确判定某些特殊人群(如运动员等)超重和肥胖程度。 3、腰围 该指标用来测定腹部脂肪的分布。与BMI和腰臀比值紧密相关,是反映腹内脂肪量和总体脂肪的一个近似指标。 null4、腰臀比值(WHR) 腰围与臀围之比 5、腰围身高比值 腰围与身高之比 6、皮褶厚度 对均匀性肥胖者来说,以皮下脂肪厚度判断的肥胖程度与用BMI判断的肥胖程度大致相同。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内的脂肪含量。 7、其他指标 如密度测量法、稀释法、体钾测量法、传导法、阻抗测量法、中子激活法等。 null二、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1、肥胖度 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 肥胖度等级表(四级P93表2-7) null2、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² WHO对成人BMI的划分(四级P93表2-8) null亚洲BMI标准(四级P94表2-9) null中国成年人BMI标准(四级P94表2-10) null3、腰围(WC) 腰围是判断腹部肥胖常用的指标,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男性WC≥85vm、女性≥80cm为肥胖的标准。 4、腰臀比值(WHR) 计算公式: 腰臀比值(WHR)=腰围(cm)/臀围(cm) 标准:成年男性WHR≥0.9,成年女性WHR≥0.85,表明该被检测对象属腹型肥胖,易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第三节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第三节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3~6周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身高大约年增长4~7cm,体重年增加4kg左右。null一、常用儿童体格测量指标 1、体重 标准体重(kg)=年龄(j)×2+7(3j以下) 标准体重(kg)=年龄(j)×2+8(3j~青春前期) 2、身高(长) 3岁到青春前期的计算公式: 身高(cm)=年龄×7+70 3、胸围 4、其他常用的测量指标 头围、上臂围、皮褶厚度等、null二、儿童体格发育评价指标的适用人群及计算 1、体质指数(BMI) 主要用于反映体型和肥胖程度。 公式: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 ² P103²null2、身高体质指数 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值。 公式:身高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cm) ×1000 中国城市青少年身高体质指数均值表(P104) null3、Rohrer指数 评价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发育情况。 公式: Rohrer指数=体重(kg)÷身高(cm) ³×10 7 Rohrer指数评价表(P104表2-21) null4、比胸围 公式:比胸围=胸围(cm) ÷身高(cm) ×100 标准值:50~55 中国城市青少年比胸围均数表(P105表2-22) null5、Kaup指数 适用于学龄前期儿童的体格营养状况评价。 公式: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 ² ÷10 4 Kaup指数评价表(P104表2-20) null三、群体生长发育状况常用的评价标准 1、标准差法 即将所用的评价参考数据按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加减2个标准差,分成6个等级范围,然后看所调查对象属于哪个等级范围,见下表: null(1)体重不足。指儿童按年龄的体重(WT/A)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2),为中度体重不足;低于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3),为重度体重不足。体重不足率常被用来作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2)发育迟缓。凡年龄的身高(HT/A)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2)为中度发育迟缓;低于参考标准身高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3),为重度发育迟缓。这一指标主要反映慢性、较长期的营养不良。 (3)消瘦。凡儿童身高的体重(WT/HT)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2),为中度消瘦;低于参考标准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或者Z评分﹤-3),为重度消瘦。该指标代表较急性的近期营养不良。null2、标准差评分法(又称Z评分法) 根据标准差法提出的,及 调查数据与其相应性别及 年龄组儿童参考标准的中 位数的差值,相当于改组 儿童参考标准的标准差的 倍数,公式为: 标准差评分或Z评分 =(儿童测量数据-参考标准的中位数)/参考标准的标准差 null3、百分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不同性别各年龄参考标准的原始数据从小到大分成100份,第一份的数据即第一百分位,第25份的数据即第25百分位。然后和标准差法相同,根据需要将其分成不同等级范围。评价时,将所测量的数值与相应性别年龄段的参考标准百位数相比较,根据所属的等级范围判断生长发育情况。 标准差法、百分 位法都是针对筛查 营养不良的需要设 计的。属于“上等” 的亚人群很可能是 肥胖者而不是营养 优良的部分。 null4、中位数百分比法 即调查儿童的身高或体重的数值达到同年龄、性别参考标准中位数的百分比,以此来评价儿童生长情况。一般在儿科常用此方法,例如,常用的GOMEZ评价法为: Ⅰ°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75%~90% Ⅱ°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60%~75% Ⅲ°营养不良—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以下 null四、注意事项: 1、对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尚没有完全统一。实际操作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性别情况选择不同的指标综合判断,并且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发展趋势进行监测才能对儿童营养状况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 2、注意在体重增长正常时,儿童的身高不一定正常,这时容易出现“生长迟缓型肥胖”。这样的儿童实际上是身高发育滞后,要综合判断,以免判断错误延误营养干预时机。 3、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多采用Z评分法,对于5岁以上的儿童,采用标准差法或者百分位数法都可以。第四节 儿童发育迟缓的判断第四节 儿童发育迟缓的判断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身材矮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方面。严重者,还包括运动迟缓和智力不足。 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营养素缺乏,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等营养问题是主要原因。null一、生长发育迟缓和判断 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别身高(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NCHS)的正常变异范围。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发育迟缓的儿童主要指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偏低。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长期营养不良。null二、儿童发育迟缓与体重不足的区别 体重不足的儿童表现为体重较同龄人低,代表近来一段时间营养不足。体重不足率常被用来作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 发育迟缓的儿童主要指身高/体重与同龄人相比偏低,是一种长期营养不良的表现。 体重不足和发育迟缓都会影响儿童的生理和智力发育。null三、其他常用参考指标 儿童的早期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两部分。 1、体格发育。 体格发育评价的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臂围、皮下脂肪厚度等。 2、其他参考指标 (1)心理行为发育。包括认知发育、语言发育、适应能力、情感发育和性格等。 (2)运动发育 ①大运动。主要指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幅度较大的运动。 ②精细运动。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手眼配合能力。精细运动为书写、绘画和劳动技巧和技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null四、儿童发育迟缓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原因 1、营养摄入情况 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2、生活环境 3、遗传 4、性别 5、内分泌 6、宫内发育情况 7、疾病第三部分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第三部分 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 营养不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在临床或亚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人体血和尿等生物材料中某种营养素及其代谢衍生物的含量和相应的功能成分即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实验室检查或生化检查可早期发现营养缺乏的种类和缺乏程度,为营养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第一节 头发样品的收集第一节 头发样品的收集头发存留着人体的遗传信息、生理状态、营养状态乃至饮食习惯等全部信息。 一、头发的生理学知识 人的头发数量约有10万~15万根,头皮面积约600cm2,每平方厘米约有200根头发。头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休止期和脱落期三个阶段。头发的生长期约为3~7年,有的可长达25年,休止期约为3~4个月。头发的生长速度受季节、年龄等因素影响。头发平均每月生长1~2cm,每年生长15cm。头发的生长受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控制及调节,特别受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较明显。 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其中以胱氨酸的含量最高;还含有黑色素和铁等无机元素,并能影响头发的颜色。null二、营养与头发 头发的生长与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氨基酸和一些维生素是头发的必需营养成分;而铜、铁、锌等微量元素和泛酸又能防治头发的脱落。 三、收集头发样品的目的和意义 1、采用头发样本检测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可以用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作为环境中某些元素污染的评价指标。 2、测定头发中的钙、铁、锌、铜、硒、镁、铬、铅、锰等元素,可反映机体内相应元素的水平。null四、头发样本收集的部位 正确的方法该是剪取被测者枕部发际处至耳后从发根部起2~3cm的头发。头发长的,需要将头发远端剪掉丢弃,只保留剪下的头发近端3~5cm。 一方面因为不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因为脑后枕部头发不受激素水平的控制,生长慢,可以反映更长时间的营养状况。null五、采集头发标本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1、环境对头发的影响。 2、洗发或护发剂在头发中的残留。 3、头发生长在人体末端,代谢活动低,只能反映检测前一时间段的水平,而不能反映近期变化。 4、采集头发的部位不正确,也会影响结果。 5、头微量元素水平还与头发的处理(染、烫等)因素有关。 6、头发中微量元素水平与当地环境中食物、水中微量元素水平有关,不同性别、年龄段的人群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也有差异。第二节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第二节 尿液样品的收集和保存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及盐类等。 一、尿液收集的种类 1、任意尿 任意尿又叫随机尿或随意一次尿,即留取任何时间的一次尿液,适用于门诊、急诊患者。本法留取尿液方便,但易受饮食、运动、用药等因素的影响,可致使病理临界浓度的物质和有形成分漏检,也可能出现饮食性糖尿或药物维生素C等的干扰。 收集容器:容量为100~200ml的广口瓶或尿杯。标本量至少留取12ml.null2、晨尿 晨尿即清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样本,为较浓缩和酸化的标本,血细胞、上皮细胞及管型等有形成分相对集中且保存得较好。晨尿受前一天的膳食影响较小,其化学成分常较恒定,留取标本方便,尿液较为浓缩,故采用较多。 3、餐后尿 通常于午餐后2h收集患者尿液,此标本对病理性糖尿和蛋白尿的检出更为敏感。null4、白昼尿及夜间尿 分别留取白天12h(早8点至晚8点)和夜间12h(晚8点至明晨8点)的尿液,进行尿量、尿比重等对比测量,对心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5、3h尿 为了便于留取标本,有人提倡把留尿时间缩短为3h,即准确留取早晨6时至9时的全部尿液。null6、负荷尿 负荷尿的收集一般在早饭后开始,先要求被检者排空膀胱中的尿液;然后口服硫胺素5mg,核黄素5mg,尼克酸50mg,抗坏血酸500mg(按测定需要选服或几种均服);最后将服药后4h内所排出尿液全部收集于棕色瓶中,量体积后取约100ml放入预先加有100mg草酸的小棕色瓶中。尿液混匀后调PH值至4.0,即可测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或N1—甲基尼克酸胺的含量。null7、24h尿 尿液中的一些溶质(如肌酐、蛋白质、糖、尿素、电解质及激素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排泄浓度不同,为了准确定量,必须收集24h尿液。多数化学定量分析,也必须收集24h混合尿,才能准确地代表每日从尿液中排出物质的量。 留取方法:一般在清晨8时嘱受检者排尿,并弃去。然后收集24h内的全部尿液,包括次晨8时整最后排出的尿液,量总体积。混合后取出约60ml于棕色瓶内并在送检单上写明总尿量,从速送检。 收集容器:容量为500ml的收集瓶或尿杯和盛装2L以上的容器。标本量为60ml. null二、尿液的保存 尿液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如不冷藏或防腐,在室温下细菌繁殖很快,引起样品分解、腐败;尤其是夏天细菌的繁殖更快。因此,尿液的一般检查应在收到标本后迅速进行,如需保留可采用以下方法: 1、冷藏于4℃ 2、加入化学防腐剂 加入化学防腐剂的作用是抑制细菌生长和维持酸性,有不少化学防腐剂可用来抑制细菌生长,但有些防腐剂可对检验有影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null(1)福尔马林[40%(v/V或37%w/W)的甲醛溶液],每升尿中加入5ml。用于管型、尿细胞防腐;用量过多可与尿素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 (2)甲苯。每升尿中加入5~10ml,甲苯为生化检验最合适的防腐剂,尤其适用于糖尿、蛋白尿等定量检查。 (3)麝香草酚。每升尿中加入少于1g的麝香草酚,既能抑制细菌生长,又能较好地保存尿中的有形成分,可用于化学成分检查。null(4)浓盐酸。一些物质的定量检测,加酸降低尿液的PH值是最好的保存方法。每升尿中加入10ml浓盐酸,可用于尿中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儿茶酚胺、肌酐、羟脯氨酸、尿钙、尿素、氨、总氮量等定量测定。 (5)碳酸钠。卟啉在碱性尿中很稳定,加碳酸钠是尿碱化,可作为尿中卟啉测定的特殊保存剂。null(6)氯仿。尿中加少量氯仿,防腐效果比甲苯好,但能干扰尿糖测定,需煮沸驱除氯仿后才能作尿糖检测。 (7)混合防腐剂。称取磷酸二氢钾10.0g、苯甲酸钠5.0g、苯甲酸0.5g、乌洛托品5.0g、碳酸氢钠1.0g、氧化汞0.1g,研细混匀,即为混合防腐剂。每100ml尿液加0.5g即有防腐作用。此混合防腐剂不影响蛋白质和糖的定性实验。null尿液用于营养评价的意义: 1、用于测定人体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2、用于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耐受实验和研究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 3、用于评价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4、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需要和代谢情况。 5、研究和评价糖、尿酸和药物等的代谢情况。第三节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第三节 粪便的收集和保存正常的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 粪便检查的目的: 1、是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 2、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可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3、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4、进行营养代谢实验。 null一、粪便收集的种类 根据检测项目不同,所需粪便的量也不同 1、常规检查:核排 大小(20~40g)的成型粪便或5~6汤匙的水样便对于常规检查量足够了(不宜取太少,以免干燥影响检验) 2、特殊检查(离心或培养):需整次或整天甚至3天的粪便因此可分为常规粪便标本 浓缩粪便标本应将24h内排出的所有粪便一起送检,注意防止小便的混入 null二、粪便的保存 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或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送检,不要超过10min,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准传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若其他情况(如需连续采集1天或几天标本或地方偏远无条件立即送检,需要根据不同检测目的采取不同的保存措施。 1、固定保存。适用于寄生虫及虫卵检测。粪便可在聚乙烯醇(PVA)或其他的固定液中保存数周。 null2、 冷藏保存。用有盖玻璃容器可延长冷藏保存时间,但冷藏时间不能太长(2~3天) 3、运送培养基保存。采集腹泻病人的粪便标准,用作致病菌检测时需保存于运送培养基中。 4、0.05mol/L硫酸保存。做氮平衡实验时实验期间收集的粪便应加入适量0.05mol/L 硫酸后保存。 5、冷冻保存。用于矿物质代谢研究的粪便样品可冷冻保存。null三、粪便用于营养学研究的意义 1、用于测定人体蛋白质的需要量(氮平衡法) 2、用于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氮平衡法) 3、用于研究人体矿物质(如钙、铁、锌等)的需要量 4、用于评价食物中矿物质的吸收率以及影响矿物元素吸收的因素 5、用于监测体内矿物质随粪便的排泄情况。第四节 血样的收集和保存第四节 血样的收集和保存血样的采集时间应在早晨空腹或禁食6h以上时采取血液,其分析结果才具有真实的代表性。 一、血液样品的种类 血液的样品包括指血、耳垂血、足跟血、静脉血、眼眶取血等。 一般用血量少的项目或分析项目不多,可从毛细血管取血(耳垂血、手指血或足跟部);用血量较大或分析项目多,则以采静脉血为宜。null二、抗凝剂的使用 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钠盐、肝素等,其中草酸钾最为常用,每毫升血液加2mg草酸钾,肝素也是常用的抗凝剂,一般1ml血液需用肝素0.1·0.2mg或20国际单位(1mg相当于126IU) null三、血清或血浆的分离 血清和血浆都需要采血后立即分离。目前常用的化学或生化方法,大多用血清进行。若需血清标本则直接将血液注入清洁的试管或小瓶内,待其凝固后取上层的血清即可,若用全血或血浆进行检验应将血液注入含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用离心机每分钟3000转下离心10~15min。血清和血 浆的区别在于: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而 血清没有,其他成分完全相同。null血样保存(P96程序3) 温度对血样中某些成分的影响极大,如血清在38℃放置1h,维生素C可受破坏,胡萝卜素在室温下也仅能保存数小时。血清样品在4℃可保存数天,在-30 ℃以下的冰箱中可放置几周、几个月、乃至数年,但在放置过程中应注意严密封口,严防水分溢出。三、营养不良的诊断三、营养不良的诊断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 维生素A、D、B2、C、钙、铁、锌缺乏症 ——体征、评价 工作程序工作程序了解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籍贯)膳食史调查了解疾病史进行相关体格检查、临床检查建议实验室指标检查分析询问获得相关信息:相关病因消瘦型营养不
/
本文档为【第二章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3】,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