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09B眼和耳(耳)

09B眼和耳(耳)

2012-04-02 36页 ppt 5M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8279

暂无简介

举报
09B眼和耳(耳)nullnullnull 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组成;外耳和中 耳传导声波,内耳是 听觉和位觉感受器米开朗琪罗: 大卫(局部)null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构成 外耳道:皮肤内有耵聍腺(类似大汗腺)分泌耵聍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为半透明薄膜,分隔外耳道与中耳 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外表面) 胶原纤维束(中间) 单层扁平上皮、薄层结缔组织(内表面-黏膜) 外耳 内耳中耳图1null鼓室: 鼓室内表...
09B眼和耳(耳)
nullnullnull 耳由外耳、中耳、 内耳组成;外耳和中 耳传导声波,内耳是 听觉和位觉感受器米开朗琪罗: 大卫(局部)null耳廓:由弹性软骨和薄层皮肤构成 外耳道:皮肤内有耵聍腺(类似大汗腺)分泌耵聍 鼓膜(tympanic membrane):为半透明薄膜,分隔外耳道与中耳 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外表面) 胶原纤维束(中间) 单层扁平上皮、薄层结缔组织(内表面-黏膜) 外耳 内耳中耳图1null鼓室: 鼓室内表面和听小骨(三块)表面覆有薄层黏膜 咽鼓管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近鼓室段)或假复层纤毛柱状(近鼻咽段);黏膜固有层含混合性腺外耳 内耳中耳null迷路 1. 骨迷路:耳蜗、前庭、半规管,互相连通,内壁衬以骨膜 2. 膜迷路: 膜蜗管、膜前庭、膜半规管,互相连通,内壁衬以上皮 淋巴: 膜迷路腔内充满内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 ;淋巴可营养内耳和传递声波外耳 内耳中耳 图2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null 耳蜗:由骨蜗管和膜蜗管盘绕蜗轴两周半形成 骨蜗管:被膜蜗管分隔成前庭阶(上方)、 鼓室阶(下方),二者在蜗孔相通 图3-7 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外耳中耳 内耳null膜蜗管: 前庭膜(上壁) 血管纹(外侧壁):上皮内含毛细血管,参与内淋巴形成;上皮下方为增厚的骨膜,称螺旋韧带 骨螺旋板和基底膜(下壁):蜗轴的骨组织向外延伸形成骨螺旋板;基底膜上皮增厚形成螺旋器 ;胶质盖膜覆于螺旋器上 图8、9 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null螺旋器(spiral organ,柯蒂氏器) 1. 支持细胞 柱细胞:基部较宽,中部细长,富含 张力丝; 分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二者围成三角形内隧道 指细胞:分内指细胞(1列,内柱细胞内侧)和外指细胞(3~4列,外柱细胞外侧);呈杯状,顶部凹陷托着毛细胞 图10、11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null2. 毛细胞 (hair cell) 为感觉性上皮细胞,分内毛细胞(烧瓶形,1 列)和外毛细胞(高柱状, 3~4列) 顶部有静纤毛(微绒毛);外毛细胞中较高的静纤毛插入盖膜中 底部与耳蜗神经节细胞的树突末端形成突触;底部胞质内含突触小泡图12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null听弦(auditory string) 基底膜中的胶原样细丝,从蜗轴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从蜗底至蜗顶,基底膜由窄变宽,听弦由短变长;蜗底的基底膜与高频振动发生共振,而蜗顶的基底膜与低频振动发生共振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null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 耳 道 鼓膜振动 听 骨 链 卵圆窗振动 前庭阶外淋巴振动 前庭膜 蜗孔 膜蜗管内淋巴振动 鼓室阶外淋巴振动 神经中枢产生听觉 基底膜振动 耳蜗神经 毛细胞兴奋 静纤毛因与盖膜的 位置发生变化而弯曲 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null前庭:为一膨大的腔,连接半规管和耳蜗 膜前庭: 球囊:前壁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形成球囊斑 椭圆囊:外侧壁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形成椭圆囊斑 位觉斑(maculae acustica) 支持细胞:分泌物形成位砂膜 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图13-15 内耳null 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之间;有许多静纤毛和一根动纤毛 ,插入位砂膜;分为: I型 : 呈烧瓶状,被前庭神经末梢(神经杯)包裹,形成突触 II型:呈长圆柱状,基部与前庭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位觉斑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图16null半规管: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半规管,内有膜半规管,膜半规管内有壶腹嵴 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 膜半规管壶腹部骨膜和上皮增厚形成的隆起;上皮结构似位觉斑 ;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壶腹帽;感受身体或头部旋转变速运动图17-20 外耳中耳耳蜗、膜蜗管、螺旋器前庭、膜前庭、位觉斑半规管、膜半规管、壶腹嵴 内耳本章重点(耳)本章重点(耳) 螺旋器的结构,声波传导通路和听觉形成过程 位觉斑和壶腹嵴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中耳的结构特征 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的组成nullnull图1-2 耳立体模式图null图2 中耳和内耳模式图nullnull图4 耳蜗纵切面 ↓蜗轴 1前庭阶 2膜蜗管 3鼓室阶 4耳蜗神经节 null图5 耳蜗顶部 *蜗孔 nullnullnull图8 膜蜗管与螺旋器模式图null图9 膜蜗管与螺旋器光镜图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
本文档为【09B眼和耳(耳)】,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