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2012-03-28 2页 pdf 93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233971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今日南国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10.1 今日南国 2009年 01月 (总第 145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TODAY NO.01,2010 (Cumulatively,NO.145) 对中国 7.21亿农村居民来说,2009 年 9月 4日绝对是个好日子。国务院于 9月 1日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当天在媒 体上与公众见面了。这意味着,到了 60 岁的老人,只要家里该参保的子女都参 保了,自己不用缴费,就有可能拿到每月 ...
浅谈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今日南国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10.1 今日南国 2009年 01月 (总第 145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TODAY NO.01,2010 (Cumulatively,NO.145) 对中国 7.21亿农村居民来说,2009 年 9月 4日绝对是个好日子。国务院于 9月 1日下发的《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当天在媒 体上与公众见面了。这意味着,到了 60 岁的老人,只要家里该参保的子女都参 保了,自己不用缴费,就有可能拿到每月 至少 55块钱的养老金。几千年来,中国 一直奉行孝道,由“家”胜任经济功能,如 今,广大农民终于等到靠国家、靠社会养 老的一天。 一、“孝文化”的裂变 根据民政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只 有大约 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 养老,其他 99%的人选择在家庭养老。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 界平均水平的 4—5倍”。 中国农村老人为何有如此之高的自 杀率?俗话说:“宁可世上挨,不可土里 埋。”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自杀?自杀 不仅仅是因为农村老人感到了过日子艰 难,而是感到了生活的绝望。农村老人不 像城市老人那样,退休了有养老金、有医 保,他们不种地就可能没有饭吃,不少乡 村老人干农活就要干到两脚伸直见阎 王。也许有人说,那他们的儿子不会赡 养?不是农村所有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 而是这些当儿子的人也活得不容易。他 们当中很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 头来,一个孩子读大学,多年的积蓄全花 光不说,还要债台高筑;家里只要有一个 人生病,全家受穷。 “老来福”本来是人生晚年之福,但 是我国不少农村老人却在无奈中苦熬残 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黑龙江省一位 人大代表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一次调 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群 中,45.3%的老人与儿女分居,5%的老 人三餐不保,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 件新衣,67%的老人吃不起药———笔者 调查中也发现,有的老人是因为生重病, 看到儿子为他治病由富变穷了,不忍心 再连累儿子,有的家庭本来就经济拮据, 生活艰难,老人认为自杀才是最好的结 局;当然,也有极个别麻木了的子女,对 生病的老人不管不问的,让老人更加痛 不欲生,而自杀了结的。忠孝是中华民 的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几千年来,人 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 禽兽的标志。在这种观念的要求下,子女 就是父母的医保和养老金,而它实现的 保障即是“孝”。目前存在孝道远离农村 的现状确需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如果仅 仅用孝道来支撑农村养老这把大伞,就 显得很天真。孝道式微的原因,应该说是 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冲 击。由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正在把 “孝道”文化体系给淘汰。没有了土地权, 长者对后辈难以有约束力。传统的“孝” 所赖以存在的家庭体系已经发生裂变。 二、现实的种种无奈 我国农村历来基本实行的是传统的 家庭养老模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 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传统美 德的具体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 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生育的推行使农村家庭拥有子 女人数减少,家庭人口的小型化,消弱了 家庭养老功能。过去一般是一对夫妇供 养一对老人,现在乃至今后一般是一对 老人,不仅财力上难以得到满足。青壮年 劳动力的外流使“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即使出外打工的青壮年能在经济上接济 父母,但留守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 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 和精神慰藉,因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 正如世界银行在其中所指的那 样:“当我们步入老年,经济收入减少时, 需要一个有保障的收入来源使我们安度 晚年。”养老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 题,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是养老问题的核 心。收入水平来源狭窄,就业水平、储蓄 水平“两低”是造成目前农村老年人个人 经济支持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农村老年 人个人主要依赖农业,农业收入的相对 不稳定性,往往使养老自我经济支持的 能力脆弱。在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出台 之前,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 农村长期游离在社会保障的边缘, 政府对农村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救济 和低保收入严重不足,农村老人基本上 没有社会保障。就整个农民群体来说,以 2003年为例,参保农民 5428万人,以基 数 8亿来计算,参保率也只有 6.79%。在 领取方面,领取养老金的只有 198万人, 占农村老人总人数的 3%,人均养老金也 仅为 492元,这也主要集中于京津等发 达地区,对于多数老年人来说,养老金似 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 此外,部分地区农村建立起来的敬 老院不是因为保障不到位而无人问津、 [作者简介 ]段娟(1976-),女,安徽霍山人,中共霍山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文化。 浅谈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段 娟 (中共霍山县委党校 安徽 霍山) [摘要 ]我国农村历来基本实行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然而,随着我国正在发生的急剧社会和经济变革,家庭养老正受到 来自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减少,规模、结构和功能变化,流动人口增加以及价值观念变化等多方 面的严峻挑战,其功能日趋弱化。文章浅谈一下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 [关键词 ]新农保;试点;农村养老 [中图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1190-(2010)01- 0211- 01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下转第 213页 ] 211 今日南国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2010.1 今日南国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TH EO R Y D ISC U SSIO N 理 论 探 讨 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作用 1. 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关系。要让马克思主 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意识。意识 形态领域的主导性, 是指在意识形态领 域, 要维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性,是 指在意识形态领域, 客观存在着不同的 思想观念和理论见解。坚持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并不排斥各种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形式并 存。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意识在任 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理论上的不同学派,学术上的不同观点, 文化艺术上的不同风格,作为人们对现 实世界关系的自觉反映,并非完全是对 主导意识形态的威胁,除了那些敌对的 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之外,多 样思想文化观念的存在和发展对主导意 识形态是一种丰富和补充。尊重差异、包 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态的题中之义。但是,“尊重差异,包容多 样”是有明确的前提的。这就是我们必须 更加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 指导地位不动摇,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 思主义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 动权、话语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 目的是充分挖掘各方面积极向上的思想 精神,使先进的文化得到发展,健康的文 化得到支持,在广大人民中最大限度地 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决不是允许各 种错误的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 滋长,更不允许动摇我们的主流意识形 态,在指导思想上搞多样化。 2. 在建设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政治 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 中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改革开放以 来特别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们通 过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 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发展先进文化及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来加强和推进 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这是新 时期我国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实践形式和 手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 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虽然属于 不同的学科范围, 但二者联系非常紧密, 从一定意义上讲,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是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表现 形式。 不断加强宣传灌输和思想政治工作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 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掌握舆论宣 传阵地, 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新 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江 泽民指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 状态和人心所向, 最终决定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越是发展 经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 工作”。胡锦涛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伟大进程中, 宣传思想工作任务很 重。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宣传思想工 作,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宣传思想工 作, 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 努力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 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事实上,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风云变幻, 面临 的形势比较复杂, 但由于我们牢牢掌握 着舆论宣传阵地,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如 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等),坚持以人为本,注 意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 法的改进, 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始终 占领着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而 保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 确方向。 [参考文献 ] [1] Andrew Heywood. Politics[M].Pal grave, 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江泽民文选:第 3卷[M].北京:人 民出版社, 2006. 名存实亡,就是因为门槛太高令收入低 的老人望而却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农 村敬老院充当的只是“形象”。 三、路在何方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弘扬美好的 道德情操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 节,但是,不能用道德的提倡代替法治社 会的制度保障,是政府责任的回避和放 弃。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需要继承、更新 和发展,然而不能以此代替现代社会福 利制度的建设,因为这个制度是现代社 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内在需要, 不能仅仅用呼唤传统道德回归就轻易地 加以消解。农村养老,重要的还是将惠及 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起来,制度性养老 才是根本问题,才能让农村老人幸福地 安度晚年,这恐怕也是新农保试点指导 意见出台的重要原因。耶鲁大学陈志武 教授认为,“养子防老”亲戚间“礼尚往 来”,生老病死时的互相帮助,这些实际 都是保险、养老、信贷、投资等的具体实 现形式,“血浓于水”的信念是用以强化 这种体系的信用是用以强化这种体系的 信用基础的文化价值。这些当然都是不 能称作“利益交换”的跨时空经济交易活 动,是只能做但不能这样说的经济活动。 应该说,孝道是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 的道德保障。在没有市场提供的各类保 险、借贷、股票、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金 融品种的前提下,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保 障制度根本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多数的 国人仍然只能“养子防老”。但好在我们 看到,随着经济和金融证劵在中国的快 速发展,大中城市的“家”已经发生了极 大的变化,其经济功能也逐步由金融市 场取得。我们更加有理由期待,农村养老这 个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持续 2500年的命 题,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由“家”胜任的经 济功能逐渐过渡到由金融市场承担、全 社会支持、政府制度保障下的社会养老。 !!!!!!!!!!!!!!!!!!!!!!!!!!!!!!!!!!!!!!!!!!!!!!! [上接第 211页 ] 213
/
本文档为【浅谈新农保试点和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