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2012-03-24 7页 pdf 179KB 7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9953

暂无简介

举报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定义】 本病是指茎乳孔内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春,秋两季发 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 20~40岁,男性略多。 【诊断标准】 1 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 2 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3 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 4 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5 部分患者侧可出现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面神经炎诊疗 【定义】 本病是指茎乳孔内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春,秋两季发 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 20~40岁,男性略多。 【诊断】 1 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 2 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3 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 4 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5 部分患者侧可出现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排除血管意 外、肿瘤、外伤、格林巴利、中耳炎等疾病。 【辩证分型】 (一)风痰阻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面部麻木,耳后疼痛,肢倦乏力,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 腻或厚,脉浮滑。 (二)风热犯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发热,恶风,或有咽痛,湿润质偏红苔薄或黄, 脉浮数。 (三)风寒袭络证 多在受凉后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恶寒,头项疼痛拘谨或流清涕。舌 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体针 急性期:采用远道取穴治疗,如针刺患侧外关、合谷、足三里穴。外关、合 谷针用泻法,足三里针用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 恢复期:取穴患侧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双侧合谷;不能皱眉加 攒竹,鼻唇沟消失加迎香,人中歪斜严重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针用平补 平泻,留针半小时。 辨证配穴:风痰阻络加丰隆穴,风热犯络加曲池、大椎穴,风寒袭络加外关、 大椎穴。 2.电针: 对于恢复期患者多使用电针,酌情选用疏密波或疏波或断续波,每日一次或 隔日一次,每次半小时。 3.穴位注射: 弥可保注射液0.5mg或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足三里或曲池穴位注射。 4.也可配合红外线、刺络拔罐治疗。 【诊疗策略】 (一)辨证要点 突然口眼歪邪是其辨证要点。本病急性期中医辨证多属实证,恢复期及后遗 症期多属虚实夹杂或虚证,在临床中往往不易绝对区分,应权宜患者体质、病因 及症状情况,辨证施治。 (二)治疗特色 面神经炎是针灸治疗最有效病种之一。但应注意分期治疗,同时结合辨证施 治。对于邪实者当以驱邪为主,如对于形气本虚,感受风邪而致面部经气失调, 经筋、肌肉失养而致病,则应以扶正祛邪为主,针刺手法宜先泻后补或平补平泻, 可加温灸,对于实证者则宜针宜泻,可加电针。 1.急性期针灸介人治疗有利于促进消除面神经水肿,使面瘫早日恢复,但 应注意选穴,急性期内不主张刺激患侧局部经穴,应取远道穴,如四肢远道穴或 背部督脉或腹部穴位为主,不用电针。 2.急性期后,西药可以继续用维生素类药,而针灸应加大刺激剂量,可选 用面部穴位,予电针刺激,它能迅速促进面肌功能恢复,此时最能体现针灸治疗 面瘫优势。 3.当患者面肌功能逐渐恢复时,针灸刺激量宜逐步减弱,手法宜轻缓为主, 注意病侧上下面肌恢复的平衡,并随时对恢复不平衡的状态予以调整,可隔日或 隔2日针灸1次,不可追求速效,超限度的刺激或应用电针过度牵拉,可造成面部 肌肉的“倒错现象”。 4.后遗症期主要靠针灸治疗,取穴根据病情而改变,面肌功能无恢复的部 位都要选穴,面肌痉挛的部位取穴应少、针刺宜浅。对于后遗症患者电针疗法应 少用和酌情使用。 (三)注意事项 急性期注意避免患侧过度吹风,忌食辛辣、饮酒。 (四)治疗难点 1.如何解决面瘫急性期进行性加重及伴随的疼痛症状是治疗的难点。 2.面瘫患者由于病位较深,或者前期治疗不当,导致病情恢复较慢,长期制 动,眼睑闭合不全。 3.面瘫日久或者是由于早期失治、误治或是由于面瘫的部位较深,面肌倒错 等面瘫后遗症的出现,治疗这部分症状是面瘫治疗的难点问题。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谈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末恢复;无 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011年第一季度优化: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了解面瘫,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从 根本上消除顾虑,克服内心忧郁、苦闷和紧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 病的康复。面肌的锻炼及按摩,患者自己锻炼患侧表情运动如抬额、闭目、噘嘴、 示齿等。另外应用自我手法按摩对促进患肌的恢复是有帮助的,每日可行早晚各 1次,早期患侧耳后的按摩可减轻疼痛。 2011年第二季度优化: 患侧面部连续闪罐法,连续闪罐法是将传统的淤血拔罐改进为充血拔罐,使 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由于只闪罐,不留罐,局部只呈充血,不显 淤血,既能祛风,又能扶正。治疗后面容依旧,不留瘀斑和紫晕。 2011年第三季度优化: 面瘫后遗症期症状逐步消失,此期病理主要表现为正气亏虚、余邪阻滞、经 络不通,此期应减少面部穴位,配穴可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另 可使用透穴法,如透穴通络,能更好地使“气到病所”,发挥针刺“通经脉,调 气血”的作用。如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等 2011年1第一季度优化 优化改进1: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充分了解面瘫,缓解患者紧张的 心理状态,从根本上消除顾虑,克服内心忧郁、苦闷和紧张,增强了战胜疾病的 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面肌的锻炼及按摩,患者自己锻炼患侧表情运动如抬额、 闭目、噘嘴、示齿等。另外应用自我手法按摩对促进患肌的恢复是有帮助的,每 日可行早晚各1次,早期患侧耳后的按摩可减轻疼痛。 2011年第二季度优化 优化改进2:患侧面部连续闪罐法,连续闪罐法是将传统的淤血拔罐改进为 充血拔罐,使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由于只闪罐,不留罐,局部只 呈充血,不显淤血,既能祛风,又能扶正。治疗后面容依旧,不留瘀斑和紫晕。 2011年第三季度优化 优化改进3:面瘫后遗症期症状逐步消失,此期病理主要表现为正气亏虚、 余邪阻滞、经络不通,此期应减少面部穴位,配穴可加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太冲等穴。另可使用透穴法,如透穴通络,能更好地使“气到病所”,发挥针刺 “通经脉,调气血”的作用。如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等 面神经炎诊疗规范 【定义】 本病是指茎乳孔内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春,秋两季发 病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 20~40岁,男性略多。 【诊断标准】 1 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 2 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3 突然口角歪斜,或有漱口漏水,或有进餐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 4 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5 部分患者侧可出现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排除血管意 外、肿瘤、外伤、格林巴利、中耳炎等疾病。 【辩证分型】 (一)风痰阻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面部麻木,耳后疼痛,肢倦乏力,胃纳欠佳。舌淡红苔薄 腻或厚,脉浮滑。 (二)风热犯络证 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发热,恶风,或有咽痛,湿润质偏红苔薄或黄, 脉浮数。 (三)风寒袭络证 多在受凉后突发口眼歪斜,伴周身不适,恶寒,头项疼痛拘谨或流清涕。舌 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1.体针 急性期:采用远道取穴治疗,如针刺患侧外关、合谷、足三里穴。外关、合 谷针用泻法,足三里针用平补平泻,留针半小时。 恢复期:取穴患侧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双侧合谷;不能皱眉加 攒竹,鼻唇沟消失加迎香,人中歪斜严重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针用平补 平泻,留针半小时。 辨证配穴:风痰阻络加丰隆穴,风热犯络加曲池、大椎穴,风寒袭络加外关、大 椎穴。 2.电针: 对于恢复期患者多使用电针,酌情选用疏密波或疏波或断续波,每日一次或 隔日一次,每次半小时。 3.穴位注射: 弥可保注射液0.5mg或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足三里或曲池穴位注射。 4. 也可配合红外线、刺络拔罐治疗。 【诊疗策略】 (一)辨证要点 突然口眼歪邪是其辨证要点。本病急性期中医辨证多属实证,恢复期及后遗 症期多属虚实夹杂或虚证,在临床中往往不易绝对区分,应权宜患者体质、病因 及症状情况,辨证施治。 (二)治疗特色 面神经炎是针灸治疗最有效病种之一。但应注意分期治疗,同时结合辨证施 治。对于邪实者当以驱邪为主,如对于形气本虚,感受风邪而致面部经气失调, 经筋、肌肉失养而致病,则应以扶正祛邪为主,针刺手法宜先泻后补或平补平泻, 可加温灸,对于实证者则宜针宜泻,可加电针。 1.急性期针灸介人治疗有利于促进消除面神经水肿,使面瘫早日恢复,但 应注意选穴,急性期内不主张刺激患侧局部经穴,应取远道穴,如四肢远道穴或 背部督脉或腹部穴位为主,不用电针。 2.急性期后,西药可以继续用维生素类药,而针灸应加大刺激剂量,可选 用面部穴位,予电针刺激,它能迅速促进面肌功能恢复,此时最能体现针灸治疗 面瘫优势。 3.当患者面肌功能逐渐恢复时,针灸刺激量宜逐步减弱,手法宜轻缓为主, 注意病侧上下面肌恢复的平衡,并随时对恢复不平衡的状态予以调整,可隔日或 隔2日针灸1次,不可追求速效,超限度的刺激或应用电针过度牵拉,可造成面部 肌肉的“倒错现象”。 4.后遗症期主要靠针灸治疗,取穴根据病情而改变,面肌功能无恢复的部 位都要选穴,面肌痉挛的部位取穴应少、针刺宜浅。对于后遗症患者电针疗法应 少用和酌情使用。 (三)注意事项 急性期注意避免患侧过度吹风,忌食辛辣、饮酒。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颜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谈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末恢复;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
本文档为【面神经炎诊疗规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