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1童年时光

1童年时光

2012-03-12 3页 doc 31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199771

暂无简介

举报
1童年时光南怀瑾老师的故事(1):童年时光 南老师六岁开蒙,接受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旧式的教育,上私塾.读四书五经.只在县小学插班读了最后一个年级的课.拿他自己后来的话说,自己一辈子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拿到,勉强算是小学肄业。南老师能有今天这样的盛名,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小时侯.聪明、机灵都称得上,但并不是一个乖孩子,甚至可以说很调皮,很爱玩。只是父亲管得太严了,严得几乎不近人情,母亲这把保护伞有时也失去了效力。这样,在严格的私塾教育下,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底子,四书五经不管懂不懂,他都能背下来,几十年后.都没有忘记。南老师自己也对人说,他现...
1童年时光
南怀瑾老师的故事(1):童年时光 南老师六岁开蒙,接受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旧式的教育,上私塾.读四书五经.只在县小学插班读了最后一个年级的课.拿他自己后来的话说,自己一辈子连个小学文凭都没有拿到,勉强算是小学肄业。南老师能有今天这样的盛名,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小时侯.聪明、机灵都称得上,但并不是一个乖孩子,甚至可以说很调皮,很爱玩。只是父亲管得太严了,严得几乎不近人情,母亲这把保护伞有时也失去了效力。这样,在严格的私塾教育下,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底子,四书五经不管懂不懂,他都能背下来,几十年后.都没有忘记。南老师自己也对人说,他现在“这点墨水”,就是小时候打下的基础。 根据南老师自己的回忆,童年时代.从一岁到六岁,浑浑噩噩,糊里糊涂,没有太多太深刻的记忆。从六岁到十二岁,除了读书之外,只记得自己身体非常弱.正餐不好好吃饭,喜欢吃零食;三天两头生病,生来是个多病的身体,什么病都生过。十二岁以后,小病随时有,大病没有;伤风感冒是经常的事,但没有生过大病,一辈子也没有得过大病.他说,也许十二岁之前把所有的病都生过了,所以后来就不生病了。 童年时代,家里遭遇一件大事,南老师刻骨铭心,在一定程度上,这件事的教训,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之中.那一年,大约十一岁,父亲送他到县第一小学上学.二十年代的中国,****清朝封建王朝虽然已经十多年了,但社会,文化、教育还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尤其是在地处一隅的乐清,现代教育还不普及,上小学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小学毕业就相当于过去的秀才了.南老师上过私塾,古书读过不少,但现代科学知识,比如算术、化学、卫生等等,则一窍不通。父亲拉关系、走后门,总算把他送到县第一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县小学在城里.没有寄宿,父亲找了城里一个林姓朋友,让南老师借住在他家里。正好这位朋友有一个孩子也在念小学,名叫林梦凡.也是一个独子,两人正好作伴。梦凡的母亲对南老师很好,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在学校里.南老师个子小,上课坐在最前排,排队排在最后一个,加上是乡下人,常常受别人的欺侮.不过,南老师在这里还是很开心的,毕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什么都新鲜。 读了半年,放寒假了,就回家过年.过阴历年,农村里都是热热闹闹,一般从初一到十五灯节,走亲访友,大宴宾客。加上这一年正是他祖母的六十大寿,凑在一起.南家更是热闹非凡,天天席开十几桌、父亲在乡里本来人缘不错,加上他刚刚为地方上修了一个陡门,就是蓄水放水的水闸,很得民心,来祝寿的、“蹭饭”的人特别多。这样闹到正月十五,南老师一觉醒来,突然出观一个念头:不行,我要走,不能呆在家里,要上学去。父母亲拦他.学校还没有开学.你去上什么学?南老师执意要走,反正不愿意在家里呆着,到城里找同学去。父母拗不过他,只得让他去、那一天,南老师一个人,步行两三个钟头,住到了同学林梦凡家。第二天上午,父亲派人来,告诉他昨晚家里披抢,并带来一份状纸,叫他到县里报案。原来.头一天夜里,一伙海盗洗劫了南老师的家。南老师的父亲开了一商店.卖米、卖布、卖杂货,像当时镇上的一般商店一样,前店后屋、海盗来打门撬门的时候.他的父亲被惊醒.知道情况不妙,顾不得老人妻子.光着脚从后门跑了.等海盗撬开门进来时,他母亲在惊恐之中还能急中生智,摘下戒指耳环拱手交给强盗,说:主人都跑掉了,我是他家的佣人、南老师的母亲平素不爱打扮,穿衣服不大讲究。海盗看她这副样子,不像是老板娘,就放过她了,只是把店里能抢走的东西席卷一空。等到他父亲带领一群“盐兵”赶到时,那伙海盗早已扬长而去了. 这是南老师记忆中家庭经历的一件大事。全家人的命都保住了,但财产损夫惨重.好在他的父亲”留得青山在”,就会 “有柴烧”。南老师说。他那天加果不离家进城,很可能会被海盗绑票了,也许早就没命了.当然,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但几十年后,南老师从这个偶然事件上,引出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他说:如果不大事操办祖母的六十大寿,可能不会招来海盗;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轻言做寿;拿佛学的道理来许.一个人在“福报”很好的情况下,不要把“福报”都用完了.南老师的意恩是:一个人,在有钱、有权、有势的情况下,不要张扬,不要忘乎所以.不要得意忘形、南老师一辈子的为人,都是遵循着这个原则,哪怕在他声名鼎盛的时候,自己都是那么冷静,那么低姿态. 十三岁,私塾念完了,该读的书都读了,小学也念了,倒数第一名,那时候叫“背榜”,拿了个肄业证书。下一步怎么办?父亲说,不要上学了,交不起学费。上中学,乐清县还没有一所中学,要到温州去上.但家庭经济的状况又无力负担,那时侯,供养一个中学生.不是一般家庭所敢奢望的,比现在供一个大学生还难,何况家里刚刚被海盗洗劫一空。父亲叫他学一门手艺,当地有一位木雕艺人,远近闻名,南老师觉得木雕很好玩,但一辈子干这种事,不干。父亲又叫他去学生意,到人家商店里当学徒,南老师也不干,他不能反抗父亲,他反抗父亲的唯一武器是眼泪。父亲说一次,他哭一次.硬是不愿意去学生意。父亲说了三次之后,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由他去,在家里读书自修好了,反正年纪还小,家里还养得起他。 那年暑假,在温州读中学的表兄王世鹤回来度假,王家是当地一个大户人家,请了一位老师给他补习,父亲叫南老师也去听课,一共有七八个孩子,南老师年纪最小。请来的老师姓朱,名味渊。朱味渊先生学问很大.在前清的时侯没有考上功名,就到处游历讲学;论及时政,愤世嫉俗,唾沫横飞,被乡里视为奇人.南老师后来说自己同******政要陈诚是“同门”,指的就是同朱味渊先生的这一段师生因缘。阵诚是浙江青田人,朱味渊曾在青田教过陈诚,在古时讲究师从关系,受过同一个老师的教诲.就称同门”、其实,南老师比陈诚小二十多岁,一辈子同这位学长没有直接打过交道. 南老师同朱味渊的师生因缘,也只是这个短短的暑假,算下来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真正一对一的教侮只有一个来小时,但在南老师的心里,对朱味渊先生怀念了一辈子。这个暑假,朱味渊给这七八个孩子讲古文,讲诗词,朱先生的诗词功底很深,当年诗坛上小有名气。南老师那时候早就把《唐诗三百首》背得滚爪烂熟了,而且,十来岁就会写对子写诗了,但古诗究竟妙在何处,也不知其所以然。一天,南老师到朱先生的书房,看到案头有清人吴梅村诗集,拿起来翻阅朗读,爱不释手。朱味渊见他喜欢,乘兴为他朗吟吴梅村的《琴河感旧》四律,井借给他清诗一卷。于是,南老师从吴梅村入手,读遍了清朝名家的诗作.发现其情怀磊落,比读唐诗更有心得。南老师认为.清朝的诗词.’‘寄意遥深,托情典故,殊非唐初盛晚诸世旷达疏通所可及者,宜乎情之切近于衰乱哀思而尤擅其胜场也”.朱昧渊先生的教导.使南老师开拓了眼界,对学诗“须先习盛唐,宗法李杜,方为正规,如清初诸家,不可学也”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这么短短的一个小时,留给了南老师终生难忘的印象,使南老师知道,除了唐诗之外,清朝的诗另有境界。南老师后来再也没有机会受朱先生的教诲,朱先生第二年就去世了。但南老师把朱先生尊为自己诗学的启蒙者,一辈子不忘这位恩师、我们现在读南老师的著作,里面引用了许多清朝诗人的诗句,特别是郑板桥、袁枚、赵翼、龚定庵、钱谦益初吴梅村等人的诗,南老师都是推崇备至,从中可以看出朱味渊先生对他的影响. 在家自修这三年的时间里,南老师读书的范围更广了。家里的藏书不少,《史记》,《文选》,《纲鉴易知录》,还有唐诗宋词等等,南老师都翻出来读了个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武侠小说,这些“闲书”、“野书”也都想办法弄来看。父亲对这个独子,有严格管教的一面,同时,对他的培养还是很用心的。父亲给他请来一个老师,名叫叶公恕,叶先生古文底子好.又通现代学问,一个月来家里两三次,从他那里南老师知道了孙中山、康有为,还有外国的林肯、华盛顿、兴登堡。卡内基的传奇故事。 在家里自修,总是容易懒散。父亲认为环境不好,就把他送到家庙里去读书。南氏家庙建在附近的山上。离家大约有五六里地.庙里安放南氏先祖的牌位,每一代里选派一人看管;平时.这里是人迹不到的地方,只有在过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的时候,后代才会到家庙去祭拜祖宗。父亲把南老师送到家庙读书,平时不准他回家,隔三差五给他送一些好吃的东西.按道理,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而且还是一个独子,当时一般的家庭总是把他拴在身边;而南老师父亲这种独特的管教方式,也许是南老师日后那种特立独行、桀骛不驯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家庙的环境确实很好,庙里一片幽深,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又呆又瘸的公公;庙外.有清澈的溪流,有山花,还有美丽的裴翠鸟。南老师在这里读书,读中国的历史,读中国的地理,他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他立志要当一个“大人物”。尽管他对外部世界的形势,什么欧洲风云、国共两党的斗争,他都是模糊一片,因为这个小地方的人还是过着古老、宁静的生活。 十七岁是南老师人生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也许是书读多了,他不愿意局促在家乡这个小小的地方,他要出去闯天下,他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的这个理念非常强烈,没有谁能理解,也没有谁能阻挡,可能只有上天知道。还在他少年时代,南老师在家乡附近的一个道观抽过一支签;过了几年,在一个庙里又抽了一支签、抽签这种东西,属于迷信骗人的东西,讲得好听一点,属于神秘学的范畴,本不足以拿来当真;但南老师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抽到的这两支签竟完全一样.这确实有点神秘色彩了。这个签语说: 脱却麻衣换绿衣, 恰如扬柳遇春时。 飞腾要取蟾宫桂, 许折东南第一枝。 这个签语可能对南老师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南老师不是一个迷信的入,但签语中的蟾宫取桂、折“东南第一枝”,对他无疑是一股强大的动力,鼓舞着他,鞭策看他,一辈子自强不息。过了几十年后,南老师经常向人谈起这个签语,颇有几分津津乐道之状.说自已的一生经历被这个签语说准了.我没有请他详细解释这几句话,“脱却麻衣换绿衣”,“绿衣”大慨是指他曾经芽过军装;“麻衣”相当于“布衣”,是古时平民、学子穿的衣服。至于从蟾官里取得什么桂.“东南第一枝”究竟指什么,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 当年,正在他满怀壮志、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亭业的时候.一位在外地做事的同乡回乡度假,鼓动他到外面闯荡.说杭州浙江国术馆是公费,不要钱,还管吃管住,两年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当武术教官、国术馆,是教授武术的学校,这正合南老师的心意,《三国演义》《水讲传》《说岳全传》以及武侠小说里的英雄人物,他早就崇拜羡慕;现在有这个机会,自己如果能够学会十八般武艺,走南闯北.当一个英雄好汉,也不枉活一生、父亲的管教,母亲的宠爱.没有能够拦住他那颗远走高飞的心,父母只得筹借一笔路费.送他上路。
/
本文档为【1童年时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