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三皇五帝解读

2012-03-04 8页 pdf 346KB 17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7483

暂无简介

举报
三皇五帝解读 主持人语: “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的确切含义及其所指是中国传说时代历史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本专栏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不同 时代、不同的文献、不同的研究者看来,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究其根本,它还是古代史家努力建立的一个关于中国远古史的 框架性认识。 本专栏开篇发表了《“三皇五帝”古史体系分析》,指出“三皇五帝”是一个大体符合人类进化史及中华远古史发 展历程的古史体系,本期继续发表著名学者许顺湛先生的文章《三皇五帝解读》,对三皇五帝的名号及其所指做了较为详细 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与前文相比,它们的认识有同有异,各有侧重。 欢...
三皇五帝解读
主持人语: “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的确切含义及其所指是中国传说时代历史的一个基础问,也是本专栏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不同 时代、不同的文献、不同的研究者看来,理解可能略有不同,但究其根本,它还是古代史家努力建立的一个关于中国远古史的 框架性认识。 本专栏开篇发了《“三皇五帝”古史体系分析》,指出“三皇五帝”是一个大体符合人类进化史及中华远古史发 展历程的古史体系,本期继续发表著名学者许顺湛先生的文章《三皇五帝解读》,对三皇五帝的名号及其所指做了较为详细 和具体的分析与解读,与前文相比,它们的认识有同有异,各有侧重。 欢迎学者就相关问题继续做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将“三皇五帝”传说历史与中国史前考古、史前考古学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探索“三皇五帝”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关系,无 论它们是否可以对应、是否存在对应关系,都是需要和值得去认真思考和研讨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努力尝试和认真做过才 可能知道二者是否相关、是否有吻合之处。《三皇五帝解读》认为伏羲、燧人、神农是不同时代及其文化特征的代名词,五帝既 是人名、世袭首领名,又是部族、邦国名,还是一个时代之名。作者认为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虑:黄帝时 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 原龙山文化中晚期。 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陈文敏先生的《中国上古神话时代之始末———兼论“绝地天通”》是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性文章。作者认为中国上古 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 这段神话时代,是“人神共荣”的时代,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代,诸多文化都萌芽于 这个时期。作者不仅把夏、商时期视为神话时代,异于学界一般认识,尤其是对有关古文字、文献、传说作了另类解读,认为三 皇五帝及夏、商的始祖禹、契都是“地外文明”所创造而降于人间。周以后的人们越来越看不懂上古神话时代种种离奇古怪的 故事,其原因即在于此。 这些认识和观点不一定正确,论述也多可以商榷,但作为学术研究应该允许各种思路和方向的探索 与讨论存在。 也许它可以提供一种思路,也许它是荒谬的,从践行与鼓励学术自由出发,本栏发表该文主要是表示一种姿态 和观念。 我们认为,只要是严肃的研究与探讨,皆欢迎之! Vol.30 No.6 2011 年 11 月 第 30 卷 第 6 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 2011 三皇五帝解读 许顺湛 (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根据古籍记载研究,三皇及其顺序应该是伏羲、燧人、神农。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 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 五帝当以《史记》所载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较为合理, 它们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 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 袭首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 《纬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序》把五帝视为若干 世的时代名称,或者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是比较合理的。 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可考 虑:黄帝时代文化为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顼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文化;帝 喾、尧舜时代文化为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 黄帝的年代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关键词】 三皇;五帝;古史;传说;年代;考古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11)06-0001-08 收稿日期:2011-05-11 作者简介:许顺湛(1928-),男,山西芮城人,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著名史前考古学家,原河南 博物院院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顾问,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名 誉会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顾问,郑州古都学会顾问,中原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黄河文化 研究会顾问。 主要从事考古学和中国史前文化、传说历史研究。 1 一、说三皇 对中国的历史, 流传最广的有一句话:“自从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盘古开天地, 是古人对天体的形成变化缺乏科学的认识, 所塑 造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类出现在地球,据现代科学 家研究,大体在距今三百万年以前。几千年以来正 统的儒家学派没有人对此发表具体意见。 但是非 儒家学派的《纬书集成·春秋命历序》一书中说:自 有人类以来,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 西狩获麟, 即春秋绝笔的时候, 共二百七十六万 年。 《纬书集成·春秋命历序》中也说:开辟至获麟, 二百七十六万岁。其他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这类 书的作者用什么科学手段、 研究方法以及所依据 的材料等诸多方面,还不能使人十分明白,还不能 使人信服,但是他的结论,却与现代科学所认同的 人类出现在地上的年代比较接近, 这是儒家学派 所望尘莫及的。 (一)三皇是谁? 276万年漫长的人类社会,古人充分发挥了想 象力,把人类社会区分为若干纪,每一纪内设想了 若干氏,在《庄子》《遁甲开山图》《汉书·古今人表》 《帝王世纪》《金楼子·兴王篇》《三皇本纪》《路史》 等书,都有大同小异的记载,但是没有引起后代学 者的重视。 对后世有影响的是他们提出的“三皇” 概念。上三皇,即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中三皇, 即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上三皇、中三皇只是一 个概念的名称, 分布在若干纪内, 也没有实际意 义,后世学者也没有真正接受。引起人们重视的下 三皇,或称后三皇。学者们给后三皇了具体代 表人物名称, 但在具体代表人物名称上, 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分歧很大。 从各类史书归纳的结果 看,共有 八种不同的排列。 1)伏羲、神农、燧人 5)伏羲、燧人、神农 2)伏羲、神农、祝融 6)燧人、伏羲、神农 3)伏羲、女娲、神农 7)伏羲、神农、黄帝 4)伏羲、祝融、神农 8)燧人、伏羲、女娲 三皇中提到的有伏羲、神农、燧人、女娲、祝 融、黄帝共六位。在这六位中谁是三皇?黄帝一见, 祝融两见,女娲两见,燧人四见,神农七见,伏羲八 见。 从这个数字来看,前三名是伏羲、神农、燧人, 后三名可以排除。 (二)三皇的顺序 前三名可以确认为三皇, 但是他们的顺序还 需要斟酌。八种提法中不仅全有伏羲,而且有六个 榜首;神农虽然有七见,但没有一个榜首,有三见 排在第二,有三见排在第三;燧人四见,一个第二, 一个第三,有两个排在榜首。燧人有两见在神农之 前,神农有一见在燧人之前。 根据上述情况,伏羲 作为三皇之首是顺理成章的。 燧人氏被列入三皇 之一,主要的功绩是钻木取火。燧人氏发明了人工 取火,当在伏羲时代,早于神农氏,应该排在神农 之前。可是伏羲是代表渔猎时代,神农是代表农业 时代,两者是紧密相连,甚至还有交叉。 如果按时 代排列,伏羲、神农之间燧人无法插入,但是也不 能排在神农之后。因为农业出现距今约一万多年, 人工用火至今也在三万年以前已经出现,因此,燧 人只有排在二者之间较为合适, 三皇的顺序即伏 羲、燧人、神农。 (三)三皇之名解读 《风俗通义·三皇》:“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 玄泊,有似皇天。 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舍弘履 中,开阴阳,布刚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 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对三皇之名的解 读则说:“伏者,别也,变也;戏(羲)者,献也,法也; 伏羲始画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 故曰伏羲也。 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 复腹疾,有异于禽兽,燧天之意,故曰燧人也。 神 农,神者,信也;农者,浓也。 始耒耜,教民耕,美其 衣食,德浓厚若神,故谓神农也。 《尚书大传》说:燧 人为燧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 燧人以火 记,火,太阳也,阳尊,故托燧皇于天。 伏羲以人纪 事,故托戏皇于人。盖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 神农悉地力,种蔬,故托农皇于地。天地人道备,而 三五之运兴矣。 ”这一段话,对皇字做了解释,对伏 羲、燧人、神农之名也做了解释,特别是把三皇与 天地人相对应,真是别具一格的诠释,为三皇之名 制造了一理根据。 《白虎通·德论》:对三皇之名的解释说:“谓之 伏羲者何? 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 不知其父,能覆前不能覆后,卧之詓詓,起吁吁,饥 则求食,饱则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 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 道,画“八卦”以治下,治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 也。 谓之神农何?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 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 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 2 谓之神农也。谓之燧人何?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 人利性,避臭去毒,谓之燧人也。 ”《竹书纪年》笺按 《汉书·律历志》说:“太昊作网置以佃以渔取牺牲, 故天下号曰庖牺氏(伏羲氏)。 ” 从以上记载情况看, 可以说伏羲是渔猎时代 的代名词,燧人主要是由于钻木取火、击燧取火而 得名,神农是早期农业的代名词。 (四)三皇的年代 《帝王世纪》说:“庖(伏)牺氏没,女娲氏代立 为女皇,亦风姓也。 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 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 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 五世,皆袭庖牺氏之号也。 ”看来伏羲不是一世,在 他之后又传了十五世,最重要的一句话是“皆袭庖 牺之号也”《遁甲开山图》同此说。可见伏羲是一个 漫长的氏族部落的领袖世袭名称。 伏羲的年代有 多长? 《纬书集成·易纬稽览图》 说:“伏羲至无怀 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 ”《帝王世纪》说:“(太 昊)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 ”《通鉴外纪·包 牺》说:“自伏羲至无怀一千二百六十年,或云五万 七千七百八十二年。女娲至无怀十五君,袭伏羲氏 之号,一千一百五十年,或云一万七千七百八十七 年,一云一万六千八十年。 ”引《列子》杨朱曰:“伏 羲以来三十余万岁。 ”以上两条文献均指伏羲至无 怀氏这一阶段的伏羲时代,最少是一千多年,最多 是五万七千多年。 《列子》引杨朱说是三十余万岁, 可能是指伏羲时代的全部。 对无怀氏以前的伏羲时代,《遁甲开山图》说: “经史不载,莫知都之所在。 ”《三皇本纪》也说:三 皇以来有天下之号者,“莫知姓氏、 年代、 所都之 处。 ”但是对太昊伏羲阶段的年代、建都,文献有了 明确的记载。如:《竹书纪年》说:太昊伏羲氏“在位 一百一十五年,陟。 ”《帝王世纪》说:太昊伏羲氏 “在位一百一十年”。 《路史·襌通纪》说:“太昊包牺 氏······在治百六十有四载落。 ”“都于宛丘,故称 为太昊之墟。 ”太昊是伏羲时代的末期,古人才知 道了他执政年代和建都地。 燧人氏的年代,史书没有明确的记载,借用考 古资料,人工取火至少在 3 万年以前,他的时代与 伏羲时代晚期和神农时代重叠,一直传于后世。建 都地不详。 神农氏的年代没有具体地记载。 《礼记·曲礼 篇·太上贵德·正义》引谯周的话说:“女娲之后,五 十姓至神农;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五姓。 ”一姓代 表多长时间,没有看到解释。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炎 帝与神农初期相隔了 135 姓。 《吕氏春秋·慎势》 说:“神农十七世有天下。 ”《尸子》则说:“神农七十 世而有天下。 ”神农是一个漫长的时代,《尸子》之 说可能接近实际。 《说文》中把一世确认为 30 年, 那么神农时代至少也有 2000多年。其实一世不能 理解为 30 年,因为受到后人祭祀的领袖才能称为 一世,我推测当有 3000年之久。从考古发现观察, 农业出现在神州大地,当在距今 1万年前后。不论 那种说法, 神农氏发展了 2 千年或 3 千年才有了 天下,说明白一点,才成了部落联盟的盟主。 从文 献记载推测, 神农有天下之时, 可能就是炎帝时 代。 炎帝属于神农系统末期, 形成了一个很有成 就、很有影响的大族团。 (五)三皇对文明的贡献 燧人氏时代发明了人工取火, 彻底把茹毛饮 血改变为蒸煮熟食的历史阶段,对人类的健康、繁 衍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对后代人们在生产、生 活各个领域也都作用巨大。 伏羲是渔猎时代的代名词, 经历了若干万年 的岁月, 当时的人类社会主要是分散在各地的氏 族。到了伏羲时代末期,太昊伏羲氏形成为一个大 的族团,在前人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创造发明。 《竹书纪年》笺按引《通鉴外纪》说:“太昊命朱襄为 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大庚为居龙 氏造屋庐;混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 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流。 又立五 官: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 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是为 龙师而龙名。 ”这种以龙纪官是太昊伏羲的一大特 点。 诸氏与太昊伏羲联合,并尊伏羲为百王之先, 或者说是联盟的盟主。 《竹书纪年》说太昊伏羲“在 位一百一五年陟”,以上所说虽然属于传说不可全 信,但是说明《竹书纪年》作者,把太昊伏羲作为一 代远古帝王看待,这就是把伏羲时代人格化了。 《竹书纪年》 说:“太昊庖牺氏……元年即位, 都宛丘。龙马负图出于河,始作八卦。以龙纪官。立 九相六佐,制九州。 造书契,作甲历,造琴瑟,作立 基之乐。 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造干戈。 ”《易经·系 辞下》 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 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 《竹书纪年》说:炎帝“元年即位居陈,迁曲阜。 3 尊师受学。 作五玄琴,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 日,日中为市,辨水泉甘苦,味尝草木作方书,建明 堂,作中天易。有火瑞,以火纪官。命官分职。作下 谋之乐。 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其臣箕文谏 而被杀。炎帝益修厥德,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来 归其地。于是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 三危,莫不服从其化。 在位一百四十年,陟于长沙 之茶陵。 ”笺引应劭曰:“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 秋官为西火,东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 ”引《外纪》 曰:“神农命赤冀为杵臼,命巫咸主卜笙,命刑天作 扶犁之乐,命屏封作种书,命白阜作地理纪以理天 下。 ”《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姜姓。 ……斩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用,以教万人。始 教耕,故号神农氏。 ”以上简要的提示,说明神农到 炎帝时期也彻底的人格化了。 (六)太昊、炎帝是伏羲时代、神农时代 的终结 图腾信仰从文献看,最早反映在伏羲时代,伏 羲、女娲就是龙(蛇)身,以龙纪官纪事,可以说是 龙文化的鼻祖。 女娲之后 15 世皆称伏羲,但具体 都地、功绩未见记载。 传至太昊时代,中间隔了多 少年不知道,但是太昊仍称伏羲文献有载。所有的 发明创造都记载太昊名下。 太昊伏羲之后再没有 出现称为伏羲的名字。 所以说太昊是伏羲时代的 终结。伏羲是一个时代的名称,因为他代表了若干 万年的渔猎时代; 但是大庭氏至无怀氏十五世都 称伏羲氏,应该说他是一个部族的世袭领袖名称; 后世人们把太昊伏羲尊为春神,东方大帝,他的名 字又成了神名。伏羲时代末期,出现了以太昊命名 的部族,因属于伏羲系统,其部族领袖仍称为太昊 伏羲氏。 这个部族不是子虚乌有的传说, 他有后 代,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云:“任、宿、顼句、颛 臾,风姓也,实司已太昊与有济之祀。 ”以上四个小 国都是太昊的后裔,它们的封地离济水不远。 《左 传》杜注:“任,今任城县,”在山东的济宁县境内; “宿, 东平无盐县,” 在今山东的东平县境内;“颛 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在今山东的费县境内; “顼句, 在东平须县西北,” 在今山东的东平县境 内。 除此之外,《路史·国名纪》中还记述了太昊后 裔的风姓有 19个封国。这就充分说明太昊伏羲在 远古时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族团。 出现了陶器和农业可以说是进入了神农时 代,神农至炎帝,135姓,大概经历 2千年至 3千年 出现了炎帝,虽然炎帝仍袭神农之号,但不能把炎 帝列入三皇之一,炎帝与神农不能等同看待,炎帝 是神农时代末期。几千年之久的神农时代,各世的 神农氏都没有具体的名称, 只有到末期才出现了 炎帝之名,炎帝之后再没有与神农相连的名称,所 以说炎帝是神农时代的终结。 其实炎帝也是一个 大部族的代名称,不过他人格化的成分很大,怎样 出生,与谁成亲,与谁发生战争,后裔都有谁,文献 都有记载。 农业社会的许多发明创造都记载在炎 帝的名下。后世竟把炎帝神话为南方大帝。炎帝也 不是一代人,《帝王世纪》说:炎帝“生帝临魁,次帝 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哀,次帝克,次帝 榆网,凡八代,五百三十年,及轩辕氏也。 ”《三皇本 纪》司马贞自注也说:“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 辕氏兴焉。 ”八代人名有异,但均炎帝之号。 《路史· 蚩尤传》说:“阪泉氏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兴封禅,号炎帝。 ”炎帝与黄帝联合,形成了华夏集 团,为后来的华夏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炎帝后裔 人丁兴旺,后来的许多姜姓小国,如伊、厉、赖、封、 逢、吕、许、焦、析、隰、丙、舟……等国,都分布在陕 西、山西、河南、湖北境内,还有不知地望的 73 个 封国。直到今日许多姓氏追根溯源都找到了炎帝。 (七)结束语 以上所介绍的简要情况, 便是三皇的来龙去 脉。三皇是具有特点的时代名称,后来发展为部落 的名称,又成为部落首领的世袭名称。人们对三皇 功绩的敬仰,后来演化为天神,在神州大地,都有 三皇的神庙,而且把三皇还追封了陵冢,世世代代 受到人们的瞻仰和祭祀, 形成了中华民族长久不 衰的一种文化现象。 二、说五帝 (一)五帝是谁? 五帝是谁? 在古代学者中早有争议。 《孔子家 语·五帝》中就记载了对五帝的讨论。 “季康子问孔 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 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古之 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 生,亦象其义,故其生为明王者,死而配五行。是以 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 水。 康子曰:太皞其始木何如? 孔子曰:五行用事, 先起木。 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 是故王者则 之, 而首以木德王天下, 其次则以所生行转相承 也。康子曰: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 4 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以五行之主而不 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 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皞之属配焉。 ”在这 里孔子用五行来确定五帝,即太皞、炎帝、黄帝、少 皞、颛顼为五帝。这个五帝都是天神大帝。 《吕氏春 秋》、《淮南子》都有类似的记载。 《孔子家语》中还有一篇《五帝德》的文章。 是 宰我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五帝的功德。这篇文章谈 的五帝,没有太皞、炎帝和少皞。 介绍五帝功德的 顺序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同一本书,都 是出自孔子之口,提出的五帝竟然如此不同,其中 的原因可能与确定五帝的理论有关, 前边提到的 以太皞为首的五帝是建立在五行的基础上, 后边 提到的五帝,摆脱了五行的理论,对他们不是作为 天神大帝来看, 而是作为人类社会王位传承来看 待。把五帝介绍得一清二楚,而且还是有血缘关系 的世代王位传承。但是分明是在说五帝,奇怪的是 在五帝之后又加上了一个大禹,成为六帝,不知道 孔子是什么意思。 《尚书中侯敕省图》引郑玄注:“以轩辕、少昊、 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郑玄的解释 是:“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则黄帝、金天氏、高阳 氏、高辛氏、陶唐氏、有虞氏是也。 实六人而称五 帝,以其具合五帝坐星也。 ” 《拾遗记》把黄帝归入三皇,五帝则是少昊、颛 顼、高辛、唐尧和虞舜。 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 《世本》说:“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 还有一种说法,即《道藏·洞神部·谱录类·昆 元圣记》引梁武帝说:黄帝、少昊、帝喾、帝挚、帝尧 为五帝。 司马迁《史记》的首篇便是《五帝本纪》,他以 《大戴礼记》、《世本》为基础,认为五帝即:黄帝、颛 顼、帝喾、尧、舜。 《风俗通义》说:《易传》、《礼记》、 《春秋》、《国语》以及《太史公记》都认为:“黄帝、颛 顼、帝喾、帝尧、帝舜是五帝也。 ” 从以上不完全的文献摘引, 可以看到对五帝 的确认有以下几种情况: 1)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3)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禹 4)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尧、有虞 5)黄帝、少昊、帝喾、高阳、帝挚、帝尧 不同的说法,都可称为一家之言,可能都有自 己道理。不过我赞成司马迁的观点。他是一个严肃 的史学家,他写《五帝本纪》是非常谨慎的,在《五 帝本纪》之后有一段自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 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于问《五帝德》及 《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 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 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 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 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 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 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 著为本纪书首。 ”司马迁不仅在众多的先秦史书中 选择,而且还到处调查访问,对照研究,慎重思考, 才写出了《五帝本纪》。 历代多数史学家都是支持 司马迁的。我不仅赞成司马迁的五帝说,而且还认 为它是一个历史时代。 (二)五帝之名解读 五帝之名已有古人解读,《风俗通义》 说:“黄 帝始制冠冕,垂衣裳,上栋下宇,以避风雨,礼文法 度,兴事创业。 黄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四 季,与地同功,以先黄以别之也。颛者,专也,顼,信 也。 言其承易,交之以质,使天下蒙化,皆贵贞悫 也。喾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喾然,若 酒芬香也。 尧者,高也,饶也,言其隆兴焕炳,最高 明也,推行道德。 舜者,推也,循也,言其循尧绪 也。 ”以上对五帝之名的解读,皆颂誉之词,黄帝是 光明厚德,颛顼是专信贵贞,帝喾是若酒芬香,帝 尧是高明焕炳,帝舜是循尧办事。 《五帝本纪 》说黄帝 “姓公孙 ,名轩辕 ”姓公 孙不知来历;名轩辕,《索隐》引皇甫谧云:“长于 姬水,因以为姓。 居轩辕,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 《索隐 》按 :黄帝 “有土德之瑞 ,土色黄 ,故称黄 帝”。又按:“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 故曰黄帝”。 《五帝本纪》:“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 之子也。 ”《索隐》引宋衷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 号也。”引张宴云:“高阳者,所兴地名也。”这里对颛 顼没有解释。 认为高阳是天下号,因为最早在高阳 这个地方发迹,所以称为高阳,也称为高阳氏。 《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 《集解》引张宴曰:“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高 阳、高辛皆所兴之地名。 颛顼与喾皆以字为号。 ” 《索隐》 引宋衷曰:“高辛地名, 因以为号。 喾,名 5 也。 ”引皇甫谧云:“帝喾名夋也。 ”喾即是名字,可 是又说:“帝喾名夋也,”不可理解。 《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 ”《集解》引《谧 法》曰:“翼善传圣曰尧。 ”《索隐》:“尧,谧也。放勋, 名。 ”《正义》引徐广云:尧“号陶唐”。在这里说尧在 死后,依其生前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他实际的名 字是叶放勋。 《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集解》引《谧 法》曰:“仁圣盛明曰舜。 ”《索隐》:“虞,国名,在河东 大阳县。 舜,谧也。 ”引皇甫《谧法》云“舜字都君”。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黄帝名轩辕,颛顼没有 别名,帝喾名夋,帝尧名放勋,帝舜名都君。 轩辕、 高阳、高辛、陶唐、有虞,都是以发迹的地名为号。 黄帝是因为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集 解》引张宴的话说:“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名。 ” 这是说颛顼和帝喾是部族、邦国的名称。 尧、舜之 名是在死后, 后人根据他们的功绩和特点追封的 尊称之名。由此可见: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称 谓,都不是原名,而是代表部族、邦国的名称,把邦 国名称人格化,成为世袭领袖的名称。 现在通行的五帝之名, 在历代学术界已经取 得共识, 把他们作为部族、 邦国及其首领名称看 待,其本人的初名很少使用。这一转化具有时代意 义,说明他们是人名,是世袭首领的人名,同时也 是部族、邦国之名。 《易纬稽览图》 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 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 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 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这一段话中的具体 年代暂不评说,值得最关注的一点是,它把黄帝、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与禹(夏)殷、周、秦诸王朝 并列,同等看待,很明显这是把黄帝等古帝作为一 个朝代对待,而且提出了各时期的具体年数。 《春 秋命历序》中不仅提出了具体年数,而且对各古帝 提出了若干世,如说:黄帝传十世,少昊传八世,颛 顼传九世,帝喾传十世。这与藏传佛教中的达赖几 世、班禅几世有些近似。但是达赖、班禅的几世,与 几辈人的含义相同,而古帝的“世”则不一样,它是 对有卓越政绩的帝王、 被列入祀典的帝王才作为 一世对待,才计其数。从以上文献记载看,黄帝、颛 顼、帝喾、尧、舜之名,与夏、商、周、秦诸王朝之名 相同,是一个王朝的名称,至少可以说他是不同时 代的代名词。 因此说:五帝之名是人名、是世袭首 领名、是部族、邦国名,也是一个时代之名。 (三)五帝年代框架的推测 五帝的年代学术界历来说法并不一致, 现将 各家之说分别加以简介,以便比较评说 1.《竹书纪年》说:黄帝在位“一百年地裂,帝 陟”。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帝陟”。笺按:“颛顼在位 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在位“六十四年,帝 陟”。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帝尧在位“一百年,帝 陟与陶”。 帝舜在位“五十年,帝陟”。 笺按:舜曾摄 政 28 年,守丧 3 年,登帝位时已 61 岁。 引孔安国 说:舜年“一百一十岁”。引《后汉书》注说:“舜年一 百一十二岁”。黄帝、颛顼、帝喾、帝挚、尧、舜、在位 合计 401 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夏始年为公元 前 2 070 年,为了方便计算,我把夏始年定为公元 前 2 100 年(以下皆同),因此,依《竹书纪年》所 说:黄帝始年约在公元前 2 501年。 2.《帝王世纪辑存》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 百一十岁矣。 ”少昊“在位八十四年而崩”。 “颛顼位 七十八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在位七十五年,年 一百五十岁而崩。 ”又说:“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 岁而崩。 ”“子帝挚立,在位九年。 ”帝尧“即位九十 八年,年百一十八岁。 ”“舜百岁,癸卯崩。或云舜年 一百五岁,亦云一百一十二岁。 ”这里在黄帝、颛顼 之间加了一个少昊,帝喾在位有两个数字,以大数 字计算。对帝舜没有说具体在位年代,计算时仍以 在位五十年计算。 因此,从黄帝至舜共 494 年,以 夏始年为基点,黄帝始年为公元前 2594年。 3.《路史·疏仡纪》说:黄帝“年百十有七”。 少昊 “在位八十有四载落,年百有一”。颛顼“在位七十有 六崩”。 帝喾在位“七十有六崩”。 帝尧在位七十载 时,舜摄政二十八年,合计尧在位九十八年。 舜“年 百十有一”。 对黄帝与舜未记在位年数,总数不计。 4.《通鉴外纪》原注说黄帝“在位一百年,或云 一百一十年。注引《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 曰:“黄帝传十世,一千五百二十岁。 ”“少昊在位八 十四年,崩。年一百岁。或云在位百年,葬云阳。《命 历序》曰:少昊传八世,五百年。 或云十四世,四百 年。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崩。 年九十八岁。 或云 九十一。葬濮阳。《命历序》曰:喾传十世,四百年。” 帝尧“辟位二十八年,凡在位百年而崩,舜即天子 位。 ”原注引孔安国曰:“尧凡寿百一十七年。 ”引孔 颖达曰:“尧一百一十六岁, 言七误也。 ”《通鉴外 纪》说:“舜在位五十载。 ”原注:舜“为天子五十年, 凡寿百一十二岁。 ”“或云舜年一百五岁,亦云一百 一十三岁。 ”《通鉴外纪》作者把各家之说进行客观 6 介绍,没有提出自己的观点。 5.《纬书集成》(由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汇编,河 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对五帝年代提出了新的新思 路,新的数据,值得重视。 《经书集成·易纬稽览图》:“黄帝一千五百二 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 尧一百年,舜五十年。 ”《纬书集成·春秋命历序》: “黄帝一曰帝轩氏,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 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 百岁。 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 岁。 次曰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 ”又载: “黄帝传十世,千五百二十年。颛顼传九世,三百五 十年。帝喾传十世,四百年。 ”又“少昊传八世,颛顼 传九世,帝喾传十世。 ”又“帝喾传十世乃至尧,后 稷为尧官,则姜嫄,帝喾后世妃。 ” 6.《中华通史》 把黄帝始年定在距今 4 698 年 前。 万国鼎《中西对照历代纪年图表》与之相同。 《竹书纪年》和《帝王世纪》对五帝在位年代汇总 后,黄帝始年大体在距今 4 500年前后。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 对五帝年代分歧甚大, 其根本的原因,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五帝是一个 具体的人,还是若干世的代名词。 作为具体的一个 人,他们能活到一百多岁吗,特别是执政一百年有 可能吗?我汇总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遗址发掘中的人骨年龄鉴定,发现当时人的寿 命多在 40岁上下,能活 50多岁都是高寿。 即使有 史记载的历代帝王, 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执政 100 年、90年、80年。 五帝的年寿和执政年数从科学角 度来看,根本是不可能的。这个基础不能成立,那么 《竹书纪年》和《帝王世纪》等书的作者,把五帝各个 人在位的年代加在一起来确定黄帝的始年,就等于 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因此,说黄帝始年在距今 4 500多年,或说距今 4 600多年是绝对不可信的。 《纬书集成》中的《易纬稽览图》和《春秋命历 序》的记载,把五帝视为若干世的时代名称,或者 说是一个族团、一个邦国的名称,我看是比较合理 的。 例如《易纬稽览图》中把五帝与夏商周秦并列 介绍其各自的积年, 显然是把五帝看作是五个王 朝,或五个邦国。 《国语·晋语四》中说炎帝和黄帝 是同时从少典族分支出来的两个部族, 这只能说 炎帝、黄帝分别是一个族,绝对不是一个具体人。 例如共工在伏羲时代已经出现,后来与颛顼、帝喾 都打过仗,到尧舜时被杀了,可是到禹时又与共工 打仗了,共工的年寿有如此之长,这是不可能的, 说明共工也是一个部族。 《山海经》中说黄帝的子 族有北狄之国、大人之国、毛民之国、儋耳之国、无 肠之国。 颛顼的子族有季禺之国、淑士之国、叔歜 之国。 帝喾的子族有中容之国、司幽之国、白民之 国、黑齿之国等。 五帝后裔封国很多,现今中华姓 氏,大部分的远祖都找到五帝。以上这些都是部族 分支、发展、融合的结果。 再次证明五帝分别是若 干世的族团和邦国的代名词。 按照五帝是若干世的族团、 邦国名称这一思 路来分析他们的年代,才是合理的途径。有几点需 要说明: 尧被列入帝喾十世之中, 其中也包括帝 挚。 舜的年寿应该是几代人,但在位数只能作 50 年计算。 古本 《竹书纪年》 说:“黄帝至禹为世三 十。 ”舜禹同时人,并同朝执政(摄政),因此也可以 说:黄帝至舜为世三十。但是学者对五帝的“世”数 说法不一,如黄帝有 18 世、10 世两说,颛顼有 19 世、9 世、20 世三说,帝喾有 20 世、10 世两说。 帝 尧归入帝喾世,不计。 舜禹合为一世。 诸多不同说 法,我选定黄帝 10 世、颛顼 9 世、帝喾 10 世(含 尧)、舜(禹)一世,这样加起来正符合古本《竹书纪 年》黄帝至禹(舜)为世“三十”的说法。 关于五帝若干世的积年其说也不致,黄帝有 2 520 年、1 520 年、400 年三说, 颛顼有 350 年、 500 年两说,帝喾(包括挚尧)有 350 年、400 年、 300 年三说,帝舜 50 年一说。 各帝积年的选定的 确有难处, 就是孰是孰非很难找出证据来说明。 《汉书·律历志》有一条材料对我有启发。 如说:寿 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又言黄帝 至元凤三年六千余岁。 丞相属宝、长安单安国、安 陵桮育治终始,言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 不与寿王合。 ”这一段话是说通过历法的计算,把 黄帝在元凤三年的基础上, 推到 6 000 多年前是 不可信的,往前推到 3 629年。 但这个数字只是说 黄帝制定《调历》的年代,黄帝的年代一定要早于 它。这个数字与考古学结合,当在仰韶文化庙底沟 类型年代范围之内。 由此可以说黄帝始年绝对不 会在距今 4 500年前后。 我对五帝年代的判断选定如下:黄帝 10 世 1 520 年,颛顼 9 世 350 年,帝喾 10 世(包括尧) 400 年,帝舜 1 世 50 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 始年(禹代舜后)定为公元前 2 070 年,为了计算 方便,我把夏始年定在公元前 2 100 年,在此基点 上,加上舜 50 年,即公元前 2 150 年;再加上帝喾 (包括尧)400 年, 即公元前 2 550 年; 再加颛顼 7 350 年,即公元前 2 900 年;再加上黄帝 1 520 年, 即公元前 4 420年。 由此可以排出五帝年代框架, 公元前 2 100———前 2 150 年为帝舜代;公元前 2 150 年———前 2 550 年为帝喾(包括尧)代;公元 前 2 550 年———前 2 900 年为颛顼代 ;公元前 2 900年———前 4 420年为黄帝代。 少昊的年代记载也比较清楚, 未列入五帝之 列,它的形成、发展、衰败,其年代大部分是与五帝 并行、重叠。 这里从略。 附言:2005年 8月,我接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 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永恒先生一封信,信中 说:“我读过您的《考古论集》和《五帝时代研究》, 您提出的五帝年代框架,即颛顼在 2 900BC、黄帝 在 4 400BC 左右, 这与我利用天文年代学方法得 出的相当一致。 ”同时他还寄来了在《科学》杂志 2004 年第 6 期上发表的《利用天文学方法确定颛 顼的历史年代》的文章。他找到了“朔日”、“立春”、 “五星会聚”在同一日出现,确定“颛顼的历法起始 日为公元前 2 807年 2月 26日”。 另外他在《黄帝 年代之历法钩沉》一文中说:黄帝作《调历》在公元 前 4 377年;迎日推策在公元前 4 375 年。 黄帝即 位在公元前 4 414 年。 赵永恒教授用天文学方法 推算出来黄帝颛顼的历法起始年代, 较我用文献 推测出来的结果应该说更有说服力。 (四)五帝与考古学文化宏观对应 五帝年代框架在历史长河中基本定位, 这就 为与考古学文化宏观对应提供了平台。 全国考古 学文化不少都经过碳 14 测年,为宏观对应提供了 条件。 我对碳 14 测年做过梳理工作,下边作以简 要介绍。 前五帝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 下限大体在公 元前 4 400年。 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早期文化(双 庙沟、后岗早期、下王岗早期、半坡类型、北首岭下 层等)、大地湾一期(包括老官台、李家村)文化、西 河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白石文化、彭头山文 化、皂市下层文化,城背溪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 浜早期文化、磁山文化、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等。 黄帝时代新石器时文化,下限大体在公元前 2 900年。 如:仰韶中晚期,庙底沟类型、洛阳王湾类 型、后岗晚期类型、下王岗类型中期、大河村类型、 西王类型、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红花套一期文 化、薛家岗文化、山背文化、马家浜晚期文化、崧泽文 化、良渚早期文化、马家窑类型文化、红山文化等。 颛顼、帝喾、尧、舜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下限 大体在公元前 2 100年。 如:河南、山西、陕西龙文 化早中晚期,山东龙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石家 河文化、良渚中晚期文化等。 五帝分别与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对应: 黄帝 时代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大河村类型文化;颛 顼时代文化; 中原龙山文化早期, 庙底沟二期文 化;帝喾、尧舜时代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陶 寺类型文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文化之一。 关于五帝对中华远古文明的贡献将另文解 读,这里从略。 责任编辑:黄维宪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Emperors and Five Sovereigns in Ancient China XU Shun-zhan (The Museum of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Henan, 45000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ancient books, three emperors and their order should be Fuxi, Suiren and Shennong. Fuxi is the synonym of fishing and hunting time. Suiren is the name that comes from drilling wood to make fire. Shennong is the synonym of early a- griculture. Five sovereigns should be the order recorded in Shih Chi, which is Huang emperor, Zhuan Xu, Di , Yao and Sun. all of these names are not the real names but the name of tribe and nations. When the name becomes personification, it becomes the name of the leader. The names of five sovereigns are the people’s name, the name of leader and the tribe and the nation as well as the name of a time. In the book of Wei Shu Ji Cheng, the names of five sovereigns are the name of a time, or a tribe and a na- tion, which is more reasonable. The five sovereigns are correspondence to the culture of Zhongyuan Neolithic times, which are: Huang emperor is the culture of Miao Di Gou type; Zhuan Xu is the culture of early Zhongyuan Long Mountain and the second stage of Miao Di Gou type; Di , Yao and Sun belong to the time of mid and late Zhongyuan Long Mountain culture. Key words: three emperor; five sovereigns; ancient history; legend; times; archaeological culture 8
/
本文档为【三皇五帝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