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中风(改)

中风(改)

2012-02-22 5页 doc 5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8316

暂无简介

举报
中风(改) 脑血管意外(中风) 【定义】 1、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可因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坏死和破裂引起,其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常见,多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可因颅内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畸形、动脉炎或肿瘤等引起。 2、 脑梗塞:指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A、脑出血: 1、 病史:多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较多见。 2、 症状与体征:多...
中风(改)
脑血管意外(中风) 【定义】 1、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可因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坏死和破裂引起,其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常见,多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可因颅内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畸形、动脉炎或肿瘤等引起。 2、 脑梗塞:指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突然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诊断依据】 (1) 临床表现 A、脑出血: 1、 病史:多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较多见。 2、 症状与体征:多数患者在活动状态时(如激动、用力、情绪激动、饮酒等)起病。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等前驱症状,继而反复呕吐、言语不清、失语、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三偏症状(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侧凝视,大脑左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有抽搐发作。局部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如额叶出血可有前额痛,对侧轻偏瘫、尿失控。颞叶出血可有同侧耳痛、视野缺损、感觉性失语。顶叶出血可有同侧颞部痛,对侧皮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用症。枕叶出血可有同侧眼痛、一过性黑朦、视野缺损、视物变形。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可有出血侧面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双眼凝视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重症可大量出血很快昏迷,血肿压迫脑干引起枕骨大孔疝而死亡。 B、脑梗塞: 1、病史:有长期脑动脉硬化症状或短暂性缺血发作史。部分患者有头晕、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常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呈渐进性或阶段性。 2、症状与体征:除大块型脑梗塞伴明显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外,全脑症状一般不明显,意识多清醒,血压多正常或偏高。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与闭塞血管的部位、程度和侧支循环状态有关。 (1)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常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失语(优势半球病变),精神症状,排尿障碍等。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时,因梗塞范围大,常可出现昏迷。同侧视力丧失及对侧偏瘫为眼动脉分出前颈内动脉闭塞的特有症状。 (2)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梗塞后可出现小脑、脑干症状、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眼肌麻痹、周围性面瘫、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痪,重症者可有昏迷,闭锁综合征等。大脑后动脉梗塞,可出现皮质性失明,同向偏盲,丘脑性感觉障碍等。 (3)腔隙性梗塞:指梗塞灶直径<15-20mm的小梗塞,多由动脉深穿支闭塞引起。常在检查颅脑CT时发现,可表现为纯运动性瘫痪等多种形式的体征或临床上无症状。 (二)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血脂、肝肾功能、血流变;伴心脏病者或病重者,可加做心肌酶谱和TNT(入院24小时内检查)。伴糖尿病者,可加做胰岛素(空腹、餐后2小时)、胰岛素抗体、24小时肌酐清除率、C肽(空腹、餐后2小时)、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血尿β2M、THP(入院一周内检查) (2) 特殊检查:胸片(P-A)位、B超(肝胆胰脾肾)、EKG、TCD、24小时ABP,有心脏病者,加做HOLTER、心超(入院一周内检查) (3) 颅脑CT(考虑脑梗塞患者起病时查未见明显病灶,72小时后复查) 【鉴别诊断】 1、 TIA(一过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为一过性,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突然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主要为偏盲、局限性瘫痪、局限性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构音困难等,发作通常数秒钟或1分钟,24小时内(多数1小时内)完全恢复。 2、 颅内占位病变 ——如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占位病变病程长,有进行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体征,造影可有脑血管移位,CT、MRI可发现占位病灶。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底囊性动脉瘤破裂,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压迫脑组织,可迅速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临床常见在剧烈运动和活动中突然起病,剧烈头痛呈爆裂样发作,可反射至枕后或颈部,并伴喷射样呕吐,体检脑膜刺激征明显。 【治疗常规】 (1) 脑出血 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祛瘀消肿,醒脑开窍,防止出血进一步发展,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维持生命机能和防治继发感染和各种并发症。 1、 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生命特征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搬动,注意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昏迷者留置导尿管,加强护理预防褥疮和护理。维持营养,昏迷者留置鼻饲管。 2、 醒脑开窍:清开灵40ml或醒脑静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滴,一日1-2次。 3、 辨证施治中药,每日一剂,口服或鼻饲。 1 阳闭者:口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1粒 1日1-2次; 2 阴闭者:口服或鼻饲苏合香丸 1粒 1日2-3次; 4、 中脏腑属元气衰败型亡阴证者予参麦/生脉针加入补液中静滴,亡阳证者用参附针20ml加入补液中静滴,一日1-2次。 5、 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1)20%甘露醇125ml静滴(加压),bid或tid。短期应用后减量、停用,注意肾功能。 (2)布瑞得250ml静滴,12小时一次。 (3)脑水肿严重者,宜加用速尿20-40mg加入甘露醇补液中静滴,一日2-3次。 (4)β-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0.9%NS250-500ml中静滴,一日一次。 (5)头部局部物理降温、吸氧。 6、控制血压:经用脱水剂、利尿剂后,血压仍过高(>150/100mmHg)者,可鼻饲或口服羚羊角粉,及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或肌注利血平1mg。 7、积极防治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疮感染。 8、维持营养、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9、出血量大(小脑出血大于15ml,大脑半球出血大于30ml),经内科治疗病情继续进展、恶化,或出现早期脑疝(如脉缓、呼吸减弱、血压上升、意识障碍加重、或两侧瞳孔不等),可经CT定位后行钻颅血肿碎吸术,尤其是小脑出血或大脑半球浅部实质内出血。 10、营养脑细胞治疗:脑瑞苏0.5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每日一次。 11、康复期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理疗、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二)脑梗塞 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改善脑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氧供应,降低脑代谢,减轻脑水肿,纠正高血糖,降低血粘度,防止脑梗塞进一步进展,加强脑保护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严密监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加强支持疗法,昏迷者采用鼻饲和留置导尿管等。 2、 醒脑开窍:清开灵40ml或醒脑静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中静滴,一日1-2次。 3、 活血通络:杏丁4支加入0.9%NS250ml静滴,每天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或红花20ml或疏血通6ml加入0.9%NS250ml静滴,每天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 4、 辨证施治:中药每日一剂,口服或鼻饲。 5、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若梗塞面积小,且无颅内压增高者可不用脱水剂,急性期伴脑水肿者可用。 (1)20%甘露醇125ml静滴(加压),bid或tid。短期应用后减量、停用,注意肾功能。(2)布瑞得250ml静滴,12小时一次。 (3)脑水肿严重者,宜加用速尿20-40mg加入甘露醇补液中静滴,一日2-3次。 (4)β-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0.9%NS250-500ml中静滴,一日一次。 (5)头部局部物理降温、吸氧。 6、 溶栓疗法:早期发病6小时内,可予冬菱克甩栓酶10u(首日)-5u(第三日)-5u(第五日),加入0.9%NS250ml静滴。应注意并发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问。 7、 抗凝治疗:速避凝0.4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二次,7-10天为一疗程。 8、 控制血压:可选用羚羊角粉和各类西药降压药。 9、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拜阿司匹林0.1 qd po。 10、 营养脑细胞治疗:脑瑞苏0.5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每日一次。 11、 高压氧舱治疗:可明显改善缺血缺氧组织血供,增强微循环功能。10次为一疗程,可做1-2个疗程。 12、 恢复期治疗:中医中药、针灸、理疗、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 【辨证施治】 (一)中脏腑 1、 风火蔽窍证 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紧握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治则:熄风降火,辛凉开窍 代表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协定方:羚羊角粉分吞0.6 天麻15 钩藤后下30 石决明先30 黄芩15 怀牛膝12 槐花米包15 生大黄后下9 2、 痰湿蒙窍证: 表现: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协定方:半夏12 胆南星12 远志9 石菖蒲12 陈皮9 竹茹6 枳实15 3、 痰火闭窍证: 表现: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降火,涤痰开窍。 代表方:《安宫牛黄丸》合《涤痰汤》加减 协定方:生大黄后下9 枳实15 黄芩12 天麻15 僵蚕15 远志9 石菖蒲12 胆南星15 桃仁12 4、 元气衰败证: 表现: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则: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协定方:熟附子15 党参30 黄芪30 麦冬15 生龙牡各30 (二)中经络 1、肝阳暴亢证: 表现: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便秘尿黄,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协定方:天麻15 钩藤后下30 石决明先30 黄芩12 怀牛膝9 益母草12 夜交藤30 2、风痰阻络证: 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协定方:姜半夏12 白术12 天麻15 僵蚕15 地龙9 陈皮9 胆南星12 3、痰热腑实证: 表现: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治则:泄热通腑,化痰通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协定方:生大黄后下9 枳实12 姜半夏9 白术12 天麻15 远志9 菖蒲12 山栀9 4、阴虚风动证: 表现: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舌红或暗淡,脉细弦或数。 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协定方:代赭石先30 怀牛膝12 白芍15 龟板12 制黄精12 当归12 赤芍12 川芎12 【中医特色治疗】 1、 针刺治疗。 取穴:①体针:地仓、颊车、肩髃、肩髎、臑会、曲池、外关、合谷、八邪、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 ②头针:双侧运动区、感觉区 操作:每日一次,二组穴位交替使用,配以电针,体针频率为50~60次/分钟,头针频率为﹥200次/分钟,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 治疗时间:各项生命体征(神志、血压、心率、呼吸)稳定,二周复查头颅CT见出血已有所吸收即可开始治疗。 2、 穴位注射 处方:肩髃、肩髎、臑会、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 操作:每次选用2~4穴,将丹参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VITB1、VITB12)以每穴0.5~1ml注入,每日1次,10日一疗程。 3、 耳穴磁珠敷贴 处方:脑点、皮质下、肝、肾、三焦。 言语不利加心、脾、舌; 血压高加降压沟、神门; 口舌歪斜加口、脾、面颊; 吞咽困难加口、耳迷路、咽喉。 操作:每次选5~7个穴位,两耳交替应用,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夏天2~3日更换1次,冬季5~7日更换1次。 4、 纳米磁贴穴位贴敷 取穴:肩髃、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悬钟。 5、 中频治疗仪 取合适电极片以酒精消毒后贴附于患者活动不利或麻木部位,选用1号处方,20分钟,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6、 推拿 处方:取印堂、睛明、太阳、阳白、下关、颊车、迎香、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尺泽、外关、内关、合谷、肩井、天宗、脾俞、肝俞、肾俞、髀关、伏兔、风市、梁丘、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太冲。 操作:以四指推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拿法、捏法、摇法、扳法、抖法、捻法、擦法为主,并配合肢体被动运动,时间约20分钟。 7、 锻炼 嘱患者加强患侧肢体功能锻炼,并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康复科器械锻炼。 PAGE 5
/
本文档为【中风(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