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2012-02-18 26页 doc 117KB 3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0977

暂无简介

举报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第一章 好孩子需要好环境 第一节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 严父慈母VS严母慈父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性,占有分量。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都独立平等,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中国一向主张严父慈母,认为父亲要严厉,要能保证家长的权威性,可以“镇压”...
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
第一章 好孩子需要好环境 第一节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 严父慈母VS严母慈父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性,占有分量。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都独立平等,父母和孩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中国一向主张严父慈母,认为父亲要严厉,要能保证家长的权威性,可以“镇压”孩子,而母亲要温柔和善。其实,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尊重来源于沟通和理解,来源于潜移默化,而由于惧怕产生的父母权威并不能保持很久。 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没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会产生很多问题,孩子会非常叛逆,父母的威信也会瓦解。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会面临很多的困惑和苦恼,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他会倾诉无门,他会对父母封闭自己,而父母也无从了解这时的孩子。 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敬你。只有相信你,他才能像朋友一样对你倾诉。遇到问题,他才会在第一时间,毫无畏惧、非常坦然地向你求助。而只有尊重你,你的话才在他的心中具有权威性,占有分量。 杨锦峰的爸爸很少管他,他性格严肃,好像不太喜欢孩子。 或许,大多数父亲对孩子的喜欢都是放在心里的,面上很少会表达出来。 杨锦峰的印象中,爸爸很少替他开家长会。偶尔妈妈没时间需要爸爸出席家长会,爸爸都会在回来后很严厉地指出杨锦峰的毛病。他从来没有夸奖过儿子。 杨锦峰很怕爸爸,对爸爸也没有亲近感,两人少有交流。 杨锦峰在中学时,他最好的朋友有一次受到体育老师的侵扰。朋友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内心又很恐惧。这种恐惧折磨得朋友寝食难安,于是吞吞吐吐地向杨锦峰求助。杨锦峰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做,两个大男孩害怕得要命,想办法逃学,离开学校。这种痛苦折磨了他们很多年。杨锦峰在成年后才明白,其实,他们可以向父母求助的,但是,当时的他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对父母透露一点自己的秘密。父母在他们心中就像严肃的警察,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而不是心灵停靠的港湾,可以求助,可以获得安慰的地方。 杨锦峰渐渐长大了,他越来越不喜欢爸爸。他开始觉得爸爸虚伪、好面子,不是一个好爸爸。他同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冷淡。十几岁的男孩子很叛逆,杨锦峰也一样,他开始处处跟爸爸作对。爸爸喜欢的东西,他偏要讨厌;爸爸不让干的事情,他一定要做。生活中,冲突增多了,爸爸对儿子不满意,儿子对爸爸不喜欢。就这样,杨锦峰和他的父母跌跌撞撞地生活着。 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爸爸说男孩子要学理科,为了表示自己的抗议,杨锦峰执意要学文科。他不顾爸爸的反对,强行递交了自己的申请。可是杨锦峰自己并不喜欢文科,他讨厌历史地理,然而,有对抗封建家长这个充分的理由,杨锦峰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转眼间就高考了,对父母和孩子来说,志愿是个大事,这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杨锦峰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到底该选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但是,他秉承自己一贯的原则:只要爸爸坚持的,自己就一定要反对。他希望能离爸爸越远越好。 若干年后,杨锦峰自己也做了父亲,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他发现自己是很渴望父爱的,而爸爸也并不是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不爱自己。年轻人的叛逆以及父亲的感情不外露,使他们父子没有找到合适的相处模式,自己当年的叛逆现在看来也是十分幼稚可笑的。杨锦峰试图去理解父亲,但是,他们都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多话他说不出口,爸爸似乎也羞于接受。 爸爸老了,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百年以后能埋在老家的坟地里。杨锦峰为了表示自己对父亲的爱,他早早就做好了棺木。他太太很不理解:这对平时没有交流的父子,怎么会用棺木来表示自己的爱意呢?可是对杨锦峰来说,除了这个,他想不到还可以怎么做。他内心里依然同父亲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父亲的严肃,永远在杨锦峰的生命中定格了。这成了杨锦峰的遗憾。 他觉得自己在最需要父亲帮助的青春期,父亲的缺席让他在很多苦恼面前无能为力。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他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窦初开,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他不知道正常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不知道怎样表达男人的感受……他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这些东西,是需要父亲来告诉儿子的。 杨锦峰决心要做孩子的朋友,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可是也要同孩子亲近,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的臂膀,是他们有力的靠山,是他们可以寻求依赖的地方。 孩子的成长会面对很多苦恼和麻烦,孩子的生命中会有很多的难题和恐惧。父母是孩子的照顾者,要陪伴孩子一点点长大,看着孩子有能力向这个世界迈出有力的步伐,而不是要像警察一样,严格地约束着孩子,用自己身份的威慑力来压制孩子。 杨锦峰已经成年了,现在的孩子同杨锦峰的生活背景和条件完全不同,他们会面对更多的问题和思想的挣扎,他们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然而,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会有叛逆的心理,会挑战父母的权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是像朋友一样,能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孩子是拒绝让你到达他的内心的。那样,即便你想帮助孩子你都无能为力,找不到孩子心灵的窗口。 所以,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不需要人为地塑造严厉或慈祥的角色。做父母的,更需要做孩子的朋友,去体会孩子体会的,去感受孩子感受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也只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而孩子也能理解和了解你。 然而,要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是要放弃父母的威严。孩子对父母的尊重是让你们友好相处的基础。尊重不是来自你身为父母的角色,而是你平时的言行。 教育从来都是要把握好度的拿捏,如果没有掌握好必要的分寸,教育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很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重要的不是谁扮红脸,谁扮白脸,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严时,让孩子靠近你。 帮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全国青少年教育研究机构曾经对在校的中小学生做过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 小学生调查条目 选择比例 中学生调查条目 选择比例 父母爱自己 81.9% 经常在家挨骂 84% 父母相信自己 54.2% 经常在家挨打 60.9% 父母以自己为自豪 28.9% 父母情绪暴躁 56.5% 父母常常鼓励自己 56.9% 自己有自卑心理 25.7% 父母理解自己 36.6% 自己不会与人交往 22.1% 有离家出走行为和念头 18.7% 有过自杀倾向 9.2% 有过想和父母拼了的念头 8.4% 想长大了和父母算账 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环节就是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既不盲目信任,也不是忽视不管;也只有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也才能更好地让孩子理解父母。 1.父母要独立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由于目前的中国,一个家庭一般只能有一个孩子,孩子常常占据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孩子承担了父母长辈太多的爱,也承受了太多的期盼。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我,放弃很多:放弃自我的发展,放弃自我的空间,放弃夫妻的交流……其实,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的婚姻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并不是说,离婚的家庭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而是说,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 好的父母关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庭关系,是父母把孩子抚养长大,把孩子带到一个广阔的天地,让他们独立,自己去探索自己的世界,而不是把孩子的世界同自己的生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给孩子赋予家庭中最重要的地位,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就会产生偏差;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发生爱的误读。这些问题甚至会延续到孩子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不正确的亲子关系,演变成糟糕的婆媳问题,糟糕的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然后再衍生出下一代的不正确的亲子模式,再一代代延续。 任何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爱全部都给了另外一个人,并且把自己的前途和希望都寄托在这个人身上,他必然会对这个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希望这个人会回报自己的付出,回报自己的爱,而这就变成爱的交换,不是无条件的爱。高的期望值必然产生高的压力,并且,每个人对回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最后,这种爱就会变成两败俱伤的爱。亲子关系同样适用这一情况。 因此,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第一个关键是:父母要独立。 父母不需要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切,父母需要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有夫妻正常的相处空间,有自己事业的成长空间,有自己减缓压力的空间。只有自己不断成长,才能不过于依恋孩子,才能适应不断成长的孩子,也才能赢得孩子更长久的敬爱。 2.让孩子独立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不把孩子的独立看做大的问题,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彻底没有独立的能力了。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爱不只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与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并不很多,大多数的父母给予孩子的是强势的溺爱或者是无原则的放纵的宠爱。 爱是以孩子的成长为首要任务,根据孩子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身为父母的角色。从无条件的爱,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最后,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人。但是教育往往在方寸之间发生偏差,天下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提供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爱。 一般来说,一个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家长,更容易成为强势的家长。强势的家长,看起来非常爱孩子。他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只要孩子听话地遵从照办就可以了;他们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决定,如果能代替孩子去做,他们也一定毫不犹豫。他们希望孩子成为自己心中理想的样子,他们几乎不去探索孩子的内在需求;他们认为孩子还不够大,不能照顾好自己,因此他们在凭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安排。他们不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孩子也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机会,会非常不自信。通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控制,强势的父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们在潜意识中害怕孩子有一天会脱离自己而独立,所以他们认为孩子永远都不够大,不能独立处理自己的问题。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一手操办,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于是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不相信孩子,孩子能力越差,越依赖家长,家长则越不信任孩子。 我见过一个全职妈妈,她不愿意离开孩子。于是,她为孩子寻找了各种理由以逃避幼儿园: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孩子会受欺负等等。她的孩子始终不能适应幼儿园,这似乎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妈妈的担忧,孩子好像真是不具备上幼儿园的能力!这个孩子适应幼儿园适应了整整三年,想起来要去幼儿园了,就送去待几天;孩子哭闹,就赶快接回来,在家由妈妈照顾。妈妈一直为孩子不能离开自己发愁,其实,她没有想到,是她的感情影响了孩子,让孩子顺应了她的情感需求,最终才让孩子离不开妈妈。 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们都不把孩子的独立看做大的问题,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可是等孩子长大了,父母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彻底没有独立的能力了。 强势的父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但是更多的强势父母会培养出缺乏独立性的孩子,习惯于受到父母的照顾,生活自理能力差,容易养成强烈的依赖性,难以适应社会的竞争和压力。这样的孩子,成年后面对婚姻、工作和生活,会有诸多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均起源于他们没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第二个关键是:让孩子独立,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是在选择中成长的,他们会在选择中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失去选择的机会,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教育就是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孩子自己一点点地去体会。爱孩子,不是给孩子你的思想,而是让孩子拥有他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可可的爸爸是人类学专家,由于性格乖戾,同周围的同事和领导相处有困难。他认为自己获得的荣誉与自己取得的成就相比,真是少之又少。 所幸他有一个优秀的女儿,这份优秀是所有同他作对的人都不拥有的。他希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为自己争一口气。他对女儿的培养用尽了心思,只要同女儿的优秀有关的事情,他都可以代劳,不需要女儿分心。可可只要按照他的规划来做,就可以成为他周围无人能敌的成功孩子了。 可可五岁上小学,是四年制的少年预备班。可可很用功,正式考进了少年班,又用了四年,完成了中学的课程。 可可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她要弹琴,要学外语,要培养特长。 可可13岁时要考大学了。可可的爸爸环视整个中国,没一所大学能配得上这么优秀的女儿,他着手为女儿联系国外的顶级学校。可可开始忧虑,她害怕一个人离开家,到遥远的地方独自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爸爸说,她不愿意出国。她爸爸对女儿的恐惧不以为然,认为可可是不自信,熟悉了情况就好了。他还在兴致勃勃地替女儿写自荐信,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可可莫名其妙的突然开始厌食,进食以后就会呕吐。她渐渐地不吃饭了。骨瘦如柴的可可,最终在医院度过了一年的时间,病情的反复令专家都很无奈。 可可的爸爸是我的同事。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的一个心理学的同事帮助了他,心理学认为:可可的厌食症来源于她内心对父亲的反抗。可可尊敬爸爸,崇拜爸爸,但爸爸对她生活的强势主导又令她厌倦。她无力同爸爸抗争,只能以厌食症的表象来表示对爸爸的反感。可可同她的爸爸一起接受心理的辅导。对她爸爸来说,培养优秀女儿的梦破灭了,这让他万分沮丧,但是,如果女儿能恢复正常,他宁愿什么都不要。 说到尊重,目前非常多的中国家长可能都认为自己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确实,目前我们的教育开始反思,主张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主张孩子个性的张扬,主张给孩子最大的自由成长空间,给孩子最大的尊重。难道这还不够吗?尊重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成长;但是,尊重不是顺从,不是溺爱,而是协商和引导。尊重的前提是要求行为要有尺度和规矩。 3.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发展成纵容的溺爱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可乐三个月大,他的妈妈就出国留学去了,可乐由教授奶奶照顾。奶奶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对可乐的教育也是钉是钉铆是铆,可乐有些害怕奶奶。两年后,可乐妈妈回来见到的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不喜欢同别人玩,经常受欺负。可乐的妈妈心疼万分,她认为是对可乐太严厉了,才会让孩子胆小懦弱。她决定改变对孩子的教育,对可乐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不能批评孩子,要让他自信。 可乐的父母严格地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最自由的成长空间,只要他想做的,父母很少干涉。可乐做的所有的事情,爸爸妈妈都说:真棒。爸爸妈妈鼓励可乐要勇敢,不要畏惧权威和强权。渐渐地,可乐果然发生了变化。他坚持自己的主见,自己想做的一定要做;自己不原意做的,也没商量的余地。同时,他开始具有进攻性,如果不满意,他就会拳打脚踢,不管是父母还是别人。 有一次,可乐的姑姑来看可乐,没像以前一样给他带好吃的。可乐号啕大哭,非要姑姑马上去买。从此姑姑再来看望可乐,一定要给他带小礼物。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带可乐参加聚会,爸爸一边抽烟一边聊天。可乐突然大声叫:你给我灭了,你给我灭了。爸爸正在说话,没听到。可乐冲过去,踢了爸爸几脚,嘴里还在说,让你灭了,你没听到呀。爸爸一边熄灭,一边说:好好好,儿子发话了。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可乐就是一个例子。可乐的父母给了他宽松的爱,但是,没有限制的爱很容易就发展成纵容的溺爱。有很多时候,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缺点。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孩子的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长的不肯正确面对,造成了对孩子的放纵,同时,也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孩子任性。 王强就是在放纵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在他眼里根本就毫无威严。在他小的时候,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对这种家庭环境非常自豪,认为这是民主的家庭,孩子可以没有任何扭曲地成长。王强有很多缺点,比如不服管束,对所有的规矩熟视无睹,经常嘲笑别人等,但是他父母倒不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有个性的人更容易成功。 麻烦从王强的青春期开始。王强开始叛逆,而父母对他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无能为力。高三时,王强宣布他要考电影学院。父母认为这简直是疯了,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现实一点。劝说无果,无奈的父母开始帮助他做考前的准备,首先从造型开始,要包装出王强的气质。但造型之路并不顺利,理发师把王强的头发弄坏了。一家人急忙扑向另一个理发店,看能不能弥补,可弥补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王强在理发店里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气愤地向妈妈大叫,怪她瞎掺和,害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妈妈的解释和安抚只能加剧他的怒气。最后他扬长而去,留下尴尬和伤心的妈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娇惯溺爱和专制严厉管教”这两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模式。娇惯溺爱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会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正确的爱是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并学会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陈鹤琴先生提出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一是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二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给孩子放纵的爱,会让孩子不懂得关心别人,而对父母的付出认为理所应当。 一般来说,孩子年纪越小,家长对孩子越是报以宽容的态度。孩子的一切举动都是可以容忍的,孩子性格或心理的种种端倪也视而不见,甚至觉得非常可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现。但是,对孩子在儿童时期的放纵在其青少年时期才会被放大。这时家长会觉得孩子比较任性,不懂事。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态度也是一样的。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鼓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学习的压力加大,家长渐渐地就会弃用鼓励,而更多地开始批评。 第二节、该给孩子怎样的家庭环境(1) 作者:黄微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为自己离婚还是为孩子凑合     、好妈妈要牢记: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     现在的家庭结构比以前的家庭结构要脆弱很多。现在的父母面临的诱惑也比以前的父母更多。家庭似乎随时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侵扰。面对困境,大多数的家庭里,弱者就是母亲和孩子。     通常来说,孩子小的时候,对家庭的依恋和变化会更敏感。一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们会在不友好、不安全的环境中把自己包裹起来,使自己适应这个环境,以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而这种自我保护,会对他们的性格造成终生的影响,会决定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很多父母面对婚姻问题中的孩子,非常痛苦,他们不知道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正确,还是给自己一个正常的生活正确。     孩子使婚姻变得难以选择。其实,不管大人怎么处理自己的关系,身为父母的角色并不因为婚姻的改变而受到任何影响,只要能认真做好父母,不管是离还是不离,都可以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桥桥是个聪明伶俐的5岁男孩。他同妈妈一起生活。他的爸爸在国外留学。桥桥很想爸爸。小时候,妈妈带他出去玩,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陪伴,他会呆呆地看上好久。难得他爸爸从国外回来休假,桥桥一定会要求爸爸也带他去楼下玩,然后桥桥会非常骄傲地向他的每一个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爸爸!那些天,桥桥一定要等到院子里再也看不到一个人才肯回家。他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也是有爸爸爱他的。     桥桥的爸爸终于结束学习回来了,但是,人回来了,心却没回来。桥桥的妈妈敏感地发现了丈夫的变化,从此家里就开始了争吵、谈判、泪水、犹豫、愤恨。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背着桥桥进行的。桥桥的爸爸妈妈都不希望孩子过早地介入这一切。桥桥好像也不知道家里的变化,他还是像以前一样,缠着爸爸,要爸爸这样,要爸爸那样。     命运似乎嫌给这个家庭的打击还不够,桥桥病了,是恶性母细胞瘤。大夫说,桥桥还能活3个月。在医院里,桥桥异常高兴,他对前来看他的幼儿园老师说:“生病真好,爸爸妈妈不吵架了,爸爸也不会离开我和妈妈了。我真希望我能一直生病。”桥桥的妈妈听到桥桥的话,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在医院的走廊痛哭失声。可怜的孩子,原来他什么都感觉到了。     桥桥最后的日子来得很快。那天,妈妈让桥桥吃药,药很苦,桥桥不愿意吃。妈妈说,你乖乖吃药,我就亲你一下。桥桥骨碌碌转着眼睛,看着爸爸妈妈说:“爸爸亲妈妈,我就乖乖吃药。”爸爸亲了妈妈一下,桥桥咯咯笑着,想要把他不愿意吃的苦药一口吞下去。药还没送到嘴边,桥桥就不行了。一个月后,桥桥的爸爸还是转身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家。桥桥曾经试图用他的生命来挽救的家,最终还是破裂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家庭就是他全部的世界,爸爸妈妈就是支撑这个世界稳固的大山。所以这个世界里一点点微妙的变化,孩子都是能体会出来的。幼小的儿童会在这种变化中手足无措。由于无力改变家庭中的纠纷,他们会把矛盾的起源归结于自己,所以他们会小心地讨好父母,希望能有所改变。当情况没有变化时,他们会非常愤怒,从而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海灵格曾经说过:“孩子是家庭的保护神。”当父母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做出一些自我牺牲的事情,希望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他的身上,以拯救父母的关系。他说:“健康的家庭宛如平地,孩子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而有问题的家庭宛如悬崖,孩子为了保持家庭的平衡,会成长为奇形怪状的树。”     当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有很多家庭选择为了孩子维持着婚姻。也许相比夫妻间横眉冷对、形同陌路来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暂时小些。但是,夫妻之间的冷漠更让孩子伤心,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更永久。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变得冷漠、没有安全感、性格内向、胆小、渴望拥有爱但又害怕爱会伤害自己。成年以后,他们更容易具有抑郁的倾向。所以对于孩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常常看到很多妈妈倾诉说,丈夫背叛了我,是精神背叛,或者仅是身体背叛,或者精神身体都背叛了。我该怎么办?生活中,会有很多的原因导致家庭出现问题,而人这一生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听到我们家庭中的是非纷争,会安慰我们,提供他们认为合理的。但是,毕竟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家庭也是我们自己的,所有的痛要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独自忍受,别人是体会不到的。我认为父母们应该让自己聪明、睿智、冷静,为了孩子,为了自己,真正地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父母的婚姻不仅对童年有影响     好妈妈要牢记: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会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甜甜的爸爸妈妈早就离婚了,但是甜甜不太了解详细的情况,因为她爸爸是军官,在外地当兵,本来就很少有机会回家。离婚后,甜甜的爸爸只要有假期,还是会去看望甜甜。     有一次,甜甜的爸爸看望过甜甜后准备走了。甜甜大哭,要求爸爸留下来。爸爸说,我要上班给你挣钱呀,我不走,怎么给你买好东西呢?甜甜哭着求爸爸,我什么都不要,不要你挣钱。你留下来陪我和妈妈,妈妈会挣钱养你的。     甜甜的爸爸妈妈其实也没什么原则问题,是两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平时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缺少磨合的机会。     所以,两人的离婚,赌气的成分更多些。     甜甜的爸爸还是走了,留下大哭的甜甜。  那一刻,甜甜的妈妈特别恨甜甜的爸爸。很久以后,她讲起来,还是在指责甜甜的爸爸不负责任,对孩子不够好。她说,让甜甜的爸爸最后放弃甜甜的最大原因,是甜甜的爸爸骨子里的重男轻女。如果甜甜是男孩子,甜甜爸爸就不会这样对待她们母女。     一个聪明人应该是知道怎样化解生活中的矛盾的。单纯在对方身上找原因,对问题的解决于事无补。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被家庭的纷争所折磨,我们都有责任学习处理婚姻家庭中的麻烦。而且我们怎么处理家庭问题,会对我们的孩子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一直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可能都会受到童年时家庭模式的干扰。所以,我们对家庭中麻烦的处理方式和态度,对我们的孩子至关重要。     甜甜的妈妈无意识地把离婚的部分原因归结于女儿,这会让甜甜很不自信。她会认为自己是造成父母婚姻失败的根源。对于孩子,这个压力太沉重了。在孩子无可承受的时候,她就会憎恨自己,憎恨自己的性别。     在生活中,我曾经见过好几例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中的男孩子很女性化,女孩子则男性化,最严重的则是具有同性恋倾向。任何心理和性格的形成,都有诸多的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但是,我见过的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父母没处理好自己对配偶的情绪和态度,造成孩子心理的失衡。     家庭的状态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及性格,还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     社会学家发现,离婚也具有遗传性。这个问题曾令很多人不解。把几代人生活中的共性,简单地归结于遗传,都是很轻率的结论。还是我们曾经说过的话题,生活环境会对人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继续影响到下一代,甚至更远。直到有一天,生活环境从此改变,性格的影响才会消失。所以,婚姻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们的童年是否快乐,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性格是否阳光,而是会影响孩子最终的婚姻家庭观,会决定孩子最终会不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甜甜的姥姥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会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来决定如何同别人相处,而不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甜甜的妈妈结婚后,在婚姻中完全是沿袭父母的关系模式,在家庭中要求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中心,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但是,甜甜的爸爸同甜甜的姥爷不是同类型的人,两人对生活的反应也不同。所以,婚姻最终难以维持。当然,婚姻是很多因素在维持,也因为很多因素而解体,但我们剖析婚姻的表层就会发现,父母亲的婚姻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成年后的婚姻。     一般来说,如果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很多妈妈会把感情的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她依恋孩子,珍惜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她害怕孩子有一天独立而离开她。而孩子也会顺应母亲的这种心理,一辈子都依恋母亲。在孩子的生活中,母亲永远都是最亲密的人,甚至孩子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和配偶,配偶的地位也在母亲之后。当矛盾发生时,成年的孩子本能地要放弃配偶的利益,满足母亲的愿望。因此,这样的孩子成年后,不管他们结婚的对象是谁,都会有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孩子的性格很多时候是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总会发现有我们父母的影子。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会受我们成长的家庭的影响,会把我们成长的环境复制过来。同样,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做同样的事情。抛却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性格的影响,单单就是为了我们孩子以后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为了让他们不会为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而烦恼,我们都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伤害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     迪是我的大学同学。她父母关系非常不好,也许是为了孩子,他们一直这样过,没有分手。其实对孩子,他们也没尽什么责任,迪一直由大她几岁的姐姐照顾。姐姐对妹妹的所有事情都事无巨细,全权代理。但是,姐姐的性格不好,经常会责骂妹妹,也会动手教训妹妹。     迪很小就知道,不能得罪姐姐。她非常害怕姐姐生气,如果姐姐再不高兴,就根本没人好好对待迪了。迪会千方百计地讨好姐姐。她也很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看姐姐不高兴,要动手教训她了,迪马上就钻进姐姐怀里,像螃蟹一样,紧紧攀着姐姐的手臂不松手,让姐姐没办法打到她。     迪终于上中学了,她选择了住校,每学期回家一次。等上了大学,她就更不愿意回家了。毕业那年,迪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因为姐姐难产去世了,留下刚出生的孩子。在迪心里,姐姐已经取代了母亲的地位。姐姐的离去让她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在这个世界上,迪不愿意再走进任何人的心中,她也不愿意让任何人走进她的心里。迪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留下的孩子的责任,尽管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     这么多年过去了,迪一直就这样生活。对她来说,生活就是一潭死水,不再有波澜,不再有激情,她唯一的希望就是看着姐姐的孩子早日长大成人。     婚姻的破灭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孩子感受不到亲情;而失去亲情的生活,会让孩子失去希望;没有希望的生活,还有什么值得期盼的呢?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最痛苦的,他要面对生活中的无奈、冷酷及折磨,而所有这些负面的影响,都将深入他的骨髓,伴随他一生。     童年的不愉快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中的纷争,尤其是父母间频繁的争吵,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孩子在恐惧、绝望、无奈中封闭自己,缺乏自信和信任。成年后,这些孩子非常有可能沉溺于自己的臆想中来弥补自己的缺失。问题少年多数来源于童年时期的不快乐及安全感的缺失。 婚姻本身没有对错,不管是维持还是分手,都是婚姻中正常的选择,但是,因为婚姻中有了孩子,不管怎样的选择都必然要有所顾忌。在夫妻的纷争中,对孩子的伤害主要在于,夫妻间互相的仇恨、战争、折磨,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所以婚姻本身并不能给孩子造成伤害,伤害孩子的是态度:夫妻之间的态度及对待孩子的态度。所有的孩子都希望看到和睦、互相关爱的父母,父母之间的矛盾会让孩子无法承受。所以,不管家庭生活如何选择,不管父母之间的矛盾如何严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能做到双方互相尊重,维护对方作为父亲或母亲的尊严。     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撕下温情的面纱,而把争吵和仇恨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眼前。     、化解婚姻危机对孩子的伤害     、好妈妈要牢记:不要互相指责;不要自怨自怜,把责任推卸给对方;不要企图隔断孩子与对方的亲情联系;要鼓励孩子接受父母的新生活。     孩子在婚姻中是弱者,有父母疼爱的家就是他们的堡垒。把这个孩子赖以生活的堡垒从他们的生活中剥开,对孩子来说是太残忍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一如既往的爱,孩子们就可以顺利度过家庭的难关。有很多父母不明智地把对对方的恨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者希望孩子能为自己主持公道,不停地追问,爸爸或妈妈对不起我们,抛弃我们了,你还爱他(她)吗?你最爱谁?作为父母,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希望能从孩子那里获得支持。这种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会让孩子从此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美好的感情。     其实,不止是婚姻中有问题的家庭,所有的家庭中,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在后面会讲惠惠的:由于她的妈妈对她爸爸很失望,言谈举止中会暴露出对丈夫的藐视,造成了惠惠瞧不起爸爸。以后惠惠成年后,会习惯性地如此这般地对待自己的丈夫,不管她的丈夫是富翁还是乞丐。 无论婚姻中有什么样的矛盾,为了我们孩子的顺利成长,面对幼小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克制,而且父母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有关心和爱护子女的责任,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里姆     爱孩子不仅是保护孩子     好妈妈要牢记:好的生活环境并不仅仅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幸福。     儿童时的成长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孩子在成长环境中会受到很多人和事的影响,比如保姆、比如父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他们给孩子怎样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对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然而,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很多父母都说,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愿望。不过,什么样的快乐健康才是真正的快乐健康呢?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想明白。     惠惠是妈妈卧床10个月,小心地保胎才生下的心肝宝贝。在这之前,惠惠的妈妈已经经历了四次流产。惠惠从小就独享全家所有人的爱。惠惠真的就像全家人的心尖尖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     惠惠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有一天工作时突然发作癫痫病。经过一番努力,劳动仲裁认定,惠惠爸爸的发病诱因是不正常的工作环境,因此算工伤。惠惠的爸爸从此没有了下岗裁员的风险,但是企业不景气,收入当然也高不到哪里去。惠惠的妈妈是一个出纳,在单位应付各种压力,也比较辛苦。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心有不甘,但是又没能力改变。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能过上高阶层的生活,摆脱他们这样困窘的日子。     惠惠从小就显得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她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别人不小心碰了她一下,或说了一句什么不好的话,惠惠会毫不犹豫地打过去或骂人家。惠惠四岁时,跟妈妈去单位玩。有一个阿姨逗惠惠,把橘子皮托在手上,问惠惠吃不吃。惠惠拿起橘子皮就朝阿姨扔去,嘴里还骂:去你妈的。     但是惠惠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的。她有一个同龄的小朋友不具备的本领:在一群人中,她能准确分清谁是领导,谁的官更大些。有一次惠惠的妈妈带她参加单位的聚餐,饭吃到一半,惠惠突然举杯站起来,大声提议,要祝王伯伯万寿无疆。王伯伯是妈妈的顶头上司。所有人都愣住了,然后笑倒了所有聚餐的人。惠惠非常得意。还有一次,是妈妈单位组织游园。那天王伯伯没去,另外一个女领导带队。惠惠剥好荔枝,很殷勤地送过去,让这个阿姨吃。别的阿姨逗惠惠,说,这个阿姨不喜欢吃荔枝,你给我剥吧,我爱吃。惠惠看着阿姨,很认真地说:滚。 惠惠毕竟还是孩子,童言无忌,经常说一些让别人吃惊的话。她说:我以后要嫁有钱人,不能找像我爸爸这样的人。我爸爸就是一个没本事的小男人。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她妈妈就在一旁微笑地听着。     惠惠上学后,学习比较吃力,她妈妈非常着急。她说惠惠不笨呀,所有的老师都喜欢惠惠,可是为什么学习这么让人不省心?惠惠确实不笨,要不然,她也分不清谁的官衔高,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注意力都放在领会老师的意图上,她还有多少精力来学习!     惠惠的父母对她小心呵护,但是惠惠让他们忍无可忍时,他们也会大发脾气。有一次,惠惠的任性让很多人在场的人非常气愤,大家纷纷指责惠惠和妈妈。妈妈恼羞成怒,抓住惠惠使劲地揍了一顿,甚至一脚把惠惠踢出去老远。遭到暴打的惠惠拼命讨好妈妈,不停地说妈妈你别生气了,我不这样了,以求能安抚妈妈的怒气。     惠惠的父母同样没给惠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孩子吃好喝好不受气。对孩子来说,心理的健康成长更重要。好的品格会带来孩子一生的幸福。惠惠的父母同别的父母一样重视孩子的教育,他们渴望女儿能出人头地,他们希望女儿不像他们这样活得窝囊。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才是对女儿最好的。     惠惠的妈妈继续对女儿的成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惠惠小升初时,妈妈担心女儿考不上好一点的中学,求人为女儿写了人、事、景作文各一篇,让女儿背熟应考。但是,以后呢?以后妈妈的势力范围达不到时,妈妈还怎么帮助惠惠呢!     、爸爸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好妈妈要牢记: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     、任何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但是作为父母需要能早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进,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首先,父母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羸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而孩子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熟长大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同金钱和权势无关,但对父母或者看护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约束自己的行为,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孩子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大多都是在家庭中得到的。早期孩子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对孩子以后性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是通过父母形成并建立起来的。父母本身的性格特点、价值标准、是非判断等都会强烈地影响到他们的后代。     其次,父母要不断学习。 成长的环境对孩子至关重要,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成长环境在孩子身上打下的烙印就越来越明显,而这烙印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一生的喜怒哀乐和幸福。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细节组成的。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就是帮他们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这道路包括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行为等多方面。所以成长环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选择,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心理心态,等等。     任何人的教育都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果。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包括家长的自我教育。做父母的需要努力提高自己,需要不断学习,要不断检查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真正担当起为孩子把关的重任。      父母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好妈妈要牢记: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一件连母鸡都会做的事。     但是,怎样才能给孩子正确的爱,却不是每个家长都认真思考过的。我们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以后的生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爱?     我们一直说要给孩子最好的,要给孩子一件能受益终生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是父母的爱和教育:给孩子比较好的教育,用我们的人格和智慧影响孩子的人生。     1.要有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非常依恋。这种依恋是任何东西都难以取代的,可是现在的父母压力也非常大。身为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于是,很多父母为了工作,牺牲了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中,金钱永远不能取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爱护。同孩子多相处是孩子最需要的爱。     女儿两岁时我非常忙碌,有一段时间持续加班,后来索性就住在办公室不回家了。女儿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在我下班时去接我,看着我从班车上走下来,她就高兴地扑过去。那天,女儿又在班车站等我,看到全车的人都下来了也没有妈妈,她非常失望。有很多阿姨跟她说,你妈妈没坐班车,我带你回家吧。她动都不动,还在眼巴巴地看着车门,希望妈妈能走出来。又一个阿姨逗她说,跟我走吧,我带你去找妈妈。女儿就真的要跟阿姨去找妈妈。第二天,我听到同事跟我讲述女儿的事情,眼泪都流出来了。     在孩子心中,每天都能见到妈妈,同妈妈一起玩耍一会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因此,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忙碌,只要你为人父母,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留出陪伴他成长和玩耍的时间。物质取代不了你的爱。     2.不要怕孩子哭,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的哭闹让很多父母非常尴尬,认为孩子哭闹就是淘气、捣乱,或者是故意同父母作对。其实,孩子没有这个概念,孩子心情不好、不舒服、不满意当然就会哭的。哭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运动。 孩子小的时候,会因为饿了、不舒服了等各种原因哭闹,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哭了就一定表示了孩子的不满意和不舒服,一定要哄好孩子,直到孩子安静为止。孩子渐渐长大后,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一直处在一种正常的状态下,不要哭闹,不要疯笑。可能我们自己成年了,为人父母后已经忘了自己小的时候是什么样。我们小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莫名的心情不好,或者心情激动的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能会让童年时的我们心情低落。比如睡觉时被子没盖好,感觉很冷,我们起床后可能就会很不开心。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也有这种情绪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容忍了呢?对孩子来说,哭闹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表现,当然,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一些原则,而不是纵容孩子的无理取闹。     3.多拥抱孩子,多抚摸孩子。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来自实际的体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身体的接触,包括抚摸和亲吻。小的孩子喜欢让父母抱在怀里,是因为孩子想同父母保持亲密。在父母怀中,他可以看到父母的脸,而他自己行走的时候,如果他的目光一直留恋在父母身上,他只能看到父母的腿。所以,多拥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可以把你的爱更好地传递给孩子。     4.多带孩子玩耍,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玩对孩子的意义,同大人的休闲放松非常不同。孩子是在玩耍中完成自己的发育和成长。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初步具备了方向感、空间时间感、沟通的技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玩耍的过程也是孩子思维体现的过程。此外,玩耍还同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很会玩的孩子,讲故事的能力会比一般孩子强,更能够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孩子的环境无非就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对于学龄前儿童,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花朵柳絮、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孩子在社会环境中、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学会与他人情感的交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因此,社会环境可以教育儿童。社会环境需要适应孩子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比如各种聚会、节日庆典等。     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的压力很大,时间紧张,经常忽略了孩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更多地与电脑、电视为伴,这制约了孩子的体能和身体的活跃能力,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以及自我保护。     5.教孩子一些原则,懂得对原则的敬畏。我们说要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但是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经常会困惑,不知道孩子的哪个行为是可以原谅的,哪个行为是必须要纠正的。太过放任纵容的孩子,在社交活动中会遇到交往的障碍。所以,我们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原则,要让孩子学会尊重的原则,并保持对原则的敬畏,而这原则就是父母是否应该纠正孩子的界限。 这个原则就是不能伤害自己,不能伤害别人。在这个大的前提下,对孩子的一些错误就可以判断是否要严格纠正还是可以原谅。制定了原则就要严格遵守,触犯了原则的举动一定要纠正,让孩子知道自己行动的界限。     6.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心理是随着年龄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的过程,每个年龄都有其不同于其他年龄的特点。家长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在每个时期的特定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客观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成长。     比如,2岁多的孩子,开始具有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专注于自己的选择,不顾家长的拒绝,坚持自己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开始认识情绪,需要发泄和释放自己的脾气。孩子们对情绪的探索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可能激怒孩子,或者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发脾气。总之父母会觉得孩子越来越不好相处了。这个时候,父母同孩子经常会有冲突,很多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会暴怒,会惩罚孩子。但是,如果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心理特点,父母就可以利用孩子对情绪的探索,而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为提升孩子的情商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普遍认为人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是更年期。但是现在,更年期受到更多的关注,更年期的父母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体谅和照顾,但青春期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心理变化也经常受到父母的忽视。青春期心理变化非常大,身体、外貌、行为方式、情绪特点、人生观等都同儿童时期不同,而这些变化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会使孩子产生困扰、焦虑等各种心理。同时,这个时候也正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的时期。因此,青春期是孩子比较艰难的时期。     很多孩子非常希望能找到知心的倾听者和引导者,来倾诉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这个运气,能找到合适的交流对象。     现在,高校的学生似乎与以前的大学生非常不同,经常有学生无力面对自己的烦恼,而采取极端的举动。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难题,尤其是中学时竞争压力大的学生,他们在中学时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没有机会和时间来完成自己青春期的心理转变。但是到了大学后,功课轻松了很多,尤其在一些人文气息比较浓的学校,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理论,同他们以前的价值观发生冲击和碰撞,让他们无所适从。这是孩子们心理变化最大,心中困惑最多的时期。很多学校为这个时期的孩子配备了心理咨询员,但是条件所限,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自己心理困惑的时候都有机会接受心理的疏导。     父母应多关注孩子,去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且及时疏导孩子、安抚孩子情绪的变化,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7.让孩子有一个终身受益的爱好。爱好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发泄情绪的方式。 目前的社会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生长环境同我们小时候的非常不同。孩子们可以接触的活动非常多,可以选择的兴趣班和特长班也非常多。很多孩子的业余生活都被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占满了。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选择多的时候,孩子和家长往往不能确切地知道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到底是什么。     学龄前的儿童有爱好兴趣多样性和短暂性的特点,很多时候,孩子能否坚持到最后、能否把这个发展成为自己的爱好要看父母是否坚持。因此我们一再说,很多时候,孩子的选择就是父母选择的结果。     但是,父母的选择并不是说要父母强迫孩子爱好和喜欢。现在的父母和老师都比较注重维护孩子的兴趣,希望孩子能在快乐的玩耍中学到很多东西,因此,很多兴趣班都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但是,这只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起点,保持兴趣还需要持续的努力,需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比较少地有挫败感。孩子兴趣的丧失源于压力和畏难以及由此而来的逃避情绪。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关口,孩子就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很多孩子现在是全面撒网,兴趣班太多了。这样的后果就是挤压了孩子自由玩耍的时间。而且,兴趣太多了也就没有兴趣了。     给孩子合适的爱,这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 第四节、妈妈的魔棒很神奇(1) 作者:黄微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美]泰曼•约翰逊      妈妈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好妈妈要牢记: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这个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有五个姐姐,三个哥哥,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家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家庭,父亲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人,所以父亲在家里是独一无二的权威。母亲要负责家里的一切,包括做父亲的出气筒,甚至在哥哥们长大后,母亲还要承受哥哥们的指责。母亲觉得自己活着真是非常的辛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下辈子能做个男人。     随着家里女儿渐渐长大,面对着如花似玉的女儿,妈妈非常担心自己的命运会在女儿们身上重演,每天她都会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晚上,她忙完了所有的事情后,都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女儿们睡觉的炕前,一边依次抚摩女儿们的头发脸庞,一边流着泪喃喃自语,以后你们都出嫁了,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日子了。于是女儿们就都不嫁人,如果有谁在谈恋爱,家里的姐妹们会联合起来,一定要把事情搅黄。她们会把出现在家里的追求者轰出去,一次次,一年年。母亲去世后,大姐代替母亲坐在炕前那个板凳上,六个女人就这样相继年华老去。她们同哥哥们相处不好,断绝了来往,家里变成了老年女生宿舍,姐妹几人就这样相守着度日。她们顺从了母亲的意志,一辈子都在对男人的戒备和敌意中过日子。     心理学认为,人的某些行为或习惯动作背后可能埋藏着某种深刻的无意识动机。而这种深刻的无意识,可能从你童年时就开始在你生活中存在,而且,它也将继续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你的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还发现性格和行为方式具有家族延续性。整个家庭的问题,同样会在孩子身上有所表
/
本文档为【做个好妈妈其实很容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