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网瘾治疗

2012-02-01 29页 doc 894KB 10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79698

暂无简介

举报
网瘾治疗 北京军区总医院用药物治网瘾遭质疑   2005年06月15日09:1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除心理咨询外,患者每天需输液、服用中西药   几个月前,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北京市首家专门戒除网瘾的中心——网络依赖治疗中心。该中心除了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外,最引人注目之处还要给孩子打针吃药。据悉,在这里戒网瘾一个疗程15天,一般情况下费用为6000多元。   戒网瘾还需吃药,许多家长感到不解。   病房目击: 一道铁门 隔绝外界   ●目...
网瘾治疗
北京军区总医院用药物治网瘾遭质疑   2005年06月15日09:1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除心理咨询外,患者每天需输液、服用中西药   几个月前,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北京市首家专门戒除网瘾的中心——网络依赖治疗中心。该中心除了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外,最引人注目之处还要给孩子打针吃药。据悉,在这里戒网瘾一个疗程15天,一般情况下费用为6000多元。   戒网瘾还需吃药,许多家长感到不解。   病房目击: 一道铁门 隔绝外界   ●目的是约束成瘾严重的孩子和安全   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位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一栋白楼2层。在楼道口,一道铁门挡住了记者脚步。该中心主任陶然告诉记者,设这道大门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主动告知医生每次出行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约束个别成瘾严重的孩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所有的病人在中心都可以自由活动,家长也随时可以前来探望孩子。整个中心包括心理治疗区、住院病房区和活动娱乐区。   当记者在心理咨询师王辉的带领下进入一单人病房时,记者看到一位正在输液的14岁的小病人边看电视边写着什么,在病房内的卫生间,还晾着几件他自己洗的衣服,虽然晾得皱皱巴巴,不过洗的还算干净。这个孩子告诉记者,正在写自己的治疗感受,“这是医生给留的作业,我们每天都要写的。”   这时,有一些孩子进来串门,记者问:“对这里的治疗感觉怎么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这里住得比家好,有什么事都可以和医生说,和医生沟通没有代沟。   患者面孔: 大一学生 占到两成   ●初中生、职高生最多,男女生比例大概为7比3   据悉,网络依赖治疗中心正式接纳患者已有3个多月,目前在这里治疗的患者有18人。   陶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会有10多位家长上门咨询,而电话更是无数。从这些患者的情况看,12岁以上、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初中生、职高生最多,占到了80%,另外还有20%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则是因为突然没有了压力过于放纵而发病的。从性别上看,男女生的比例大概为7比3,陶然主任认为,这和男女发育的不同有一定关系,女性因为其心理发育较早,因此患此病的也较少。   对于外界所谓孩子大都是家长连哄带骗才弄到中心治疗的说法,陶然主任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告诉记者,这些患有网络成瘾病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受到欺骗,如果家长没有在家中给孩子们做好思想工作,孩子是不可能乖乖住进医院的,“这里又不是集中营,如果孩子不想住,医生是没有权力不让孩子走的。”前不久,有一个病人家长瞒着病人把他带到中心,当时孩子得知真实情况后,在中心内大吵大闹,结果不但病没治成,反而更加引发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治疗过程: 心理咨询 打针吃药   ●一个疗程15天总费用一般为6000多元   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王医生表示,住院的患者除了每天需输液、吃一些中西药调整其内分泌系统之外,还会与自己心理咨询师进行交谈。“我们要了解他们从住院到治疗中期、后期的所有心理变化。”   王医生告诉记者,除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每天都会有一项团体辅导,通常的做法是把几个爱好相同的患者组成小组,然后让他们对某一件事情互相交流、发表看法。王医生表示,心理治疗就是一步一步地把孩子从他们心中网络世界里拽出来。   目前,患者住院期间每天费用为400元,再加上一日三餐,一个疗程15天下来,总的费用一般情况下6000多,不会超过7000元。陶然主任表示,中心内起码达到了3星级的水平,再加上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费用,这个收费标准并不高。   记者随后询问具体用药的种类及数量时,王医生表示,所用药物均是各医院最常见的,但具体如何服用就属于中心自己的研究成果了,不方便透露。   家长担心: 治愈之后 网瘾复发   ●自开诊以来大约有40个孩子的网瘾被成功治疗   据中心统计,自开诊以来,有大约40个孩子的网络成瘾病已被成功治疗。   今年25岁的北京男孩小李(化名),已经大专毕业两年了,10天前被父母送到网瘾治疗中心。在他的病房内,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其实我打游戏就是为了躲开唠叨的父母,最长一次有15天没有回家,都是在朋友家和网吧的电脑前度过。”   据小李的主治医生介绍,小李刚到医院的时候,对人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情绪,在填写住院资料的时候,除了说“不知道”,甚至还对医生大嚷大叫,“我不认识汉字,我不填”。随着10天来的治疗,小李恢复得很快,能够接受记者的采访就是一个最好的。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已治愈患者的家长,他们一致的反映就是欣喜之余,非常担心孩子的病复发,“真的是不想再回到那样的生活了,孩子和自己都非常痛苦”。有的家长自言,现在连怎么当爹当妈都不会了,就连孩子出门,都要给戒瘾中心的医生打个电话,问问会不会产生问题。   ●链接·提醒   网络并非祸首   中心主任陶然告诉记者,由于大部分患有网瘾的孩子都是因为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引起的,因此社会上曾一度把网络当成了“海洛因”,其实并非如此。   陶然表示,真正导致孩子们患上网瘾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社会和家庭给孩子们造成的难以承受的双重压力。患上网瘾的孩子年龄大都分布在12至18岁,正是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由于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因此孩子们往往会自己寻找一个渠道来发泄,而网络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一旦他们对这个发泄渠道产生依赖,便可能成为网瘾患者。   网络成瘾症   据调查,全世界两亿多网民中,就有114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征。现代心理学家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确定了诊断标准:上网已成为生命活动中的必需部分,并由此产生心理、生理依赖性。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抑郁,或出现暴力倾向。   陶主任介绍说,一般来说,如果因为上网而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就可以说患有网瘾病。   观点交锋   如何才能戒除网瘾?   -观点一:心理矫正 无须吃药   国内著名的“戒网瘾专家”、美籍社会学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用药物戒除网瘾并不可取。他表示,“网瘾只是习惯问题,不是疾病,怎么能给他们用药物呢!简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陶宏开教授认为,网瘾其实既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好。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只是心理上的偏差,只要适当地矫正,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网瘾。“能上瘾的东西有很多,如有的人下棋上瘾,这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也从没把这样的事情当成是疾病,更不需要打针吃药。我们要对孩子负责,能帮助孩子走回正常的学习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观点二:药物治疗 如同戒毒   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栋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国际上已经公认,网瘾和吸毒、酗酒、赌博一样,都是化学成瘾。药物治疗“网瘾”,原理和戒毒是一样的。人体内有一个“奖赏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多巴胺,它的增加、减少调控着人的情绪,兴奋或低落。成瘾,就是多巴胺的自我调控失衡。毒品,通过外源性的物质使多巴胺含量骤然增加,使人有快感,而网络、赌博等行为依赖者则是通过内源性物质获得多巴胺增加,得到快感。药物对多巴胺起伏有很好的平衡作用,也就有“除瘾”功效。   -观点三:双管齐下 根除网瘾   陶然主任认为,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可取之处,但都不成熟,目前中心的治疗方法也是希望通过另外一种手段,找到治疗上网成瘾病的最佳办法。对于网络成瘾的原因,中心的医生与以上两种看法又有所不同,所以才在治疗方法上有所区别。陶主任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洁癖等患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抑郁症、自闭症、焦虑症、强迫症、偏执症等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纠正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也就是说,作为基础的药物治疗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处在青春期发育期间的患者脑腺体分泌失调,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如果不解开孩子的心结,孩子们错误的心理会再次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使病情复发。(撰文张鹏、摄影吴宁)   铁栅栏门内就是网络依赖治疗中心 您服务:推荐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 为您服务 2006-09-08 10:04:04 阅读9 评论6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采用军训,心理,医学,教育,家庭治疗为一体,全面帮助网瘾及各种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远离网瘾,健康成长.24小时服务热线:010-69261041 咨询热线:010-69261044,69209641 基地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康庄路口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邮编:102600) 乘车路线: 机场:乘机场大巴到公主坟下换乘公交968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西客站:乘坐410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北京站:乘坐957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其它乘车路线:公交车901、962、954、937、610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自驾车:京开高速大兴工业区出口康庄路往西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康庄路35号) 探访国内首家网瘾治疗中心:每天吃两次药 2009-08-24 09:35:46 来源:东方早报 【大 中 小】 评论:0 条 我要投稿 收藏本文 分享至微博 站长交易 HYPERLINK "http://jy.chinaz.com/" \t "_blank" (http://jy.chinaz.com)帮站长赚钱 虚拟主机评测+IDC导航=IDC123.COM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 摸摸头、挠挠手,这些不经意的小动作,立刻被教官大声喝止。对于眼前80多个穿迷彩服的青少年而言,站20分钟军姿,是每天必修的功课。这是北京大兴某军营院内的一种特殊军训,被训练的人是一群网络成瘾者。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就设在这里,这也是国内首家网瘾综合治疗中心。 该网瘾综合治疗中心与普通治疗中心不同,不能上网,没有手机与外界联系,学员不能跨出基地半步,完全是军事化管理。 2008年11月发布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诊断治疗标准》曾因将网瘾认定为精神疾病引发了巨大争议,该标准的制定者正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 “先有病,后有网瘾” 在陶然看来,网瘾孩子有近40%都有共病,即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立违抗等;还有30%的孩子伴有各种精神症状,伴有抑郁、焦虑、社交恐惧。先有病,后有网瘾。只有根据医生的诊断,先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控制住这两种病,才能进行其他治疗。 陶然所在的治疗中心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方式,基地每天都要发两次药。据陶然介绍,这些药物多为调剂精神情绪方面的对症药,也有感冒药之类的日常药品。一些孩子不想吃,抗议、耍些小动作,护士就一定会看着他们吃下去。 一些学员对这类药有一定的抵触,认为对智商有影响。一位孩子的家长则在一开始就与医院商定不给孩子吃药,“不需要用什么药来治,关键是心理上的疙瘩一定要解开”。 基地使用20余种药物 对此,陶然表示,网瘾治疗中心的药物都是“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允许的,作用利大于弊”。陶然向早报记者介绍说,基地给学员吃药分两种情况:第一类,是有共病的学员,即除了网瘾还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学员,吃的药一种叫择思达,是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生产的,药比较贵;另一种叫利他林,是国内企业仿造国外的,苏州一家公司生产,一盒20多元。而第二类,是伴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的学员,这类药物很多,国际上有50多种,该基地用了20多种。“家庭情况比较好的,用进口的,条件比较差的用国产的,但都必须是对症治疗”。 据了解,择思达是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多动症的非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也是目前治疗多动症的常用药,为中枢神经兴奋药,属于二类精神类处方药,为国家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 学员们的一天 对话学员 “不恨魔兽世界,是自己沉迷了” 正在网瘾中心接受治疗的李明是一名大二学生,在校时,他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玩“魔兽世界”,晚上一两点睡觉。随后考试常常挂科,最喜欢的篮球也不打了,学校1000米的测试,大一很轻松就能跑下来,到大二就跑不动了。“我不恨‘魔兽世界’,游戏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只是我自己沉迷了。”李明将网络成瘾归咎于大学管得太松、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本身自制力差等等。“但主要还是与父母沟通有问题。”他说。   基地心理医生曾婧婷说,这里的孩子有半数甚至三分之二的被父母在物质方面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学习上却对孩子要求严格,期望高。“家庭教育误区是造成孩子上网成瘾的首要因素。”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瘾治疗中心主任陶然说,因此,基地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李明告诉早报记者,基地的培训让他更敢于表达了,现在偶尔会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李明说,有一次基地组织孩子们给父母洗脚,很多家长都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给妈妈洗脚。”   三个月的治疗周期,每月8400元,但家长王强觉得为了孩子值得。据了解,来基地的父母90%都是从外地赶来的,很多父母专门辞职来陪孩子。 “出院是我们每天都聊的话题” “出院永远是我们每天聊天时的话题。一听说谁什么时候要出院了,大家都非常羡慕!”李明说。 基地制定的出院标准是:精神症状减轻或消失;可以回去上学;与家长关系改善。来这里的孩子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治疗期,也有的人一个月就出院了。强制出院的学员,都是家长认为效果不好或需要上学等,尽管医生未同意,也坚持提前离开。 各种不同的出院方式,正常的、强制性的,常常引起孩子们的热议。对于那种一个月内就获医生批准出院的,孩子们都急于知道怎样表现才能像他一样“快速出院”。。 李明说,他感觉基地就像在关押犯人。基地圈子比较小,不如外面自由,一些孩子会感到压抑。“我觉得自己可以出院了,但只能听医生的。后来,我也慢慢坦然了、麻木了,什么时候让我走就走。不坦然也不行啊,我就是想走,他们也不让啊!家长也特别听医生的话。”李明有些无奈。 据陶然介绍,该中心基地自2005年成立至今,接纳了约5000例网瘾少年治疗,经过后续调查,当中仍有25%的孩子没能戒除网瘾。 注:文中所涉青少年均为化名 否认存在暴力 罚做俯卧撑被学员称为“软暴力” 早报记者曾接到网瘾孩子家长的电话,称陶然的基地存在暴力的情况。陶然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否认存在暴力,明确说“没有”。但他同时也说,过去,对于犯错的学员,确实存在打板子的情况。“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打过板子,是由学员选出来的班长,或者同宿舍的学员,用小木板来打屁股,不过是象征性的,他们在打的时候还笑着呢。”他说,后来发现打板子起不到效果,因此在2007年下半年取消了。 陶然称,学员们正值冲动的年龄,他们之间肯定存在打架的现象,基地现在已经把对于他们的惩罚方式改为做俯卧撑,一次30到50个。“做俯卧撑也被学员称为‘软暴力’。” 电话:010-58894210、58894211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 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怎样让孩子戒除网瘾成为许多家长的心病。今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了北京市首家专门戒除网瘾的中心——网络依赖治疗中心,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为青少年戒网瘾。现在该中心的进展情况如何,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主任陶然教授。 陶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会有10多位家长上门咨询,而电话更是无数。从这些患者的情况看,12岁以上、心智还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影响的初中生、职高生最多,占到了80%,另外还有20%是大一的学生,他们则是因为突然没有了压力过于放纵而发病的。从性别上看,男女生的比例大概为7比3,陶然主任认为,这和男女发育的不同有一定关系,女性因为其心理发育较早,因此患此病的也较少。 在问到是否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住院治疗时,陶主任告诉记者,这要看患者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对于较重的患者,之所以让孩子住院治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和家庭环境、外界充分隔离,因为很多孩子上网成瘾都伴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只有让孩子完全脱离那个环境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让孩子敞开心扉。从以往门诊的治疗情况来看,小患者一般很难坚持一周三次的治疗,而且回到家以后仍然出现反复,就像吸毒一样极易反复。成立了专门的网络成瘾病房后,就可以收治无法自拔的网络成瘾者,进行全封闭式的“心理+药物+物理”系列治疗。 对于那些比较轻的患者我们主要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纠正到正确的道路上来。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当是网络上瘾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孩子网瘾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多关心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合理引导青春期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同时加强教育,让孩子认清网络的作用,目前中心通过举办一些讲座和培训班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同时培训家长,让家长懂得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预防孩子上网成瘾,这方面我们也开通了两部咨询电话,010-58894210、58894211,如有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 最后陶然坦言,医学治疗不是治本之策,家庭教育更重要。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网络成瘾的教育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也包括网络(媒介)素质。网络素养教育应当以提高青少年自身的免疫力为宗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组织各种活动,帮助青少年正确看待和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使家长尽快与孩子们在互联网方面共同成长。 作者:陶然 责任编辑: 叶福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的国内首家集心理、医学、教育、军训、家庭为一体,全面帮助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机构。该基地受到中央文明办、国家关怀青少年下一代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社科院等有关国家机关的全力支持,与国家级新闻媒体、一流的医疗单位和教育机构结成研发共同体。       该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卫戍区军事培训基地院内,占地 245 亩。基地采取封闭式军事管理,拥有国内仅有的十大功能治疗室(认知治疗室、家庭治疗室、行为治疗室、精神动力等)、国内最先进的治疗仪器(生物反馈治疗仪、物理平衡治疗仪等)、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乐挺、游泳馆、篮球、台球、乒乓球等多项文体活动设施,实行军营化一日生活。现拥有国家一流的医学、心理治疗及教育人才,尤其是拥有国家正规军事教官等多项得天独厚的部队资源。 校训:“成人成才,心智合一” 宗旨与目标:以“挽救孩子,造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集医学、心理学、教育、军训、家庭为一体,建设中国首家一流的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同时积极争取国际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全国 17%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身心矫治提供平台和服务, 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完善和全面发展,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心理化教育理念:在青少年身心障碍矫治过程中,我们秉承爱和科学的精神,融合脑科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依据“三层次介入理论”,吸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军事训练、青春期医学等科学原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多渠道教学手段,针对青少年学生不同群体,进行必要的医学体检,设置具有个性化、可操作性的课程项目,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并确立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通过主题课程和互动训练 ,实施适应性与发展性心理化教育。 心理化教育目标:通过不断探寻青少年身心整合、人格完善的科学有效途径和方法,有效 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协调统一的人格、科学的认知结构,提升自我调整、适应环境的能力, 贯通理智与情感,在获取知识、培养个性、发展智慧方面处于自然而主动的地位, 使学生的身心障碍得到有效的矫治,心理功能得到相应的完善与发展。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特色技术   疾病常识   联系方式   刘彩谊 肖利军 应力 张广发 黄秀琴 陶然                           生物反馈治疗仪                                    眼动治疗仪   训练器械以及先进的仿真激光枪等            治疗性设备:箱庭治疗模具及沙箱   认知误区的故事:认知教育                    描绘心灵图画:绘画治疗 医院科室 >> 特色科室 >>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 联系方式  科室介绍   专家介绍   特色技术   疾病常识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010-69261044 010-69209641 夜间值班:010-69261041转8001 电子邮件:china_young@126.com 传真:010-69261041转8009 QQ:805560442 基地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康庄路口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邮编102600 -------------------------------------------------------------------------------- 汇款方式 开户行: 中国建设银行 卡  号: 4367 4200 1248 0158 423 户  名: 张英 财务室电话:010-69261041-8013 -------------------------------------------------------------------------------- 乘车路线 机  场:乘机场大巴到公主坟下换乘公交968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西客站:乘坐410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北京站:乘坐957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公交车:901、962、954、937、610到洪村下车向西康庄路35号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 自驾车:京开高速大兴工业区出口康庄路往西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康庄路35号) 或者南五环兴业路出口(黄村)康庄路往西北京卫戍区教导大队院内(康庄路35号)   中学生“网虫”的心理透析与疏导     1、依赖心理和网络成瘾症。  青少年是当前“网络一族”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自控能力、辨别能力较差,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虚拟社会,被深深地吸引进去。  2、孤独心理和社交恐惧症。  如若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有感情的、身体的联系,就容易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健康问题。  3、矛盾心理和网络焦虑症。  网络无边无际,瞬息万变,青少年期望着能掌握它、运用它,却又容易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无能,适应不了困难,在上网青少年中出现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  4、失范心理和网络散漫症。  网络采用的是分散结构体系,具有不可控制性。青少年容易形成脱离社会规范的失范心理,甚至引起网络出轨行为。  从以上对网虫的心理分析来看,“网虫”上瘾的原因主要是心理上的,而不像传统的药物上瘾对人们的影响是生理上的。故不应采用传统的严禁方式,不是封堵而是通过疏与导。其对策如下:  对策之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专家教师为学生开设互联网知识讨论,上健康网。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引导教师和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开展上网心理引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对策之二:强化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让学生远离黑色网吧。要不断强化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信念教育,增强学生分辨是非能力,坚决抵制网络垃圾的诱惑,防止出现不良思想倾向。  对策之三:多开辟健康有益的心理网站,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治疗。  对策之四:增强心理防范意识,提高心理“免疫力”。还应提高自身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对策之五:健全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和法规,形成健康向上的主导心理。  对策之六:培养既懂心理艺术。  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新型心理辅导队伍,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电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在这场竞赛中,我们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可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多一份成功,少一份失败。   测试自己是否网络成瘾者     虽然正式的网络成瘾(IAD)诊断标准尚未出台,研究者们一般认为,这是个很广的概念,涉及到一系列不同的行为和冲动控制问题。要诊断一个病人患有IAD,病人必须在过去12个月内表现出下列七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       1、耐受性增强:病人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也就是网瘾越来越大;       2、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病人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英特网;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码下载的大量文件等等;       6、上网使病人的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够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病人仍然继续化大量时间上网。       从临床表现来看,IAD至少包括下列五种类型:       1、色情网络成瘾(包括网上的色情音乐、图片和影像等);       2、网络交际成瘾(包括用MUD、聊天室等在网上进行人际交);      3、网络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交易);       4、强迫信息收集(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者不迫切需要信息);       5、计算机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    孩子网络成瘾 家长先反思    缺自由易导致网络成瘾  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最痛心的人莫过于他们的父母,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一步一步把孩子推向了网络的深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很多父母的心理,他们一心想要孩子“成绩好,考高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成为人上人”,他们在孩子身上给予的这种希望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学习任务,繁多的补习培训,一轮一轮的考试让孩子不堪其累,失去了本该拥有的自主时间。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由空间,能够张扬个性,能够获得认可。”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童心理学教授沈家宏说,“网络游戏让孩子得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以及享受自我支配的快感;上网聊天则能使孩子渴望倾诉的心情得以释放。现实中孩子得不到的,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中找到,得到暂时的慰藉,所以孩子很容易迷上上网。”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上网就反对,只是唠叨,强行禁止孩子上网,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自由,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逆反心理作用下,越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白云心理医院的许老师说。  许老师讲起了这样一个案例:今年16岁的小X,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小时候神经麻痹落下的病根,一直要依靠轮椅生活。家庭经济不好,后来有了电脑上网以后,小X就打游戏,练升级,然后卖装备赚钱。他说,想赚钱给妈妈,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怕妈妈知道他花很多的时间玩游戏赚钱,所以也不敢给妈妈。靠玩游戏赚来的钱已经存有一两千块,他很少问妈妈要钱,日常开销都是用这些钱。妈妈对他上网玩游戏越来越反对,经常责备唠叨。他认为妈妈不理解他心里的想法,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每次遭妈妈责备,他就抡起拳头拼命地打墙,打玻璃,后来开始打妈妈。但他只打妈妈的腿,他说因为妈妈的腿已经麻痹了,没有知觉不会痛。“很多这样的孩子,我们看了都觉得很痛心,如果父母能够多理解孩子,多交流,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孩子网络成瘾,很多就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感觉得不到父母、同学和老师的理解与尊重,因而导致自信心缺乏,转而自暴自弃,在虚拟世界寻找自信。“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要给予关怀与尊重,帮助他重建个人自信心;而对于成绩好的网络少年则应该在发展智力的同时,要注重情商的培育,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身心健全的人。”该老师说。  孩子患网瘾,先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与烟瘾,酒瘾一样,上网一旦成瘾便很难戒掉。“要做到有效预防网络成瘾,正确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沈教授说,“从我们接手的案例中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上网成瘾都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某小学的一位心理辅导老师表示,在教育孩子时要采取民主、自由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而不必在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也要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有规律的上网计划,包括上网的时间,上网的目的等等。“制定计划时必须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在执行时孩子才能自觉遵守规定。”这位心理辅导老师如是提醒。  “有些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存在较大偏差,有的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甚至用物质对孩子的任何物质要求都一一满足,却恰恰忽略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对孩子管理得特别严厉,只懂得施加压力,长期下来,孩子心理受到压抑,非常容易出问题。”沈教授说。  今年17岁的小K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小K的妈妈是博士后,爸爸是个企业家,他天资聪颖,中考时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广州市二中。2005年,他刚上高一,因为爸爸有外遇,父母离婚。之后他的成绩下降,开始迷恋网络,经常购买网络游戏的相关书籍,一直研究到半夜,现在他的成绩已经跌至全班倒数。父母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他,更谈不上交流。对他愈加严重地沉迷网络,爸妈都非常反对,每次都是唠叨责备,有一次,爸爸竟然责备唠叨了两个小时,他说当时“烦死了,真想砍死他”!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它让我们看到夫妻间良好的关系是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前提,让孩子有一个和睦、安宁、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同时保持统一且适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方式,这些足以防止孩子网络成瘾。  自信心是网瘾的“头号杀手”  对于网络成瘾这个新问题,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在治疗上也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但大多数观点赞成实施心理治疗,“除了精神上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度焦虑、抑郁等,才会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药物治疗的。而且药物只是缓解心理上的不适,并不能治疗网瘾。”沈教授认为网瘾还不是一种疾病,只是行为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心理上的治疗与行为上的纠正。  在当今治疗网瘾的方法中,以心理治疗与军训为主。军训治疗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改变其长期在网络中形成的不服从规则的散漫,同时也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孩子意识到应该独立了,能够独立了,就会有种责任感和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这对预防和治疗网瘾都非常重要。”沈教授说。  “而心理治疗,重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学大教育个性化学习中心的一位资深心理老师认为,已经患上网瘾的青少年中《网吧内遭抢劫5少年被逼跳楼》、《上网吧窃人“网号”少年被逼跳楼身亡》……,频繁曝光的案例令到青少年网络沉迷迅速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前不久,国家还推出一套网络防沉迷系统来限制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时间,但是很快网上就传出了破解的招数,可见,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更多的应该从心理关注入手。  2005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  北京一份针对正规高校的调查表明,80%的退学大学生都和网络成瘾有关  2005年全国犯罪总人数87%是青少年,而这87%之中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  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家庭的问题,它的出现有一系列的社会原因,所以解决网络成瘾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老师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的质量,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的心理治疗方法     网络成瘾已成为当今青少年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严重者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更影响了身心的健康。     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心理治疗。       1.认知治疗  认知重建:改变其坚定而又顽固的信念,如“游戏真棒”,“上网真好玩”,“再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可以采用苏格拉底问话,辩论法):上网的动机、对网络的态度:不从感情上厌恶和排斥它,采取“导”而非“堵”的中肯态度、让其充分认识到成瘾后的严重影响(瘾发时用提示卡)。  自我提醒: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10-20次,每次3-5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10-20次,每次3-5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自我辩论: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在瘾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失败感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之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自我暗示:如果又有了想上网的念头时反复自我暗示,如“不行,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后,就进行自我鼓励,如“今天我又赢得了一次胜利,继续坚持,加油”。这样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刺激,加强自己的意志,使上网的欲望得到抑制。语言暗示既可通过自言自语,也可将提示语写在日记本上,或贴在墙壁上、床头上,以便经常看到、想到,鞭策自己专心去做。  2.行为治疗  强化法:自我奖励、自我惩罚,即视当天的进展情况而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或惩罚,但应注意其使用的内容应最好与上网无关.奖励和惩罚既可以由成瘾者自己执行,也可以请老师、同学、家长协助执行。如,当目标执行无误,就奖励自己吃一样喜欢的零食或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否则长跑1000米或做清洁等.  行为契约法:成瘾者与家长共同商定戒网的行为契约,成瘾者签定契约并成为契约的遵守者,家长则担任契约的执行者,从而规范成瘾者的上网行为,也培养其自我约束能力。  厌恶疗法:“厌恶刺激治疗仪”电击、默想痴网后造成的种种被辱场面,想象自己长时间上网后萎靡不振的颓废样子,甚至可以让其配合在上网后精神不振时保持原样照张相,再与其以前精神状态很好时对比,让其厌恶自己的过度上网行为,从而激励自己找回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但注意不要泛化到厌恶整个自我。  想象满灌法:想象自己上网成瘾后的种种极端后果,如成绩下降、被大家看不起、被别人羞辱、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人等,想象自己长时间上网后萎靡不振的颓废样子;让其厌恶“现实自我”的形象,并用“理想自我”激励自己。  放松训练:为应对戒网中瘾发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采用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稳定情绪,振作精神。  3.辅助治疗  还有一些方法不易明确归为认知疗法或行为疗法,却在这两种疗法中都可能用到,本研究涉及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转移注意法:在其他活动中寻找快乐,如欣赏一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读一些轻松愉快、有趣味的书刊,或与朋友逛街、散步、看电影、郊游等等。对于一些因过度上网而产生孤独、忧郁等情绪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大脑中神经肚物质的释放。  社会支持法:社会成员尤其是父母应更多地关心成瘾者,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戒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人际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温暖,满足他们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心理需求,从而改变去网络中寻求心理需求的满足的方式。   网络成瘾症 原因分析     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还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它的形成既有网络传播特性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人格缺陷和现实社会生活压力的原因。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科学家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已被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主要表现,就是因为过份依赖网络,而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其最明显的症状有:在网络上工作时间失控,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为了达到自我满足,不惜增加网上停留时间,试图减少操作时间但难以自控;对家人和朋友隐瞒自己是“网虫”;有人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  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传播的特点,使它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播更轻松。网络使用者人格中的某些缺陷,使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现实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一些人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空间里寻求安慰和减压。社会形态转型时期,生活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如工作上的失落、社会交往挫折、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难题等,压力骤增。人们迫切需要一个宣泄减压的宽松环境。网络成瘾实际上是暴露了目前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把网络成瘾的症结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是不够全面的。  那些内向敏感、现实人际交往困难的人,易沉迷于网络。例如一位女性说:“在网上,我会主动与我不认识的男士说话,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所以,提高他们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是摆脱“瘾症”的治本之途。首先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领导同事的关系;其次给予相应的现实生活方面的指导,如对人际沟通上有障碍的使用者,给予交流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让其体验到真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总之,要让网络成瘾者融入、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毕竟,人不能只活在电脑和网络的世界中,它们只是生活的一组成。  心理学家对网络使用者及其家属还提出以下建议以预防“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发生:  (1)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一天不宜超过8小时;  (2)每天应抽出2-3小时与家人和同事进行现实交流;  (3)一旦发现有“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出现,家属要强行限定患者上网的时间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患人格障碍男性易出现网络成瘾     有人格障碍者更易网络成瘾  曾有报道,一白领因为MSN(一种网络聊天工具)经常不能联机导致情绪焦躁,于是出现摔文案、砸电脑现象。专家认为,这是典型网络成瘾的早期表现。而具有某些人格障碍的人由于网络满足了他的某些需求,就更容易在网络条件下成瘾。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黄秀琴说,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患者往往具有某种特殊的人格特征,而且大多数人在对网络上瘾之前,常有其他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心理发育不健全的表现,是指在没有幻觉、妄想、智力低下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此类人一般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就出现人格问题,至成年期呈现明显病理性人格,并且会延续终身,而且以男性为主。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高文斌博士研究发现,虽然有些人上网时间较长,但并没有明显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也就是说,人们使用网络的时间和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一定正相关。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却更容易因成瘾而使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男性成瘾者的人格障碍  缘于成长中的心理缺失  高文斌博士研究发现,在人的成长期,心理上需要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等等。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孩子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  而中国人在成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三方面缺失:  第一,“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对于青春期男孩是很重要的,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但现在很多家庭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一些孩子父母离异了,孩子跟着母亲生活;有的家庭虽然表面完整,但父亲很少在家,想尽责也尽不了。  在传统的大家庭时代,父亲不在,还有爷爷和叔叔伯伯来代替父亲发挥功能,而现代核心家庭却找不到替代者,造成“父亲功能”的缺失。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  第二,在城市里还存在着“游戏缺失”的问题。男生需要在游戏中有一定的肢体接触,甚至肢体冲突,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他就会去找替代品。  第三,“同伴缺失”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没有伙伴,孩子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短短的在校期间,也很难发展出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而在网络中,有游戏,有同伴交往,又能获得成就感,正好弥补了这三个方面的缺失。  同时,成年后,社会角色允许女性表现自己的情感,因此女性非常善于宣泄,而男性由于社会性质等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宣泄,压抑在心里,时间长了就可能把这种情绪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中。   “网络成瘾”所带来的危害     其一 由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自控能力及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色情、暴力及不健康的游戏难以分辨和抵制。其二 他们追求独立喜欢尝试新的道德生活,摒弃旧的道德载体。而现实生活中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外部压力却束缚了他们的这种天性和愿望,而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肆意宣泄及释放的出口,助长了他们的叛逆,弱化了他们的道德感。     “网络成瘾”造成的躯体障碍:由于长时间上网,睡眠节律紊乱,导致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降低,诱发种种疾患:如胃肠神经症、紧张性头疼。此外长时间敲击键盘可引起腕关节综合征;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可出现腰背肌肉劳损、脊椎疼痛变形等。     “网络成瘾”造成的心理障碍:对网络依赖性表现在对网络操作出现时间失控,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一但停止上网便会产生强烈的渴望与冲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和维持,感知觉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缺乏对生活的兴趣和动机,自尊和自信的丧失。回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情绪和自我否定的消极体验,促使其再次回到网络中,以逃避现实不愿负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更有甚者为达到上网的目的,骗取钱财违法乱纪造成个人品行方面的问题,乃至人格的丧失。 网瘾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病     精神医学专家认为,网络成瘾者与酒精、毒品、赌博依赖症一样、同样是一种精神病态。严重者都需要进行心理矫正和药物治疗。     网瘾患者大多为学生,尤其是初一、大一学习相对初期阶段,学习比较松懈、思想无压力、有的远离家人无拘无束,自控能力差,放任上网,又加之网络的刺激、更加吸引上网。进一步发展、深陷网络、上网成瘾。     由于互联网特有的虚拟性、隐匿性、便利性以及给人以逃避现实的空间,非常诱使健康人沉湎其中。这也是上网成瘾的原因之一。     精神卫生专家指出、网络成瘾者,有的沉迷于其中的赌博活动或色情浏览。还有人花大部分时间、在网上浏览网页股票、彩票、博客、交友、聊天等。但绝大多数还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有为单机游戏。 目前,在治疗网络成瘾患者中,采取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尤其对伴有躯体症状及精神障碍,如头痛、头晕、心慌、手抖、多汗、食欲不振,视力模糊及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强迫、人格改变等一系列症状,更显药物的治疗作用。这些症状往往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医学解释-网络成瘾     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性,这种嗜好和习惯性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愉快而形成的。一些嗜好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如有人酷爱读书。然而某些有害的嗜好,如网络成瘾、赌博、吸毒、吸烟、酗酒等,可导致严重的心理、生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于网络成瘾而言,患者对上网的渴求是指一种内在的对网络强烈的欲念。“渴求”具有本能的驱策力,对过去的致瘾源所引起的欣快感存有记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成瘾,行为学家认为:性格是成瘾的基础,如缺乏独立性、抑郁内向、意志薄弱、外强中干等人格特征的人,极易对网络产生依赖。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 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     4.每当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办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7.因为迷恋网络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网络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如果有上述4项或4项以上表现,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大于4小时,一周上网时间大于5天,已持续一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网络成瘾综合征”,建议住院治疗。   沉迷“网游”:学生家长社会都有责任 ——访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治疗中心及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教授 发布时间:2006-09-05 13:29:13.0来自:人民网作者:黄浦林 崔燃 马兴宇网友评论:0条收藏:0   缘起:被大学生们昵称为“网游”的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代大学校园的一种流行文化符号。2003年,成都大学生黄可和张灿因为网络游戏《传奇》中的虚拟纠纷大打出手,双双重伤在血泊中;2004年,广西政法大学学生何洪益因上网花去30元钱而抢劫;2005年,南京大学生许某因连续3天玩网络游戏猝死在学校宿舍。一项调查测算,我国两千三百多万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其中超过7%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有依赖性。     “网游”:当代大学的流行文化     记者:玩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现象,爱不爱、懂不懂“网游”,在一些大学成为是否时尚、现代、合群的标志。在您所接触的上网成瘾青少年中,大学生能占到多大比例?     陶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宽带网络使用人数达6430万,其中有将近3000万在玩网络游戏,很大部分来自青少年,比例大致是初中生占30%,高中生40%,职高生10%,大学生为20%,大学生处于中等位置。但因为大学生有较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较稳定的费用,所以他们中玩“网游”的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另一项调查测算,目前全国在校的两千三百多万名大学生中,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在玩网络游戏。     记者:在你们治疗中心,收治的“网游”成瘾大学生有些什么表现?     陶然:北京军区总医院在大兴黄村有
/
本文档为【网瘾治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