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02-solaris操作系统

2012-01-15 50页 ppt 2MB 3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9201

暂无简介

举报
02-solaris操作系统nullsolaris_system&cluster系统培训solaris_system&cluster系统培训引言引言solaris系统的特点 sun cluster的特点 solaris系统日常管理的主要方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熟悉solaris系统 掌握solaris硬盘管理 掌握solaris网络配置管理 掌握solaris备份与恢复 熟悉sun cluster, 掌握典型的双机配置方法 能够对系统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 第二章 sun cl...
02-solaris操作系统
nullsolaris_system&cluster系统培训solaris_system&cluster系统培训引言引言solaris系统的特点 sun cluster的特点 solaris系统日常管理的主要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熟悉solaris系统 掌握solaris硬盘管理 掌握solaris网络配置管理 掌握solaris备份与恢复 熟悉sun cluster, 掌握典型的双机配置方法 能够对系统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 第二章 sun cluster介绍 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solaris系统简介 solaris系统管理 solaris硬盘管理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solaris系统简介-UNIX历史solaris系统简介-UNIX历史1969 UNIX的雏形在Bell实验室形成。 1972 UNIX的第2版诞生。新特征有:管道、支持编程语言、开始尝试用NB(NB是C语言的前身)编写内核。 1973 UNIX的第4版诞生,内核和外壳用C语言重写而成。 1982 Bill Joy离开了伯克利,与人合资成立了Sun公司,基于BSD开发并且发行了SunOS,后来又发行了Solaris SUN solaris常见的版本和内核SUN solaris常见的版本和内核OS版本和内核体系 : 1. SPARC平台 Solaris 2.7(7) 64 bit+32 bit Solaris 5.8(8) 64 bit+32 bit Solaris 5.9(9) 64 bit+32 bit 2. INTEL X86平台 Solaris 5.8(8) 32 bit Solaris 5.9(9) 32 bit系统内核的切换系统内核的切换查看系统内核命令。 # isainfo –b 看内核的位数 启动64位内核模式 Ok > boot kernel/sparcv9/unix 启动32位模式 Ok > boot kernel/unix 如何查看系统的版本 $ uname -X 看详细的OS版本 $ more /etc/release PROMPROMPROM (OBP) 固件在系统加电时就立刻运行。(也叫OBP,EEPROM) prom固件的主要任务包括: 测试并初始化系统硬件 更改启动顺序和启动方式 设置系统的一些底层系统参数,比如scsi id等 助解:实际上,小型机与pc机仅仅只是硬件架构不同,在管理思路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家可以把sun小型机的prom,当成是这个pc机的BIOSPROM的使用PROM的使用常用的进入ok模式的方法: 在操作系统下执行 # /usr/sbin/shutdown –y –g0 –i0 命令 在主机的控制台键盘上同时按下Stop+A 在pc的串口终端上使用ctrl+break键 prom参数的修改的方法 在ok提示符下,用命令来进行修改 在os下直接用eeprom命令来修改PROM模式下的常用命令PROM模式下的常用命令PROM模式下的常用指令集: 格式: OK> “指令” banner  显示当前机器配置状况,cpu,ram,hostid等 probe-scsi-all  显示所有SCSI通道及所挂接设备 probe-ide  显示所有IDE通道及所挂接设备 eject 弹出cdrom或floppy reset  重新启动主机PROM模式下的常用命令PROM模式下的常用命令PROM模式下的指令集: boot  device [option]: -r  系统重新配置硬件 -s  启动到单用户模式 (类似于windows下的安全模式,可以进行一些系统修复的工作) set-defaults : 恢复prom的参数到出厂值或者按下stop+n键系统引导过程系统引导过程系统引导分为四个阶段: Boot PROM 阶段 引导程序阶段 操作系统内核初始化阶段 /sbin/init 阶段 注意:尽管企业服务器,如6500,比一般的单系统板服务器,如E250,具有更多的系统板和磁盘,但是Solaris在它们上面的启动过程几乎都是一样的。系统引导过程系统引导过程/etc/inittab文件/etc/inittab文件s3:3:wait:/sbin/rc3 >/dev/msglog 2<>/dev/msglog boot cdrom 然后根据安装要求进行系统参数的设置系统的启动和关机系统的启动和关机solaris系统的启动: 在ok提示符下,有如下几种启动系统的方式: Ok > boot disk 从硬盘启动系统 Ok > boot cdrom 从光驱启动引导系统,进行系统安装 Ok > boot –s 启动到单用户模式 solaris系统的关机: 有如下几种关机方式: shutdown –y -g0 –i5 关机并断电 shutdown –y -g0 –i0 关闭系统,并进入到ok模式 ok > 在ok模式下,可以直接关闭主机电源 注意:在os下,切不可直接按下stop+A,进入ok模式系统管理工具系统管理工具图形用户界面(GUI)下可以使用窗口菜单方式的系统管理工具:admintool,它可以实现用户,软件包,串行接口,打印机等的管理 字符终端模式:控制台,串口终端,以及网络终端模式: 范例:login: root Password: Last login: Thu Feb 24 14:03:36 from 10.72.88.88 Sun Microsystems Inc. SunOS 5.9 Generic May you have a mail 为什么使用admintool为什么使用admintool优点: 简化复杂的命令行输入 不用记住复杂命令,减少错误 菜单界面更友好 缺点: 没有命令行方式灵活、快捷 不能完成很多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工作 尽量使用命令行方式,因为出现问的时候,一般图形界面都起不来,所以不建议使用admintool用户管理配置文件用户管理配置文件用户配置文件: /etc/passwd        用户密码文件 /etc/shadow         加密口令 /etc/group          用户组 范例:#vi /etc/passwd root:x:0:1:Super-User:/:/usr/bin/bash daemon:x:1:1::/: 注释:login_name:passwd_field:UID:GID:comment:home_directory:default_shell Solaris系统的用户管理命令Solaris系统的用户管理命令添加用户 useradd –u uid –g gid –d home_dir –m –k shell username 添加用户组 groupadd –g gid groupname 删除用户 userdel –r username 删除用户以及用户主目录 userdel username 删除用户帐号 删除用户组 groupdel groupname 注意:如果用户的主目录无法建立,要修改/etc/auto_master文件,将home一项注释掉,然后重新启动主机软件包管理软件包管理Solaris系统的软件,都是以软件包package的形式发布的 获取软件包的信息:pkginfo 命令格式:# pkginfo -d [device|pathname] -l pkg_name 例子: bash-2.05# pkginfo |more system FJSVmdb Fujitsu Platform Modular 这三个域为: pkg_category :软件包种类。 pkg_name : 软件包名字,如为SUN产品则机SUNW 起 头.   Description : 软件产品的简单说明软件包的安装与删除 软件包的安装与删除 利用pkgadd 命令进行软件包的安装。 命令格式: # pkgadd -d [device | pathname] pkg_name 例子:# pkgadd  -d  /cdrom/Solaris_3_SUNWaudio 利用pkgrm 命令进行软件包的反安装,当软件包被成功地删除后,向root发送一个邮件 命令格式: #pkgrm pkgname1 pkgname2 …  例子: # pkgrm Solaris_3_SUNWaudio 注意:假如一个软件包被两个或更多的包共享,则一定得将这些依赖于此包的所有软件包删除以后才删除此软件包系统补丁的安装系统补丁的安装系统的补丁有两种:建议补丁包和特定补丁包 系统建议补丁包的安装: #./install_cluster 重启后,用 uname –a 检测系统内核版本的升级情况 特定补丁包的安装: patchadd patchdir_name 安装特定补丁包 showrev –p patchname 显示当前已打的补丁 范例:# patchadd 107490-01 注意:1:系统建议补丁包,最好切换到单用户模式下安装 2:安装补丁,注意必须严格遵循README中的注意事项solaris硬盘管理solaris硬盘管理solaris系统管理 solaris硬盘管理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磁盘分区磁盘分区在SUN系统中,磁盘被分成多个(0-7)slice分区。其中Slice 0在引导盘上作为根 (root)文件系统。Slice 2代表整个磁盘,不可将Slice2挪做它用。用户数据通常存放在Slice7上。 右图是一个典型的磁盘分区。磁盘分区一般是在安装系统时就划分好的,也可以使用format命令来分区磁盘逻辑命名磁盘逻辑命名 scsi控制器号码 设备的scsi id号码 设备的逻辑单元号(LUN) slice号码/dev/[r]dsk/c#t#d#s#硬盘的管理命令硬盘的管理命令对硬盘进行管理 命令格式:format 范例:# format Searching for disks...done AVAILABLE DISK SELECTIONS: 0. c0t0d0 /pci@1f,4000/scsi@3/sd@0,0 重新搜索新硬盘: #devfsadm -C #drvconfig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系统简介 solaris系统管理 solaris硬盘管理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文件系统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在slice上创建文件系统 范例 : # newfs /dev/rdsk/c0t0d0s5 创建mount点 # mkdir /myfs mount 一个文件系统到mount point上 # mount /dev/dsk/c0t0d0s5 /myfs 查看文件系统是否mount上 # df –k 或者 # mount umount 卸文件系统 # umount /myfs 修复文件系统: # fsck raw-device 如:# fsck  -y /dev/rdsk/c0t1d0s0 自动mount文件系统自动mount文件系统 /etc/vfstab文件系统引导时读/etc/vfstab文件,以自动挂接文件系统,该文件包含本地和远程文件资源的设置项: 范例:# cat /etc/vfstab #device device mount FS fsck mount mount #to mount to fsck point type pass at boot options # fd - /dev/fd fd - no - /proc - /proc proc - no - /dev/dsk/c0t0d0s1 - - swap - no - /dev/dsk/c0t0d0s0 /dev/rdsk/c0t0d0s0 / ufs 1 no - /dev/dsk/c0t0d0s7 /dev/rdsk/c0t0d0s7 /export/home ufs 2 yes - swap - /tmp tmpfs - yes -自动加载的选项自动加载的选项各域的含义: Device-to-mount :标识NFS服务器和本地块设备文件 Device-to-fsck :标识用于执行fsck的本地裸设备文件 Mount point :挂接点 FS-type :文件系统类型,通常是ufs用于本地文件系统,nfs用于远程文件系统. Fsck-pass :此域中的数字是fsck经过文件系统检查的顺序,相同的数字表示检查并行进行.   Mount-at-boot :决定文件系统是否在系统引导时被自动挂接.   Mount-options :定义挂接选项,如读/写访问,ufs文件系统的日志功能,建议打开ufs文件系统的logging功能 注释:域中的“_”表示无选项 光驱,软驱 (卷)管理 光驱,软驱 (卷)管理 系统正常启动后,通常会自动mount 光驱和软驱,主要是因为系统启动了卷管理 的服务进程,如果没有自动mount设备,可以手动启动volmgt服务 $/etc/init.d/volmgt [start|stop]  # volcheck  检查光驱和软盘,如有则自动挂接 # eject [cdrom|floppy]  弹出设备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简介 solaris系统管理 solaris硬盘管理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网络参数配置文件网络参数配置文件Solaris下,网络的基本配置文件有如下几个: /etc/hosts  设置主机名解析 ,以及主机的ip地址 /etc/hostname.hme0  设置网络接口名 /etc/netmasks  设置网络掩码 /etc/nodename 主机的hostname /etc/defaultrouter  设置网络缺省路由网关的地址 /etc/inetd .conf  定义网络服务项目 /etc/service 设置网络服务的端口网络管理的基本命令网络管理的基本命令显示系统中处于活动状态的网络接口,使用ifconfig命令: 命令格式: # ifconfig  -a 启动或者停用网络接口 # ifconfig nic_name up|down 显示与网络有关的各种数据结构 命令格式: # netstat  -[r | i] n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进行临时设置的路由命令  进行临时设置的路由命令 route路由设置   命令格式:#route  [add | delete] 添加到一个目标主机的路由 # route add –host 目标主机的ip 本地ip –interface 如:#route add –host 202.12.16.100 202.12.17.1 添加到一个网络的路由 # route add –net 目标网络 ip 本地ip –netmask 如:# route add –net 204.12.16.0 204.12.17.1 添加一个默认路由(网关) #route add default gateway_ip 如:#route add default 204.54.56.1 注释:如果要把某条路由设为永久值,则可以把以上的路由命令加入到系统启动脚本中,比如将以上的命令添加到/etc/rc3.d/S98route文件中路由表的分析路由表的分析使用netstat –r 可以查看系统的路由表 范例:# netstat –r Routing Table: IPv4 Destination Gateway Flags Ref Use Interface 202.12.16.100 10.72.88.69 UH 1 0 hme0 204.12.16.0 10.72.88.69 UG 1 0 10.72.88.0 10.72.88.69 U 1 2 hme0 default 10.72.88.254 UG 1 2 localhost localhost UH 17 228 lo0 注释:U表示该路由是up的,H表示是针对主机的路由,G表示的是一个网关主机名解析主机名解析/etc/nsswitch.conf 决定解析先后顺序 范例:#cat /etc/nsswitch.conf hosts : files dns nis 表示主机名的解析顺序是本地的hosts文件,dns server,nis server /etc/reslove.conf 设定本主机的域名,dns server的ip 范例:# cat /etc/resolve.conf domain huawei.com nameserver 202.96.134.133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 在solaris 8中,由inetd这个守护进程来监听客户端发出的FTP、telnet服务请求,系统正常启动后,即可响应客户端的服务请求。 在solaris 8中,inetd守护进程的配置文件是/etc/inetd.conf FTP、telnet服务端口的配置文件是/etc/services文件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在默认情况下,系统不允许root用户拥有FTP和telnet的权限。 要启用root用户的FTP权限,在solaris8下修改/etc/ftpuser文件,将root用户项注释掉。 要启用root用户的telnet权限,修改/etc/default/login文件,将CONSOLE=/dev/console项注释掉。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FTP、telnet服务的配置方法在系统中,检查telnet服务是否在运行的方法 # ps –ef |grep telnet # ps –ef |grep ftp # ps –ef |grep inetd 临时停止ftp,telnet服务的方法 # kill -9 pid (“ps –ef |grep inetd”) 在系统中启动ftp,telnet 服务的方法 # inetd -s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solaris系统简介 solaris系统管理 solaris硬盘管理 solaris文件系统管理 solaris网络配置与管理 solaris系统备份与恢复 系统备份和恢复系统备份和恢复为什么备份: 灾难性文件删除 外部系统故障 内部系统故障 备份级别: 全备份 增量备份系统备份和恢复系统备份和恢复备份步骤: 检查系统活动性 通知所有用户 将系统置于单用户状态 用 fsck 检查文件系统 执行备份系统备份和恢复实例系统备份和恢复实例系统备份: # ufsdump 0uf /dev/rmt/0 /dev/rdsk/c0t3d0s0 系统恢复: ok boot cdrom –s # mount /dev/dsk/c0t3d0s0 /a # cd /a # ufsrestore rvf /dev/rmt/0 # rm restoresymtable # installboot bootblk /dev/rdsk/c0t3d0s0 cd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 第二章 sun cluster介绍 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系统高可用性介绍系统高可用性介绍系统高可用性介绍 SUN CLUSTER结构与原理 TC的使用 SUN CLUSTER逻辑卷管理 CLUSTER MANAGER HA的概念HA的概念“可用性”(Availability)这个词语描述的是一个系统提供所需的特定的服务等级的能力 例如一天十六小时;一周六天… “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创建HA计算机系统创建HA计算机系统采用群集系统(Cluster)-将各个主机系统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有机地组成一个群体,共同对外提供服务。创建群集系统,通过实现高可用性的软件将冗余的高可用性的硬件组件和软件组件组合起来,消除单点故障: 消除供电的单点故障 消除磁盘的单点故障 消除SPU(System Process Unit)单点故障 消除网络单点故障 消除软件单点故障 尽量消除单系统运行时的单点故障sun cluster结构与原理sun cluster结构与原理系统高可用性介绍 sun cluster结构与原理 TC的管理 sun cluster逻辑卷管理 Cluster Manager Sun Cluster定义Sun Cluster定义Sun Cluster是以Sun的服务器系统(称之为节点的主机系统)为硬件基础上构架的为数据服务(Data Service)和并行数据库访问提供高可用性能(HA)的系统环境简单工作原理简单工作原理SUN CLUSTER硬件连接SUN CLUSTER硬件连接冗余的网络组件冗余的网络组件数据网卡 通常有两块,互为主备用。用于公网连接。如hme0、hme2 心跳网卡 通常有两块,互为主备用。用于节点间的私网连接。如hme1、hme3私网(心跳线)的连接私网(心跳线)的连接网线直接对联通过集线器连接IP的分类IP的分类固定IP 每个节点的数据网卡和心跳网卡都分别配置了固定IP地址,用于不同的网络。心跳网卡的IP通常是在安装Cluster过程中由系统自动分配的,无需手工指定 浮动IP 资源组使用的IP,对于每台主机,均配有一个固定IP地址,用于主机间的互连访问。浮动IP是随着群集系统上建立的逻辑主机的概念而产生的冗余的磁盘系统冗余的磁盘系统本地磁盘 共享磁盘TC-Termial ConcentratorTC-Termial ConcentratorTC通常用于让工作站作双机的Console之用选举设备选举设备在特定情况下,例如两节点的Cluster中,当节点间的私网连接失败,且节点们仍然是Cluster中的成员。Sun Cluster需要在一个物理设备的帮助下来解决主次的问题,这个物理设备就是quorum device,也叫仲裁设备,琐盘等等 quorum device仅仅是一个在安装过程中指定的磁盘。quorum device是一个逻辑概念,一个硬件被指定为quorum device与否对于其使用上并没有任何影响 PNM(nafo组的管理界面)PNM(nafo组的管理界面)公网管理器(PNM)软件(处于Sun Cluster框架软件中)允许网卡们可以被组成不同的组,一旦组中一个网卡失败了,组中的其他网卡可以接替网络所需的服务。在侦听到失败和在切换的过程中,用户的访问仅仅感觉到一点迟疑而已 在任何时候,一个网卡必须位于一个后援组中,而且在一个后援组中只能有一个网卡处于激活状态 失败切换-切换前 失败切换-切换前 每一个物理主机掌控了一个资源组(如粗线所示)。两个客户端分别访问两个资源组上的Data Service 失败切换-切换后 失败切换-切换后 如果phys-hahosts1失败了,资源组hahost1将被转移到phys-hahost2上。逻辑主机hahost1浮动IP也将移到phys-hahost2,所访问的Data Service被重定向到phys-hahost2。在Cluster重新配置过程中,访问hahost1的客户端仅仅会感觉到服务一个短暂的延迟 部分失败切换 部分失败切换 如果一个物理主机上掌控多个资源组 ,允许各个资源组单独地切换到后备节点上,而互相不影响。例如,物理主机上有3个资源组 ,而可能只有其中一个逻辑主机切换到后备节点,而并不影响到其他的资源组继续保留在原物理主机上 需要强调的… 需要强调的… 每个节点都是独立的服务器系统 每个节点拥有自己的网络接口卡、磁盘等。它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系统而独立工作 双机系统间的切换应该对外界是透明的 也就是说,用户应该感觉不到所使用的服务从一个节点上迁移到了另一个节点上,尽管在迁移的过程中,服务有可能发生短暂的中断 。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设置了浮动IP地址 节点间的切换应该是自动完成的 节点间的切换是在双机软件的根据故障情况而自动完成的,不应该进行人为干预 TC的管理TC的管理系统高可用性介绍 sun cluster简单介绍 TC的管理 sun cluster逻辑卷管理 Cluster Manager nullTC的内部结构sun cluster的存储管理sun cluster的存储管理系统高可用性介绍 sun cluster简单介绍 TC的管理 sun cluster的存储管理 Cluster Manager Sun StorEdge 3310前视图Sun StorEdge 3310前视图Sun StorEdge 3310后视图Sun StorEdge 3310后视图Sun StorEdge 3310后视图Sun StorEdge 3310后视图3310配置管理界面3310配置管理界面设置3310的网络接口参数3310配置管理界面3310配置管理界面设置3310的SCSI通道类型3310配置管理界面3310配置管理界面创建RAID5的逻辑盘3310配置管理界面3310配置管理界面将建好的逻辑盘映射到主机通道上Sun cluster的实体结构图Sun cluster的实体结构图Volume Manager的组成要素Volume Manager的组成要素format以磁盘Slice作为存放数据的基本单位,因而受到每个磁盘最多7个分区的限制。而Volume Manager以volume作为存放数据的逻辑单位,因此volume基本上没有数量上的限制。 Volume Manager的对象:物理对象和虚拟对象 物理对象:Physical Disk  VX Disk sub disk 虚拟对象: Subdisks  Plexes VolumesDisk GroupsVM的组成要素VM的组成要素VM的组成要素有: VX DISK:指一块被初始化后的硬盘 磁盘组(disk group):dg是任意多个vx disk的集合 Sub disk:vx disk划分成容量更小的物理块 逻辑卷(logic volume):逻辑卷是位于物理分区上的信息集合(可以是文件系统、调页空间等) 逻辑分区(Plex):逻辑卷由一定数量的逻辑分区组成逻辑卷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卷要素之间的关系 disk Group /dev/vx/dsk/rootdg/dev/vx/rdsk/c0t1d0Physical VolumeVm diskLogical Volume/dev/vx/rdsk/c0t0d0Vx disk是初始化后的单个磁盘 一个或多个vxdisk可以组成一个磁盘组(disk group) 一个磁盘组可以划分一个或多个逻辑卷(LV) 单个独立vx disk只能属于一个disk group Sub disk是vx disk上的更小单元块的空间。 一个plex可以对应同一个dg里面的多个sub disk 同一个diskgroup里面多个plex可以组成mirror的volume volume的大小在创建lv时指定18GB18GB36GB4MBSub disk/dev/vx/dsk/rootdg/lv1VM diskVM disk当Physical Disk置于Volume Manager下时,成为Vxvm disk(也叫vm disk)。Vx disk通常由“公共区域”(分配存储空间)和“私有区域”(存放配置信息)组成。 # vxdisksetup -i c0t0d0 下图是一个Vx disk的例子:Disk groupDisk group共享相同配置信息的VM disks的组合就构成了一个DiskGroup。 rootdg是缺省的磁盘组,并且必须至少有rootdg,VM才能正常工作。 其它的磁盘组可以通过VM管理命令创建。 Volume只能从属于同一个dg的VM Disk创建。 硬盘要加入到 Disk Group中,必须先将它初始化 # vxdisksetup –i c0t0d0 c1t0d0 # vxdg init datadg c0t0d0 # vxdg -g datadg adddisk c1t0d0SubdiskSubdiskSubdisk是VM分配磁盘空间的基本单位。一个Vx disk可以分成一至多个subdisks。 下图中的disk01具有三个subdisk:PlexPlexVM使用subdisks来构建虚拟实体plexes。一个plex由一个或多个subdisk组成。组成plex的subdisk可以以如下几种方式来组织数据存放:NRAID ,RAID-0,RAID-5,RAID-1VolumeVolume在VM中,应用程序、数据库及文件系统看到的是虚拟磁盘设备volume。Volume和物理磁盘分区一样,但是却没有物理分区的限制。 一个Volume可以有一至多个plexes,每个plex都有volume的一份数据拷贝。 组成volume的所有sub disk必须属于同一个diskgroup只有一个plex的volume具有2个plexes的volume范例:新硬盘的定义过程范例:新硬盘的定义过程安装一块新的硬盘到系统当中,通常只需将硬盘的硬件连好,在系统启动后,执行devfsadm –C命令,能够让系统识别新的物理设备: 定义物理卷(vxdisksetup) 定义卷组(vxdg init) 定义逻辑卷(vxassist) 定义文件系统(newfs)创建普通volume创建普通volume初始化一个硬盘为vm disk # vxdisksetup –i c0t0d0 创建Disk Group # vxdg init datadg disk01=c0t0d0 创建Volume # vxassist –g datadg make lv_01 100m layout=mirror 创建文件系统 # newfs /dev/vx/rdsk/datadg/lv_01 挂接文件系统 # mkdir /data ;mount /dev/vx/dsk/datadg/lv_01 /data创建RAID volume创建RAID volume创建RAID 0 volume: # vxassist –g datadg make lv_01 100m layout=stripe disk01 disk02 创建RAID 1 volume: # vxassist –g datadg make lv_01 100m layout=mirror 创建RAID 5 volume: # vxassist –g datadg make lv_01 100m layout=raid5 注意:修改逻辑卷的用户属性的方法如下,范例: #vxedit -g oracledg set user=oracle group=dba mode=600 而不要用chmod 600 /dev/vx/dsk/oracledg 来更改VM管理VM管理Volume Manager 常用管理命令 vxdisk list 显示磁盘状况 vxdg list 显示属于当前主机的diskgroup vxdg import [dgname] import diskgroup vxdg deport [dgname] deport diskgroup vxvol -g dg start vol01 启动dg 中的vol01 vxprint 显示所有 volume,plex,subdisk 状态 sun cluster介绍sun cluster介绍系统高可用性介绍 sun cluster简单介绍 sun cluster结构与原理 sun cluster逻辑卷管理 Cluster Manager Cluster的安装步骤概述Cluster的安装步骤概述1:分别安装两个节点的os,以及系统补丁包 2:分别配置两台主机的/etc/hosts文件,以及各设定一个512MB的globaldevice文件系统 3:在两个主机上使用./scinstall分别安装sun cluster3软件,以及补丁包 4:在第一个节点上,添加一个共享的512MB硬盘为quorum设备 5:分别在两个节点上,使用scvxinstall命令,安装vm 3.5, 封装各自的系统硬盘为rootdg,并安装vm3.5的补丁程序。 6:在第一个节点上,初始化共享硬盘为dg,并使用scsetup在sun cluster上注册该dgCluster的安装步骤概述Cluster的安装步骤概述7:在两台主机上分别使用pnmset,设置网卡nafo组 8:在共享的数据dg上创建volume,并在用scsetup进行dg的同步后,在该volume上创建文件系统 9:在外置共享的文件系统设备上,安装应用软件。 10:使用scrgadm注册资源组,并根据应用的需要,添加相应的资源 11:使用scswitch命令做切换资源组和主机的测试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添加一个资源组: # scrgadm -a -g sharerg -h s9svr1,s9svr2 删除资源: # scrgadm –r –j resourcename 删除资源组: # scrgadm –r –g resourcegroup 显示当前的资源组scrgadm -p 范例:#scrgadm -p Res Group name: sharerg Res Group RG_description: Res Group mode: Failover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切换资源 以及资源组的命令 # scswitch –z –g rgname –h nodename 查看sun cluster的当前状态的命令 # scstat –n [-q | - p] 增加,删除资源的命令 # scrgadm –a –g rgname -j resource … # scrgadm –r –g rgname -j resource … 将dg注册到sun cluster中的命令 # scconf -a -D type=vxvm,name=dgname,node….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Sun Cluster 3日常管理的命令切换活动的节点,从活动的节点中清空所有资源组和设备组 # scswitch -S -h from-node -S 清空所有资源组和设备组 -h from-node 指定要从中清空资源组或设备组的节点的名称 切换资源组,将指定的资源组切换到指定的节点上 scswitch -z -g 资源组名 –h 主机名 如: scwitch -z -g hwhlr-rg -h hwhlr-ph1 关闭单个cluster节点的步骤采用以下的这些步骤来关机: #scstat :校验cluster中的所有节点 #scswitch -S -h from-node :切换该节点上的所有资源组 #shutdown -i0 -g0 –y : 关闭节点到ok模式下 #scstat –n :查看各个节点的状态关闭单个cluster节点的步骤Sun Cluster 3 日常维护Sun Cluster 3 日常维护检查cluster状态 # scstat -p 检查cluster资源组状态 # scstat -g 修改cluster配置 # scsetup 安装后的集群状态校验 # scdidadm -L # scinstall -pv :显示Sun Cluster 发行版本号以及所有Sun Cluster 软件包的版本信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第一章 solaris系统管理 第二章 sun cluster介绍 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 主机硬件 操作系统诊断方式诊断方式硬件诊断: 设备运行状态指示灯 系统指示灯状态 POST、OBP输出 检查dmesg,/var/adm/messages /usr/platform/`uname –m`/sbin/prtdiag指示灯状态指示灯状态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现场工程师问题解决指南: 出现问题后工程师应保护现场,准备好号,拨打800热线,在拨打之前,准备好如下信息 出事地点的设备连接配置描述,如构成该系统主机的硬件环境: 主机的序列号(一般在主机外部,如:SN:XX… ). 操作系统的版本7、8(可通过/ete/release查出〕,若能提供explorer可省此步。 运行的应用包括SUN客户自己开发的各种应用。例如:SUNLINK、NETBACKUP、计费系统等,以备SUN工程师诊断问题作参考。 数据库类型及版本信息:ORACLE、SYBASE 、 INFORMIX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扩展卡有无,例如:额外显卡、SCSI卡、网卡等。 硬盘数量:分内置与外接两种情况,分别有多少块, 容量 多大。 阵列型号:3300、3310、A5000、A3500等。 其它外设有无。 是否是CLUSTER?及相应的资源组。 问题的现象描述(尽可能的详细〕。 最近的改动或操作(指机器不正常前所进行的操作)。 屏幕提示信息的。例如:PANIC、WANNING、ERROR等信息,有时该信息会很快消失,请及时记录,将有助于快速诊断。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运行并提供EXPLORER结果。 准备串行终端线备用,若该现场有两台以上SUN,则需25-25针TIP线,若仅有一台SUN,则需PC或终端,线的类型视两设备的接口而定若主机连接的是终端不是显示器,则不用准备该线。 准备MODEM或提供相应的远程接入方式,以便必要时,SUN工程师可远程登陆进行诊断或修复。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获得Sun Enterprise Service 的帮助在线文档支持中心 http://docs.sun.com 补丁下载中心 http://sunsolve.sun.com 24小时800服务电话 华为sun技术响应中心: 800-830-2118 Sun 公司800响应中心: 800-8100035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第三章 系统日常管理介绍 主机硬件 操作系统系统日检系统日检查看终端控制台(Console)信息 查看日志 1)系统日志/var/adm/message 2)dmesg日志dmesg 3)登陆失败日志/var/adm/btmp 4)登陆成功日志/var/adm/wtmp 系统命令 # dmesg 查看最近有无error信息 # uptime 查看系统运行的情况 # mail 查看系统有无报错信息 # df –k 查看文件系统的使用情况 清理日志 # > /var/adm/wtmp系统资源的日检系统资源的日检忙时/闲时十分钟 CPU 实时观测 #vmstat 2 300 持续观测us、sy、id、wa的使用情况,查找资源瓶颈参考值: id>30,wa<30 忙时/闲时十分钟 DISK 实时观测 #iostat 2 300|grep –v 0.0 持续观测热点盘的使用情况,查找资源瓶颈 参考值:%tm_act<70 忙时/闲时十分钟 MEM 实时观测 #vmstat 2 300 持续观测内存换页操作pi、po,查找资源瓶颈,参考值:pi=0 ,po=0 尽可能保证 pi/po 趋向于零 忙时/闲时十分钟 CPU 平均数据 #sar –P ALL 10 60 对cpu进行六十次的十秒钟采样,计10分钟,最后一组数据为平均值 参考值: %idle>30%,%wio<30% 系统整体状况日检系统整体状况日检显示系统诊断信息 # /usr/platform/sun4u/sbin/prtdiag -v 显示处理器信息 # /usr/sbin/psrinfo 显示系统中swap的情况 # swap -lSun Cluster 的系统日检Sun Cluster 的系统日检检查cluster 节点的状态 # scstat -n 检查cluster资源组状态 # scconf -p # scrgadm -pv 集群全局设备状态校验 # scdidadm -L Vm的日检Vm的日检查看系统中volume的状态 # vxprint –Ath 查看系统中各dg的状态 # vxdg list 查看系统中vm disk的状态 # vxdisk list 查看vxconfigd进程的状态: # vxdctl mode 启动该进程:# vxdctl enable messages日志messages日志在solaris中/var/adm/messages是最常使用的日志文件,许多的系统软,硬件问题都会反映到这个文件中 范例: Jan 9 04:55:11 hwhlr-ph2 unix: WARNING: ID[SUNWpd.glm.cmd_timeout.6018] Jan 9 04:55:51 hwhlr-ph2 ID[SUNWcluster.ha.haoracle_fmon.2050]: hwhlr10:ora7: db_evaluate: --- A timeout has occured during connect --- Jan 9 04:55:51 hwhlr-ph2 ID[SUNWcluster.ha.haoracle_fmon.2060]: hwhlr10:ora7: db_evaluate: initiating DBMS service takeover (escalated repeated restart) Jan 9 04:56:01 hwhlr-ph2 unix: gl
/
本文档为【02-solaris操作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