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管理者必备财会知识复习纲要

2011-12-26 18页 doc 262KB 2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65384

暂无简介

举报
管理者必备财会知识复习纲要管理都必备财务知识复习纲要 第1章 引论――管理者与财务管理 1.1 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 1、树立全球化理财观念 · 2、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念,是争取在企业价值总量最大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利益的优化配置与协调。 · 3、网络财务      公司理财手段与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但是,网络财务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
管理者必备财会知识复习纲要
管理都必备财务知识复习纲要 第1章 引论――管理者与财务管理 1.1 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 1、树立全球化理财观念 · 2、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念,是争取在企业价值总量最大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利益的优化配置与协调。 · 3、网络财务      公司理财手段与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并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但是,网络财务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它融入到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 4、风险投资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与财务安全管理并重,风险投资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 5、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成为解决财务主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和其资源有限之间矛盾的最新的和最有力的手段。 · 6、人的价值管理    人的价值管理进一步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其重要意义在于强调各项财务管理内容应当围绕什么来进行招徕外来人才,留住已有人才,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激发其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 7、财务管理组织 财务管理未来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及外部扩张战略,企业规模的扩大使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设立财务管理机构,专司财务管理之职。 1.2 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由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经济管理活动,是整个企业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 · 1、企业的本质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 · 2、市场经济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 · 3、企业管理的现状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位置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包含了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能使企业上下将责权结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企业管理以管理为中心是必然的。 1.3 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 1、预测作用 财务预测是在根据历史资料及现有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估计与判断,制定财务计划的过程。从而找到增收与节支的途径。 其内容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 · 2、控制作用   财务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  (3)平衡财务收支 · 3、监督作用 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 · 4、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而且是运营资本。采用的是管理会计是投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 1.4 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目标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又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 1、企业经营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企业目标可以具体细分为生存、发展和获利。分别从三方面阐述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生存――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发展――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第二个要求。 获利――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 2、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 · 3、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 (1)筹资管理目标——考虑筹资成本 (2)投资管理目标——考虑投资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平衡 (3)营运资金管理目标——加速资金周转 (4)利润管理目标——合理使用人力、物力,以尽量少的耗费取得最多的经营成果。 · 4、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因为不同利益的主体目标不完全一致,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主体即股东、经营者、债权人的目标的不同,实现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必然要协调。 (1)股东和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股东采取监督与激励两种方法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 (2)股东和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债权人通过立法保护和限制性条款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 5、财务管理目标与社会责任——政府通过一些法律手段调节股东与社会公众的利益。 1.5 管理者的财务公关 各种财务关系状态的总称即为企业运作的财务环境,其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妥善协调各种财务关系 · 1、企业的外部财务关系 (1)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财政部门、税务部门)   (2)与所有者(出资者)的关系   (3)与债权人的关系   (4)与业务关联企业的关系 · 2、企业的内部财务关系   (1)与会计部门的关系——数据来源   (2)与生产、销售部门的关系——产销变化要求财务管理有与之相对应的决策   (3)与采购部门的关系——管理者帮助采购部门制定合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和合理的备用量 1.6 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新理念 · 1、竞争观念 · 2、经济效益观念 · 3、时间价值观念 · 4、风险价值观念 · 5、财务公关观念——不能只关门做事,得理好内外关系 · 6、良好的个人形象的观念——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言出必行,不强求所有人员工作风格一致 第2章 起跑线上—管理者必备的基础财会知识 2.1 获取企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会计信息 · 会计信息是由一系列表格所组成的,它们从凭证到科目、账户直至会计报表。   会计是一个商业信息提供系统,把企业有用的各种经济业务,统一成以倾向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的程序来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经济信息。 2.2 会计知识的理论框架 · 1、资产   总的来说,资产被认为是企业有权使用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其中包括金融资产、机器设备和其他实物资产,以及别的对会计主体有价值的资产。 · 2、权益   企业的权益表示对企业资产享有的权利。即企业资源的提供者。债权人、投资者、非所有者的权益组成 · 3、资产=权益 · 4、资产和权益的分类 会计平衡式通常可以扩展,把权益分为两大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3 会计原则 · 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必须要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 其次,在经济活动的确认方面要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 · 最后,在现金流量的确认方面要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 2.4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对六种会计要素(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细化和分类。 · 1、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可以朝令夕改。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会计指标的详细程度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 2、会计账户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 账户格式: (1)账户名称及编号 (2)经济业务发生日期和摘要 (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和依据 (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期初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帐户的格式取决于采用的计帐方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借贷记帐法,有三栏式和多栏式 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及费用类五大类。 · 3、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有何关联    联系:两者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的经济业务内容。    区别:会计科目只是经济业务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它规定了所应包括的一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账户却是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资料,登记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一定的结构。 2.5 借贷记账法 · 1、借贷记账法的定义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专用记账符号,表明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第3章 现金为王—管理者的现金管理 3.1 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 1、支付动机 · 2、预防动机 · 3、投机动机 3.2 现金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 现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现金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 · 现金管理的内容: 3.3 现金持有的成本 · 1、机会成本 · 2、短缺成本 · 3、管理成本 3.4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 1、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物循环天数=平均储备期+平均收账期-平均付账期 · 2、成本分析模式 (1)投资成本 投资成本是指占用于现金上的投资的资金成本或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率。 (2)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是指从事现金收支保管与有关管理活动的各种费用开支。 (3)短缺成本 短缺成本是指企业现金持有不足而招致的损失。 · 3、随机模式   现金的流动性往往是随机的,而且需要量不易事先预知,企业此时只能为其制定一个由上限和下限所组成的区域。 · 4、比率测算 选取某一(如流动负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根据历史资料找出现金最佳持有额与所选取的标准之间的比例关系,测定未来时期的最佳现金持有额度。 (历史)现金最佳持有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持有额/流动负债额*100% (未来)现金最佳持有额=预计平均流动负债总额*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100% · 5、经验估计 对经营已久而且经营与财务状况基本稳定的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5 如何防止现金舞弊 · 1、现金舞弊的现象  (1)贪污现金   贪污现金的主要手法:   A 少列现金收入总额或多列现金支出总额 B 涂改凭证金额 C 使用空白发票或收据向客户开票 D 隐瞒收入 E 换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 F 头尾不一致 G 侵吞未入账借款 H 虚列凭证,虚构内容,贪污现金。  (2)挪用现金 A 用现金日记账挪用现金 B 利用借款挪用现金 C 延迟入账,挪用现金 D 循环入账,挪用现金 E 白条抵库,挪用现金 2、防止现金舞弊的手段  (1)明确由谁来负责企业的现金管理。  (2)规定零用金暂支的最高标准。  (3)现金管理与记账相分离  (4)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  (5)认真保管凭证  (6)定期对企业现金业务进行检查 3.6 有效控制企业日常现金开销 现金收支的日常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一般可使用以下方法: 1、加速收款 2、运用现金“浮游量”  所谓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账户上存款余额与银行账户上所有的存款余额之间的差额。即开出支票而未在银行支付的这段时间所占用的资金 在使用现金“浮游量”时,一定要控制好使用时间,防止发生银行存款的透支。 3、控制支出时间:合理控制应付款的支付期,充分利用折扣优惠。2/10,n/45 4、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第四章:把握企业的命脉 ------管理者的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 第一节:应收账款的管理 · 一、应收账款的基础知识 · 1、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 需要注意的几点: ①应收账款是指因销售活动形成的债权,不包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 ②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的债权,如购买的长期债券等; ③应收账款是指本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如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保证金等。 · 2、应收账款的确认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同收入相联系,核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费用(运费)。在有些时候,企业也可能以应收账款或其他资产,换入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取得时通常应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在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时,还要考虑折扣因素。商业上通用的折扣办法,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种。(所谓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所谓现金折扣,是指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时期内早日偿还货款而给予的一种折扣优待。) · 3、应收账款的内容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投资,管理的目的就是在应收账款的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之间作出权衡,据以确认合理的信用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净收益。 (1)应收账款的投资成本:由持有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组成 a:持有成本:指由于企业将资金投放于应收账款而丧失的其他投资收益 b:管理成本:主要有调查客户信用情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和逾期催收账款的费用 c:坏账损失:指由于债务人破产、解散以及其他各种原因而无法收回应收账款造成的损失 (2)应收账款的投资收益:企业进行应收账款的目的是提高竞争力,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进而带来收益的增加。因此,由应收账款的增加而带来的收益,就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投资收益。 · 二、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现销的方式能够避免资金在应收账款项目上的堆积,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期,赊销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竞争基础。应收账款本质上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一种短期信用贷款。企业合理地对外提供信用业务,一方面能够加快物流流转,扩大销售,增加利润,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只要主客双方信守,规范行事,就不但能与客户建立长期健康有效的双边关系,保持甚至扩大已形成的销售渠道,而且也会在社会上和市场中产生良好效果,对提高企业声誉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赊销所带来的额外销售即构成企业的新增利润,但提供赊销也会带来风险,其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顾客在购货之后很久时间才付款,这样将影响公司的资金回笼,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二、顾客根本不付款,即形成企业的坏账。所以企业必须在由赊销所带来的收益与风险之间作出平衡,针对不同客户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 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 1、信用标准 这是企业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最低要求。这个标准的制定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一个公司信用标准较严,则会减少坏账损失,但可能会影销售额;反之,如果较宽,那么,销量会增加,但坏账风险加大。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标准,则要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例:假设A公司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政策见表4-1所示。 表4-1 S:目前信用政策的销售收入(元) 100,000 A:目前信用政策的应收账款投资(元) 12,000 P:目前的利润(所得税前) 10,000 V: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5% B:信用标准(预期坏账损失率的限制) 10% B:平均坏账损失率 6% C:信用条件 30天付清 C:平均收现期(天) 45 R: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概率 15% 注: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即“和生产的产品数量直接相关的全部成本”,与产量无关的费用(如厂房里电灯花费的电费等)则不是变动成本。 假设,该公司目前改变信用标准,提出两个,信用标准变化后的情况见表4-2所示 表4-2   标准1(较严的信用标准) 标准2(轻松的信用标准) 标准:只对预计坏账损失低于5%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标准:只对预计坏账损失低于15%的企业提供商业信用 由于标准变化减少销售额2万 由于标准变化增加销售额3万 减少销售额平均付款期为60天 增加销售额平均付款期为75天 减少销售额的平均坏账损失率为8% 新增销售额的平均坏账损失率为12% · 标准1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如下: 1、信用对销售额的影响:-2万元 2、信用标准变化对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的影响:60/360*75%*(-20000)*15%=-375 (元) 3、信用变化对坏账成本的影响:(-20000)*8%=-1600 (元) 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变化对利润的影响:-20000*(1-75%)-(-375)-(-1600)=-3025 (元) · 标准2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如下: 1、信用对销售额的影响:+3万元2、信用标准变化对应收账款投资机会成本的影响:75/360*75%*30000*15%=703.12 (元) 3、信用变化对坏账成本的影响:30000*12%=3600 (元) 以上三个因素综合变化对利润的影响:30000*(1-75%)-703.12-3600=3196.88(元) 根据以上的计算,采用较宽的信用标准能使企业利润增加3196.88元,所以应采用标准2。 2、确认信用条件:是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 信用期间是企业规定的客户最长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用户早付款时企业给予的优惠。如“2/10,N/30”是指客户如果在得到发票之后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折扣,如果不想取得现金折扣,必须在30天内付清。 企业为客户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可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额外成本。因为信用期间延长会增加企业应收账款投资,增加机会成本与坏账损失;给予现金折扣需要增加折扣支出,所以对信用条件的选择应该视支出、收益状况而定,哪一种信用条件支出少、收益多,就应该选择哪一种信用条件。 3、确认收款政策:是指当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应采取什么行动来收回账款。 当企业采取积极的收款政策时,会减少应收账款及坏账损失,但可能会增加收账成本;反之,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坏账损失。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收款政策,必须遵循利润与成本比较原则,不能花300元去收200元的欠款。 四、获取客户的信用资料 · 进行信用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调查客户信用:在业务员的工作规范中应规定业务员和客户接触时,必须提高警惕,并将所见所闻的各种资料反映在工作日报中。当客户信用出现异常时,业务员应及时反映,以便公司及时深入开展验证调查工作。在对客户信用进行分析时,切记不能只看门面、气势等外在的东西。好看的花不一定香,香的花不一定好看,对管理者来说,“借你一双慧眼”,识破意图不良客户的圈套,才能确保企业货款的安全收回。 2、建立顾客资料卡:顾客资料卡内应记载的内容除客户名称、电话、住址、交易联系人及订购日期、品名、数量、单价、总金额等资料外,还须记录以下资料:(1)付款态度:记录客户付款具体情况,如预付、迟付,付款爽快、刁难或普通等;(2)付款时间(3)银行往来(4)财务实权:记录客户单位由谁负责财务调度,承担付款功能;(5)付款方式(6)往来数据(7)备注:其他信息。 建立顾客资料卡,能够帮助管理者掌握客户的付款动向,进行科学化的收款活动,提高收款效率。 五、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 · 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措施包括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对坏账损失的事先准备和制定适当的收款政策。 1、 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尚未超过收款期,有的则超过收款期。一般来讲,拖欠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形成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对此,企业应实施严密的监督,随时掌握回收情况。实施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 表4-4 账龄分析表 (2005年12月31日) 应收账款账龄 帐户数量 金额(千元) 百分比(%) 信用期内 200 80 40 超过信用期1-20天 100 40 20 超过信用期1-21天 50 20 10 超过信用期1-22天 30 20 10 超过信用期1-23天 20 20 10 超过信用期1-24天 15 10 5 超过信用期1-25天 5 10 5 合 计 420 200 100 利用账龄分析表可以了解到以下情况: (1)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 (2)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超过时间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有多少会因拖欠太久而成为坏账。 2、 收款政策的制定 企业对各种不同过期账款的催收方式及准备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它的收款政策。制定有效、得当的收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有关人员的经验;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将,也有一些数量化的方法可以参照。根据收款政策的优劣在于应收账款总成本最小化的道理,可以通过比较各收款方案成本的大小对其加以选择。 3、如何编制催款书(略) 第二节:存货的管理 · 一、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协作平、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注:企业的备件备品和维修设备通常确认为存货,但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固定资产》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如企业(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二、存货的初始成本及后续计量 1、收入存货的计价方法 A:购入的存货,按照买价加上应由企业负担的各项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加工整理和挑选费用以及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B:自制的存货,按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实际支出计价。包括制造、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等实际支出。 2、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领用或者发出的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认其实际成本。 总之,管理者应确认其中一种计价方法,一旦确认了其中一种方法,则应贯彻下去,不能随意变动。 · 三、占用存货的成本 与占用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三种。 1、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它又分为订货成本和购置成本。 (1)订货成本:取得定单的成本,如办公费、差旅费、电话费等支出。 (2)购置成本:指存货本身的价值。 2、储存成本:指为保存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存货占用资金所应计的利息。 3、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和丧失销售机会损失。 企业存货要达到最优化,就是要储存存货的总成本的最小 · 四、存货的管理方法 1、存货周转率管理法 (1)存货周转率 指在某一个固定期间,已出售产品的成本除以存货持有量。它表示在这一期间企业的存货周转几次,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变现能力越强,资产管理水平越高。 (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的周转速度还可以用存货周转天数这个指标反映。这个指标是指企业存货每完成一次周转所需要的天数。计算公司如下: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360 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企业存货变现能力越强,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也就越高。 通过存货周转率指标,可以检查库存量是否恰当。如果资金周转次数多,利用的比例高,则表示资金周转好,销售顺利。但若比例过高就要加以注意了因为,这表示库存量少,在销售时会发生问。 企业对存货周转率的考察,最好结合ABC分析法,对不同类别的存货分别计算周转率,消除零周转存货,根据各类不同存货的要求,制定更有利于财务节约、更有利于管理的周转率。 2、存货的ABC管理法 ABC分析法是存货管理中一个很有用的办法。这种方法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办的库存管理方式。 ABC分析法就是根据库存的重要程度,把存货分为A、B、C三类,分别不同情况加以控制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为了做出商业判断,与其对所有种类的存货付出等同的精力进行分析,不如先考察具有较少数量的第一类存货,这一类存货在全部存货中的价值比重最大;其次再考察第二类存货;最后才考察第三类存货。 这种方法我们通过表4-6来加以说明。 表4-6 类别 单价(元) 数量 比例 金额(元) 比列 A类 25-50 87   3,262.50   50-100 27 2,025.00 100-250 3 525.00 300 2 600.00 小计 25-300 119 9.80% 6,412.50 80.48% B类 1.5-2.00 90   157.50   2.00-5.00 75 262.50 5.00-10.00 65 487.50 10.0-25.0 25 437.50 小计 25-300 255 21.00% 1,345.00 16.88% C类 0.01-0.05 230   6.90   0.05-0.10 310 23.25 0.25-0.50 120 45.00 0.50-1.00 180 135.00 小计 0.01-1.00 840 69.20% 210.15 2.64% 总计   1214 100.00% 7,967.65 100.00% 应该指出的是,任何一个企业对存货的A、B、C类分解都是与其他企业有差别,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归类。A类部件由于价值量大,容易占压资金,所以必须加速周转,不能放在仓库里闲置,而C类部件由于量大而价值小,并不会搁死大量资金。可以一年采购一两次即可。 在ABC分析法的运用中,对A类部件来说,库存量必须保持在最少程度。对这些部件必须进行严密的管理,每天需作详细记录。对其采购可采取一揽子合同方式,由供应商不断地按计划向公司发货。如果一年12次按月需要量到货,在理论上,存货周转率是一年24次。 对B类存货,应结合A类和C类的管理特性。对B类部件的需求应纳入年度预测中,并且每季度根据库存的使用量核对年度预测。库存量必须保持在平均水平,管理记录必须反映进出的整个过程以及库存余额,一般跟踪即可。对于B类部件,应要求供应商按月或按季度发货,如果可能的话,则应要求按季度发货。 对于C类部件,除非供应充足,否则,一旦供应紧张会造成企业所需部件最多数量、最多品种的短缺和最严重的时间浪费。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采取大量购买的方式。C类部件多存一些并无坏处,占压的资金量也较少。而且,采购部门大量订货,可以视自己在与供应商打交道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通过谈判取得最低价格,如果一年订购一次C类部件,年周转率为两次,则占投资比例很少。 第8章 盈利的起点--管理者的成本费用管理 8.1 成本分类及其特点 · 基本概念:  成本费用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资金耗费。 · 分类:  按其与生产经营有无直接关系和关系密切程度分为直接成本费用与间接成本费用。 8.1.2 直接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 · 直接成本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有直接关系的成本费用,对工业企业而言,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成本)。 · 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8.1.1 间接成本费用的主要内容 · 间接成本费用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成本费用。对工业企业而言,就是期间费用。 · 间接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8.1.3 不得列入企业成本费用的内容 · 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发生的支出。 · 对外投资支出。 · 被没收的财物,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及企业捐赠、赞助支出。 ·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各种付费。 ·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8.1.4 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 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 正确处理生产经消耗同生产成果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最佳组合。 · 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 8.2 本量利分析 ·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8.2.1 基本概念 ·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能保持不变的成本。(如折旧、管理人员工资、财产税等) ·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 半变动成本: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动保持严格比例的成本。 ·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等。 8.2.2 本量利关系的主要形式 · 损益方程式:  基本损益方程式: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变换形式:  销量=(固定成本+利润)/单位边际贡献  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利润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 8.2.2 本量利关系的主要形式 · 边际贡献方程式: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 例题讲解 · 例题:某企业产某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1:计算保本点(分别用实物量和金额表示) 2:将保本点下降20%,有何措施? 解析: 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20000/(20-10)=2000 保本点销售额=2000*20=40000   2 、A:提高单价P:1600*(P-10)=20000,得出P=22.5   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A:1600*(20-A)=20000,得出A=7.5   C:降低固定成本B:B=1600*(20-10)=16000 8.3 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 8.3.1 成本领先战略与成本管理  成本领先的目的是通过降低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广告费等,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本降低并低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 8.3.2 差异化战略与成本管理  差异化战略也称特色经营战略,其战略主题是,通过公司形象、产品特性、产品服务、技术特点、经销网络等形式,努力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内部具有特色的东西,使用户建立起品牌偏好与忠诚。 · 8.3.3 技术创新与成本管理  以技术创新促进成本管理,通过技术创新,在产品质量、款式、性能和工艺装备上不断改进,以满足消费者对的升级和变化,并保持成本领先(低成本)的战略。 · 8.3.4 价值链与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企业的价值链就是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经营活动的组合。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 8.4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 8.4.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包括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和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两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例题讲解 · 例题:企业生产甲产品耗用A材料的实际成本为8000元,其中实际用量1600KG,实际价格为5元/KG,材料的标准成本为8100元,其中标准用量1800KG,标准价格为4.5元/KG,则: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8000-8100=-100元  其中,材料用量差异=(1600-1800)*4.5=-900元  材料价格差异=(5-4.5)*1600=800元 8.4.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包括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两部分。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8.4.3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 ·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变动性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包括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两部分。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变动性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性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8.4.4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 ·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与其标准发生总额之间的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预算产量的标准总工时 8.4.4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 · 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的分解  (1)二差异法:  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分为耗费差异和数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数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差异法  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其中耗费能量差异与二差异法中的计算相同,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之和等于二差异法中的数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预算产量标准工时-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第9章 预则立,不预则废-- 管理者的财务预测与财务预算 9.1 预算的前提是做好预测工作 · 预测是决策的基石 9.2 企业财务预算的内容 ·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 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事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9.3 怎样建立财务预算体系 · 9.3.1 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  1、下达目标  2、编制上报  3、审查平衡  4、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 · 9.3.2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  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量、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  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  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  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 9.4 如何编制全面预算 · 编制财务预算,应以其他各项预算为基础,或者说其他预算在编制时要为财务预算作数据准备。  以下分别介绍各项预算,以及这些预算如何为编制财务预算提供的资料。 9.4.1 销售预算 · 销售预算是编制全面预算的起点,也是编制日常业务核算的基础。 例:假定新新公司生产并销售甲产品,2005年度预计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以及分季度预算数见表9-1所示。据估计,甲产品每季的销售中有60%能于当季收到现金,其余40%要到下季度收讫。2004年末(基期),应收帐款余额为41000元(书上此处为11000,和下表不符)。 表9-1        销售预算表     单位:元 季度 一 二 三 四 全年 预计销售量(件) 100 150 200 180 630 预计单位售价 400 400 400 400 400 销售收入 40,000 60,000 80,000 72,000 252,000 预计现金收入           上年应收帐款 41,000       41,000 第一季度 24,000 16,000     40,000 第二季度   36,000 24,000   60,000 第三季度     48,000 32,000 80,000 第四季度       43,200 43,200 现金收入合计 65,000 52,000 72,000 75,200 264,200 9.4.2 生产预算 · 生产预算一般根据预计的销售量按品种分别编制,即在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生产预算,为进一步预算成本和费用提供依据。 ·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量-预计期初存货量 例:假定新新公司各季末存货按下一季度销售量的10%计算,年初存货24件。现根据销售预算有关资料,编制生产预算见表9-2所示: 表9-2       生产预算表    单位:元 季 度 一 二 三 四 全年 预计销售量(件) 100 150 200 180 630 加:预计期末存货 15 20 18 24 24 合 计 115 170 218 204 654 减:预计期初存货 14 15 20 18 14 预计生产量 101 155 198 186 640 9.4.3 直接材料预算 · 直接材料预算主要是用来确定预算期材料数量和采购成本。它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并同时考虑期初期末材料存货水平。  计算公式:预计材料采购量=预计材料耗用量+预计期末库存材料-预计期初库存材料 其中:预计材料耗用量=单位产品材料耗用量*预计生产量 9.4.4 直接人工预算 · 直接人工预算是用来确定预算期内人工工时的消耗水平和人工成本水平的,直接人工预算也是以生产为基础编制的。 · 计算公式:预计直接人工成本=小时工资率*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 其中:预计直接人工总工时=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工时*预计生产量 9.4.5 制造费用预算 · 制造费用预算是指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预算以外的其他一切生产费用的预算,通常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 · 变动制造费用以生产预算为基础来编制。如果有完善的标准成本资料,用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与产量相乘,即可得到相应的预算金额。如果 没有标准成本资料,就需要受苦预计计划产量需要的各项制造费用。为便于以后编制产品成本预算,需要计算变动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计算公式为:  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相关分配标准预算总额 · 固定制造费用需要逐项进行预计,通常与本期产量无关,按每季实际需要的支付额计,然后求出全年数。 9.4.6 产品成本预算 · 产品成本预算是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其主要内容是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 9.4.7 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 销售费用预算是指为了实现销售所需支付的费用预算。它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分析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费用的关系,力求实现销售费用的最有效使用。 · 管理费用预算是搞好一般管理业务所必需的。在编制管理费用预算时,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成绩和一般经济状况,务必做到费用合理化。 9.4.8 现金预算 · 现金预算是用来反映预算期内由于日常经营活动和资本支出的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编制现金预算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处理现金收支业务,正确地调度资金,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 · 现金预算由四部分组成:  1、现金收入  2、现金支出  3、现金收支差额  4、资金的筹集与运用 9.4.9 预计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 · 预计的财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主要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是控制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总量的重要手段,可以从总体上反映一定期间企业经营的全局情况。 · 预计利润表是在汇总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资本支出等预算的基础上加以编制的。通过编制预计的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预期的盈利水平。 · 预计资产负债表是利用本期期初资产负债表,根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高速编制的。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的目的,在于判断预算反映的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9.5 弹性预算的应用 · 弹性预算:是在编制预算时,考虑到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化,编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财务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或取得)的费用(或利润)水平。 · 编制步骤:  1、选择和确定各种经营活动的计量单位。  2、预测和确定可能达到的各种经济活动业务量。  3、根据成本性态和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将企业生产成本划分为变动和固定两个类别,并逐项确定各项费用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  4、计算各种业务量水平下的预算数据,并用一定的方式表示,形成某一项的弹性预算 · 弹性预算的特点:  1、能提供一系列生产经营业务量的数据,它是为一系列业务量水平而编制的,因此,当某一项目的实际业务量达到任何水平时(必须在选择的业务量范围之内),都有其适用的一套控制标准。  2、由于预算是按各项成本的性质分别列示的,因而可以方便地计算出任何实际业务量水平下的预测成本,从而为管理人员在事前据以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提供方便,也有利于在事后细致分析各项费用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并及时解决问题。 9.6定性预算的应用 · 定性预测法:是指通过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对企业财务活动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判断的预测方法。 · 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推算未来企业财务活动状况的具体数值,而在于分析判断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与变化趋势,以及市场诸多因素对其的作用方向和力度。 9.7 零基预算的应用 · 零基预算:是指对任何一个预算期、任何一种费用项目的开支,都不是从原有的基础,即根本不考虑基期的费用开支水平,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零开始考虑各费用项目的必要性,确定预算收支,编制预算。 · 优点:不受现行和传统预算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能够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级预算单位精打细算,有利于压缩和节约开支。 · 缺点:编制预算工作量较大。 9.8 以历史资料为基础的时间序列预测 · 基本假设前提:  1、被预测的对象是稳定的,历史资料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  2、历史资料包括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 · 主要方法:  1、朴素模式法  2、移动平均法  3、平滑法 当现金多余时采用还款或有价证券投资策略 当现金缺乏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 确定最佳现金余额 进行现金日常控制 企业现金收支数量 编制现金收支计划 PAGE 7
/
本文档为【管理者必备财会知识复习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