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

2011-12-21 6页 pdf 275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915724

暂无简介

举报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 摘 要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冬季第四个节气。即现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70° 至285°的一段时间(约14.7天),每年12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1月5日(或6日)结 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23°26′S移至 22°44′S。狭义上指冬至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 过黄经270°的时刻,即在12月21日(或22°日),而黄道上经270°的点也称为冬至点。冬 至点和夏至点系天文学名词,合称二至点,以全球昼夜长度极端为特征。冬至出现在冬季白 景最短的时刻。文献上所说的冬至,通常指北半球的冬至,...
冬至节气
冬至节气 摘 要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传统上为冬季第四个节气。即现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70° 至285°的一段时间(约14.7天),每年12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1月5日(或6日)结 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23°26′S移至 22°44′S。狭义上指冬至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 过黄经270°的时刻,即在12月21日(或22°日),而黄道上经270°的点也称为冬至点。冬 至点和夏至点系天文学名词,合称二至点,以全球昼夜长度极端为特征。冬至出现在冬季白 景最短的时刻。文献上所说的冬至,通常指北半球的冬至,为12月21日(或22日),而南 北球的冬至出现在南半球冬季的6月21日(或22日)。古代分冬至为三候:蚯蚓结,糜角解, 水泉动。《月令七十二峰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抄本》:“阴 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各至日以后,阳光直射位 置由南回归线北移,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 此后短时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各季开始之日。我国公元前七世 纪已采用土圭观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和夏至。 冬至饺子夏至面 气候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 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 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 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 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冬至后,虽进入了“数九天气”,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东北大地千 里冰封,琼装玉琢;黄淮地区也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这时平均气温一般在5℃以上, 冬作物仍继续生长,菜麦青青,一派生机,正是“南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而华南沿海的 平均气温则在10℃以上,更是花香鸟语,满目春光。 农事 冬至前后是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肥造肥的大好时机,同时要施好腊肥,做 好防冻工作。江南地区更应加强冬作物的管理,做好清沟排水,培土壅根,对尚未犁翻的冬 壤板结要抓紧耕翻,以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消灭越冬害虫。已经开始春种的南 部沿海地区,则需要认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其主要农事有,一是三麦、油菜的中耕松土、重施腊肥、浇泥浆水、清沟理墒、培土壅 根。二是稻板茬棉田和棉花、玉米苗床冬翻,熟化土层。三是搞好良种串换调剂,棉种冷冻 和室内选种。四是绿肥田除草,并注意培土壅根,防冻保苗。五是果园、桑园继续施肥、冬 耕清园;果树、桑树整枝修剪、更新补缺、消灭越冬病虫。六是越冬蔬菜追施薄粪水、盖草 保温防冻,特别要加强苗床的越冬管理。七是畜禽加强冬季饲养管理、修补畜舍、保温防寒。 八是继续捕捞成鱼,整修鱼池,养好暂养鱼种和亲鱼;搞好鱼种越冬管理。 谚语 冬至不离十一月 冬至大如年 冬节夜最长,难得到天光。 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冬至无雨一冬晴。 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冬节乌,年夜苏。晴暖);冬节红,年夜耽(淋湿阴雨)。 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 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冬至节令天。稼接桃李奈。 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历史 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岁”之盛典,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 首,在《周礼》中定下了“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祭祀仪式--冬至为年。 汉代,冬至被列为令节。文学家祭邕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四民月令》 云:冬至“进酒肴,及渴贺君师耆老,如正旦。”--冬至大如年。 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 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农、备办饮食,享祀先祖......一 如年节。”特别是祠部还放假七天以庆--冬至大如年。 明清时代,冬至皆袭古俗,有"肥冬瘦年"之说,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刘侗、于奕正 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有"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 的记载,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也有"长至......为国大典......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 以细肉馅包角儿(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也是冬至大如年。 鉴于历史沿革和民众"冬至大如年"的心理影响,辛亥革命后为顺应民心,曾一度将冬至 日定为"冬节"。 “冬至大如年”,人们还将冬至前夜称为“冬至夜”,过去的常武地区风俗家家例宴饮、并 享祖先,还有吃汤圆、食印糕等习惯。家宴菜肴必备“胡葱煮豆腐”,谚云:“若要富,冬至 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随着时代的变革,冬至的传统习俗正在不断变异和淡化。但是,人们至今仍常以是日的 晴雨来预测年内气候,“干净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等谚语至今一直流传民间。另 外,世代相传的“冬至大如年”观念也还深深地留在比较年长的中国人脑海里。 传说 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 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 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 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 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 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 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 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 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 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 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 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 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 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 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 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 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 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 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 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 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 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 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 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 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 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 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诗词歌赋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
本文档为【冬至节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